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小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看完了影帝,接著看影后。就如同金馬獎頒獎典禮上淑芳阿姨講的,人家十二歲在拿影后了,實在是令人汗顏。原本很好奇是怎樣的角色能讓一個電影新星突破重圍,看完電影後,再對比她在領獎時的台上表現反差之大,影后拿得實至名歸。


【以下涉及劇情,請斟酌閱讀】


家裡有特教生的人們真的辛苦了,而對於自己孩子的班上有特教生的家長,我相信應該也很辛苦,只是電影或許是為了製造戲劇性與衝突點,所以稍微以刻板印象來描述這些家長們。電影呈現的場景一定有部分真實,畢竟我也曾經看過這樣的人們,但也看過能互相理解並協助的家長們。只是電影呈現的面向,多少也讓人感受到身為父母的無奈,大家都護子心切,當孩子出事或處境有疑慮一定會挑起敏感神經,而心一急往往就無暇顧及事件背後的原因。說要他們冷靜,往往只是流於風涼話。

只是看著教室、課堂上發生的一切,當下第一個反應是:「如果在這些地方裝監視器會不會有幫助?」在教室能不能裝監視器似乎是近來爭議頗大的一件事,反對最主要的理由還是這涉及肖像權與隱私權,而支持者最主要的原因或多或少也與這些年許多在校園發生的霸凌或師生間爭議事件有關。對旁觀的我來說真的是很兩難的問題,看完電影也一定會想著要是當同學拿雷射筆照小曉時,或是拿筆戳她時,有被監視器拍下來,讓這些孩子的家長看看自己的小孩在學校如何對待特教生,他們還會如此氣燄高張的指責小曉的行為嗎?但從小就身處一個會被隨時監視的空間裡,一言一行處處受到壓抑,會不會對小孩的身心發展造成更嚴重的影響呢?而且會不會有人公器私用呢?說來說去最後都會繞回人性,如果大家都能彼此尊重,也不用考慮監視器問題了,但人們似乎總是有某些劣根性,總是有人想藉由這樣霸凌的行為來補償自身感到脆弱渺小的心態,也使得這樣的問題始終無解,重複地在各個角落上演。

此外電影中的老師,就先不提他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曖昧關係會不會影響他對待學生的態度。但從一開始看著他對小曉呵護備至,盡可能的表現體諒與理解,對照親生母親的冷眼旁觀形成強大反差。順帶一提,陳意涵或許在個人演技上不見得受到很多人喜愛,但我覺得她在片中表現真的相當不錯,充分傳達出一個母親的厭世,並且也能讓觀眾隨著電影劇情的推進,漸漸從一開始將母親視為不負責任的人,轉為理解母親的真心以及伴隨無以名狀的疲累而來的厭倦。正因為母親的態度,襯托了老師身為一個外人在心態上轉變的諷刺感,多數人一開始遇到這樣的特教孩子都會滿懷包容與愛心,並且基於長久被灌輸的道德感認為自己應該要多幫助這樣的孩子,可是時間久了,或許是進展不大,或許是外在因素的轉變,於是輕易地就厭煩、離開了,有些甚至態度還會轉而抨擊是這個孩子不受教,自己當初付出多少云云,但事實是他們並不具備足以支撐這個重擔的能力與耐心。光要塑造一個普通人的人格就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更何況是轉換幾乎定型的一個人,又加上對方是個特殊孩童?或許不先體認自己有沒有這樣的格局,就別輕易去嘗試扛下如此重擔,這樣對雙方都比較好。

