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背叛的背叛者│猶大與黑色彌賽亞Judas and the Black Messiah

2021/06/2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evolution 的中文寫的入骨,不惜革自己的命以完成理想中的改變,因此革命者是必須有徹底覺悟的,如同漢普頓所說:「如果你認為我還太年輕不能夠死,那只代表你已經死了⋯如果你連抗爭都不敢,你就不配贏得勝利。」這樣的覺悟若非捨下自己最珍貴的,便不算犧牲,而人們往往也總靠著犧牲的痛苦印證何為生命中最珍貴之物。
漢普頓身為促進黑人民權的年輕勢力,以奉獻絕無僅有的生命作為最終極的力量。於此,他經歷兩次內心掙扎:其一是比爾拿著炸彈刻意煽動能言善道的他拿出行動;其二是黛博拉與肚裡孩子給他的牽掛。卻也是這樣子的衝突,促使這個角色成長,他已然不像一開場演說般有種大不了的驕傲,而是體認過輕重才能使「革命」有真正的份量。
入獄,使他切身懂得了自由被剝奪的實際意義,相較於前期他以話語點燃心智的野火,他更明白了肉身的脆弱和渺小,以個人生命為賭注根本稱不上偉大。他面對比爾的挑釁心生退縮,是因為他明白個人扮演英雄毫無意義而必須由群體成為自己的英雄;年輕人甘願犧牲生命的血氣方剛,須得意識是靠斷送自己的未來換取下一代更好的未來。作為一個戲劇角色,他明白了「犧牲」與「珍貴」兩者的互文性,也才能使這部片除了顯而易見的背叛外能有其他面向的探討。然而劇情平淡了這段漢普頓內心成長的演繹,或許是想還原歷史人物被神化前的真實性,又或者是漢普頓出師未捷身先死、無從以歷史印證的原因,而這也是所有真實歷史改編文本無法逃避的難題。
然而比爾留下了難得的紀錄片資料-<Eyes on the Prize 2>。儘管我們不知道為何比爾同意拍攝紀錄片,但從本片的刻劃能明白面對鏡頭的比爾有某種程度的坦白,至於那些沒說的,他交給後世和觀眾自己去判斷,如同本片的立場,既不合理化也不汙名化,唯獨片尾節錄的紀錄片段落,讓比爾為自己下一個註解:「我是抗爭者的一分子,至少有自己的觀點,我為它獻身,而不像那些鍵盤抗爭者。」
本片名為<猶大與黑色彌賽亞>,表面上讓兩位主角對號入座,但兩人其實都是革命者,只不過他們有著不一樣的戰場。比爾的世界並沒有漢普頓的那種「政治正確」,當然他也因為黑人的身分受到剝削,但他對逃脫剝削的理解就是從生存進化到生活;探員米切爾自然而然成為他的榜樣,也能認同他對黑豹黨暴力武裝的看法,對比爾來説他稱得上是彷彿彌賽亞恩威並施的存在,只是當米切爾為上級所迫而拋棄中心思想,比爾才明白米切爾也不過是個兩面討好的猶大,只是比爾的故事中沒有彌賽亞,他別無選擇成為被背叛的背叛者。
以白人觀點敘事的宗教比喻作為片名值得玩味。聖經中彌賽亞在受難前夕也曾向天父祈禱:「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在十字架上斷氣前也曾呼喊「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某方面而言,為了完成人類的救贖,上帝犧牲自己的兒子,甚至背叛了祂的請求,而猶大也不過是整個計畫的一小部分而已,卻承受了最大的惡名。
片尾,米切爾對比爾說你自由了,但真實生活中的比爾在拍完-<Eyes on the Prize 2>隔天便疑似自殺車禍身亡。不論比爾或漢普頓,都是「革自己的命以完成理想中的改變」,他們理所當然可以猶豫、他們也同樣遭到背叛,但世事並不非黑即白,不僅沒有誰能成為誰的救贖,或許更是終究等不到一個救贖。
See more:https://hashtalkmovies.mystrikingly.com/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08會員
182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