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大師不是一天造成的│大師風華:真愛樂章 Maestro(2023)
付費限定

大師不是一天造成的│大師風華:真愛樂章 Maestro(202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名演員要跨向導演之路有多難?除了天份、努力更要機運。以顏值出道的布萊德利‧庫柏(Bradley Cooper)或許是相對幸運的,第一部轉做導演的<一個巨星的誕生>(A Star Is Born, 2018)站在經典電影第四度重拍的立基上,以及話題女主女神卡卡(Lady Gaga)的選角,不僅票房亮眼也收穫了當年奧斯卡多項提名-包含男女主角、最佳影片、最佳歌曲,雖未入圍最佳導演,但初試啼聲對通俗劇類型的執掌算是游刃有餘。

睽違五年,在<大師風華:真愛樂章>( Maestro)中可以發現庫柏更嫻熟也可說更具野心的調度能力,一開場男主伯恩斯坦(庫柏自演)接獲臨危受命上場指揮的命運來電,從臥室奔赴音樂廳的段落絲滑炫技,後續也出現多次類似的轉場方式,讓觀眾在傳記電影的仿真感與時光遞嬗的魔幻間目不暇給,其後伯恩斯坦與女主費莉西亞(凱莉‧墨里根Carey Mulligan飾演)相識、相戀,也藉著兩人欣賞伯恩斯坦的音樂劇作品設計了一場頗有表現主義味道的段落:原本兩人坐在一邊觀看,下一秒伯恩斯坦竟變成了音樂劇中的角色,象徵他無法被掩蓋的多方才華(就古典音樂界的嚴肅藝術來看音樂劇算不上正經事),他就是他的作品、是唯一的焦點,而費莉西亞受到音樂鼓舞往伯恩斯坦走去時,湧上一群奔放舞者,眾人的走位打散主角們的相聚,一方面呈現在伯恩斯坦的世界裡,費莉西亞仍舊是個不合時宜的配角,同時預示之後兩人分開又複合的情感關係。

大量的抽象表現是以一種極端的手段將觀眾自傳記電影慣常的寫實中抽離出來,不僅與現實生活中的伯恩斯坦極度風格化、充滿張力的指揮手法相吻合,新鮮的敘事節奏也降低「古典音樂」的高門檻隔閡感,就算對這位大師一無所知、低關心度,也能看得順暢、滿足,如同非常入世的伯恩斯坦不斷透過媒體、教學讓大眾得以接觸古典音樂的美好。

只不過,所有手法最終仍需面對:這些表現是為了讓人們認知些什麼?傳記電影的真諦不在於模仿,而是藉由這個人物傳達出人類複雜的真實性,然而這部片所呈現的也只是報章雜誌早已揭露的,包括他雙性戀的身分、婚姻的離合,而本片對於這些「事實」並沒有再多的深究,以致於當他們的故事就這樣順順地展開:因為遇見「對」的人、因為男方巨大的成功凸顯出女方選擇回歸家庭的落寞、因為雙性戀導致婚姻失敗、又因為發現彼此仍是靈魂伴侶而在生命的最終相守,表象化的處理顯得為了正確而正確,一如異性戀的正確性、鞏固家庭婚姻的傳統價值,在當代多元的思潮之下理所當然地像極了保守主義的宣傳品。當然,編導不可能杜撰真實人物的生平,但觀眾更希望感受的是,所謂愛的正確性有比性別更強大的判斷吧?所謂的羈絆有比家庭這樣的形式更不可分的層次吧?

我們只見人物的內心完全依賴設計對白一股腦傾訴,比方片中有兩段訪談段落,第一段是伯恩斯坦與費莉西亞連袂受訪,聊著婚姻生活時伯恩斯坦逐漸失去鮮活神情埋藏兩人之間的些微異樣,第二段則是伯恩斯坦在自家庭院受訪,他在談及個人的存在是否對於藝術、世界有任何意義時,順著訪談者「導致大家意志消沈」竟話鋒一轉覺得妻子尤其「嚴重」,感覺她好像已經了無生趣,野餐、戲水、午餐、坐在一起…都有一種深沈的無力感─面對訪談者為什麼能如此赤裸地說出這些已然屬於批判妻子的言語?讓人更難以消化的是伯恩斯坦接著說:「我很愛人們,所以很難孤單一人…」這場訪談的前一段是伯恩斯坦在自家聚會上和小鮮肉親吻被妻子撞見,便使得這句話更像是為了那樣的舉措而找的開脫之詞,就這樣輕描淡寫揮灑魅力,透過與妻子的相較成全了自己的高度與遼闊,甚至在兩人出現歧異而分開後,安排費莉西亞和密友(也是伯恩斯坦的妹妹)閒聊所謂的追求者只是會錯意,接著更直言自己離開伯恩斯坦有多後悔…

