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電影、次文化、熱門舞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臺灣電影課堂上到了學期尾聲,經常選放的是奪2010年金馬最佳紀錄片獎的《街舞狂潮》(2010)。不僅是因為這部作品少見的活力,也因為它可謂至今僅有的探討台灣青少年次文化的本土紀錄片。


《街舞狂潮》難得之處還在於,片中同時藉年長世代的見證,道出戒嚴時期台灣看待次文化的典型姿態:自居冠冕堂皇道德制高點的貶抑拒斥。從街舞、流行音樂,可一路延伸到漫畫、電玩、綜藝,皆可作如是觀。


然後想起前陣子接連看的幾部1980年代出品、和舞蹈有關的經典好萊塢作品,像是《渾身是勁》(Footloose, 1984)、《閃舞》(Flashdance, 1983),加上更早之前偶然間重溫的《熱舞十七》(Dirty Dancing, 1987),便玩味起一個問題:次文化形式何其多,為什麼以次文化為題材的電影,往往著眼在舞蹈,或更精確地說,熱門舞蹈?


當然,就次文化題材來說,也有像《街頭痞子》(8 Mile, 2002)以嘻哈音樂為題材而且相當出色的作品,但普遍來說熱門舞蹈依然是、並且似乎始終是電影取材次文化的主要代表。而且類似例子還很多:《週末夜狂熱》(Saturday Night Fever, 1977)、《早餐俱樂部》(Breakfast Club, 1985)、《留住最後一支舞》(Save the Last Dance, 2001)到晚近的《舞力全開》系列,不一而足。而這許多以熱門舞蹈為次文化表現形式的商業片,也都伴隨著一個故事主旋律:熱門舞蹈是年輕世代表達叛逆、反抗成人權威的鮮明標記。


哪怕是並非以舞蹈為主題、但扮演重要元素的歌舞片,如《火爆浪子》(Grease, 1978)或相隔整整六十載的前後兩部《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 1961 & 2021),都看得到少年男女盡興歌舞而遭象徵年長威權的執法人員或校方喝斥、約束的片段。熱門舞蹈代表的次文化、年輕、自由、解放,正對比年長世代所象徵的正統、威權、保守與桎梏。


身體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舉凡迪斯可、嘻哈、街舞等熱門舞蹈,都關乎自由奔放、更無拘束的肢體擺動。這有別於正典或傳統舞蹈的姿態、對於嚴格規矩或紀律的講究。這種熱門舞蹈裡,肢體擺動與自由、解放等視覺與政治符號的連結,也變成某種現代性的連結。而年輕、自由、叛逆與解放,也彷彿總是和現代性之間存在某種神秘的聯繫。整個二十世紀文化與運動,小從次文化、大至革命,大約都延用相同的一組語言和符號。


或許也正是這種神秘的聯繫,熱門舞蹈與自由奔放的擺動肢體,變成「現代」這概念最鮮明可辨的視覺意象。熱門舞蹈也就成為大銀幕上的次文化理想代表。


當然,從1970年代的迪斯可、1980年代的霹靂舞、到2000年以降的嘻哈街舞,還牽涉到冷戰、新自由主義與資本消費文化、少數族裔與階層等差異政治及文化脈絡。熱門舞蹈所標示的青春與自由解放的身體,在《名揚四海》(Fame, 1980)或《早餐俱樂部》(Breakfast Club, 1985)那時代的影像裡,教室裡或街頭恣意擺動的身體,是一種專屬於年輕世代的自由宣言;那種叛逆帶有解放與抗爭的色彩,要從舊世代手中奪回空間與聲音的權力。這是那些作品充滿力量的基礎。