電影的結局,是個極其無奈的現實,會持續長久陪在特教生身邊的終究是父母,這部電影更進一步血淋淋地強調這個角色往往是母親;父親只是個我行我素,長期出差逃離家中困境,回來享受親情紅利的混蛋而已。片尾母女在床上抱在一起的畫面,呼應了前面家中出現的骨頭浮雕。只是我多少還是好奇,是不是母女之間經常會有特別的摩擦?就像父子在成長的某個時期也會有額外的衝突一樣?這是源於同性間的競爭心理嗎?電影中隱隱約約地帶出這個面向,但又沒有認真地繼續挖掘,讓人有種心癢難搔的感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yone Wang的沙龍
20會員
357內容數
嗨!歡迎來到呆丸趴! 我是呆丸,節目主要是分享我對於看過的電影、影集、漫畫、書籍等作品的感想, 偶爾也會分享一些諸如社會、科技等等社會議題的感想。 更新時間:每周三、六上午七點,這樣才是早安。
Dyone W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22
其實在打這篇文章的當下,總預算案已經三讀完,這個提案也通過了,但對於我旁觀了十幾年的這個組織,看到它以這種提案方式出現在視野中還是有點感嘆。這看起來有點像是火燒到自己頭上才知道痛,或許吧,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對於這個面向比較有接觸,才覺得自己好像可以稍微說點甚麼。
Thumbnail
2025/01/22
其實在打這篇文章的當下,總預算案已經三讀完,這個提案也通過了,但對於我旁觀了十幾年的這個組織,看到它以這種提案方式出現在視野中還是有點感嘆。這看起來有點像是火燒到自己頭上才知道痛,或許吧,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對於這個面向比較有接觸,才覺得自己好像可以稍微說點甚麼。
Thumbnail
2024/10/17
以為只是講述機器人扶養小野雁的故事,有著不難預測的橋段,展現群體接納邊緣人的過程,但沒想到動畫的劇情卻如此真摯動人。
Thumbnail
2024/10/17
以為只是講述機器人扶養小野雁的故事,有著不難預測的橋段,展現群體接納邊緣人的過程,但沒想到動畫的劇情卻如此真摯動人。
Thumbnail
2024/10/16
《黑白大廚》成功展現韓國文化輸出的實力,透過百位廚師的對抗,展現料理創意與技藝,並以韓式飲食文化為核心吸引觀眾。節目透過巧妙設計的階級感與賽制,讓觀眾深感緊張刺激,同時推廣韓國美食。評審白種元與安成宰的對比,增添了節目的趣味性,兩位評審對料理的不同評價標準,也反映了韓國對本土文化的強烈認同感。
Thumbnail
2024/10/16
《黑白大廚》成功展現韓國文化輸出的實力,透過百位廚師的對抗,展現料理創意與技藝,並以韓式飲食文化為核心吸引觀眾。節目透過巧妙設計的階級感與賽制,讓觀眾深感緊張刺激,同時推廣韓國美食。評審白種元與安成宰的對比,增添了節目的趣味性,兩位評審對料理的不同評價標準,也反映了韓國對本土文化的強烈認同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小曉》的故事講述一位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學五年級生小曉,與其母親薇芳、班導師保羅之間的關係。本片故事以過動症孩童為主軸,討論家庭關係、女性掙扎與教育問題,有著良好的議題設定亦深入刻畫人物關係,不過因其敘事選擇卻出現故事主軸失焦的問題,模糊地徘徊於「人物關係建立」與「教育議題」之間。
Thumbnail
《小曉》的故事講述一位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學五年級生小曉,與其母親薇芳、班導師保羅之間的關係。本片故事以過動症孩童為主軸,討論家庭關係、女性掙扎與教育問題,有著良好的議題設定亦深入刻畫人物關係,不過因其敘事選擇卻出現故事主軸失焦的問題,模糊地徘徊於「人物關係建立」與「教育議題」之間。
