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說出口,病人一起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外公是在民國100年9月過世的,想起當時過世前在醫院守候的那段時間,至今仍是無限的感傷,也有許多的遺珠之憾。以我外公的臨終前那段故事,藉以希望各位一同響應病安工作!

本身是公共衛生科系畢業,至今也在衛生行政公部門工作幾年了。雖非專業,但畢竟也讀了些衛生教育與基礎醫學,然而到後來外公的病症,諷刺地,應該是抽菸引起的肺癌。會說很諷刺是因為外公抽菸不是一天兩天了,我們卻也因為數十年來並沒有什麼異狀,即便有感到擔心,也想說就讓他安享晚年不要約束什麼,而最後得到肺癌雖然很不意外,但不斷咳嗽的預兆,加以外公沉默寡言的個性,那段時間的病程進展之快,卻仍讓我們措手不及。

到了醫院的那段時間,不短不長,卻足以讓我感到,我的所學,卻是在外公的臨終最後一刻幫不上什麼忙。我知道外公躺很久會可能有壓瘡,但我無法去避免;我知道外公吃飯容易咳嗽嗆到;但我只知道盡可能買粥類等容易吞食的食物;家人們認為要自己照顧,才能算是孝順。直到切片結果確認了,送入安寧病房後的那一天,開始請看護照顧的第一天,我們才知道可以吃布丁;可以用手術手套裝水做水球墊著身體,我們的所謂「孝順」卻是讓外公活受罪了數天!

而這一切,本可以出自我們一句詢問,向護理人員進行反應之後,可能就能獲得的資訊以及衛教,卻在我們的自以為是的當中,或是難以啟齒,未能一同融入、參與病人的照護。希望利用這樣的文章,用我自己的切身經驗,向大家一同呼籲:

一、「回應」醫護團隊的身份確認,哪怕是重複再重複,也是把關再把關,而不是在找麻煩,就如同打電話再次複誦一樣,更何況今天可能是一位護理人員照護許多病人,對於我們而言是重複贅述,但對他們而言可是重要一一確認機制,外公又是沉默的個性,而且住院那段時間精神混亂,卻又是一個矛盾的情況,好在家屬的我們能從旁協助確認。

二、「反應」任何問題,病人是我的家人,我最了解他(她),但我不知道如何醫治;醫護團隊知道如何診治及緩和病人痛苦,但不了解或只能獲知有限的病人情況,家屬的我們就是溝通的橋樑,如何把兩方面串連好,達到最有效的治療效果,需要靠家屬或本人勇於去反應問題。在期間與醫護人員協調不再積極進行抽痰的動作,因為外公顯得很痛苦,但我們卻忽略了向醫護人員雞婆地詢問另外餵食等問題,或許因為中國人的習性使然,也或許擔心麻煩到護理人員,希望這樣的通病引起的後果之鑑,能夠讓所有家屬或病人能夠勇於反應自身的病程疑慮與問題。