到了《舞力全開》系列,也隨好萊塢電影工業的演變,反抗和解放似乎讓位給更具市場性格的消費和享樂。力量仍是有的,但越來越不是二十世紀晚期的那種富政治氣息的力量了。這或許是當代歌舞片彷彿總少了點力道的原因:當電影工業著重包裝、行銷與周邊商品再消費,所有的類型公式都變得完全可預期,真正需要(重新)解放的,可能是電影本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論轟的沙龍
3會員
19內容數
論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4
《吸血鬼:諾斯費拉圖》(Nosferatu, 2024)雖然在本屆奧斯卡槓龜,但吸血鬼本來就是我感興趣的題材,加上導演是色調、視覺經營都偏好陰暗風格的Robert Eggers,更想一窺究竟
2025/03/14
《吸血鬼:諾斯費拉圖》(Nosferatu, 2024)雖然在本屆奧斯卡槓龜,但吸血鬼本來就是我感興趣的題材,加上導演是色調、視覺經營都偏好陰暗風格的Robert Eggers,更想一窺究竟
2025/02/26
《巴布狄倫:搖滾詩人》(A Complete Unknown, 2024)改編自紀實文本,故事聚焦於1961年,狄倫赴紐約發展、倏起、到1965年的電吉他轉向
2025/02/26
《巴布狄倫:搖滾詩人》(A Complete Unknown, 2024)改編自紀實文本,故事聚焦於1961年,狄倫赴紐約發展、倏起、到1965年的電吉他轉向
2025/02/12
《賽道狂人》(Ford v Ferrari, 2019)觀後感
2025/02/12
《賽道狂人》(Ford v Ferrari, 2019)觀後感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大部份的人都喜歡聽老歌。對於老歌,都有一種特別的情感。常會覺得,與其說是眷戀哪一首老歌,不如說,想尋回那時候的自已吧? 幾年前曾看過「跳舞時代」這部記錄片,談到一段幾乎被大家遺忘掉的歷史。這是距離現在六、七十年前,也就是我們祖父母年輕時代的故事。透過當時的台語流行歌曲,我們很訝異地看到了和我們原本想
Thumbnail
大部份的人都喜歡聽老歌。對於老歌,都有一種特別的情感。常會覺得,與其說是眷戀哪一首老歌,不如說,想尋回那時候的自已吧? 幾年前曾看過「跳舞時代」這部記錄片,談到一段幾乎被大家遺忘掉的歷史。這是距離現在六、七十年前,也就是我們祖父母年輕時代的故事。透過當時的台語流行歌曲,我們很訝異地看到了和我們原本想
Thumbnail
前幾天打開Netflix想找部電影來看,1983年上映的電影Flashdace竟出現在眼前,當年這部『閃舞』造成大轟動,劇中的舞蹈片段和電影配樂都受到相當熱烈的迴響,喚醒我許多跳舞的往事。如今年過半百依然對跳舞情有獨鍾。我想,只要我還跳得動,我會一直開心跳著舞,舞動青春不老的靈魂,直到生命的盡頭。
Thumbnail
前幾天打開Netflix想找部電影來看,1983年上映的電影Flashdace竟出現在眼前,當年這部『閃舞』造成大轟動,劇中的舞蹈片段和電影配樂都受到相當熱烈的迴響,喚醒我許多跳舞的往事。如今年過半百依然對跳舞情有獨鍾。我想,只要我還跳得動,我會一直開心跳著舞,舞動青春不老的靈魂,直到生命的盡頭。
Thumbnail
這是我看過第一部以舞蹈為主的電影。不但自此引起我對於舞蹈電影的喜愛,劇裡的情感愛意,讓剛要踏上青春期的小人兒,真真放大眼睛仔細感受著。 但,還是記得回來聽音樂喔。
Thumbnail
這是我看過第一部以舞蹈為主的電影。不但自此引起我對於舞蹈電影的喜愛,劇裡的情感愛意,讓剛要踏上青春期的小人兒,真真放大眼睛仔細感受著。 但,還是記得回來聽音樂喔。
Thumbnail
無論是活動方邀請來的搖擺舞團隊,抑或是現場的參與者,無不隨著音樂在原地起舞,在夜色的陪襯下,結合了此次法國影展三十一部作品片段的視覺影像,大家一起跳著舞的畫面看上去既歡樂又魔幻。「搖擺舞與一般的舞蹈形式不同,是二〇年代提倡性別平等的一種舞蹈,沒有男性或女性的主導。」活動策劃 Kayo 如是說。
Thumbnail
無論是活動方邀請來的搖擺舞團隊,抑或是現場的參與者,無不隨著音樂在原地起舞,在夜色的陪襯下,結合了此次法國影展三十一部作品片段的視覺影像,大家一起跳著舞的畫面看上去既歡樂又魔幻。「搖擺舞與一般的舞蹈形式不同,是二〇年代提倡性別平等的一種舞蹈,沒有男性或女性的主導。」活動策劃 Kayo 如是說。
Thumbnail
2020年日本紀錄電影《踊子》是一部拍攝過去風光一時的脫衣舞產業,在如今網路世代便捷和情色藝術文化雙雙襲來下,無法抵擋時代洪流只得走向衰退。電影紀錄目前還在業界甚至仍在演出的脫衣舞者,紀錄這些女性表演者在舞台上和幕後那些點滴還有抓住這些脫衣舞文化的尾巴。
Thumbnail
2020年日本紀錄電影《踊子》是一部拍攝過去風光一時的脫衣舞產業,在如今網路世代便捷和情色藝術文化雙雙襲來下,無法抵擋時代洪流只得走向衰退。電影紀錄目前還在業界甚至仍在演出的脫衣舞者,紀錄這些女性表演者在舞台上和幕後那些點滴還有抓住這些脫衣舞文化的尾巴。
Thumbnail
拖拖拉拉了許久,終於去看了《狂舞派3》 也許生於這個時代,所以才看得如此感觸
Thumbnail
拖拖拉拉了許久,終於去看了《狂舞派3》 也許生於這個時代,所以才看得如此感觸
Thumbnail
劇場是一門綜合藝術,包括了幕前幕後、燈光、美術、表演、影像等,如同莎士比亞所說:世界是一個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都是一些演員;他們有時下台,有時上場,每個人的一生都扮演好幾個角色…。 但在這簡單的話語中,始終產生著相對的迷思,一是部分想來讀藝術類科的青少年們,通常會以為來學校被打造成明星,接著他們就可
Thumbnail
劇場是一門綜合藝術,包括了幕前幕後、燈光、美術、表演、影像等,如同莎士比亞所說:世界是一個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都是一些演員;他們有時下台,有時上場,每個人的一生都扮演好幾個角色…。 但在這簡單的話語中,始終產生著相對的迷思,一是部分想來讀藝術類科的青少年們,通常會以為來學校被打造成明星,接著他們就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