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點進來觀看的各位,祝大家 2024 年都能過得順順利利。
通常每年的年初,大概是元旦到過年的這段期間,我會回想過去一年發生了什麼,下一步要往哪裡走。而每年的目標都會有的完成、有的新增,但大抵而言我沒有設極為長期的計畫,畢竟人生目標會隨著年齡與閱歷而改變,我的話有部分也是會隨著心情啦!而年度審視的用意是讓我們再從當下的認知與條件重新去檢視或規劃目標。
只是呢!我發現每年回顧時,去年的內容都會找不到,所以我想就直接寫在 vocus 上做紀錄,以防下次又找不到了,也順便跟大家分享我的審視步驟。大家也可以參照我的方法後,延伸你的方法來對自己做審視,說不定你的比我更好!也歡迎你在留言區留言。
以下我們將這樣探討:
好啦,廢話不多說,我們就開始吧!
以終為始
眼下之所以要做規劃,就是為了在未來得到甜美的果實,這種有因有果的關係稱為因果鏈。俗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但是在你播種前要先考慮的是你要種瓜還是種豆。
這點不用到非常清晰,因為人生是沒有終點的,命運往往會將你帶往未知的方向。你能做的,只是靜下心來思考,描繪你的未來圖像,寫下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又或者你理想的人生會做哪些事情。接著建立短期的里程碑或者評量點以及萬一達不到的停損點,讓自己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朝目標邁進。而對於長期目標中的每一個中間關卡點,我們都可以對其質疑:我這麼做能達到長期目標嗎?
例如你想做瓜類的研究學者,該瓜類一年一收,你的年度目標就是在今年種成功,並且把它賣掉賺錢維生。等到觀察規律久了,你才能變成真正的瓜類研究學者。在這樣的案例中,短期里程碑就是順利種出瓜來,長遠目標基於這些短期目標才有意義。當然也有一種情況是你發現自己做瓜類研究不如你想像中的有趣,此時放棄也行。那就再輕輕地放下自己,為自己設下想要做些什麼的新目標吧!
許多商業書籍會把目標、終點設定得太過單一,好像從起點到終點上是一直線。我身邊有朋友把這點看得太死,我覺得有點可惜,個人認為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會經歷許多事情,隨著你玩味著路上的風景,接處的範圍更廣,人生也才會更有趣。所以目標導向不見得要是直線,走點彎路也不差。只要最後有達到你的理想就好,我們也會欣然於在達成目標的過程裡。
做計劃這件事情最有用的就是在規劃的當下,計劃做完通常就沒用了。
上面是我在某本書中讀過的經典名言,但我忘記是哪一本了。意旨是作規劃時我們會強制自己思考、盤點我們現有的能力與資源,並思考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我們能夠達到的能力與資源,規劃兩者之間的路徑。然而,現實最後出現的結果往往與規劃有很大的出入,所以規劃這件事情的重點是強制自己盤點,並將該概念在主動意識與潛意識中很用力地提醒一次,至於做出來的結果如何,不要偏離太多大方向即可。
還記得在 #39《哪有工作不委屈》中我們提過,作者會在年底的時候重新投履歷,不見得要去別的公司,只是要藉此重新確定兩件事:對當下的盤點、了解自己在市場上的行情價值。這兩件事情是我推薦大家做做的。
我們先做一個假定:假設人類都有的積極的正向傾向。意即人人都想過得健康安全又希望追求幸福,而且都不需要理由。唯有這個理由存在,我們後面的討論才有意義。然而人類有時在短暫的愉悅與長期的好處中會選擇前者,這點是不能忽略的,因為人類的決策並非全然理性的,類似的論點在《快思慢想》中有提到這是因為人類決策有意識及潛意識之分,有時潛意識會煽動我們做出短視近利的決策。
不要覺得上面是廢話,許多商管的書籍認為人類只要沒有生存的壓力就會好吃懶做,反對全民基本收入的根據通常也是如此。但我認為即便人類沒有生存壓力,還是有可能去當志工、主動發展興趣或者花時間賺更多錢,以累積自己的資本。這種人性的假設就像性善論或性惡論,是推導資源累積的最大差異。
我在這邊要先量化以下五種可用於社會交換的形式:
(部分參照社會學的 Pierre Bourdieu 《資本的形式》,將文化資本拆解。)
【下面這段有點數學,但我純粹想清楚解釋我腦中何謂「量化」,看不懂略過不影響】
基本上,「變好」不外乎上面幾種形式的「增加」。我這邊指的「量化」並非指單純的數字增加,像是電流可以轉換成帶有複數的值去計算虛實功率,但本身數字增加並非純粹加某個值,因為複數不能比大小,而是會以倍數的形式去呈現。
所謂「量化」是指定義「值」。根據上述資本的計算性質,假想資本可視為一種向量,同向或反向可以相加減或者比較長短,但不同類型的資本不能直接比較。同時,我們能以社會、能力、時間、健康資本去換取經濟資本,如同我們耗費體力去上班賺錢。
但我們要怎麼解釋將其他資本降低使得經濟資本增加的過程呢?我有一個有趣的解釋方式:把每一個資本想成向量後取範數 Norm,社會、能力、時間、健康的 norm 值降低,也就是向量長度縮短,而經濟資本的 norm 值增加,向量變長。
