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捨不得丟掉東西?

更新於 2024/12/1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的都市菜園之前就想要把一些植物進行換大盆的動作,可是一個大型塑膠花盆加上培養土和資材,隨便動輒上千元。這和我勤儉持家的本性相違背,所以也就沒有進行換盆的動作。最近我住的社區進行了園藝整修的工程,淘汰了一些大型花盆以及土壤,那我就理所當然的撿來廢物利用了。

raw-image



經過一番整理之後,我發現我的菜園已經趨近於我理想中的樣態,所以一些囤積的舊花盆也就沒有用處,所以我開始淘汰一些舊的陶瓷花盆。


這樣簡單的行為和過程,我又陷入了沉思。


為什麼我以前會囤積那些花盆?現在為為什麼又會捨棄他們?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心態的轉變?


我以前常常會撿一些免費的家具或是物品,因為覺得東西好好的,丟掉很浪費,撿來放著,要用就會有,這些東西放在那邊,總會有用到的時候。

這樣的行為甚至表現在房地產上面。房地產在一些偏遠地區,價格可能很便宜(比如最近有一間沒有土地持份的花蓮80坪透天只要賣12萬元?),我就會思考到底該不該買起來放?一個東西如果零成本,比如日本的偏遠地區的免費房子,我們就會思考這樣的東西我們可以拿來做什麼?有人要送一個物品,因為我們不用花錢持有,所以我們會思考可以撿來做些什麼...同樣的,當我們身邊有些東西要丟,可是捨不得,因為這些東西對我們來說是零成本,因為是舊的,用不到的,丟掉也沒關係,可是我們就會覺得哪時候會用到,萬一要用怎麼辦...然後就持續的屯積。


而我的菜園為什麼我沒有繼續囤積那些陶瓷花盆呢?經過思考之後,我覺得是因為我感到"滿足"了。我的菜園空間有限,當我經過幾次的調整,目前已經是最好的配置,再多的東西在野放不下去,也不需要更好的東西,所以在這個狀態下,我不需要更多了。就算免費的花盆送給我,也無法替換我目前的任何現有花盆。所以在這個所有狀態都滿足的情形下,我以前囤積的陶瓷花盆這時候就變成了"多餘"。以前我的菜園還沒"滿足"的時候,那些陶瓷花盆成為我"可能用來滿足"的物品。譬如我將來的某個植物"可能"可以放在這些陶瓷花盆上,我的菜園某個位置"可能"可以再放這些花盆...當沒有滿足,還有"可能"存在的時候,我就會囤積一些東西,去應付,去滿足那些"可能"。當"可能"的條件去除,呈現"滿足"的狀態的時候,那些囤積來應付"可能"的東西,這時候都變成了多餘。

這是我想了幾天之後的心得。我們不捨得丟掉什麼,是因為我們不滿足。


舉個例子,有小孩的父母都會囤積一些小孩子成長過程的使用物品,比如衣服、學步車、玩具、嬰兒床...零零總總一堆東西。這些東西隨著小孩長大之後,變成了多餘用不到的東西。如果父母捨不得丟棄,是什麼原因呢?這些東西小孩長大再也用不到,所以不存在"未來可能會用到"的情境。有的人會丟棄,是因為家裡沒有空間。家裡沒有空間,呈現的是一種被迫滿足的狀態。因為家裡空間"滿足",沒有多餘的空,所以這些用不到的嬰兒用品,就變成多餘,就被迫棄置。

而家裡如果沒有空間問題,持續囤積,有可能會覺得"以後可以給其他父母",變成"恩典牌"物品轉送給他人。當轉送給別人的時候,彷彿內心的那份做善事的感覺被滿足,所以我們願意把東西送給他人,不願意當垃圾棄置。所以這時候體現的是內心那份想要物盡其用,環保愛地球,善待資源,我是善人之類的心理狀態"不滿足"。


所以我們只要自身處在"滿足"狀態,我們就"能捨",也不會有"欲求"了嗎?


我最近在"模仿慾望"這本書看到的觀點是,我們人滿足安全和生存的條件之後,人生就剩下了慾望的追求。慾望表示我們永遠不滿足,如果我們什麼都滿足那就沒有慾望,沒有慾望之後我們的生剩下了什麼?


