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東華大學特殊選才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學習銜接 #特殊選才

東華大學不分系的結果微慘,我個人覺得東華不分系這是個指標科系,但今年的狀況有點多揣,五個學生有投,五個都進二階,但最後只有兩個備取,看起來只有一個備取名次前面有機會上岸。

問題都卡在佔比12分的筆試都有點低分

而這次的筆試題目完全仰賴學生對於學校的掌握度還有書寫能力,扣除其中一個學生本來書寫就有嚴重的困境外,另外四個學生都因為準備太多學校,到了被排在比較後面的東華時,已經精疲力竭所以準備力度也大幅下降。當然更重要的是前期準備的狀況,都太晚開始準備,畢竟今年到了年終才臨時收的學生比較多,再加上無界塾的學生在我離開後有點半被放生,學生在缺少導引與督促的結果就是綜合實力會比較弱,接下來就看對手和與教授的眼緣,特選結果就會大起大弱,不像去年要上就幾乎同領域科系都穩上,事後再挑選學校。

raw-image

認真來看這五年特殊選才的報名人數真的在逐漸減少,但前端的準備因為有越來越多的經驗傳承,應該是越來越競爭。另外體制內學校越來越重視研究方法與專題,能拿出東西的學生數雖然緩慢,但仍舊持續成長。反觀實驗學校的教學很常不夠踏實,簡報漂亮、很會分享,但對於該領域的投入不夠深入將會是致命問題。大學教授才不在乎漂亮的排版、看起來很高級的經驗,提早準備、把研究能力充分提升才是最重要的。

