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如人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剛搬到美國的頭幾年,內心一直疑惑自己為何而來,是什麼樣的特殊任務在台灣不能做,非得到美國來才行。十多年前,進美國仍需要到「美國在台協會」面試申請簽證,那時失敗的人總是多過於成功的人,所以我便想,辦美簽太折騰,只辦一回,若是失敗就不強求,隨順因緣。記得那天被打槍的人多到不可思議,我竟然五分鐘便面試通過,幾天後就收到簽證了。


數年後,我才明白一件事,當別人做起來很困難,自己做起來卻相對容易,不是自己比較幸運,更不是自己比別人厲害,而是冥冥中,老天爺蓄意推了我們一把,助我們完成人生使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任務,但是很多人不敏感,所以時而迷惘、時而沉淪,不知自己所為何來,要做何事。有一名家庭主婦,非常認份照顧家庭,她覺得自己沒有賺錢能力,只能靠先生獨力支撐一間小小機械工廠養家。然而,女人不知道的是,她今生最大任務就是把家庭把公婆照顧得好好的,讓先生無後顧之憂,待因緣成熟,先生用自身機械專業為公益人群付出。女人的角色即是桶箍,來度先生一程,然後自度。


有一個女人,沒有特殊專才,一年換十八個老闆,每一種工作都做不滿三個月,薪水少到只能貼補家人的晚餐,家中經濟長期以來都靠先生一個人支撐。不管女人賺多賺少或者沒賺,先生每個月的薪水都差不多,吃穿用度也都剛好不缺。多年後,女人才知道,工作不穩定是老天爺慈悲的暗示,要她趕緊行善積德,救贖運途乖舛的晚年,賺世間財不是女人今生要做的事,功德財才是。


來美之後,我一直在思考自己能做什麼、要做什麼,人生的任務是什麼。我沒有小孩要照顧,沒有公婆要奉養,也沒有能力幫先生賺錢,然而,在經歷許多事、許多考驗之後,才知道遠離熟悉環境,忍受陌生的人與事,才能徹底沉澱、才能有所領悟,在靜寂清澄中領悟心性,自度自覺,度人也覺人。


不管我們現階段做著什麼樣的工作,照顧著什麼樣的人,扛著什麼樣的責任,是辛苦還是輕鬆,都有一個或數個使命在其中,只是我們暫時還領悟不出。身而為人,每天重覆做的事情,其實就是在彌補前生最大的遺憾,進行前生未完成的任務,一直到任務完成才能停止、方能休息。