所以又回到了該追求什麼樣的慾望的問題。在模仿慾望這本書中,提到了深厚慾望和淺薄慾望。

淺薄慾望很容易理解,就是表面的,容易得到的東西。名牌包,iphone手機,雙B名車,這些都是具體有機會達成的目標。這目標是社會上大家認同的,你模仿別人而覺得是你的慾望的目標。以名牌包為例子,20年前大家的目標是LV,10年前大家的目標是香奈兒,現在大家的目標是愛馬仕。我們看著別人的目標,而模仿他們,把他們的目標當成是自己的目標。這種目標會不斷達成,不斷改變,無法有滿足的一刻。


而深厚慾望是以美好的人生為出發點,抱持著"希望"去追求的那個慾望。每個人對於自己美好人生的定義不同,所以目標都不同。而我覺得那個"希望",是很關鍵的要素。希望,代表的是我們人生所追求的那個不容易達到的東西,而我們又不放棄追求的東西。如果人生沒有"希望",那們會不知道為了什麼而努力,甚至覺得人生絕望。就像現在社會新鮮人可以用EXCEL表算出他一生的收入,然後扣掉花費,得到自己老年剩下的金錢。他的一生都可以在這個EXCEL表得到體現,沒有任何變化和希望,那他得到的結論就是沒有希望,人生沒有意義。


東西方哲學都有提到"中庸"這個概念。這概念代表的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論,而是有中間的可能。我們追求慾望,不必像佛教徒苦行僧那樣斷絕一切自身的慾望來得到滿足,我們也不必不要追求無止境的慾望,我們應該追求適當的慾望,好的慾望,那些值得我們花一輩子去追求的慾望。反之,認清那些淺薄慾望,適時的滿足就好,不要無止境的追求,讓我們花多一點時間追求身後慾望,追求那些需要靠"希望"才能得到的東西,追求真正讓我們人生可以更美好的東西,那才是好的慾望。


所以理財上,我們不斷地囤積金錢,代表的是我們對於金錢的不滿足。而金錢的不滿足,有很多原因,也體現在很多狀況。有人花錢如流水,當然就會資金缺乏,不滿足。有人很節省,可是對於未來的金額花費感到恐懼,所以心理上不滿足,所以囤積金錢。所以要如何對於金錢感到滿足?我自身的作法,是體現在我對於金錢的規劃。先控制自己的生活型態,讓生活費固定在某種花費金額,那就能估算未來的金額數量。再把人生各種的變數計算進去,比如醫療、長照、養生村等等花費都考慮,都有金額去對應各項花費的時候,自然覺得不匱乏。所以只有靠理性去理解金錢的用途,那就能控制感性的心理恐懼。


有人或許會說,我又沒那麼多錢,那我該怎麼辦?

