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捨不得丟掉東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的都市菜園之前就想要把一些植物進行換大盆的動作,可是一個大型塑膠花盆加上培養土和資材,隨便動輒上千元。這和我勤儉持家的本性相違背,所以也就沒有進行換盆的動作。最近我住的社區進行了園藝整修的工程,淘汰了一些大型花盆以及土壤,那我就理所當然的撿來廢物利用了。

raw-image



經過一番整理之後,我發現我的菜園已經趨近於我理想中的樣態,所以一些囤積的舊花盆也就沒有用處,所以我開始淘汰一些舊的陶瓷花盆。


這樣簡單的行為和過程,我又陷入了沉思。


為什麼我以前會囤積那些花盆?現在為為什麼又會捨棄他們?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心態的轉變?


我以前常常會撿一些免費的家具或是物品,因為覺得東西好好的,丟掉很浪費,撿來放著,要用就會有,這些東西放在那邊,總會有用到的時候。

這樣的行為甚至表現在房地產上面。房地產在一些偏遠地區,價格可能很便宜(比如最近有一間沒有土地持份的花蓮80坪透天只要賣12萬元?),我就會思考到底該不該買起來放?一個東西如果零成本,比如日本的偏遠地區的免費房子,我們就會思考這樣的東西我們可以拿來做什麼?有人要送一個物品,因為我們不用花錢持有,所以我們會思考可以撿來做些什麼...同樣的,當我們身邊有些東西要丟,可是捨不得,因為這些東西對我們來說是零成本,因為是舊的,用不到的,丟掉也沒關係,可是我們就會覺得哪時候會用到,萬一要用怎麼辦...然後就持續的屯積。


而我的菜園為什麼我沒有繼續囤積那些陶瓷花盆呢?經過思考之後,我覺得是因為我感到"滿足"了。我的菜園空間有限,當我經過幾次的調整,目前已經是最好的配置,再多的東西在野放不下去,也不需要更好的東西,所以在這個狀態下,我不需要更多了。就算免費的花盆送給我,也無法替換我目前的任何現有花盆。所以在這個所有狀態都滿足的情形下,我以前囤積的陶瓷花盆這時候就變成了"多餘"。以前我的菜園還沒"滿足"的時候,那些陶瓷花盆成為我"可能用來滿足"的物品。譬如我將來的某個植物"可能"可以放在這些陶瓷花盆上,我的菜園某個位置"可能"可以再放這些花盆...當沒有滿足,還有"可能"存在的時候,我就會囤積一些東西,去應付,去滿足那些"可能"。當"可能"的條件去除,呈現"滿足"的狀態的時候,那些囤積來應付"可能"的東西,這時候都變成了多餘。

這是我想了幾天之後的心得。我們不捨得丟掉什麼,是因為我們不滿足。


舉個例子,有小孩的父母都會囤積一些小孩子成長過程的使用物品,比如衣服、學步車、玩具、嬰兒床...零零總總一堆東西。這些東西隨著小孩長大之後,變成了多餘用不到的東西。如果父母捨不得丟棄,是什麼原因呢?這些東西小孩長大再也用不到,所以不存在"未來可能會用到"的情境。有的人會丟棄,是因為家裡沒有空間。家裡沒有空間,呈現的是一種被迫滿足的狀態。因為家裡空間"滿足",沒有多餘的空,所以這些用不到的嬰兒用品,就變成多餘,就被迫棄置。

而家裡如果沒有空間問題,持續囤積,有可能會覺得"以後可以給其他父母",變成"恩典牌"物品轉送給他人。當轉送給別人的時候,彷彿內心的那份做善事的感覺被滿足,所以我們願意把東西送給他人,不願意當垃圾棄置。所以這時候體現的是內心那份想要物盡其用,環保愛地球,善待資源,我是善人之類的心理狀態"不滿足"。


所以我們只要自身處在"滿足"狀態,我們就"能捨",也不會有"欲求"了嗎?


我最近在"模仿慾望"這本書看到的觀點是,我們人滿足安全和生存的條件之後,人生就剩下了慾望的追求。慾望表示我們永遠不滿足,如果我們什麼都滿足那就沒有慾望,沒有慾望之後我們的生剩下了什麼?


