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果瓜成佛記19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一章的內藏記已敘述了蓮嬸的故事,強調了在人生中面對變故時,如何透過佛法的引導轉化心境。蓮嬸面對兒子的絕情,透過學習佛法,特別是翠麗的教導,理解了人間的緣聚緣散,學會看破、放下。

作者寫下說:我們人間真的是多事之秋,也因為這樣我們更有機會學習做人,可以分別對錯。我們不可能要求人,但我們肯定可以要求自己。讀到這裡,也許你會思考我不是一個好人?我對於好人也沒有興趣。因此我未曾要求你,我只是在要求自己而已,你無須動怒!

蓮嬸以念佛的心境,將自己的善心回向人間,願生極樂國。這故事強調了信仰和善行對人生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正念轉化逆境。同時,這也呼應了佛教中的願力加持,使得蓮嬸和其他四人得以來到極樂淨土。

四個人分別是小芙蓉、小彌沙、建平師兄、果瓜。這四個人他們都有個別的心性,很可貴的他們都是好人!如果你看到這裡不高興,也希望你不要去要求別人。各人承擔各因果不是很好嗎?如果好人這兩個字可以刺激到你?我實在沒有辦法幫到你了。

小芙蓉的問題引出阿彌陀佛對四人的回應,強調他們是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這解釋了為何他們能夠來到極樂淨土。

極樂園為什麼喜歡好人?因在他們就是要成就圓滿的心,有些人就是完美主義者,就如你不喜歡成為好人一樣!在這裡我也不敢說你錯了,因此誰規定了好人一生好供養?聰明人去聰明的地方?其實是一樣的原理。你能夠去的地方一定是適合你的!不然你會去嗎?

最後,小芙蓉提及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表達了對眾生的慈悲和願意接受至心信樂者。隨後,果瓜和小沙彌也提出了他們的第十八願,呈現了對信仰和對眾生的期許。

慈魔點點頭⋯

小芙蓉說:果瓜第十八願;我作佛時,所有讀者,知我為人,心生歡喜,所有同修,心心相應,願生佛國,專念彌陀,若不生者,我不做佛。六道眾生,不毀佛法。

小芙蓉說:小沙彌第十八願;我作佛時,所有讀者,讀了蓮嬸,心生歡喜,所有同修,心心相應,願生佛國,專念彌陀,若不生者,我不做佛。六道眾生,不毀佛法。

小芙蓉說:要了解第十八願可以細讀果瓜成佛記,哪裏都有了詳細的說明。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說:蓮嬸的故事是很好的教材,我們要感謝蓮嬸。

作者有一個朋友看不起孔子,看不起好人!在我的想法中,這個朋友也許喜歡逍遙派。在他的文章裡,看到的取向都是這些,逍遙才是值得提倡的人性!

阿彌陀佛曾對作者說:你不識抬舉,現在這個社會,誰不是這樣?你要做一個好人,應該會刺激到人,不然你做個慈魔吧?

作者就是不服,為什麼?但我學會了,不要去要求別人,一心只要求自己。我想做一個好人!你看不起好人,這是你的心被主宰了,我沒有去要求別人,哪是我的心沒有被主宰。

作者說:在認真和玩笑之間,我們通常都選擇玩笑,我也一樣。如果你是壞人,這個你不覺得很可怕嗎?這種玩笑還能開?如果你是個不好不壞的人,你開的玩笑就是一種偽笨巧,不是不好,只是少了一個更好!

慈魔問作者:你對嗎?你還說沒要求人?

作者回答:我對!