這個方向我在2020年就提出,但在體制外就是發展艱難,還是得自己組成不錯的教師群來幫助學生培養能踏實做專題做數據分析的能力。

我是浩宏,是位社工、冒險教育嚮導也是一位老師、主編,目前在無界塾擔任專任教師,大多數的時間都在幫助拿了一手爛牌的孩子面對人生,穿梭於教師與社工兩個身份之間,專注於開發協助孩子將生涯規劃與個人素養結合於學習中的工作,挖掘孩子的潛力與特質。幫助學生為自己定向,且讓自我試探與自主學習成為個人的素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頂尖學生的表現,已經很難用之前設定的國文+英文+數A+自然4科成績篩選。觀察英文科成績在15級分(滿分)的人數百分比近5年的數字,皆大於社會成績在15級分(滿分)的人數百分比,以招生角度來看,就是用社會科當門檻,會比選用英文科更容易篩選掉學生,簡化第一階段的作業!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當年從準備台大研究所的推甄、面試到放榜的過程,如果你也正在準備考研,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到你~ 祝福大家順利上榜!
Thumbnail
一到高考季,關於各地高考不公平的議論又起。  北京上海等省市的試卷自主出題,高校及優質高校分配的錄取名額多,其它省市分配的錄取名額少,造成各省市本科錄取率相差懸殊,各省市985和211高校的錄取率相差更為懸殊。根據錄取率的不同,各省市的高考難度被分為地獄模式、噩夢模式、困難模式、普通模式、簡單
參加學校推甄前的準備過程,包括申請多所大學、準備考試的過程、備審資料的準備以及自己的心得回顧。作者分享了自己的閱讀和補習班經驗。文章中包括了國北筆試題目的相關介紹。希望這篇文章對其他考生有所幫助。
Thumbnail
高三升學陸續放榜, 班級裡"準大學生"愈來愈多, 學生上課收聽率愈來愈差、學習狀態愈來愈鬆散。 上課時老師一人自導自演、自說自話、自問自答的情景愈來愈常見。 孩子們現實地認為所學與所考上科系"無關" + 畢業學分數已足夠 + 已經有大學可念了,就紛紛棄課程而去。 『那我何必還要
Thumbnail
今年將升國中的女兒 報考兩間: 東山中學 崇光中學數理班(已錄取) 第一志願:東山數理班 原由典故: 一年級時,安親班同班有位小學霸「女兒的好朋友」,聽聞家長是東山老師,所以理當小學霸將來也是報考就讀東山中學。 女兒為了想和她一起讀同所學校,就在國小二年級決定說:我也要進東山中
Thumbnail
大學「選校vs.選系」一直是台灣高中生的一大難題,這篇文章想從一位大四學姊的角度與今年學測準備放榜的高三生聊聊「選校、選系」這件事,希望每個高三生都能進入屬於自己的理想校系!  
Thumbnail
最近,有立法會議員指出香港考評局網頁中,有近80間海外院校沒有上載一般入學的香港中學文應試(下稱DSE)要求,質疑通識科改革後,DSE學歷認受性降低。那麼,作為學生、家長甚至老師,會有甚麼影響?
Thumbnail
從科舉制度以來,華人對於考試制度就很熟悉,然而我們想討論的是學測的信度與效度如何?學測成績牽涉到學生申請大學「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及「考試分發」、「四技申請」、「軍校正期班」、「警察大學」等入學管道招生使用,重要性不言可喻。   從科舉制度以來,華人對於考試制度就很熟悉,然而我們想討論的是學
Thumbnail
頂尖學生的表現,已經很難用之前設定的國文+英文+數A+自然4科成績篩選。觀察英文科成績在15級分(滿分)的人數百分比近5年的數字,皆大於社會成績在15級分(滿分)的人數百分比,以招生角度來看,就是用社會科當門檻,會比選用英文科更容易篩選掉學生,簡化第一階段的作業!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當年從準備台大研究所的推甄、面試到放榜的過程,如果你也正在準備考研,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到你~ 祝福大家順利上榜!
Thumbnail
一到高考季,關於各地高考不公平的議論又起。  北京上海等省市的試卷自主出題,高校及優質高校分配的錄取名額多,其它省市分配的錄取名額少,造成各省市本科錄取率相差懸殊,各省市985和211高校的錄取率相差更為懸殊。根據錄取率的不同,各省市的高考難度被分為地獄模式、噩夢模式、困難模式、普通模式、簡單
參加學校推甄前的準備過程,包括申請多所大學、準備考試的過程、備審資料的準備以及自己的心得回顧。作者分享了自己的閱讀和補習班經驗。文章中包括了國北筆試題目的相關介紹。希望這篇文章對其他考生有所幫助。
Thumbnail
高三升學陸續放榜, 班級裡"準大學生"愈來愈多, 學生上課收聽率愈來愈差、學習狀態愈來愈鬆散。 上課時老師一人自導自演、自說自話、自問自答的情景愈來愈常見。 孩子們現實地認為所學與所考上科系"無關" + 畢業學分數已足夠 + 已經有大學可念了,就紛紛棄課程而去。 『那我何必還要
Thumbnail
今年將升國中的女兒 報考兩間: 東山中學 崇光中學數理班(已錄取) 第一志願:東山數理班 原由典故: 一年級時,安親班同班有位小學霸「女兒的好朋友」,聽聞家長是東山老師,所以理當小學霸將來也是報考就讀東山中學。 女兒為了想和她一起讀同所學校,就在國小二年級決定說:我也要進東山中
Thumbnail
大學「選校vs.選系」一直是台灣高中生的一大難題,這篇文章想從一位大四學姊的角度與今年學測準備放榜的高三生聊聊「選校、選系」這件事,希望每個高三生都能進入屬於自己的理想校系!  
Thumbnail
最近,有立法會議員指出香港考評局網頁中,有近80間海外院校沒有上載一般入學的香港中學文應試(下稱DSE)要求,質疑通識科改革後,DSE學歷認受性降低。那麼,作為學生、家長甚至老師,會有甚麼影響?
Thumbnail
從科舉制度以來,華人對於考試制度就很熟悉,然而我們想討論的是學測的信度與效度如何?學測成績牽涉到學生申請大學「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及「考試分發」、「四技申請」、「軍校正期班」、「警察大學」等入學管道招生使用,重要性不言可喻。   從科舉制度以來,華人對於考試制度就很熟悉,然而我們想討論的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