每個人的任務難易不同,唯一的共通點就是酬業,酬酢自己累世所造下的業,歡喜心打八折,怨天尤人加利息。面對困境只能甘願做、歡喜受,才有機會跳脫業坑,福慧雙修。


#使命

#人生的任務

#甘願做歡喜受

avatar-img
53會員
1.3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網路流傳一則笑話,「是出家難,還是出嫁難?」答案莫衷一是,各方人馬各抒己見。由此可知,女人在婚姻中扮演的角色有多艱難,也由此可知,在一般人眼中,出家師父的生活有多麼清淡如水。更由此可知,在尋常人眼中,不管是已婚婦人,還是出家師父,他們的生活都比任何人更加不容易。不容易也就是苦中作,作中得,也就是修行
先生有一位相識數十年的好友,從二十多歲就開始相親,一直相到四、五十歲才終於結束單身,娶回一位台裔美籍的女生。這位好友從二十多歲相到近五十歲,二十多年的失敗與分分合合的過程太虐心,讓他灰心不已,甚至自暴自棄,一度對感情產生偏差想法,想要用玩世不恭的行為報復上天的不理不睬。 幸好,這位好友是一名虔
心有所求就會苦,就會患得患失,無欲無求就會清淨自在,得與不得皆不上心。 有一些人為了得到利益、得到友情、得到財富,明明沒有緣份、沒有共業、沒有宿世糾結,卻故意去創造緣份、攀求緣份,為自己創造利益的同時也變出新的共業來。比如,攀緣得來的投資皮草機會,賺到大筆的利潤,也賺到大筆的殺業,好壞都要一起
習慣說好話,就能在適當的機緣下扶持一個搖搖欲欲墜的人,對方因此振作,我們也能同沐餘慶。對他人說慣尖酸刻薄和喪氣話,就會用自己的一生來演繹自己說過的話,這是千真萬確的事,不可不信。 有一個女人,原生家庭非常貧困,她聽老一輩人說,女人有兩種命,婚前命苦,婚後就會好命。女人婚前吃很多苦,她非常期待嫁
每個人對東西都有好惡,比如蔬果類,有人討厭吃青椒、茄子、香菜,卻喜歡吃蘋果、香蕉和水蜜桃;有人則是恰恰相反,每個人喜好都不一樣,那便是分別心。 人事也是如此,我們總有喜歡的人,也有特別討厭的人,遇到喜歡的人就大獻殷勤,給對方種種好處,遇到討厭的人就不說話了,也不給好臉色看,能排斥就排斥,能驅多
有一個女人,出生在南部一個大家庭,由於手足眾多,從有記憶以來就吃不飽,爸爸外出工作數月才回家一趟,媽媽跟奶奶在家鄉的鎮上打零工,也是入不敷出。女人在家鄉熬啊熬的,終於長大成人了,由於女人長得十分標緻,是鄉裡出了名的美人,為了讓家人過好日子,女人滿十八歲就透過朋友介紹到國外打工,賺來的錢都往家裡寄,家
網路流傳一則笑話,「是出家難,還是出嫁難?」答案莫衷一是,各方人馬各抒己見。由此可知,女人在婚姻中扮演的角色有多艱難,也由此可知,在一般人眼中,出家師父的生活有多麼清淡如水。更由此可知,在尋常人眼中,不管是已婚婦人,還是出家師父,他們的生活都比任何人更加不容易。不容易也就是苦中作,作中得,也就是修行
先生有一位相識數十年的好友,從二十多歲就開始相親,一直相到四、五十歲才終於結束單身,娶回一位台裔美籍的女生。這位好友從二十多歲相到近五十歲,二十多年的失敗與分分合合的過程太虐心,讓他灰心不已,甚至自暴自棄,一度對感情產生偏差想法,想要用玩世不恭的行為報復上天的不理不睬。 幸好,這位好友是一名虔
心有所求就會苦,就會患得患失,無欲無求就會清淨自在,得與不得皆不上心。 有一些人為了得到利益、得到友情、得到財富,明明沒有緣份、沒有共業、沒有宿世糾結,卻故意去創造緣份、攀求緣份,為自己創造利益的同時也變出新的共業來。比如,攀緣得來的投資皮草機會,賺到大筆的利潤,也賺到大筆的殺業,好壞都要一起
習慣說好話,就能在適當的機緣下扶持一個搖搖欲欲墜的人,對方因此振作,我們也能同沐餘慶。對他人說慣尖酸刻薄和喪氣話,就會用自己的一生來演繹自己說過的話,這是千真萬確的事,不可不信。 有一個女人,原生家庭非常貧困,她聽老一輩人說,女人有兩種命,婚前命苦,婚後就會好命。女人婚前吃很多苦,她非常期待嫁
每個人對東西都有好惡,比如蔬果類,有人討厭吃青椒、茄子、香菜,卻喜歡吃蘋果、香蕉和水蜜桃;有人則是恰恰相反,每個人喜好都不一樣,那便是分別心。 人事也是如此,我們總有喜歡的人,也有特別討厭的人,遇到喜歡的人就大獻殷勤,給對方種種好處,遇到討厭的人就不說話了,也不給好臉色看,能排斥就排斥,能驅多
有一個女人,出生在南部一個大家庭,由於手足眾多,從有記憶以來就吃不飽,爸爸外出工作數月才回家一趟,媽媽跟奶奶在家鄉的鎮上打零工,也是入不敷出。女人在家鄉熬啊熬的,終於長大成人了,由於女人長得十分標緻,是鄉裡出了名的美人,為了讓家人過好日子,女人滿十八歲就透過朋友介紹到國外打工,賺來的錢都往家裡寄,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Thumbnail
過去看似不相關的點,在未來都能連成一條線。這篇文章其實是很久以前寫的了,今日重新整理了一下,想說就上傳當作個紀錄,也重新回憶。這篇文章描述了我在美國工作的經歷,也記錄了這如何影響到我未來的人生。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大學畢業後到現在 人生的路上都還算順遂 體驗過長輩眼中光鮮亮麗 穩定有保障的工作 也做了一些有趣的工作 在體會到無法用英文和欣賞的外國同事深入交流後 毅然決然辭掉工作 到菲律賓遊學三個月 但回到台灣 踏入桃機的那一刻 深深的感覺到 沒有使用英語的環境 於是便決定尋找出國工作的機會和環境