Thumbnail
2023/12/27 19:25 誠品電影院 伯特利身心診所王仁邦醫師/萬國律師事務所林發立律師 包場 映後出席影人:監製王小茵、導演靳家驊、女主角林品彤   首先感謝 @伯特利身心診所 王仁邦院長邀請,參加這場導演與演員於誠品電影院的映後包場。 曾經在診所服務過的我,看到電影中熟悉的場景
Thumbnail
2023/12/27 19:25 誠品電影院 伯特利身心診所王仁邦醫師/萬國律師事務所林發立律師 包場 映後出席影人:監製王小茵、導演靳家驊、女主角林品彤   首先感謝 @伯特利身心診所 王仁邦院長邀請,參加這場導演與演員於誠品電影院的映後包場。 曾經在診所服務過的我,看到電影中熟悉的場景
Thumbnail
我們可以在影像裡,看見一名典型的ADHD小孩與其親屬、同儕和師長之間的互動,是屢屢挫敗的。母親的無能為力和逐漸放棄,校方的刻意迴避和視若無睹,都在在展示了ADHD被污名的現況。一場家長協調會,彷彿只是走個行政流程,問題根本懸而未解。
Thumbnail
我們可以在影像裡,看見一名典型的ADHD小孩與其親屬、同儕和師長之間的互動,是屢屢挫敗的。母親的無能為力和逐漸放棄,校方的刻意迴避和視若無睹,都在在展示了ADHD被污名的現況。一場家長協調會,彷彿只是走個行政流程,問題根本懸而未解。
Thumbnail
從頭到尾只要有機會就有聲音環繞,很大的風聲、雨聲、尖叫聲、轉椅子聲⋯⋯;平靜的同時,往往都是下一場風暴的開始。過動症的小孩、瀕臨崩潰的媽媽、照顧他們的老師,還有大部分時間都不在的爸爸。然而,孩子再怎麼闖禍終究是孩子,她的心裡有蠢蠢欲動的癮,和深深知曉媽媽心事的癮。
Thumbnail
從頭到尾只要有機會就有聲音環繞,很大的風聲、雨聲、尖叫聲、轉椅子聲⋯⋯;平靜的同時,往往都是下一場風暴的開始。過動症的小孩、瀕臨崩潰的媽媽、照顧他們的老師,還有大部分時間都不在的爸爸。然而,孩子再怎麼闖禍終究是孩子,她的心裡有蠢蠢欲動的癮,和深深知曉媽媽心事的癮。
Thumbnail
描述特教生家庭處境的電影, 十二歲影后的超齡表現, 一窺世間人情冷暖。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描述特教生家庭處境的電影, 十二歲影后的超齡表現, 一窺世間人情冷暖。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小曉》絕對是今年最令人驚喜的一部台灣電影,除了兩位女主角林品彤和陳意涵繳出的精彩演出外,導演靳家驊對於影像與故事節奏的精準掌握也讓人相當驚艷,儘管很可惜的金馬入圍七項僅奪下最佳女角一獎,但在我心中,《小曉》是今年最好的一部國片。
Thumbnail
《小曉》絕對是今年最令人驚喜的一部台灣電影,除了兩位女主角林品彤和陳意涵繳出的精彩演出外,導演靳家驊對於影像與故事節奏的精準掌握也讓人相當驚艷,儘管很可惜的金馬入圍七項僅奪下最佳女角一獎,但在我心中,《小曉》是今年最好的一部國片。
Thumbnail
有過某個片刻,在家的樓下,拿出裝在口袋裡的鑰匙,準備插入鑰匙孔。 你的手幾乎是自動化的轉動,重複熟悉到不能熟悉的,打開家門的動作。 腦子裡想著的卻是,真不想回家。電影小曉,就讓我想到這樣的情緒。   而在一個讓人不想回去,因孩子過動而瀕臨破碎的家中,重建一個家中之家,是可能的嗎?   有
Thumbnail
有過某個片刻,在家的樓下,拿出裝在口袋裡的鑰匙,準備插入鑰匙孔。 你的手幾乎是自動化的轉動,重複熟悉到不能熟悉的,打開家門的動作。 腦子裡想著的卻是,真不想回家。電影小曉,就讓我想到這樣的情緒。   而在一個讓人不想回去,因孩子過動而瀕臨破碎的家中,重建一個家中之家,是可能的嗎?   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