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這邊定居了幾年,很多人愛問我:「你們香港薪酬很高。」由於有過很深感受的觀察,我總會舉一個實例去回答這個問題。
台灣人的生活態度,要在台北以外的地區,才能看到較為真實的一面,,很多城市都是半停頓狀態,房子很多,行人卻稀少。食肆最能夠反映現實,大部份普通的店舖,每日面對一百個食客,可以算得上生意不錯,如果你是洗碗工人,你只要面對一百個人的食具。
香港的洗碗工人比這邊薪水高一半,但所面對的,只需一個小時,食客數量就已經超過一百人,每天要做的工作量就是台灣的四五倍,廚師如是、侍應如是,這種高薪是你所需要的麼。
香港的實店營商環境,一爿小店,每天租金就是高昂成本,一百個客人的營業額,大概只夠交兩天的租金,還要招徠更多客人,才能糊口。因此恨不得一天工作十六小時,天天無休。
香港的公務一大早就精簡架構,意思是與私人公司看齊,那模式就是一個人做從前兩三個人的工作,此風潮早已吹遍醫護界,教育界,於是每個人都慣於比從前大上兩三倍的工作量,只有這樣的環境,才有「資格」領取比別國高出一倍的薪酬,租金上長,通貨膨脹,高收入面對高租金,打工人亦倍受捉襟見肘的經濟壓力。
面對公眾的職業最容易看出比較和差異,銀行櫃檯服務員做的不停手,連上洗手間都沒空,本來有不同的人流時段,香港地小人多,根本沒有這些空檔時段,無論甚麼時間都總是人流不絕,由開始工作到下班,都是一直在忙、一直在忙、一直在忙,但薪水才是台灣的兩倍。
本土長年薪水較低是一個事實,但普遍上工作量輕鬆很多亦是一個事實,知足者,貧亦樂,這種智慧放諸四海皆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