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與有用

更新於 2024/02/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也許人到了某個階段,心裡就會開始冒出一些難以解答的問題,像是「為什麼那麼倒楣?」「為什麼變得不快樂?」許多雞湯式的回答,看似有理,其實也只是換個方式說些我們早已知道的事實。因此,那些並非本文的旨趣。為了方便討論,我想把這些問題約化為一個簡潔的問題:「什麼是真實?」

 

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很輕易地就能獲得大量的資訊。當那些真真假假的訊息混入其中,我們真的因科技而更清楚何謂真實嗎?如果我們睜大眼睛,用心體會,也許還是有機會在廢墟中挖到寶藏,前提是我們還沒被鋪天蓋地的垃圾訊息弄得眼花撩亂。所以真的開始回答問題之前,做做冥想,我們最好要有個足夠清晰的腦袋。

 

或許有些人也是這樣,當我們試圖回答這個問題時,一開始可能有些進展,讓我們士氣大增,一直到了某一天,現實將我們的想法全盤推翻。於是我們捲土重來,又再度被推翻。如果你鍥而不捨,也許會發現,你知道的變多了,卻又彷彿一無所知。嚴重一點的甚至會產生習得無助。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

 

想想維根斯坦

這裡我想借用維根斯坦的想法:「哲學應該用做的。」對於語言有獨特洞見的維根斯坦,認為語言有所侷限。所以,如果在一開始我們就打算用語言回答問題的話,就像是在一個平面上,試圖找平面外的某一點,永遠都找不到。

 

人的大腦有一種習慣,就是喜歡將兩件看起來相關的事情建立因果關係。所以,如果有兩件事情無法明顯地用邏輯建立因果關係,人們就會認為這兩件事沒有相關性。這樣的偏見很可能就讓我們與解方擦身而過。

 

卡繆在他的著作《薛西佛斯的神話》中提到,在處理這類人生問題時,有兩種思維模式:理性與非理性。理性即意味著凡事都得符合邏輯。書中談到,一類極端的人為了符合心裡的邏輯,而產生荒謬的外在行為。而另一類人,則走向了如信仰般非理性的道路。他們沒辦法用言語,或說邏輯,解釋他們的選擇,就像宗教一般。

 

試著笑吧

前陣子我在歐耶的脫口秀中聽到一個很有趣的論點。內容大致上是說,基於某個研究,即使我們是假笑,也能騙過我們的大腦而變得開心。台灣還有個愛笑瑜珈協會,就是專門在練習這件事。這是怎麼回事?既然我們自己都知道是「假」笑,又怎麼會被自己騙過去呢?我想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那種大笑完後,覺得身心放鬆的經驗。假笑也許不一樣,它需要練習,可是它確實有用!這讓我想到,或許我們暫時還不知道什麼是真實,但至少我們知道什麼是有用,如果我們願意放下一點對邏輯的堅持,可能反而能走得更遠。

 

扛起責任

回到現實,我們還是得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如果還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那麼請先做好一件事:扛起責任。這並不是道德式的要你做個好人,而是它真的有用!Jordan Peterson在他的一個演講中提到,如果你覺得你的生活糟透了,你不知道該怎麼辦,那麼,就先把你一團亂的房間整理乾淨。再來,把你的外表打理乾淨,可以的話就去做個運動,試著和家人融洽相處。總有些小問題是能解決的,慢慢地,你會發現你能解決更大的問題。

 

尼采說,在成為獅子前,請先做個負重的駱駝。所以,首先我們先認清目前的責任,用紙筆或電腦條列出來都很好。再來,扛起責任。若只是做著某件事情並不表示你在負責任,你得要真的將它放在心上,你得心甘情願地接受這件事。有時候,你甚至需要改變現狀,來改變你目前的責任,但改變並不可怕,因為唯有當你在改變時,你才有機會了解自己所想要的未來。

 


raw-image



 