誠然,這是一部以伯恩斯坦為主角的電影,只是當費莉西亞變成烘托主角的工具性存在時,這兩人彼此相屬的絕對性很難就此成立,化為台詞的自我剖白也像是種便宜行事,使人不禁揣想,<一個巨星的誕生>對於人物的拿捏較為細膩,或許是因為該片聚焦在女神卡卡主演的艾莉身上,即使庫柏執導兼任男主也還能站客觀的角度、給予女主適當的空間去完成自己,但在本片中,似乎他尚且無法在這雙重重任中取得平衡,問題也可能出自他與喬許·辛格(Josh Singer)共同編劇的劇本上,雖然「共同編劇」難以計算兩人各自投入的深度,然而包含侯孝賢等名導都曾提過「導演必須要會編劇」這樣的論點,「往人物的內心走去」勢必會是庫柏未來的導演生涯需要突破的挑戰。

本片原名為< Maestro>(大師),竟無意間凸顯本片就只呈現了「大師」的最終形象,而非成為大師的心路歷程,他的愛、他的慾望、他何以矛盾又如何選擇,台灣翻譯同樣繼承流俗的命名傳統,深怕不端出大眾口味的「愛情」就不能突破古典音樂的小眾市場,甚至很可怕的選擇了「真愛」二字,猛藥下得一如前述所言保守主義奉異性戀為正統的毒藥,不論是否過度解讀,這樣的觀影體驗都與傳記片應有的真誠、尊重、理解相去甚遠。我們始終明白,大師不是一天造成的,這句話對於現實中的李奧納德‧伯恩斯坦是種崇敬,也是對現實中的布萊德利‧庫柏的一種期待。

 

同場加映:

