生病限制別亂吃,聽從建議快快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生老病死是人生一定要經歷過的四個階段。人吃五穀雜糧,就可能會有生病的時候,趕快治療回復健康身體,就是人們常講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俗話說病從口入,生病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忌口」,但是「民以食為天」,吃美食可說是人的一大天性。尤其五臟廟作祟,解解饞沒關係,心想也不會影響病情,就這樣無法度克制。然而華人又講究食補以及中藥的進補,顯示對於「吃什麼對身體有幫助」深信不疑,舉凡「食物相剋」等都顯示國人對於吃其實是很有研究。

這兩種對比的矛盾,顯示出「忌口」的概念其實父老鄉親各位都明白,只是會自行判斷病情的情況而選擇性聽從醫師的建議。健康的最大障礙是「習慣」的改變,習慣都可能是我們的病源,吃更是我們情感上的寄託,相信有人也是藉由吃來紓解壓力,一般人不是面臨重病,是不輕易改變飲食習慣的。

之前在醫院行政工作時,幾項常見影響病情或治療的飲食行為:

喝酒:古語稱酒是「百藥之長,嘉會之好」、「酒所以養老也,所以養病也。」可知酒在中國人的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過去研究也有提倡適量飲酒有益,但是卻不要忽略某些藥物如感冒藥、鎮靜劑、安眠藥等如果和酒一起服用,會增強藥物作用,而產生危險,更何況所謂的「適量飲酒」可說是見仁見智、因人而異囉!孕婦及某些疾病患者如胃潰瘍、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痛風、肝病等症更不可飲酒。

服藥自備藥物:不少病人住院時攜帶其他醫院開立的藥物,但卻沒有告知醫師或護理人員,便自行服用,導致與目前住院醫院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另外也有門診時卻沒有告知還有其他疾病正在服藥中,醫師無法掌握完整病情,開立藥物沒有周延,延宕診療效果。更甚者有因為癌症而自行採用民俗療法,卻又同時接受西醫診療卻無告知醫院,因此導致病情嚴重變化的新聞報導。

食補:【藥補不如食補】,國人認為食補相較於西藥,要來的安全且溫和,也不會有副作用,因此由產後調理、病後進補等,都會採用「補品燉湯」來給病人,一方面認為既然不是藥,也就多吃無仿。一方面卻又認為補品有「藥的療效」,才會希望病人可以趕快身體健康,但進補如人參雞,麻油雞,薑母鴨等,對於不同病人不同病症,沒有掌握好,可就要注意了!

來到醫院就是想身體健康痊癒,與醫師充分溝通您的病情,了解您的過往情況與曾經用過的藥物、吃過的東西,得過的疾病都是診治的關鍵,住院期間能夠遵守醫師與護理人員指示,切勿私自服用自備藥物或飲酒。也希望在康復回家前如果有任何進食的疑問,可以由醫師或營養師等做專業的諮詢討論。