Thumbnail
前言 世界需要的是「你」,而不是你認為「應該成為」的人 在職涯轉換之際,這本書正是我在翻閱的書籍。 作者是一名美國的職涯規畫師,曾經從公司助理成為了五角大廈中的年輕主管,是她的夢幻職業。然而當她開始工作之後,感受到的種種痛苦和不協調,迫使她思考這是否真為她所追求的。 也因為這段經歷,使他成了
多年以前曾經認識一位越南來的華僑女士,她說話溫柔斯文但多是埋怨負面又哀傷。 她是上一個世紀出逃的難民,因是華僑所以家底不錯,全家一路艱險分批到了澳美加;她工作了幾年後因老闆退休,自此失業,短期打工都不如她的意,而她又有所堅持,不做藍領工作,白領薪水如不合她意也看不上眼,日復一日總是靠著家人和政府救
Thumbnail
一般人;進入社會就應該工作,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不工作,要如何頂天立地,要如何養家活口? 如果再深入想一下;為什麼要工作,絕大部份的人應該都會說,不賺錢,要餓死嗎?對啊!人生的主軸不就是賺錢,買房,成家,教養小孩,累積足夠財富,將來可以安穩退休,頤養天年。 工作和人生的關聯,當然不是那麼幾件事就
Thumbnail
自從看了“做自己喜歡的事真的能賺錢”和“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後就一直想著要開始練習紀錄和分享生活。但從“想”到開始已經是4年了。 從懷孕、小孩出生、回到職場然後又舉家搬到美國生活一年剛好4年的時間,今天這篇分享文著重在“美國”生活的感想,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 先說說我個人背景:在台灣長大,
Thumbnail
有一個很有趣又有哲理的說法,每個人,生而來到人世間,其實都有自己的任務, 而這個任務都是自己設計好給自己的,有一點像是事先自創好的闖關遊戲, 每個任務及使命,都在自己設定好的人生劇本裡面,透過人生的階段一一實現,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Thumbnail
過去看似不相關的點,在未來都能連成一條線。這篇文章其實是很久以前寫的了,今日重新整理了一下,想說就上傳當作個紀錄,也重新回憶。這篇文章描述了我在美國工作的經歷,也記錄了這如何影響到我未來的人生。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大學畢業後到現在 人生的路上都還算順遂 體驗過長輩眼中光鮮亮麗 穩定有保障的工作 也做了一些有趣的工作 在體會到無法用英文和欣賞的外國同事深入交流後 毅然決然辭掉工作 到菲律賓遊學三個月 但回到台灣 踏入桃機的那一刻 深深的感覺到 沒有使用英語的環境 於是便決定尋找出國工作的機會和環境
Thumbnail
前言 世界需要的是「你」,而不是你認為「應該成為」的人 在職涯轉換之際,這本書正是我在翻閱的書籍。 作者是一名美國的職涯規畫師,曾經從公司助理成為了五角大廈中的年輕主管,是她的夢幻職業。然而當她開始工作之後,感受到的種種痛苦和不協調,迫使她思考這是否真為她所追求的。 也因為這段經歷,使他成了
多年以前曾經認識一位越南來的華僑女士,她說話溫柔斯文但多是埋怨負面又哀傷。 她是上一個世紀出逃的難民,因是華僑所以家底不錯,全家一路艱險分批到了澳美加;她工作了幾年後因老闆退休,自此失業,短期打工都不如她的意,而她又有所堅持,不做藍領工作,白領薪水如不合她意也看不上眼,日復一日總是靠著家人和政府救
Thumbnail
一般人;進入社會就應該工作,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不工作,要如何頂天立地,要如何養家活口? 如果再深入想一下;為什麼要工作,絕大部份的人應該都會說,不賺錢,要餓死嗎?對啊!人生的主軸不就是賺錢,買房,成家,教養小孩,累積足夠財富,將來可以安穩退休,頤養天年。 工作和人生的關聯,當然不是那麼幾件事就
Thumbnail
自從看了“做自己喜歡的事真的能賺錢”和“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後就一直想著要開始練習紀錄和分享生活。但從“想”到開始已經是4年了。 從懷孕、小孩出生、回到職場然後又舉家搬到美國生活一年剛好4年的時間,今天這篇分享文著重在“美國”生活的感想,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 先說說我個人背景:在台灣長大,
Thumbnail
有一個很有趣又有哲理的說法,每個人,生而來到人世間,其實都有自己的任務, 而這個任務都是自己設計好給自己的,有一點像是事先自創好的闖關遊戲, 每個任務及使命,都在自己設定好的人生劇本裡面,透過人生的階段一一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