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赤心巔峰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我其實不喜歡登山,或許是某種程度的童年陰影,導致我對於登山這件事情很抗拒。倒不是出過事,只是單純對這項運動提不起興趣。但莫非定律將我帶到一份脫離不了山的學業與工作,或許也算是一段孽緣。

很偶然的看了這部紀錄片,雖然仍舊沒有動力登山,但看著一群人為了「創造紀錄」這件事情這麼努力還是很欽佩。尤其雖然只是部紀錄片,卻充滿戲劇性,更何況在主角兩人挑戰的過程中,觀眾也跟著縱貫中央山脈一次,能夠舒服的在影廳裡不費力地欣賞台灣山岳之美。


【以下涉及劇情,請斟酌閱讀】


計畫源自古明政這位越野跑步好手想挑戰最速中央山脈縱走的紀錄,他也另外找了周青這位越野跑者加入。明明只是兩人團隊,但整個計畫卻成為台灣第三次的大規模登山活動。原因在於計畫本就不可能只靠兩人從頭跑到尾,一路上需要許多支援團隊的協助,再加上事前的各分段場勘、沙盤推演,造就了一次龐大的登山活動。

再對比片中所說的前兩次大規模活動就更令人玩味,第一次是首次的中央山脈縱走,是山岳協會為了慶祝中華民國一甲子,加上想推廣登山運動而組織團隊進行挑戰;第二次是集集大地震後,台灣山難協會為了探索全台山脈在震後的變化,以建立救難資料庫而發起的五大山脈探險隊。相較於前兩次活動的意義與特殊性,古明政能以一己之力號招這麼大規模的團隊支援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其實在電影剛開始我就很好奇一件事,挑戰者是古明政與周青,但誰在他們後面攝影?攝影師果然才是最強的嗎?不過事情當然不像我這個菜雞想得這麼單純,稍晚才知道每天都有補給隊先行準備,此外跟拍的攝影師會換人,而且也不一定是全程跟,在加上現代科技發達,在無人機的協助下自然可以蒐集許多難以取得的素材。而且九天的行程也不是全程都拍,有些路段是兩人單獨挑戰。

有幾幕看著兩人在中央山脈的山上奔跑,我真的是由衷感到佩服。平常在平地都不一定能跑多遠了,這兩人居然是在三千公尺的高山上越野跑,尤其古明政還已經六十歲了,這體能真是難以想像。此外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場勘過程中,他們去南一段的塔關山到恐龍塔附近,想看看這條脊線能不能納入挑戰路段,而那段路在頭戴式拍攝鏡頭下之恐怖,登山者走在約一人多寬的山「尖」上,左右兩邊都是深數十到數百公尺的山崖,一踏錯就直接有去無回,也難怪正式挑戰時沒有將這一段納入,場勘都走的這麼驚險了,更何況正式挑戰時到這裡將會累積四、五天以上的疲憊,計畫目的是挑戰,不是送命。

片中不時穿插一些動畫片段來講述兩人的一些經歷當作點輟,看他們講得很輕鬆,但這些經歷聽著卻讓人毛骨悚然,大霧、疲累、路線不明的狀況下,的確很容易產生許多幻覺與異象,對登山這項運動來說,強健的體能只是最最基本的要求,真正關鍵是無與倫比的精神力。

片中最戲劇性的橋段,是兩人在山上的爭吵,這段是事後訪談時兩人各自的口述,但因為描述得很真實,再加上許多影像與訪談片段的累積,讓觀眾能理解當時雙方的心情,甚至彷彿能夠體會兩人在山上吵到大哭,以及進一步地抒發抑鬱心結後的和解,再想像當時的情況,邊吵架大吼飆三字經,還要邊趕路,這種複雜的情緒,雖然有點對不起辛苦的兩人,但想到這種矛盾感還是覺得有趣。而且如此高危險性的挑戰,最大的情緒轉折點只是充滿壓抑後解開心結的爭吵,其實也是一種幸運吧。