我想,那又是另一種需要探討的問題。因為這篇文章是在探討"為什麼會捨不得"的問題。"為什麼會賺不到的錢"的問題,又是另一種問題了。


avatar-img
413會員
426內容數
我喜歡從生活中學習、體驗各種事物並記錄下來我的心得和感想,有點像是寫日記。 隨著年紀的增長、體驗各種人生的歷練之後,我會回去追蹤並更新我當年寫的文章。看著過去的自己,我覺得這樣很有趣。 "喬飛的生活日誌"最早於2007年在網路建立,歷經過多次blog的搬家,最後2019年落腳於VOCUS。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傻多棒喬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在之前寫了一篇有關頂客族年老規劃的文章。受到媒體轉載之後,看到有人留言,對於助養生村付不出錢之後的處理方式提出質疑。 首先這個論點,前提是頂客族老了之後沒有親人,也沒有兒女。頂客族住進養生村,然後住到沒資金的時候,這條件年齡的預設之下,應該雙親都已經離世。自己身為頂客族,又沒有兒女。
我出生於1975年,和另一半從年輕時候就沒有計畫生育,一直到現在快到50歲這個年齡。年輕時候聽老一輩的說,你沒生小孩以後老了你就知道。 我想我現在快50歲,應該有資格當個老人來說說自己了,來看看到底自己有沒有"知道"些什麼。 我到現在還是認為我年輕時候做的這個決定沒有問題。我年輕時候就認
我想以這篇文章來分享我生涯規劃的方式。我自己覺得不錯用,因為我現在還是持續的貫徹這個理念和方法。 我年輕的時候也是不知道未來該如何規劃我的人生。後來年過30開始覺得自己老了,該替中年危機規劃一下備案,替未來做準備,然後就常常思考這個未來如何規劃的問題。 想想未來,對未來沒什麼想法,就開始回顧過去。有
在我接觸哲學之前,我不知道原來基督教或是佛教,也算是一種哲學。 或許應該說,我不知道哲學是什麼,所以當一個東西展示在我面前,我無法將它歸類到哲學這個領域。當我眼中只有所謂的科學,我看到這些宗教,理所當然的就視為無稽之談。因為在科學的眼中,宗教、信仰、神佛這些都是荒謬的無法證實的東西。那些所謂的
身處行人地獄的台灣,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過馬路的方法。 當你走到一個路口,這個路口有的方向沒有斑馬線,有的方向有人行道也有斑馬線,這時候,你會怎樣過馬路? 最穩健的方式就是走行人專用天橋或是地下道了。當你走到十字路口,你可以不用管這個路口的紅綠燈號誌,不擇時的直接走向人行天橋或是地下道
【三分鐘熱度】 從小到大,我就對很多事情很感興趣。小時候對於壞掉的電器就有拆解的好奇心,後來出社會之後,這種愛玩的性格更是變本加厲。從一開始的玩遙控車,到後來的飼養觀賞魚、木工、園藝、投資理財,這都是我一路探索到處遊玩的過程。 我以前會認為我是梧鼠五技而窮(能飛不能上屋,能爬樹而不能上樹頂,能游
我在之前寫了一篇有關頂客族年老規劃的文章。受到媒體轉載之後,看到有人留言,對於助養生村付不出錢之後的處理方式提出質疑。 首先這個論點,前提是頂客族老了之後沒有親人,也沒有兒女。頂客族住進養生村,然後住到沒資金的時候,這條件年齡的預設之下,應該雙親都已經離世。自己身為頂客族,又沒有兒女。
我出生於1975年,和另一半從年輕時候就沒有計畫生育,一直到現在快到50歲這個年齡。年輕時候聽老一輩的說,你沒生小孩以後老了你就知道。 我想我現在快50歲,應該有資格當個老人來說說自己了,來看看到底自己有沒有"知道"些什麼。 我到現在還是認為我年輕時候做的這個決定沒有問題。我年輕時候就認
我想以這篇文章來分享我生涯規劃的方式。我自己覺得不錯用,因為我現在還是持續的貫徹這個理念和方法。 我年輕的時候也是不知道未來該如何規劃我的人生。後來年過30開始覺得自己老了,該替中年危機規劃一下備案,替未來做準備,然後就常常思考這個未來如何規劃的問題。 想想未來,對未來沒什麼想法,就開始回顧過去。有
在我接觸哲學之前,我不知道原來基督教或是佛教,也算是一種哲學。 或許應該說,我不知道哲學是什麼,所以當一個東西展示在我面前,我無法將它歸類到哲學這個領域。當我眼中只有所謂的科學,我看到這些宗教,理所當然的就視為無稽之談。因為在科學的眼中,宗教、信仰、神佛這些都是荒謬的無法證實的東西。那些所謂的
身處行人地獄的台灣,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過馬路的方法。 當你走到一個路口,這個路口有的方向沒有斑馬線,有的方向有人行道也有斑馬線,這時候,你會怎樣過馬路? 最穩健的方式就是走行人專用天橋或是地下道了。當你走到十字路口,你可以不用管這個路口的紅綠燈號誌,不擇時的直接走向人行天橋或是地下道
【三分鐘熱度】 從小到大,我就對很多事情很感興趣。小時候對於壞掉的電器就有拆解的好奇心,後來出社會之後,這種愛玩的性格更是變本加厲。從一開始的玩遙控車,到後來的飼養觀賞魚、木工、園藝、投資理財,這都是我一路探索到處遊玩的過程。 我以前會認為我是梧鼠五技而窮(能飛不能上屋,能爬樹而不能上樹頂,能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粉絲支持內容創作者的動機與心態,深度分析Gank平臺如何透過本地化支付系統幫助創作者獲得收入。文章還詳述了粉絲在創業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性,包括他們如何與創作者建立更緊密的連結,並促進創作者跨越國際市場,最終讓支持變得更具意義。
Thumbnail
本文從《一如既往》一書談及效率迷思,探討在現代管理中,過度追求效率可能反而降低整體表現。透過實例說明適度「浪費」時間的重要性,並提供實務建議,幫助讀者在效率與創意之間找到平衡點。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們普遍存在的認知偏誤:低估漸進式變化的力量。透過多個歷史案例,說明了看似微小的改變如何累積成重大影響,以及如何在管理實務中應用這一認知。文章同時提醒讀者,要在關注突破性變革的同時,也要重視日常小改變的累積效應。
