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欄杆圍起了國小校園的老樹,樹上棲身著一隻貓頭鷹Kitty,必須受到保育的牠成了人們所觀看的對象,以「蟑螂/白老鼠」那些人們最厭棄的事物來餵養牠,學生們更是拿雷射筆射向牠騷擾牠,卻無人能夠阻止他們繼續造成精神傷害,習慣了處在在惡劣環境中的Kitty,甚至連打開籠子的門都不願飛去外頭,因為牠知道就算飛出去了,也沒有人會真正替牠感到難過。唯有一名女孩小曉,她是真正關心著Kitty,在意著Kitty的一舉一動,因為Kitty就是自己的化身,患有「過動症」的她受到老師的保護,保羅老師以「貼紙」來討好她的同學們,這張貼紙卻成了另一種出於善意卻成為了惡意的「標籤」,同學們開始去試著激怒小曉來獲取利益,「霸凌」的議題就此浮上檯面,好似同學們拿球偷偷攻擊她的行為,她推人撞牆的反抗之舉卻成了家長們要她遠離自己孩子的主因,殊不知自己的孩子才是最先動手的惡人。貓頭鷹之於小曉,作為本片最顯而易見的比喻,小曉成功讓Kitty飛出籠子外,她自己也能飛出這座恐怖的籠牢嗎?
林品彤確實值得因《小曉》拿下女主角獎,她展現了聰明伶俐的一面(打摩斯密碼、玩心理測驗),也有尖叫爆發的一面(雨中不聽母親的話),倚著頭反覆敲著計程車窗的焦慮到歪著頭展現只是孩子的脆弱,還要聽進大人從右耳灌入的恨意,不再受到保羅老師愛戴的心痛,因此才會報復把老師關進籠中,她對周遭其實具備足夠的觀察力,依然有智慧地選擇「不說出口」,她不要讓那些有意傷害她的人得逞,她真正想要的是被「Surround」的感覺,如同她上課時造出的句子,想像著同學們因為自己帶的美食而環繞著自己,這份「被接納」的美夢卻難以達成,對此感到失望失落換來了最後在考場崩潰的結局。《小曉》描繪了一場終日不散的風暴,當整部作品最溫暖的陽光(保羅老師)被烏雲掩蓋,就此成了悲觀絕望的現代寓言,《小曉》確實開創了不同於國片老套情節的路數,我認為整齣劇本都具有相當大的潛力,本片若能在細節處有更多的鋪排,會使整部作品有大幅度的躍升。只願小曉能平安長大,身在這個家庭、這間學校、這座籠子裡的妳,真的辛苦了。
🎶延伸聽歌: #好樂團 《#被愛灌溉長大的人 》
❤️我在 #哈拉影城 觀看的
#小曉 #劉俊謙 #林品彤 #陳意涵 #troublegirl #catchplay #金馬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