雖然講了這麼多,我還是不喜歡登山,但對於能夠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勇往直前的人們,我由衷佩服他們堅強的意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yone Wang的沙龍
21會員
358內容數
嗨!歡迎來到呆丸趴! 我是呆丸,節目主要是分享我對於看過的電影、影集、漫畫、書籍等作品的感想, 偶爾也會分享一些諸如社會、科技等等社會議題的感想。 更新時間:每周三、六上午七點,這樣才是早安。
Dyone W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22
其實在打這篇文章的當下,總預算案已經三讀完,這個提案也通過了,但對於我旁觀了十幾年的這個組織,看到它以這種提案方式出現在視野中還是有點感嘆。這看起來有點像是火燒到自己頭上才知道痛,或許吧,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對於這個面向比較有接觸,才覺得自己好像可以稍微說點甚麼。
Thumbnail
2025/01/22
其實在打這篇文章的當下,總預算案已經三讀完,這個提案也通過了,但對於我旁觀了十幾年的這個組織,看到它以這種提案方式出現在視野中還是有點感嘆。這看起來有點像是火燒到自己頭上才知道痛,或許吧,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對於這個面向比較有接觸,才覺得自己好像可以稍微說點甚麼。
Thumbnail
2024/10/17
以為只是講述機器人扶養小野雁的故事,有著不難預測的橋段,展現群體接納邊緣人的過程,但沒想到動畫的劇情卻如此真摯動人。
Thumbnail
2024/10/17
以為只是講述機器人扶養小野雁的故事,有著不難預測的橋段,展現群體接納邊緣人的過程,但沒想到動畫的劇情卻如此真摯動人。
Thumbnail
2024/10/16
《黑白大廚》成功展現韓國文化輸出的實力,透過百位廚師的對抗,展現料理創意與技藝,並以韓式飲食文化為核心吸引觀眾。節目透過巧妙設計的階級感與賽制,讓觀眾深感緊張刺激,同時推廣韓國美食。評審白種元與安成宰的對比,增添了節目的趣味性,兩位評審對料理的不同評價標準,也反映了韓國對本土文化的強烈認同感。
Thumbnail
2024/10/16
《黑白大廚》成功展現韓國文化輸出的實力,透過百位廚師的對抗,展現料理創意與技藝,並以韓式飲食文化為核心吸引觀眾。節目透過巧妙設計的階級感與賽制,讓觀眾深感緊張刺激,同時推廣韓國美食。評審白種元與安成宰的對比,增添了節目的趣味性,兩位評審對料理的不同評價標準,也反映了韓國對本土文化的強烈認同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最速中央山脈大縱走挑戰, 就算一般人如你我不會特地去走這一遭, 從紀錄片看看台灣山脈美景也很不錯。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最速中央山脈大縱走挑戰, 就算一般人如你我不會特地去走這一遭, 從紀錄片看看台灣山脈美景也很不錯。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2023/12/19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赤心巔峰 電影簡介 由兩位越野跑者挑戰沿著中央山脈脊樑的路線,以最快速度完成最多爬升、最長距離、最多山頭的紀錄片。 為什麼想看? 這是一部拍攝兩位越野跑者(古明政、周青)以八天半的時間完成中央山脈大縱走的紀錄片。 對於有在摘百岳的山友們來說,以這
Thumbnail
2023/12/19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赤心巔峰 電影簡介 由兩位越野跑者挑戰沿著中央山脈脊樑的路線,以最快速度完成最多爬升、最長距離、最多山頭的紀錄片。 為什麼想看? 這是一部拍攝兩位越野跑者(古明政、周青)以八天半的時間完成中央山脈大縱走的紀錄片。 對於有在摘百岳的山友們來說,以這
Thumbnail
這是一部非凡與眾不同的紀錄片,導演與幕後團隊不只拍出了前所未見中央山脈沿途的風光,與人類挑戰大自然的勇氣與毅力,更拍出了不同世代個性與認知差距甚大的隊員,在攀登過程中從摩擦、衝突、溝通到同心的人心轉變。 
Thumbnail
這是一部非凡與眾不同的紀錄片,導演與幕後團隊不只拍出了前所未見中央山脈沿途的風光,與人類挑戰大自然的勇氣與毅力,更拍出了不同世代個性與認知差距甚大的隊員,在攀登過程中從摩擦、衝突、溝通到同心的人心轉變。 
Thumbnail
