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的健身房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講道前:閉上眼、安靜心、放鬆、專注呼吸、吸氣...呼氣...


今天(2023-12-31)是2023年的最後一天,明天將迎接2024年。牧會的生涯總覺得時間飛逝,一年、一年、又一年,時間毫不留情。

記得2023年一開始,我嘗試用Excel記錄行事曆,回顧這一年,天啊,事情怎麼那麼多、那麼雜,懷疑這一年到底怎麼熬過來的。

2023年開始使用蕃茄鐘,紀錄我專注的時間(如圖)。

raw-image

一年365天,平均一天專注時間約5個小時。但「專注時間」並非工作時間,而是全神貫注,專心做一件事。例如:一天工作8小時,其中有喝水、休息、電話、訪客...等,扣除非專注時間,有意識的專注為5個小時。

2023年開始使用智慧手錶,偵測我睡眠的時間(如圖)。

raw-image

平均睡眠時間約7個小時。不過,本人睡眠品質不穩定,時好時壞,常常感覺疲憊。(擔心未來需要依靠藥物助眠😅)

如果一天專注5小時、睡眠7小時,加起來是12小時。一天24小時,扣掉12小時,我剩下的12小時做了什麼?我想不起來也沒紀錄,可能渾渾噩噩就過去了。所以今年有一半的時間,我可能處於無意識狀態。

2023年4月下載一個app叫「生命計時器」(如圖)。

截圖日(2023-12-29)

截圖日(2023-12-29)

我預計自己活到75歲,尚存的日子為:34年8個月25天。每天我都會開啟app,提醒自己的生命有限。如果發生意外,也可能提早結束生命。

我用自己為例,是要讓大家理解,人類的大腦對時間、事情的感知分成兩種:第一種叫做「有意識的」(自我覺察、記得起來)、第二種是「無意識的」(自動導航、有體無魂)。所以我們一生的年日,可能許多時間處於無意識狀態。

我在網路文章看到一句話說得很好:

時間對每個人都很公平,差別只在每個人對待時間的方式不同。(網址:https://frankchiu.io/thinking-diary-time-is-not-fair/)

如果我們能有意識的對待時間,或許生命及生活的發展將有所不同。

今天分享的題目是「讚美的健身房」。一般認為的健身房都是訓練身體(肌肉、核心)。不過,我們的大腦心智、靈魂也需要訓練(信仰用語稱「屬靈生命」)。

早期教父安波羅修(Sanctus Ambrosius)形容詩篇是:

「一個有靈魂都可以使用的健身房。」(《禱告》,楊腓力,p290)

不過,沒什麼人願意去健身(讀詩篇),因為它有150篇,除了詩詞、還是詩詞,若文學造詣不好,真的很難花心思去閱讀。但安波羅修認為「詩篇是靈魂的健身房」勢必有其道理。

今天的詩篇148篇1至14節,可略分成三段:

第一段:天上要讚美上主(1-6)。第二段:地上要讚美上主(7-12)。第三段:願一切讚美上主(13-14)。

這三段的關鍵字是「讚美上主」。

我將三段經文要讚美上主的事項列出來,分別有:

「高天、眾天使、眾天軍、太陽、月亮、星辰、萬象、海怪、閃電、冰雹、雪、雲霧、大風、大山小山、果樹、森林、野獸牲畜、昆蟲飛禽、君王、公侯、少年少女、老人孩童。」(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我發現,「自然萬物」都會讚美上主,唯有「人」擁有「自由意識」,可以違背上主命令,亦可不讚美上主。

所以約翰.加爾文這麼說:

「詩篇教導我們如何正確讚美神,或是有力地激發我們實踐敬虔。」(《更寬廣的生命》,加爾文,p55)