所以又回到了該追求什麼樣的慾望的問題。在模仿慾望這本書中,提到了深厚慾望和淺薄慾望。

淺薄慾望很容易理解,就是表面的,容易得到的東西。名牌包,iphone手機,雙B名車,這些都是具體有機會達成的目標。這目標是社會上大家認同的,你模仿別人而覺得是你的慾望的目標。以名牌包為例子,20年前大家的目標是LV,10年前大家的目標是香奈兒,現在大家的目標是愛馬仕。我們看著別人的目標,而模仿他們,把他們的目標當成是自己的目標。這種目標會不斷達成,不斷改變,無法有滿足的一刻。


而深厚慾望是以美好的人生為出發點,抱持著"希望"去追求的那個慾望。每個人對於自己美好人生的定義不同,所以目標都不同。而我覺得那個"希望",是很關鍵的要素。希望,代表的是我們人生所追求的那個不容易達到的東西,而我們又不放棄追求的東西。如果人生沒有"希望",那們會不知道為了什麼而努力,甚至覺得人生絕望。就像現在社會新鮮人可以用EXCEL表算出他一生的收入,然後扣掉花費,得到自己老年剩下的金錢。他的一生都可以在這個EXCEL表得到體現,沒有任何變化和希望,那他得到的結論就是沒有希望,人生沒有意義。


東西方哲學都有提到"中庸"這個概念。這概念代表的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論,而是有中間的可能。我們追求慾望,不必像佛教徒苦行僧那樣斷絕一切自身的慾望來得到滿足,我們也不必不要追求無止境的慾望,我們應該追求適當的慾望,好的慾望,那些值得我們花一輩子去追求的慾望。反之,認清那些淺薄慾望,適時的滿足就好,不要無止境的追求,讓我們花多一點時間追求身後慾望,追求那些需要靠"希望"才能得到的東西,追求真正讓我們人生可以更美好的東西,那才是好的慾望。


所以理財上,我們不斷地囤積金錢,代表的是我們對於金錢的不滿足。而金錢的不滿足,有很多原因,也體現在很多狀況。有人花錢如流水,當然就會資金缺乏,不滿足。有人很節省,可是對於未來的金額花費感到恐懼,所以心理上不滿足,所以囤積金錢。所以要如何對於金錢感到滿足?我自身的作法,是體現在我對於金錢的規劃。先控制自己的生活型態,讓生活費固定在某種花費金額,那就能估算未來的金額數量。再把人生各種的變數計算進去,比如醫療、長照、養生村等等花費都考慮,都有金額去對應各項花費的時候,自然覺得不匱乏。所以只有靠理性去理解金錢的用途,那就能控制感性的心理恐懼。


有人或許會說,我又沒那麼多錢,那我該怎麼辦?