中央山脈是我們的護國神山,但過去長期封山鎖海的政策,除了知道它為台灣最長的山脈,縱貫全島並分成了西大、東小不對稱的兩半,西部寬緩、東部險峻的地勢概念,寶島子民對它認識不多甚至陌生。《赤心巔峰》這部紀錄片創下八天16個小時《中央山脈 北南縱走》的最快紀錄,也讓我們得以窺視縱橫交錯、厚重山勢的險峻景致。
Thumbnail
中央山脈是我們的護國神山,但過去長期封山鎖海的政策,除了知道它為台灣最長的山脈,縱貫全島並分成了西大、東小不對稱的兩半,西部寬緩、東部險峻的地勢概念,寶島子民對它認識不多甚至陌生。《赤心巔峰》這部紀錄片創下八天16個小時《中央山脈 北南縱走》的最快紀錄,也讓我們得以窺視縱橫交錯、厚重山勢的險峻景致。
Thumbnail
一年了,你是否還記得,去年10月,上萬山友熱血沸騰的關注著兩位挑戰者,古大哥與 周青 Chou-Ching ,用八天半的時間,完成北起南湖北山,南抵卑南主山的中央山脈高山主脊大縱走的壯舉呢? 經過了一年的梳理、訪談、剪輯、編修,再到募資集氣,這個關於中央山脈與冒險的故事,終於要和大家見面了!
Thumbnail
一年了,你是否還記得,去年10月,上萬山友熱血沸騰的關注著兩位挑戰者,古大哥與 周青 Chou-Ching ,用八天半的時間,完成北起南湖北山,南抵卑南主山的中央山脈高山主脊大縱走的壯舉呢? 經過了一年的梳理、訪談、剪輯、編修,再到募資集氣,這個關於中央山脈與冒險的故事,終於要和大家見面了!
Thumbnail
年輕時在橄欖球場上,進出敵陣,相互支援,拉克冒爾,卜伏前進....年歲漸長,體老力衰,豪情依舊,但,時不我予。 台橄兄弟情深義重,就換個方式,延續運動,延續戰友情誼,登山是幾位OB的共同喜好,我也順勢加入了台橄登山隊。 4月8日第一次參加活動,就是很有挑戰性的陽明山東西大縱走,總共要登上陽明山系十連
Thumbnail
年輕時在橄欖球場上,進出敵陣,相互支援,拉克冒爾,卜伏前進....年歲漸長,體老力衰,豪情依舊,但,時不我予。 台橄兄弟情深義重,就換個方式,延續運動,延續戰友情誼,登山是幾位OB的共同喜好,我也順勢加入了台橄登山隊。 4月8日第一次參加活動,就是很有挑戰性的陽明山東西大縱走,總共要登上陽明山系十連
Thumbnail
近年台灣登百岳成為顯學,行政院宣布國家山林解禁政策,以「開放山林」、「資訊透明」、「便民服務」、「教育普及」及「明確責任」等5項政策主軸推動山林開放,鬆綁全台81處林道,全面優化森林步道。年輕登山客正磨拳擦掌挑戰百岳,「17Jump旅遊攝」小皮與小蛙兩位登山部落客老師帶領還沒勇氣登上百岳之路者
Thumbnail
近年台灣登百岳成為顯學,行政院宣布國家山林解禁政策,以「開放山林」、「資訊透明」、「便民服務」、「教育普及」及「明確責任」等5項政策主軸推動山林開放,鬆綁全台81處林道,全面優化森林步道。年輕登山客正磨拳擦掌挑戰百岳,「17Jump旅遊攝」小皮與小蛙兩位登山部落客老師帶領還沒勇氣登上百岳之路者
Thumbnail
2021年二月,公共電視製播了紀錄片《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 看完紀錄片的我也開始回頭審視自身短短一年半的登山歷程:初出走過十幾座百岳的我,與山和土地的連結是什麼樣態?山對我的生命造成了什麼影響與改變?我也與他們一樣「不去會死」嗎?
Thumbnail
2021年二月,公共電視製播了紀錄片《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 看完紀錄片的我也開始回頭審視自身短短一年半的登山歷程:初出走過十幾座百岳的我,與山和土地的連結是什麼樣態?山對我的生命造成了什麼影響與改變?我也與他們一樣「不去會死」嗎?
Thumbnail
2019年的春天,兩位台灣登山家——呂忠翰(阿果)與張元植,以及一群設計及創作團隊,發起了K2 Project,透過群眾募資、舉辦系列講座等活動,支持他們出發挑戰世界第二高峰K2,也藉機讓更多的人認識高海拔登山運動。2021年2月,當時跟著元植跟阿果入山的隨行報導者陳德政,帶給了我們這本書。
Thumbnail
2019年的春天,兩位台灣登山家——呂忠翰(阿果)與張元植,以及一群設計及創作團隊,發起了K2 Project,透過群眾募資、舉辦系列講座等活動,支持他們出發挑戰世界第二高峰K2,也藉機讓更多的人認識高海拔登山運動。2021年2月,當時跟著元植跟阿果入山的隨行報導者陳德政,帶給了我們這本書。
Thumbnail
為什麼要爬山? 「爬山就肉體來說,其實是很痛苦的一件事。為什麼每次走完,你都可以忘掉那個痛苦,然後你只記得那個心靈的解放跟快樂..……我覺得是一種意識的轉換,是一種成長。爬山,在這15年來,讓我的身體、心靈,都處在一種自由的狀態。」
Thumbnail
為什麼要爬山? 「爬山就肉體來說,其實是很痛苦的一件事。為什麼每次走完,你都可以忘掉那個痛苦,然後你只記得那個心靈的解放跟快樂..……我覺得是一種意識的轉換,是一種成長。爬山,在這15年來,讓我的身體、心靈,都處在一種自由的狀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