PS:這是我一個很久的朋友,他不喜歡好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良的沙龍
35會員
2.0K內容數
果瓜成佛記是說果瓜(人名),十歲絕命模子國。模子國是阿彌陀佛攝化的國土,果瓜命終十念阿彌陀佛,第十念之後動了一個念頭,就是要挑戰阿彌陀佛。心生嗔恚而到了極樂世界,果瓜對彌陀說:為何只讓我活到十歲年華?彌陀說:就是要讓你來挑戰我。果瓜開始挑戰阿彌陀佛和成就佛道之路,果瓜最後成了阿彌陀佛。
阿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2/26
在這一章的內藏記憶,阿彌陀佛向須菩提解釋了降伏妄念心的方法,強調不執著一切眾生相,並表明他的滅度實際上是幫助眾生自生自度,而非佛親自滅度。這引起了小彌沙、小芙蓉、果瓜、建平師兄、無界等眾生的討論。 果瓜回來了,他要如何自生自度?他看了看自己還有眾生相嗎?如果有又如何自度,什麼是眾生相,就是做人的相
2024/02/26
在這一章的內藏記憶,阿彌陀佛向須菩提解釋了降伏妄念心的方法,強調不執著一切眾生相,並表明他的滅度實際上是幫助眾生自生自度,而非佛親自滅度。這引起了小彌沙、小芙蓉、果瓜、建平師兄、無界等眾生的討論。 果瓜回來了,他要如何自生自度?他看了看自己還有眾生相嗎?如果有又如何自度,什麼是眾生相,就是做人的相
2024/01/05
在這一章的內藏記憶內,果瓜分享了一個法會的情景,其中阿彌陀佛回答了須菩提對於菩薩弟子保護和引導的問題。接著,阿彌陀佛提出極樂世界不容許婦女,引起了小彌沙、小芙蓉、果瓜、建平師兄的疑慮和反對,以及水良的一些思考。 我的思考自然是以現時報的視覺,這對嗎?如果有人說不對,他彷彿不是活在現代,哪麼他就不能
2024/01/05
在這一章的內藏記憶內,果瓜分享了一個法會的情景,其中阿彌陀佛回答了須菩提對於菩薩弟子保護和引導的問題。接著,阿彌陀佛提出極樂世界不容許婦女,引起了小彌沙、小芙蓉、果瓜、建平師兄的疑慮和反對,以及水良的一些思考。 我的思考自然是以現時報的視覺,這對嗎?如果有人說不對,他彷彿不是活在現代,哪麼他就不能
2024/01/04
這一章的內藏記憶中,水良講述了他的人生故事,以星宿與運勢為背景,細緻描繪了生平中的吉凶起伏。他分享了家庭背景、學業經歷、事業掙扎、感情歷程,並交織其中的佛法與思想探討。 當佛讀到水良之後,這不是第一次他們了解新人類了。佛法的依據,當然要有新的詮釋方法了,憑什麼?就憑我是水良?不是!就憑他們是佛。佛
2024/01/04
這一章的內藏記憶中,水良講述了他的人生故事,以星宿與運勢為背景,細緻描繪了生平中的吉凶起伏。他分享了家庭背景、學業經歷、事業掙扎、感情歷程,並交織其中的佛法與思想探討。 當佛讀到水良之後,這不是第一次他們了解新人類了。佛法的依據,當然要有新的詮釋方法了,憑什麼?就憑我是水良?不是!就憑他們是佛。佛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安樂行品第十四的教義,強調菩薩應於後末世安住四法,以慈悲之心說法,並且避免與世俗及邪道近親,以保護自身及信仰的純淨。透過文殊師利的問答,文本清晰闡明菩薩的行處和親近處,引導修行者於滅後時期如何恪守信仰,並持續修習佛法。這些教誨對當代信徒實為重要指引。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安樂行品第十四的教義,強調菩薩應於後末世安住四法,以慈悲之心說法,並且避免與世俗及邪道近親,以保護自身及信仰的純淨。透過文殊師利的問答,文本清晰闡明菩薩的行處和親近處,引導修行者於滅後時期如何恪守信仰,並持續修習佛法。這些教誨對當代信徒實為重要指引。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Thumbnail
修菩薩道要自利利他,這些德能你不具,就是你很欠缺。有的人說:「我這人講話就是這麼大聲、就是很直接,認識我的人就知道了!他們都不會見怪。」不要再講這種傻話了!為什麼大家都要認識你?為什麼大家都要習慣你、包容你?為什麼大家都要承受你的直接?菩薩善巧、軟言愛語,還有無礙辯才,你都不修了?
Thumbnail
修菩薩道要自利利他,這些德能你不具,就是你很欠缺。有的人說:「我這人講話就是這麼大聲、就是很直接,認識我的人就知道了!他們都不會見怪。」不要再講這種傻話了!為什麼大家都要認識你?為什麼大家都要習慣你、包容你?為什麼大家都要承受你的直接?菩薩善巧、軟言愛語,還有無礙辯才,你都不修了?
Thumbnail
蓮花生大士親自開示,嘴巴亂講或者發了誓言又不算數、沒有照做,福報就損失了。很多人發誓就像吃飯、喝水一樣家常便飯,每天都在亂講話,言而無信的人比比皆是。所以「自食其言的增上果,成熟於外相。」常常講話不算話增上果成熟了,會土地貧瘠、食物沒有營養、恆遭四大災難成熟於自身,福德淺薄。
Thumbnail
蓮花生大士親自開示,嘴巴亂講或者發了誓言又不算數、沒有照做,福報就損失了。很多人發誓就像吃飯、喝水一樣家常便飯,每天都在亂講話,言而無信的人比比皆是。所以「自食其言的增上果,成熟於外相。」常常講話不算話增上果成熟了,會土地貧瘠、食物沒有營養、恆遭四大災難成熟於自身,福德淺薄。
Thumbnail
看到有人說「只要出發點是良善的,毋須多言」。真是年輕啊(從《葬送的芙莉蓮》學到的)。「通往地獄的路,是由諸多善意鋪成的。」(The road to hell i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 為什麼慈悲跟智慧要兼具?只有慈悲、沒有智慧,就會好心做壞事。
Thumbnail
看到有人說「只要出發點是良善的,毋須多言」。真是年輕啊(從《葬送的芙莉蓮》學到的)。「通往地獄的路,是由諸多善意鋪成的。」(The road to hell i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 為什麼慈悲跟智慧要兼具?只有慈悲、沒有智慧,就會好心做壞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