我想,那又是另一種需要探討的問題。因為這篇文章是在探討"為什麼會捨不得"的問題。"為什麼會賺不到的錢"的問題,又是另一種問題了。


avatar-img
416會員
429內容數
我喜歡從生活中學習、體驗各種事物並記錄下來我的心得和感想,有點像是寫日記。 隨著年紀的增長、體驗各種人生的歷練之後,我會回去追蹤並更新我當年寫的文章。看著過去的自己,我覺得這樣很有趣。 "喬飛的生活日誌"最早於2007年在網路建立,歷經過多次blog的搬家,最後2019年落腳於VOCUS。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傻多棒喬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在之前寫了一篇有關頂客族年老規劃的文章。受到媒體轉載之後,看到有人留言,對於助養生村付不出錢之後的處理方式提出質疑。 首先這個論點,前提是頂客族老了之後沒有親人,也沒有兒女。頂客族住進養生村,然後住到沒資金的時候,這條件年齡的預設之下,應該雙親都已經離世。自己身為頂客族,又沒有兒女。
我出生於1975年,和另一半從年輕時候就沒有計畫生育,一直到現在快到50歲這個年齡。年輕時候聽老一輩的說,你沒生小孩以後老了你就知道。 我想我現在快50歲,應該有資格當個老人來說說自己了,來看看到底自己有沒有"知道"些什麼。 我到現在還是認為我年輕時候做的這個決定沒有問題。我年輕時候就認
我想以這篇文章來分享我生涯規劃的方式。我自己覺得不錯用,因為我現在還是持續的貫徹這個理念和方法。 我年輕的時候也是不知道未來該如何規劃我的人生。後來年過30開始覺得自己老了,該替中年危機規劃一下備案,替未來做準備,然後就常常思考這個未來如何規劃的問題。 想想未來,對未來沒什麼想法,就開始回顧過去。有
在我接觸哲學之前,我不知道原來基督教或是佛教,也算是一種哲學。 或許應該說,我不知道哲學是什麼,所以當一個東西展示在我面前,我無法將它歸類到哲學這個領域。當我眼中只有所謂的科學,我看到這些宗教,理所當然的就視為無稽之談。因為在科學的眼中,宗教、信仰、神佛這些都是荒謬的無法證實的東西。那些所謂的
身處行人地獄的台灣,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過馬路的方法。 當你走到一個路口,這個路口有的方向沒有斑馬線,有的方向有人行道也有斑馬線,這時候,你會怎樣過馬路? 最穩健的方式就是走行人專用天橋或是地下道了。當你走到十字路口,你可以不用管這個路口的紅綠燈號誌,不擇時的直接走向人行天橋或是地下道
【三分鐘熱度】 從小到大,我就對很多事情很感興趣。小時候對於壞掉的電器就有拆解的好奇心,後來出社會之後,這種愛玩的性格更是變本加厲。從一開始的玩遙控車,到後來的飼養觀賞魚、木工、園藝、投資理財,這都是我一路探索到處遊玩的過程。 我以前會認為我是梧鼠五技而窮(能飛不能上屋,能爬樹而不能上樹頂,能游
我在之前寫了一篇有關頂客族年老規劃的文章。受到媒體轉載之後,看到有人留言,對於助養生村付不出錢之後的處理方式提出質疑。 首先這個論點,前提是頂客族老了之後沒有親人,也沒有兒女。頂客族住進養生村,然後住到沒資金的時候,這條件年齡的預設之下,應該雙親都已經離世。自己身為頂客族,又沒有兒女。
我出生於1975年,和另一半從年輕時候就沒有計畫生育,一直到現在快到50歲這個年齡。年輕時候聽老一輩的說,你沒生小孩以後老了你就知道。 我想我現在快50歲,應該有資格當個老人來說說自己了,來看看到底自己有沒有"知道"些什麼。 我到現在還是認為我年輕時候做的這個決定沒有問題。我年輕時候就認
我想以這篇文章來分享我生涯規劃的方式。我自己覺得不錯用,因為我現在還是持續的貫徹這個理念和方法。 我年輕的時候也是不知道未來該如何規劃我的人生。後來年過30開始覺得自己老了,該替中年危機規劃一下備案,替未來做準備,然後就常常思考這個未來如何規劃的問題。 想想未來,對未來沒什麼想法,就開始回顧過去。有
在我接觸哲學之前,我不知道原來基督教或是佛教,也算是一種哲學。 或許應該說,我不知道哲學是什麼,所以當一個東西展示在我面前,我無法將它歸類到哲學這個領域。當我眼中只有所謂的科學,我看到這些宗教,理所當然的就視為無稽之談。因為在科學的眼中,宗教、信仰、神佛這些都是荒謬的無法證實的東西。那些所謂的
身處行人地獄的台灣,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過馬路的方法。 當你走到一個路口,這個路口有的方向沒有斑馬線,有的方向有人行道也有斑馬線,這時候,你會怎樣過馬路? 最穩健的方式就是走行人專用天橋或是地下道了。當你走到十字路口,你可以不用管這個路口的紅綠燈號誌,不擇時的直接走向人行天橋或是地下道
【三分鐘熱度】 從小到大,我就對很多事情很感興趣。小時候對於壞掉的電器就有拆解的好奇心,後來出社會之後,這種愛玩的性格更是變本加厲。從一開始的玩遙控車,到後來的飼養觀賞魚、木工、園藝、投資理財,這都是我一路探索到處遊玩的過程。 我以前會認為我是梧鼠五技而窮(能飛不能上屋,能爬樹而不能上樹頂,能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囤物代表怎樣的執念和對人生的影響?傷痛又要怎樣整理才能讓人重新振作呢?
Thumbnail
當空間因為堆積無用物品而變得狹窄、生活變得不便時,才真正應該感到罪惡感。因為我們沒有善待物品與空間的使用者,也沒有善待自己這只有一次的人生。
Thumbnail
我是一個囤積癖很重的人。 甚至連網購來的氣泡紙,都沒有丟,總認為這些東西總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斷捨離 最近正在嘗試整理自己的生活和環境,每天隨手抓出一些無用的垃圾,丟進垃圾桶。 輪到氣泡紙了!!! 氣泡紙 氣泡紙生氣勃勃,態度飽滿的看著我,我決定讓他們發揮最後的價值。