avatar-img
1會員
15內容數
這裡主要分享一些奇幻、神話風格的創作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a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嗨。」 「嗨…」辛蒂用略帶詫異的眼神看著H,時隔三年,他們又見面了。
隨著選舉日的到來,近日總統候選人名單也大致底定了。我們常常聽到大家說的「棄保效應」,這種策略性投票可能會造成少數黨的候選人支持度被嚴重低估,而無法反映真實民意。我們是否能透過數學設計出不會產生棄保效應的投票法呢?
「最艱難的考驗,往往來自心底的最深處。面對它最好的辦法,只有超越。」
「存在先於本質」我好奇在MBTI的社群裡有多少人認同這句話。  優先關注存在,即意謂著釐清內心本質組成只是次要項目,更重要的是認清我們的行為、責任、與人的關係。從這點來看的話,榮格的認知功能理論其實倒還帶有不少存在主義色彩,因為他談的是我們行為的偏好。
他正吃著一塊發臭的肉塊。  在溪流旁,邑升起一小叢篝火烤肉。 「四周都是樹林,沒有人會注意到的。」邑拿著用來砍柴、已經鈍掉的斧頭把肉切下,不久前,這塊肉還是他的鄰居。「不過,就算注意到了又如何呢?」他開始回想事情的經過。
這是一個坐落在火山底下的部落,   他是個天資聰穎的孩子。 他手上沾滿顏料,在石牆上畫下充滿幻想的作畫。 用白色的顏料,畫出活力跳舞的人。 用黑色的顏料,畫出昏暗陳舊的木屋空間。 用紅色的顏料,畫出熾烈燃燒的岩漿。 用綠色的顏料,畫出蓬勃生長的青草樹木。 他總是沉浸在自己的幻想
「嗨。」 「嗨…」辛蒂用略帶詫異的眼神看著H,時隔三年,他們又見面了。
隨著選舉日的到來,近日總統候選人名單也大致底定了。我們常常聽到大家說的「棄保效應」,這種策略性投票可能會造成少數黨的候選人支持度被嚴重低估,而無法反映真實民意。我們是否能透過數學設計出不會產生棄保效應的投票法呢?
「最艱難的考驗,往往來自心底的最深處。面對它最好的辦法,只有超越。」
「存在先於本質」我好奇在MBTI的社群裡有多少人認同這句話。  優先關注存在,即意謂著釐清內心本質組成只是次要項目,更重要的是認清我們的行為、責任、與人的關係。從這點來看的話,榮格的認知功能理論其實倒還帶有不少存在主義色彩,因為他談的是我們行為的偏好。
他正吃著一塊發臭的肉塊。  在溪流旁,邑升起一小叢篝火烤肉。 「四周都是樹林,沒有人會注意到的。」邑拿著用來砍柴、已經鈍掉的斧頭把肉切下,不久前,這塊肉還是他的鄰居。「不過,就算注意到了又如何呢?」他開始回想事情的經過。
這是一個坐落在火山底下的部落,   他是個天資聰穎的孩子。 他手上沾滿顏料,在石牆上畫下充滿幻想的作畫。 用白色的顏料,畫出活力跳舞的人。 用黑色的顏料,畫出昏暗陳舊的木屋空間。 用紅色的顏料,畫出熾烈燃燒的岩漿。 用綠色的顏料,畫出蓬勃生長的青草樹木。 他總是沉浸在自己的幻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的書寫是自私的。我的文章強迫閱讀者,一起面對屬於個人生命中的苦痛與徬徨,即便並非所有人都會與我經歷相同的生命階段,但我仍殘酷的選中身邊的朋友,強迫他們與我一同分擔生命中面對的虛無。
Thumbnail
部分企業還沒有真正看到獲利的成長,股價已經先動了,來自於想像、預期的力量比真實獲利更有威力,但如果只是憑空想像恐怕也無法讓股價有足夠的表現空間,有幾分真實同時也有預期空間的想像,是推動股價的最好狀態。
Thumbnail
按一個讚,寫幾個字,表達意見,關掉3C,回到現實人生。幾分鐘為不認識的人支持或鄙視憤,過幾天風向不對,資訊更新。重新刪掉那些字,再寫一些字,幾秒鐘後宣示己見,這就是天天上演的網路生態。
Thumbnail
這幾天介紹的書,會圍繞著#約翰伯格JohnBerger 打轉--他是誰呢? 會認識他,是由於之前 #美術週 時討論到「何謂美」,朋友就介紹了這位20世紀享譽盛名的英國藝術評論家;也將他於BBC錄製的代表作《觀看之道Ways of Seeing》一併推薦給我,沒想到後來會如此頻繁地與他「相遇」。 在
Thumbnail
(Image:JanetRDominguez) 真實與真理互為股肱; 真實是對自己的準則,是能堅定自己,又能全觀地看見;真實離自己很近,全觀離自己很遠,我們在自己的中心,看向外面的全貌,是不被侷限,不求認同的自由; 真實需要如實地接納,真正地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對方,尊重一切的發生,如此,才能分辨假
Thumbnail
沒有留下痕跡 並不代表不存在。 而這, 是一段淹沒在文字洪流中的事實, 是一段埋沒在歷史浪濤中的真實...... 從古到今,繼而傳送下去,不變的,是那風。 世界上有很多難懂的事,包括我不懂你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的書寫是自私的。我的文章強迫閱讀者,一起面對屬於個人生命中的苦痛與徬徨,即便並非所有人都會與我經歷相同的生命階段,但我仍殘酷的選中身邊的朋友,強迫他們與我一同分擔生命中面對的虛無。
Thumbnail
部分企業還沒有真正看到獲利的成長,股價已經先動了,來自於想像、預期的力量比真實獲利更有威力,但如果只是憑空想像恐怕也無法讓股價有足夠的表現空間,有幾分真實同時也有預期空間的想像,是推動股價的最好狀態。
Thumbnail
按一個讚,寫幾個字,表達意見,關掉3C,回到現實人生。幾分鐘為不認識的人支持或鄙視憤,過幾天風向不對,資訊更新。重新刪掉那些字,再寫一些字,幾秒鐘後宣示己見,這就是天天上演的網路生態。
Thumbnail
這幾天介紹的書,會圍繞著#約翰伯格JohnBerger 打轉--他是誰呢? 會認識他,是由於之前 #美術週 時討論到「何謂美」,朋友就介紹了這位20世紀享譽盛名的英國藝術評論家;也將他於BBC錄製的代表作《觀看之道Ways of Seeing》一併推薦給我,沒想到後來會如此頻繁地與他「相遇」。 在
Thumbnail
(Image:JanetRDominguez) 真實與真理互為股肱; 真實是對自己的準則,是能堅定自己,又能全觀地看見;真實離自己很近,全觀離自己很遠,我們在自己的中心,看向外面的全貌,是不被侷限,不求認同的自由; 真實需要如實地接納,真正地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對方,尊重一切的發生,如此,才能分辨假
Thumbnail
沒有留下痕跡 並不代表不存在。 而這, 是一段淹沒在文字洪流中的事實, 是一段埋沒在歷史浪濤中的真實...... 從古到今,繼而傳送下去,不變的,是那風。 世界上有很多難懂的事,包括我不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