參與相關的活動以及擴大民眾的加入一同照護病人的團隊,照護絕非醫院一方的責任,也絕非家屬不必知道、不必關心。誰能保證自己也為醫生、護士的時候,碰到疾病上身,不會因此慌了手腳。只有大家一同開始重視這樣的議題,才能形成進步改善的力量。請大家一同為了病人安全與就醫品質,加持!加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日文木華的沙龍
3會員
17內容數
一花一世界,三千世界
日文木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08
生老病死是人生一定要經歷過的四個階段。人吃五穀雜糧,就可能會有生病的時候,趕快治療回復健康身體,就是人們常講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俗話說病從口入,生病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忌口」,但是「民以食為天」,吃美食可說是人的一大天性。尤其五臟廟作祟,解解饞沒關係,心想也不會影響病情,就這樣無法度克制。
2023/12/08
生老病死是人生一定要經歷過的四個階段。人吃五穀雜糧,就可能會有生病的時候,趕快治療回復健康身體,就是人們常講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俗話說病從口入,生病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忌口」,但是「民以食為天」,吃美食可說是人的一大天性。尤其五臟廟作祟,解解饞沒關係,心想也不會影響病情,就這樣無法度克制。
2023/12/08
某日上午,一名孕婦產後不習慣使用尿壺,下床去上廁所後因身體不適而跌倒;隔天下午,一名阿伯不習慣靠別人幫助,自行下床上廁所後因身體不適而跌倒。
2023/12/08
某日上午,一名孕婦產後不習慣使用尿壺,下床去上廁所後因身體不適而跌倒;隔天下午,一名阿伯不習慣靠別人幫助,自行下床上廁所後因身體不適而跌倒。
2023/12/08
長期臥床的病人,在相關的感染管制上,容易發生如長期養護機構方向的疾病,如壓瘡、傳染性疾病,及本次要介紹的疥瘡。
2023/12/08
長期臥床的病人,在相關的感染管制上,容易發生如長期養護機構方向的疾病,如壓瘡、傳染性疾病,及本次要介紹的疥瘡。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護理照護的是人,但別忘了護理人員本身也是人,會有喜怒哀樂等等情緒,無論是接受到無理的要求或是遇見無禮的病人,我們仍會努力做到公平對待每一個病人,我想這就是我們比其他行業更值得尊敬的一點!也是所有醫護人員最值得引以為榮及驕傲的一點。
Thumbnail
護理照護的是人,但別忘了護理人員本身也是人,會有喜怒哀樂等等情緒,無論是接受到無理的要求或是遇見無禮的病人,我們仍會努力做到公平對待每一個病人,我想這就是我們比其他行業更值得尊敬的一點!也是所有醫護人員最值得引以為榮及驕傲的一點。
Thumbnail
陪病者、照顧者、子女、父母、配偶這些名詞在醫護人員的統稱都叫做「家屬」。 「家屬在哪?」 「家屬要簽名喔!」 「來,主治醫生要說明病情請問家屬在?」在醫院期間最常聽到的。 多數的病人,擁有多個家屬,如同我,而當病人無法自主表達時,家屬之間由誰回應治療的選擇又是個難題。 當你握有他人生命暫時的決策
Thumbnail
陪病者、照顧者、子女、父母、配偶這些名詞在醫護人員的統稱都叫做「家屬」。 「家屬在哪?」 「家屬要簽名喔!」 「來,主治醫生要說明病情請問家屬在?」在醫院期間最常聽到的。 多數的病人,擁有多個家屬,如同我,而當病人無法自主表達時,家屬之間由誰回應治療的選擇又是個難題。 當你握有他人生命暫時的決策
Thumbnail
人生走過了快三分之二的歲月,漸漸地身旁熟悉的人事物,一個接一個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到另一個世界。 前幾天晚上和朋友在Line上面聊到那些來家裡拜票的助選團隊,在我家院子隨手抽起菸來,當下內心超級厭惡這樣的自私行為;但那些人是老爸的長輩朋友,看在老爸的面子上,我也只能私底下找朋友抱怨。然後就聊到了善良柔
Thumbnail
人生走過了快三分之二的歲月,漸漸地身旁熟悉的人事物,一個接一個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到另一個世界。 前幾天晚上和朋友在Line上面聊到那些來家裡拜票的助選團隊,在我家院子隨手抽起菸來,當下內心超級厭惡這樣的自私行為;但那些人是老爸的長輩朋友,看在老爸的面子上,我也只能私底下找朋友抱怨。然後就聊到了善良柔
Thumbnail
如果,你無法用同理心對待配偶親人,也不要期望,配偶用同理心對待你的親人。
Thumbnail
如果,你無法用同理心對待配偶親人,也不要期望,配偶用同理心對待你的親人。
Thumbnail
一場遺傳性癌症,串連起早已疏離的親戚關係,然而在這紛擾資訊量爆棚的時代,你心裡是否有過真正的平靜?
Thumbnail
一場遺傳性癌症,串連起早已疏離的親戚關係,然而在這紛擾資訊量爆棚的時代,你心裡是否有過真正的平靜?
Thumbnail
生者與亡者之間-個人、家庭、家族 生者與即將成為亡者所要面對”死亡”這件事,有許多不同的層面要穿越,很幸運的我們一家有時間一起學習這生命臨終的一堂課。 即便學習過還要用的出來才是真正消化,從一開始覺得自己從老爸兩年前檢查有癌症開始便一直在調適應該已經還好了,在陪伴老媽、老爸、處理相關事務,發現好多細
Thumbnail
生者與亡者之間-個人、家庭、家族 生者與即將成為亡者所要面對”死亡”這件事,有許多不同的層面要穿越,很幸運的我們一家有時間一起學習這生命臨終的一堂課。 即便學習過還要用的出來才是真正消化,從一開始覺得自己從老爸兩年前檢查有癌症開始便一直在調適應該已經還好了,在陪伴老媽、老爸、處理相關事務,發現好多細
Thumbnail
以最近我的外公作為例子,最近即將迎接我生命中第一位親人的離開,但其實做過往生命故事的聆聽本來就有在2-3年前(?)開始做了。以前是基於外外公他自內戰移來台灣已經很久,組建家庭後,並沒有得到自己家人太多的聆聽,他在我媽媽記憶裡是個很悶的人,不苟言笑。所以基於家人,所有的子女裡面,我算是可以說唯一能夠
Thumbnail
以最近我的外公作為例子,最近即將迎接我生命中第一位親人的離開,但其實做過往生命故事的聆聽本來就有在2-3年前(?)開始做了。以前是基於外外公他自內戰移來台灣已經很久,組建家庭後,並沒有得到自己家人太多的聆聽,他在我媽媽記憶裡是個很悶的人,不苟言笑。所以基於家人,所有的子女裡面,我算是可以說唯一能夠
Thumbnail
管醫師雖然不是天才外科醫師,偶爾也會有一些併發症出現,但是從來都沒有家屬會抱怨他,甚至就算併發症出現了,家屬還是都會對他感激涕零。 對管醫師這麼生氣的家屬,我還是第一次遇到。
Thumbnail
管醫師雖然不是天才外科醫師,偶爾也會有一些併發症出現,但是從來都沒有家屬會抱怨他,甚至就算併發症出現了,家屬還是都會對他感激涕零。 對管醫師這麼生氣的家屬,我還是第一次遇到。
Thumbnail
  我看著那張交班單發愣。   肝癌、腹水、肺纖維化、慢性阻塞性肺病、各種開刀記錄、化療記錄……落落長的病史寫滿整個交班表。他是一名八十幾歲的老翁,病歷彷彿隨著他的年紀成長,如今我看見的,已經是病歷課
Thumbnail
  我看著那張交班單發愣。   肝癌、腹水、肺纖維化、慢性阻塞性肺病、各種開刀記錄、化療記錄……落落長的病史寫滿整個交班表。他是一名八十幾歲的老翁,病歷彷彿隨著他的年紀成長,如今我看見的,已經是病歷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