avatar-img
3會員
13內容數
一花一世界,三千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日文木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外公是在民國100年9月過世的,想起當時過世前在醫院守候的那段時間,至今仍是無限的感傷,也有許多的遺珠之憾。以我外公的臨終前那段故事,藉以希望各位一同響應病安工作!
某日上午,一名孕婦產後不習慣使用尿壺,下床去上廁所後因身體不適而跌倒;隔天下午,一名阿伯不習慣靠別人幫助,自行下床上廁所後因身體不適而跌倒。
長期臥床的病人,在相關的感染管制上,容易發生如長期養護機構方向的疾病,如壓瘡、傳染性疾病,及本次要介紹的疥瘡。
中年期約為40至65歲,人的身體機能大約在30歲時到達顛峰,40歲開始走下坡。在中年階段,女性約在40至50歲會面臨更年期及其所帶來的在生理方面的不適,還有心理方面會遇到的抑鬱及煩躁不安,而男性雖然不向女性一般有顯著的更年期,但在約50至65歲時,荷爾蒙也會緩慢下降,出現精力下降的問題。
三讀五對是護理基礎的給藥流程,甚至到現在更發展到七對之多(症狀對、紀錄對)。 跟品質管理5H1H又有甚麼關係?筆者自己在就讀護理期間,也有在醫院品管演講中嘗試用護理的角度去解釋品質管理的一些概念。 發現在企管或品管中,有許多手法,看似很高深,其實在其他領域之中道理也是融入在其中。5W1H或說是6
外公是在民國100年9月過世的,想起當時過世前在醫院守候的那段時間,至今仍是無限的感傷,也有許多的遺珠之憾。以我外公的臨終前那段故事,藉以希望各位一同響應病安工作!
某日上午,一名孕婦產後不習慣使用尿壺,下床去上廁所後因身體不適而跌倒;隔天下午,一名阿伯不習慣靠別人幫助,自行下床上廁所後因身體不適而跌倒。
長期臥床的病人,在相關的感染管制上,容易發生如長期養護機構方向的疾病,如壓瘡、傳染性疾病,及本次要介紹的疥瘡。
中年期約為40至65歲,人的身體機能大約在30歲時到達顛峰,40歲開始走下坡。在中年階段,女性約在40至50歲會面臨更年期及其所帶來的在生理方面的不適,還有心理方面會遇到的抑鬱及煩躁不安,而男性雖然不向女性一般有顯著的更年期,但在約50至65歲時,荷爾蒙也會緩慢下降,出現精力下降的問題。
三讀五對是護理基礎的給藥流程,甚至到現在更發展到七對之多(症狀對、紀錄對)。 跟品質管理5H1H又有甚麼關係?筆者自己在就讀護理期間,也有在醫院品管演講中嘗試用護理的角度去解釋品質管理的一些概念。 發現在企管或品管中,有許多手法,看似很高深,其實在其他領域之中道理也是融入在其中。5W1H或說是6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人有些健康問題,而被醫生勸告應該戒掉某樣你很愛吃的東西時,很多人的反應是,去搜尋更多資訊或徵詢更多人的意見,要證明是不是真的非戒不可。但多個訊息管道,只要有一個說「其實還好,不用戒這個」,你就開始遲疑了,也覺得「恩,也許跟這樣食物真的沒關係阿。」 看似好像很認真在check這個訊息的正確性與否,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總是認為健康是理所當然的事。隔天就可以對新的一天充滿持續的活力。多數時候,一顆止痛藥或一包感冒藥就足以解決我們的問題,而這些藥物有時只是為此。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開始發現,恢復的速度不再像以前那麼快。藥物不再只是為了解決偶發問題的手段,而是變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影響人類生命長短(所謂天年)的因素雖然很多, 但是三個關鍵是(一) 自然衰老 (二) 疾病 (三)不可控的意外問題. 因此,推遲衰老與防止疾病就是"延年益壽"的重要途徑. 如此, 甚麼是健康人; (簡單的概念) 應該具備下列的生理特徵: (依據中國古典醫學經典論述)
Thumbnail
一個人不能只顧工作、拚命賺錢,而忽略自己的身體健康;對於人的生命來說,經常保持身體健康,才是人生最重要事物。
Thumbnail
在邁向養生之道之前,先思考一下你的飲食是否健康。所謂養生之道,就是要健康樂活,維護身體健康。除了正常作息與運動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吃出健康,才能活得快樂。想要快樂生活,必須擁有健康的身體。追求健康,不是單純地吃保健商品或補品,而是要將健康生活化。追求健康需從健康生活化開始,其關鍵在於三省吾身:保身、養
Thumbnail
這是我沒有公開演講過的主題 來跟我一起晚餐吧 "預防勝於治療" 跟著中醫師一起了解中醫養生的智慧,揭開中醫五行藥膳的神秘面紗,探索季節養生,解讀五行食材的奧秘;了解健康飲食,開始健康慢老! 親愛的朋友們,您是否在忙碌的生活中渴望保持健康,提升生活品質?現在,我們誠摯邀請您參加一場溫馨而充滿
Thumbnail
台灣老輩人吃早齋的比率算是高的,問他們為什麼老了才要吃,他們的回答是,老人家不用吃太好,吃清淡身體才會健康。我問老人家,為什麼不年輕就吃早齋,身體會更健康,老人家也答不出來。 今天是初一,初一十五吃素以及吃早齋已經二十五年了,完全不麻煩,因為台灣是美食天堂,有些素菜做得比葷菜好吃。前陣子聽到一
Thumbnail