創作者的美麗與哀愁<絕美之城> #大師 #形式

喧嘩中執意緘默<鋼琴師和她的情人> #古典音樂 #情慾

為了藝術為了愛<鋼琴教師> #古典音樂 #情慾

寂寞是新的貧窮<神聖電視台> #歷史人物 #模仿

被背叛的背叛者<猶大與黑色彌賽亞> #歷史人物 #模仿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28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影論寫作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影論寫作
138會員
257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影論寫作 的其他內容
面對這部片有一種猶豫,會不敢把以為的意義說出來,因為這與導演/編劇、主角的狀態相悖,明明我們就看到了此岸和彼岸,只是意義還在路上,影像瀰漫的氣味成為唯一的指向,也是我們感受一位青年導演潛力的方式,說來抽象,但它都在那兒了,無法多追問創作者的意圖、任何的象徵,因為他已試著把無法被語言捕捉的化成了影像,
後來,我們對末日有很多想像,像是演練一般,畢竟最大的恐懼來自未知,若能藉由某種方式讓心裡好歹有個底,或許到了那時就能稍微明白發生了什麼,於是我們究極各種可能的狀況─當然更大原因是你我渴望特效打造的戲劇張力─在各種版本的末日裡,所有的惡意傾巢而出,彷彿整個世界都對你無情,然後,我們反倒開始對銀幕投射於
開場沒多久就祭上殘酷的謀殺,殘酷不是因為血腥,而是沒有預兆就這麼發生了。在這之前,由役所廣司飾演的高部刑警早已接到相同手法的案件─自頸部至胸口切開動脈的交錯傷痕,兇手們或是沒有動機又或深層恨意突然爆發,但那樣非人的暴力絕對與精神缺陷有關,除此之外案件毫無關連,究竟是什麼讓這些人無端瘋狂?
本片缺乏一致、強大論述的主要原因,在於選擇以小學生廖界為重心感受這個世界發生的種種,然而這個角色太年輕並不懂謝老闆如何利用不平等創造優勢的手段,只能遷就這個年紀的孩子所能理解的語言;如同那段謝老闆開著名車載他從罷凌他的同學面前開過,廖界在乎的是終於吐了一口惡氣、讓對方怕了他,謝老闆強調這是因為「不平
蔡明亮慣性地以長鏡頭拍攝,讓觀眾和演員共享了等長的時間,本質上和阿飛撩蘇麗珍那句經典台詞沒有不同:「1960年4月16號下午3點之前的一分鐘你和我在一起,因為你我會記住這一分鐘。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一分鐘的朋友,這是事實,你改變不了,因為已經過去了。」這樣的浪漫不在於內容,而是形式上人們選擇與人共渡
陪伴主角出任務的隱形角色正是他所聽的音樂,Work mixtape滿滿都是知名英搖樂團史密斯(The Smiths)的歌曲,能讓他內心的聲音不再迴盪,不過主唱百無聊賴的聲線、繁複的編曲反倒像是另一種活生生的思緒,既是主角本身潛意識也可說是高於主角、與他形成對話的不同存在(創作者?造物者?)...
面對這部片有一種猶豫,會不敢把以為的意義說出來,因為這與導演/編劇、主角的狀態相悖,明明我們就看到了此岸和彼岸,只是意義還在路上,影像瀰漫的氣味成為唯一的指向,也是我們感受一位青年導演潛力的方式,說來抽象,但它都在那兒了,無法多追問創作者的意圖、任何的象徵,因為他已試著把無法被語言捕捉的化成了影像,
後來,我們對末日有很多想像,像是演練一般,畢竟最大的恐懼來自未知,若能藉由某種方式讓心裡好歹有個底,或許到了那時就能稍微明白發生了什麼,於是我們究極各種可能的狀況─當然更大原因是你我渴望特效打造的戲劇張力─在各種版本的末日裡,所有的惡意傾巢而出,彷彿整個世界都對你無情,然後,我們反倒開始對銀幕投射於
開場沒多久就祭上殘酷的謀殺,殘酷不是因為血腥,而是沒有預兆就這麼發生了。在這之前,由役所廣司飾演的高部刑警早已接到相同手法的案件─自頸部至胸口切開動脈的交錯傷痕,兇手們或是沒有動機又或深層恨意突然爆發,但那樣非人的暴力絕對與精神缺陷有關,除此之外案件毫無關連,究竟是什麼讓這些人無端瘋狂?
本片缺乏一致、強大論述的主要原因,在於選擇以小學生廖界為重心感受這個世界發生的種種,然而這個角色太年輕並不懂謝老闆如何利用不平等創造優勢的手段,只能遷就這個年紀的孩子所能理解的語言;如同那段謝老闆開著名車載他從罷凌他的同學面前開過,廖界在乎的是終於吐了一口惡氣、讓對方怕了他,謝老闆強調這是因為「不平
蔡明亮慣性地以長鏡頭拍攝,讓觀眾和演員共享了等長的時間,本質上和阿飛撩蘇麗珍那句經典台詞沒有不同:「1960年4月16號下午3點之前的一分鐘你和我在一起,因為你我會記住這一分鐘。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一分鐘的朋友,這是事實,你改變不了,因為已經過去了。」這樣的浪漫不在於內容,而是形式上人們選擇與人共渡
陪伴主角出任務的隱形角色正是他所聽的音樂,Work mixtape滿滿都是知名英搖樂團史密斯(The Smiths)的歌曲,能讓他內心的聲音不再迴盪,不過主唱百無聊賴的聲線、繁複的編曲反倒像是另一種活生生的思緒,既是主角本身潛意識也可說是高於主角、與他形成對話的不同存在(創作者?造物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
《離線找真愛》是Netflix 2025年初推出的日本戀愛實境節目,節目找來個性和氛圍不同的5位男女,記錄他們在法國尼斯度過的10天旅程,呈現人與人相會、邂逅,認識彼此和留下深刻印記的美好過程。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
《離線找真愛》是Netflix 2025年初推出的日本戀愛實境節目,節目找來個性和氛圍不同的5位男女,記錄他們在法國尼斯度過的10天旅程,呈現人與人相會、邂逅,認識彼此和留下深刻印記的美好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