這個變換的process,我們可以假想為符合某種 transformation,其具備初始與終止狀態外,該 transformation 還帶有隨機性。這個隨機性發生率介於 1 到 -1 之間,代表的是輸入一定的精力,但不見得會有對應的產出。
假設我們花一個月的時間、健康、與能力資本中的會計師證照當會計,換來了這個月的月薪,它就是發生率為 1 的 transformation,因為我們100%會取得該月薪。如果我們花一年的時間準備國家考試,那所花的時間資本就會基於某個考試的 tansformation ,輸出結果預期會變成社會資本。所花時間越多,該 transformation 呈現的社會資本就會有更高的機率顯示為 1,即通過考試。或者說,有更低的機率其社會資本的結果為 0。如果是學過機率論,應該就會知道我們前述的內容是在改變「結果」這項 random variable 的 distribution。
好啦!這純粹是我某天走在路上想到的,數學系畢業的後遺症。
【數學到這邊結束】
所以這些資本是我們在這個社會上與別人交換的基礎,有人天生經濟資本就即高,取決於你的父母多麼有錢。但無論如何,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時間資本與健康資本在一開始應該都是足夠讓你玩這個人生遊戲。
所以我的習慣是根據這些資本的形式條列出來後,再針對各項我想培養的目標去進行規劃,以下是我的規劃方式:
這邊要特別解釋的是時間資本相對於其他資本是非常特別的存在,它是兌換其他資本最必要的存在,例如金錢、能力、健康。而時間資本最大的用途就是兌換其他資本並增加效益,以維持整體資本流的穩定性。
例如就經濟資本,假設市場在良好的狀態下,股票只要跟著大盤微幅的通膨走,透過時間複利,你就能夠獲得財富。能力資本也是如此,你如果想要考英文多益金色證書,不見得能夠一次到位,但有了時間的投注,你才能達到某些基本門檻,而這些門檻能力能夠帶給你更多的複利,包含可以更快更輕鬆看英文的文章、先一步理解國外資訊等等,除此之外,讓別人覺得你很厲害、工作上擁有更多選擇權也是一環。
比起看一百本不會改變你的書,不如看讀一本會改變你的書。
此外要注意的是,資本的累積如果有明顯的測量標準時,比較容易注意增減狀況,例如金錢的多寡。然而其他資本就不容易注意到其存在,例如讀書所累積的知識資本,其積累難以測量。許多網紅喜歡誇耀自己一年讀上百本書很厲害,但其實能夠細看其中幾本並因此對行為或思想造成深度改變就已經很棒了。為了學習而學習是很可惜的,更無疑是在浪費時間求表現。
學習這件事情最大價值在於能轉換出多少資本,意味這你的學習應該以加深健康、能力、經濟資本等等實際項目為主,並且客觀去檢視它,這才是有效積累的方式。最常聽到的知識變現就是吸收到該知識後,將其轉換成某種傳媒形式拿去買,例如出書或是賣線上課程。
然而規劃是一件事,執行又是另一件事。我們理性上知道長期有益的事情不見得會去執行,例如早起去跑步之類的,這會受到延遲滿足、天然淡化時間因素影響所致,建立習慣時要注意長期的養成。
不只道理,方法也一樣重要。
黃金圈中 why 確實最重要,但是沒有 what 與 how 一樣不行。
盤點完了也知道未來要達成什麼樣子,再來就是實踐。
實踐分為兩種,執行目標與習慣養成,兩者的差異在於:
執行目標是階段性、有個終點的,習慣養成是持續性、沒有終點的。
於是乎,今年養成的習慣通常明年就會沿用,除非有要增加或減少。至於執行目標則是看現在進展到哪一步了,有沒有要再調整,並檢核有沒有做到。但其實沒做到也不會怎樣,不用太過苛責自己,因為重點是在努力的過程中是否有增加自己的知識、能力、領悟,而非結果一定是如何。
以我的情況來說,根據我盤點後的結果以及我著重的區塊進行分類:
上述中 1~5 點是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要注意到的,然而下面個人區塊就看你有沒有這方面的興趣或者是工作,如果你擅長園藝、金工、家教、卜算、攝影、美容美甲等等,那這些你獨有的能力就可以放在你的個人區塊中,並且去權衡你的比重。
最後在根據上面這幾點,再列出你在未來的這段時間內打算繼續養成的習慣,並且訂出幾個你想達到的目標。至於每個的執行細節就再去思考各個行為所需安排的時間,方式可以是每週把時間固定好要做哪些事的靜態排程,也可以是一週內要把清單內的事情都做完的動態排程。另外排程時也可以思考事情提早做完時的空檔可以做些什麼,規劃要看什麼遊戲、持續追劇追番都好。而制定好後面這些就是我們在《原子習慣》中說的,你要建立好你的系統,靠著習慣堆疊 habitat slack 去養成執行這些事情。
當然這些制定是可以隨時間變動具有彈性的,例如你有某個特定的大型考試,所以你有一段時間是會以該考試為主,那其他習慣就要選擇性省略或者是降低。
原想花點篇幅寫資產配置,但後來想想算了,有點難收尾,所以容我寫個大略。我的做法很大程度參考了李柏鋒的《養錢練習》跟我自己的習慣,基本上我會在每月12號進行分配,只是去年有時很懶沒做到,希望今年能做到,加油啊!
上面是每個月應該做到的,至於在年底年初,可以規劃一次較大筆的換匯進美國買美股,以此來穩定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