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人最寶貴的是什麼,應該是意識吧。」—古神小卷的碎念
本篇大綱:
一.有什麼意識?又怎麼樣欣賞?
二.所有形式的創作都可以比照辦理。
三.世上沒有最好的,只有適合的。
「寫文是一種感覺,但寫好文不能只靠感覺。」—李笭
一部覺得寫的不錯的小說,究竟是為什麼不錯?這種分析與拆解原因的心態,就是我這邊強調的意識。有意識地抓住幾個觀察點,再次欣賞這個作品會有不同感受。
在開始創作之後,我發現平常不會注意的角度,這些角度幫助我改善產出的作品。個人分析欣賞的角度有以下幾個,如果您可以找到更多或是個人有其他體系都非常棒!
這邊我指的是劇情內容。背景如何?設定是否合理?內容的轉折如何發生,經歷怎樣的磨難,後來是怎樣的結尾。是否有留下遺憾跟餘韻等。
這邊我指的是作品當中,對於章節內容的安排。花了多少篇幅去敘述故事中的一個階段?時間序怎麼安排?怎樣連結所有篇幅內容等。
這邊指的是鋪陳文字、語句上的技巧,整個段落閱讀的順暢度在作者掌握中。我遇過很厲害的作家,她的作品一萬兩千字閱讀起來像是八千字。整個快速、愜意輕鬆。但我必須強調,不是快就是好,應該要搭配章節的調性跟你想要讀者怎樣去閱讀這本小說或章節。我相信艱澀的文字導致的慢節奏在一些章節使用會讓人非常有帶入感。
用字其實算是滿有趣的觀察點。例如:在角色的互動中,他們講話的用字,會大大影響一個角色的個性呈現。而在敘述自己的故事進行時,用字也會讓整體閱讀的感受有差異。舉例來說:撰寫古風的作品,對於用字就會有一種仿古或文言文的使用,讓讀者可以更快帶入那個文風或世界觀。
這邊指的是同樣的場面(例如:衝突、爭吵、戀愛、告白等),不同作者所採用的敘事方式與手法都會不同。用什麼方法去處理同樣的場面,變成一個可以學習跟觀察的重點。
舉個我很喜歡看的哈比人歷險記做為例子,作者托爾金處理比爾博·巴金斯見識戰爭場面的處理手法我就非常喜歡。他描述比爾博見識到了來自各方的軍隊集結,擺好陣勢,戰鬥勢在必行。才剛開始混戰,比爾博就被敲暈了。等他醒來的時候,戰爭已經結束,看到甘道夫在包扎傷口,確定自己支持的一方獲勝,最後感嘆就連巫師也會受傷。
托爾金的處理方式讓戰場內容留給讀者自己想像,並不會因為戰鬥而讓整本小說的字數暴增或重點失焦。(當然那是因為個人認為那本書的重點是比爾博的冒險,而非中土勢力戰鬥。)
這是一個很明顯,也可以很隱喻的做法。作者會刻意將一些人、事、物貫穿整個故事的主軸。作為一個故事中軸線。以魔戒來講就是那個戒指,以七夜怪談來講就是那個錄影帶跟古井,以犬夜叉來講就是四魂之玉。動作當作錨點的也有,例如戴上眼鏡、點起菸斗、煮了一頓飯等等。
我得先說,我有觀察到錨點的使用,但是我個人目前還不懂得這個技巧的使用方式。所以只能事先提供大家作為一個有意識欣賞的點。
總而言之,培養自己欣賞作品的意識,是讓自己成長很棒的方式。當前人已經幫你實驗過了,就不需要讓自己再花更多時間去實驗同樣的方式。換個說法,抄作業也是很重要的功夫。從抄作業開始發想創意,會比全部自己來快速很多。
所有形式的創作,都可以比照辦理找出欣賞的點。這也是藝術類創作很有趣的部分。以音樂來講,就有節奏、和弦設計、頑固節奏、故事性等(我不懂樂理所以只能用一般聽眾的想法描述)。以電影來說,光視角、運鏡、節奏跟主視覺與錨點的設計等,跟小說就很類似,所以個人覺得懶得看小說學技巧的可以去看電影。
戲劇、相聲、各式……各樣的藝術,都會有可以觀察的點,開始培養自己有意識地欣賞吧!
這其實是我個人很希望大家都認識到的一個觀念。不只是創作上,任何人事物的欣賞上也是。這世上並沒有一個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
好的定義,依據每個人的喜好和價值觀不同,會有著天壤之別。舉例來講:我愛喝咖啡,但我喜歡淺烘培保留咖啡豆漿果味或酸味多一點的咖啡,因此喜好的品種跟脫殼處理方式都會不同。有人喜歡苦味、焦糖味多一點的,就會喜歡烘焙重一點的咖啡。
那究竟誰的咖啡最好?比較基準跟喜好就不同,就不會有最好的問題。只有最適合他或最適合我的咖啡而已。舉個更貼近的例子:西堤牛排服務高級,但我其實最愛夜市牛排的簡單,喜好不同罷了。
創作方法有無限種,觀眾受眾也有無限種,偏好不同,自然也分別出了大眾市場跟小眾市場。依你想要的,去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