Thumbnail
每每看到戶外迎向陽光花開燦爛的日日春,總想著家裡也來種上一盆,但每次從花巿買回來都種不了多久即枯萎,我發現這種不易照顧的盆栽裡面,都會放很多的稻穀殼,不知是太巧合還是怎麼回事,就算買回來放蔭涼處幾週再換掉盆土也一樣,沒幾個月就不行了,整株枯萎。 這是唯一一盆很難得存活超過一年的植栽,也是花巿買的,
Thumbnail
「乾淨的家,會有好事發生。」 收納口訣:集中處理 挑選 分類 歸位 作者: 廖哥 ISBN:9789579199360 P60:囤積不是收藏,遠離不甘心 「這花很多錢買的耶!」 要留著,期待有一天我能找到機會賣掉它們,喚回我的辛苦錢。 縱使當初我有多在意他們的進貨價, 但那些囤貨卻也回不去當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講述作者在大學時期接觸到極簡生活,透過整理物品與改變生活環境來療癒自己。作者分享了自己在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成長,以及斷捨離所帶來的影響。另外,作者也提到在有機茶園的突發事件,讓他有新的體悟。文章充滿了個人感受和生活哲學,建議對想要改變生活方式的讀者有所啟發。
Thumbnail
囤積症(hoarding disorder),指稱一種過度購買、囤放及收集物品的強迫性行為......
Thumbnail
近年流行斷捨離,即是將多餘物品做相應處置以達舒適空間。然而,心理聲音和處理物品去處仍具挑戰。透過捐贈、二手賣場等方式可尋找物品有緣人。除斷捨離物品外,心理排毒亦應繼續努力。
Thumbnail
你的周圍環境,需要整理嗎?你的心,需要整理嗎?你的人生,需要整理嗎?書中談論到需要斷捨離的面向,除了外在環境的人際關係,親密關係,時間管理與方法,如何面對拖延,物品整理,購物欲,飲食,到內在的心,內心的成長與覺悟......等於全身心內外都需要檢視調整,才能擺脫負面能量對我們的拉扯與牽制.
Thumbnail
審視你的物品 花些時間檢視你所擁有的物品 確定哪些是你真正需要的 哪些是多餘的 捨棄不必要的物品 將不再需要的物品捐贈回收或賣出 這將有助於釋放空間 同時減少浪費 投資高質量的物品 當你需要替換某些物品時 考慮購買高質量 耐用的產品 這樣可以減少長期的消費成本 減少購買次數 嚐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囤物代表怎樣的執念和對人生的影響?傷痛又要怎樣整理才能讓人重新振作呢?
Thumbnail
當空間因為堆積無用物品而變得狹窄、生活變得不便時,才真正應該感到罪惡感。因為我們沒有善待物品與空間的使用者,也沒有善待自己這只有一次的人生。
Thumbnail
我是一個囤積癖很重的人。 甚至連網購來的氣泡紙,都沒有丟,總認為這些東西總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斷捨離 最近正在嘗試整理自己的生活和環境,每天隨手抓出一些無用的垃圾,丟進垃圾桶。 輪到氣泡紙了!!! 氣泡紙 氣泡紙生氣勃勃,態度飽滿的看著我,我決定讓他們發揮最後的價值。
Thumbnail
每每看到戶外迎向陽光花開燦爛的日日春,總想著家裡也來種上一盆,但每次從花巿買回來都種不了多久即枯萎,我發現這種不易照顧的盆栽裡面,都會放很多的稻穀殼,不知是太巧合還是怎麼回事,就算買回來放蔭涼處幾週再換掉盆土也一樣,沒幾個月就不行了,整株枯萎。 這是唯一一盆很難得存活超過一年的植栽,也是花巿買的,
Thumbnail
「乾淨的家,會有好事發生。」 收納口訣:集中處理 挑選 分類 歸位 作者: 廖哥 ISBN:9789579199360 P60:囤積不是收藏,遠離不甘心 「這花很多錢買的耶!」 要留著,期待有一天我能找到機會賣掉它們,喚回我的辛苦錢。 縱使當初我有多在意他們的進貨價, 但那些囤貨卻也回不去當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講述作者在大學時期接觸到極簡生活,透過整理物品與改變生活環境來療癒自己。作者分享了自己在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成長,以及斷捨離所帶來的影響。另外,作者也提到在有機茶園的突發事件,讓他有新的體悟。文章充滿了個人感受和生活哲學,建議對想要改變生活方式的讀者有所啟發。
Thumbnail
囤積症(hoarding disorder),指稱一種過度購買、囤放及收集物品的強迫性行為......
Thumbnail
近年流行斷捨離,即是將多餘物品做相應處置以達舒適空間。然而,心理聲音和處理物品去處仍具挑戰。透過捐贈、二手賣場等方式可尋找物品有緣人。除斷捨離物品外,心理排毒亦應繼續努力。
Thumbnail
你的周圍環境,需要整理嗎?你的心,需要整理嗎?你的人生,需要整理嗎?書中談論到需要斷捨離的面向,除了外在環境的人際關係,親密關係,時間管理與方法,如何面對拖延,物品整理,購物欲,飲食,到內在的心,內心的成長與覺悟......等於全身心內外都需要檢視調整,才能擺脫負面能量對我們的拉扯與牽制.
Thumbnail
審視你的物品 花些時間檢視你所擁有的物品 確定哪些是你真正需要的 哪些是多餘的 捨棄不必要的物品 將不再需要的物品捐贈回收或賣出 這將有助於釋放空間 同時減少浪費 投資高質量的物品 當你需要替換某些物品時 考慮購買高質量 耐用的產品 這樣可以減少長期的消費成本 減少購買次數 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