如何活得健康又長壽,可說是現代人最關心的問題。 大部分的人都是因疾病而邁向死亡的,雖然醫療科技進步,醫療上有相對的醫療品質, 但終究不是仙丹妙藥。 許多慢性疾病一樣沒有好的藥物可痊癒,求人不如求己,靠自己養生與保健方法就顯得 重要了,養生是熱門話題。目的就是能透過外力的輔助,調整身體的免疫系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不過,從共通點的角度來看,認識自己的身體極限是有必要的,而這可以透過不斷嘗試來達成。不管是想要大吃大喝或者是幾乎不吃,都會碰上身體極限。幾乎不吃就一定是對身體好嗎?這也說不定。發現這樣吃會生病,那就下次不要這樣做。不過,也要考慮到習慣的養成要去改變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達
Thumbnail
我們基於食藥同源的理論、傳統文化及民情,常將藥膳保健養生觀念,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衛生福利部對於藥膳調理包及以雞、鴨、魚或肉等食材為主體之藥膳食品,不以中藥管理,諸如四神湯、薑母鴨、麻油雞或藥膳排骨等,不論是在小吃攤,或是大賣場都是進補時的熱門選擇,特別在冬季。   然而,藥膳內有中藥材,儘管用量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人有些健康問題,而被醫生勸告應該戒掉某樣你很愛吃的東西時,很多人的反應是,去搜尋更多資訊或徵詢更多人的意見,要證明是不是真的非戒不可。但多個訊息管道,只要有一個說「其實還好,不用戒這個」,你就開始遲疑了,也覺得「恩,也許跟這樣食物真的沒關係阿。」 看似好像很認真在check這個訊息的正確性與否,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總是認為健康是理所當然的事。隔天就可以對新的一天充滿持續的活力。多數時候,一顆止痛藥或一包感冒藥就足以解決我們的問題,而這些藥物有時只是為此。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開始發現,恢復的速度不再像以前那麼快。藥物不再只是為了解決偶發問題的手段,而是變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影響人類生命長短(所謂天年)的因素雖然很多, 但是三個關鍵是(一) 自然衰老 (二) 疾病 (三)不可控的意外問題. 因此,推遲衰老與防止疾病就是"延年益壽"的重要途徑. 如此, 甚麼是健康人; (簡單的概念) 應該具備下列的生理特徵: (依據中國古典醫學經典論述)
Thumbnail
一個人不能只顧工作、拚命賺錢,而忽略自己的身體健康;對於人的生命來說,經常保持身體健康,才是人生最重要事物。
Thumbnail
在邁向養生之道之前,先思考一下你的飲食是否健康。所謂養生之道,就是要健康樂活,維護身體健康。除了正常作息與運動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吃出健康,才能活得快樂。想要快樂生活,必須擁有健康的身體。追求健康,不是單純地吃保健商品或補品,而是要將健康生活化。追求健康需從健康生活化開始,其關鍵在於三省吾身:保身、養
Thumbnail
這是我沒有公開演講過的主題 來跟我一起晚餐吧 "預防勝於治療" 跟著中醫師一起了解中醫養生的智慧,揭開中醫五行藥膳的神秘面紗,探索季節養生,解讀五行食材的奧秘;了解健康飲食,開始健康慢老! 親愛的朋友們,您是否在忙碌的生活中渴望保持健康,提升生活品質?現在,我們誠摯邀請您參加一場溫馨而充滿
Thumbnail
台灣老輩人吃早齋的比率算是高的,問他們為什麼老了才要吃,他們的回答是,老人家不用吃太好,吃清淡身體才會健康。我問老人家,為什麼不年輕就吃早齋,身體會更健康,老人家也答不出來。 今天是初一,初一十五吃素以及吃早齋已經二十五年了,完全不麻煩,因為台灣是美食天堂,有些素菜做得比葷菜好吃。前陣子聽到一
Thumbnail
如何活得健康又長壽,可說是現代人最關心的問題。 大部分的人都是因疾病而邁向死亡的,雖然醫療科技進步,醫療上有相對的醫療品質, 但終究不是仙丹妙藥。 許多慢性疾病一樣沒有好的藥物可痊癒,求人不如求己,靠自己養生與保健方法就顯得 重要了,養生是熱門話題。目的就是能透過外力的輔助,調整身體的免疫系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不過,從共通點的角度來看,認識自己的身體極限是有必要的,而這可以透過不斷嘗試來達成。不管是想要大吃大喝或者是幾乎不吃,都會碰上身體極限。幾乎不吃就一定是對身體好嗎?這也說不定。發現這樣吃會生病,那就下次不要這樣做。不過,也要考慮到習慣的養成要去改變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達
Thumbnail
我們基於食藥同源的理論、傳統文化及民情,常將藥膳保健養生觀念,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衛生福利部對於藥膳調理包及以雞、鴨、魚或肉等食材為主體之藥膳食品,不以中藥管理,諸如四神湯、薑母鴨、麻油雞或藥膳排骨等,不論是在小吃攤,或是大賣場都是進補時的熱門選擇,特別在冬季。   然而,藥膳內有中藥材,儘管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