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自己用了自己的選股法,我覺得最大的轉變,是覺得自己從傻傻的韭菜散戶變身法人等級。當然,我相信真正的法人看得會更多,比如研究真的財報,深入各產業趨勢研究,看技術線型等,或者,是不是有很多比一般散戶早知道的消息我們不知道的。但我覺得重要的是,當會試著去看基本面選股後(我的方法其實就只是一種極簡的基本面判定法),就不會再是無頭蒼蠅,只是看紅就追看跌就嚇得要死的韭菜散戶。
甚至操作了一陣子後,也開始瞭解到股市分析師或股市名嘴老師口中所謂的分批買進或分批賣出的操作的意思。一兩個月前,朋友提到聽說台積電現在是低點可以買了,因為只是閒聊,所以我當時分享我的看法是的確應該算是低點,是可以開始一點點買,結果朋友很得意的說,我還不買:"我要買在最低點!",聽到我立刻告訴這位朋友,股票永遠沒有最低點,不要想像自己很厲害很猛都可以買到最低點、賣到最高點(當然剛開始投資股票的人都有這種想法,我也不例外,因為買到最低點或賣在最高點,會覺得自己特別厲害),但是,不要指望自己可以買到最低點我告訴我朋友,我說你只能冀望自己買在"相對低點",而我想這就是法人或專業投資者所謂的分批佈局的概念,當你不確定現在是不是最低點但你又看好這支股票,你也覺得他"應該"在低點了,但因為不確定,所以分批買進,分批買進的意義在於盡量壓低平均成本。
比如我的方法是,當鎖定某一張股票時,先預估自己要投入多少資金,比如(樂觀點說),有600萬可以買台積電,則他在560時你認為"應該是低點了但不確定",於是先買3張,若跌看跌法不會是繼續大跌,則可以再買進,跌越多買的張數更多(但當然要看跌法跟趨勢來決定買法),而若是漲也是看漲法,總之是跌愈深則從600萬的資金比例上來說,跌越低買越多張因為最後平均買到的價格會是越攤越低,但漲高就買少或開始準備賣,而這一切,還是基於基本面來看,從基本面你已經預估到該支股票應該可以漲到哪邊了,假設是你預估他有實力漲到700,則他越跌你應該從600萬拿出來買的錢的比例更高(也就是張數更多),但漲上去你反而不要買那麼多,然後等到你分批買到位了,就可以停買等漲到700了(如何預估該支股票可以漲到700有很多方法,我自己的yahoo奇摩股票選股法是其中一種我自己的簡便分辨法供參考)。
當然,我在前面篇數有講過,即使我準備了600萬買台積電,其實我還是不會買滿,我會買到大約400萬就先停手,看該支股票的目前價位跟隨時掌握趨勢與狀況,用剩下的200萬作調整。
這是一種簡單的方式,只是分享我的看法。不是很確定這樣簡單的描述能不能讓大家理解所謂分批買進是為了壓低成本的概念,而分批賣出也是為了確保獲利能盡量在平均高點的意思。
只能說,對我來說,就是當你學會看基本面後投資邏輯都會不同,當是散戶的時候,你會追高賣低,但當你變身法人的邏輯之後,你就會懂得見綠高興的買進見紅高興的賣了。這跟韭菜散戶的衝衝衝就已經是完全不同的思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