Thumbnail
許多人對自己的懶惰和拖延感到困惑,卻不知道其實根源在於整體頻率的低下。本文探討了何謂頻率,如何調整自己的內在能量,並提供提升頻率的具體方法,以告別懶惰,迎接高效與充滿熱情的生活。透過改變生活習慣和環境,讓自己更容易進入高頻狀態,最終能找到行動的動力,克服拖延,追求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囤積心理的文章,作者通過自己的菜園囤積花盆的經歷,表達了人們追求滿足的孤獨和深入的思考。 文章中也提到了理財上的一些囤積問題,並提出了解決囤積心理的一些建議。
Thumbnail
曾經我碰到一位經客人介紹來找我買內衣也來詢問八字命盤狀態的女性客人... 她從小原生家庭的創傷經歷,我結合她的八字命盤去看,確實是讓人非常心疼,她確實是必須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治癒自己的童年,去接受自己從出生前,相較於哥哥姊姊,她就是不被母親愛,不被母親接納的事實,即便年近四十歲了,她描述
Thumbnail
戴姿穎在上個禮拜的泰國賽,幹掉了陳雨菲。​ 「送啦!」我振臂疾呼。​ 感謝小戴幫我報了當年看奧運轉播、氣到打翻泡麵的仇。​ 那如果小戴是你我現實生活中的好友,我們會替她感到高興呢?還是會忌妒他? 又是什麼、在決定我們形成哪一種情緒呢? ​ ​ ​ ​ ​ ​ ​
Thumbnail
「為孩子做好上路準備,而非準備好路給孩子。」現代父母的教養太過偏執,很多事情都不讓孩子做,例如:騎車上學、在家煮飯等,在父母那代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自理能力,卻在下一代被父母當作極其危險的事情。其實不是孩子玻璃心,而是做為父母的你不放心。
Thumbnail
童年經歷父母親不適當的教養、忽略、虐待時,在戀愛關係上會很嚴重缺少自我意識,總是將情人需求置於自己之前,甚至忘了自己的需求,愛情至上,也許你母親可能就是這種女人,或著你擁有一個忽略妻小的父親,兒時遭受虐待或忽視,來自不尊重女性的家庭等。被忽略的孩子發展不出凝聚、持久的自我感,需要靠外界的支援,稱讚得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粉絲支持內容創作者的動機與心態,深度分析Gank平臺如何透過本地化支付系統幫助創作者獲得收入。文章還詳述了粉絲在創業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性,包括他們如何與創作者建立更緊密的連結,並促進創作者跨越國際市場,最終讓支持變得更具意義。
Thumbnail
本文從《一如既往》一書談及效率迷思,探討在現代管理中,過度追求效率可能反而降低整體表現。透過實例說明適度「浪費」時間的重要性,並提供實務建議,幫助讀者在效率與創意之間找到平衡點。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們普遍存在的認知偏誤:低估漸進式變化的力量。透過多個歷史案例,說明了看似微小的改變如何累積成重大影響,以及如何在管理實務中應用這一認知。文章同時提醒讀者,要在關注突破性變革的同時,也要重視日常小改變的累積效應。
Thumbnail
許多人對自己的懶惰和拖延感到困惑,卻不知道其實根源在於整體頻率的低下。本文探討了何謂頻率,如何調整自己的內在能量,並提供提升頻率的具體方法,以告別懶惰,迎接高效與充滿熱情的生活。透過改變生活習慣和環境,讓自己更容易進入高頻狀態,最終能找到行動的動力,克服拖延,追求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囤積心理的文章,作者通過自己的菜園囤積花盆的經歷,表達了人們追求滿足的孤獨和深入的思考。 文章中也提到了理財上的一些囤積問題,並提出了解決囤積心理的一些建議。
Thumbnail
曾經我碰到一位經客人介紹來找我買內衣也來詢問八字命盤狀態的女性客人... 她從小原生家庭的創傷經歷,我結合她的八字命盤去看,確實是讓人非常心疼,她確實是必須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治癒自己的童年,去接受自己從出生前,相較於哥哥姊姊,她就是不被母親愛,不被母親接納的事實,即便年近四十歲了,她描述
Thumbnail
戴姿穎在上個禮拜的泰國賽,幹掉了陳雨菲。​ 「送啦!」我振臂疾呼。​ 感謝小戴幫我報了當年看奧運轉播、氣到打翻泡麵的仇。​ 那如果小戴是你我現實生活中的好友,我們會替她感到高興呢?還是會忌妒他? 又是什麼、在決定我們形成哪一種情緒呢? ​ ​ ​ ​ ​ ​ ​
Thumbnail
「為孩子做好上路準備,而非準備好路給孩子。」現代父母的教養太過偏執,很多事情都不讓孩子做,例如:騎車上學、在家煮飯等,在父母那代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自理能力,卻在下一代被父母當作極其危險的事情。其實不是孩子玻璃心,而是做為父母的你不放心。
Thumbnail
童年經歷父母親不適當的教養、忽略、虐待時,在戀愛關係上會很嚴重缺少自我意識,總是將情人需求置於自己之前,甚至忘了自己的需求,愛情至上,也許你母親可能就是這種女人,或著你擁有一個忽略妻小的父親,兒時遭受虐待或忽視,來自不尊重女性的家庭等。被忽略的孩子發展不出凝聚、持久的自我感,需要靠外界的支援,稱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