今天詩篇148篇,重點在教導我們如何正確「讚美上主」以及「實踐敬虔」。

不過,每個禮拜來教會讚美上主,又有多少人明白為何要「讚美上主」?或許,我們很常讚美人,卻很少讚美上主。

有一個笑話,魔鬼原本是天使,叫做「路西法」,後來違背上主成為墮落天使。

有人問路西法:「你為什麼要違背上主,離開上主的身邊呢?在上主身邊不是很喜樂的事嗎?」

路西法回答:「你試試看,五千年來你都讚美上主,唱歌給祂聽、跳舞給祂看,你咁會膩?咁凍誒住?所以對我來,地獄較趣味,永遠不會無聊。」

魔鬼很有說服力,我有點贊同牠的說法,「讚美上主確實很無聊」。

但我引用挪威神學家哈列斯比的一句話:

「讚美的禱告,就是心靈上升到忘記自我,只是仰望上帝。」(《禱告》,哈列斯比(O. Hallesby),p154)

試問,在禮拜讚美上主的時候,我們的心靈有忘記自我,專心仰望上主嗎?有用心參與整場禮拜嗎?還是「真的覺得很無聊」?

目前教會面臨最大的威脅,不是宮廟太多、不是教會關懷及宣教事工做不夠,而是人的專注力不夠。

如美國約翰.馬克牧師所說:

「如果教會開始理解到,目前信仰最大威脅不是享樂主義,而是注意力不集中······」(《跟耶穌學安靜:戒除空虛的忙碌,活出輕省負軛的人生》,約翰.馬克.寇默(John Mark Comer),博客來電子書)

注意力不集中是現代人的通病,不只影響我們的生活,也影響家庭生活以及信仰生活。

美國神學家畢德生這麼說,他說:

「人的注意力短暫,才剛剛認識神,轉瞬間就失去興趣,滿腦子為自己盤算。自我不斷膨脹,靈命萎縮。」(《復活的操練》,畢德生,p66)

不知道在牧會的牧者們,是否跟我有一樣的問題:「信徒這禮拜還能記得上禮拜分享的內容、經文及重點,就哈利路亞了!」

如果我們對上主的專注力不夠,我們又如何認識上主呢?又如何讓上主的話塑造我們的生活與生命呢?

如果沒有上主的話,人們就開始「自我膨脹」,忘記上主存在,也忘記身為基督徒的身份,要謙卑、榮耀歸上主。

因此,「自我不斷膨脹」就開始追求名聲、地位,什麼都是「我」、焦點要放在「我」、若不是「我」就不會成功,都是以「我」為中心。

羅馬皇帝馬可.奧理略在其著作《沈思錄》如此說:

「是所謂名聲讓你擔心嗎?看看世間事物被人遺忘的速度······再看看空洞的掌聲、善變且似乎沒有鑑別能力的讚美者······」(《給焦慮世代的哲學處方》,沃德.法恩斯沃斯(Ward Farnsworth),博客來電子書)

雖然知道名聲不重要,也知道新聞媒體抹紅、抹黑的速度極快,但「自我膨脹」的時代,我們確實需要掌聲及讚美者。

(包含我寫文章也渴望得到鼓勵與按讚,但我會不斷提醒自己與「自我膨脹」對抗)

我很喜歡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舉的例子,他說:

「如果一位音樂家知道他的聽眾除了一兩個人以外全都是聾子,他還會因為他們的熱烈鼓掌而感到榮幸嗎?」(《我愛身份地位》,艾倫.狄波頓,博客來電子書)

如果你/妳是那位音樂家,你/妳會感到榮幸嗎?

叔本華在他寫的《人生的智慧》說:

「如果你撫摸一隻貓,牠會發出呼嚕聲。同樣的,如果你讚美一個人,他的臉上會出現喜悅的表現,即使那些讚美顯然是謊言。只要你讚美的內容是他引以為傲的事,他就會欣然接受。」(《給焦慮世代的哲學處方》,沃德.法恩斯沃斯(Ward Farnsworth),博客來電子書)

面對自我膨脹的時代,即使讚美是謊言,我們仍會欣然接受。因為,我們只看自己想看的、只聽自己想聽的、只做自己想做的,結果不知道「我是誰」,也不知道「我的問題」在哪裡。

如荷蘭天主教神父盧雲的這句話:

「如果沒有人注意、沒有人感激、沒有人理解我做的事,我要怎麼知道我是誰?我們愈是不安、愈是懷疑、愈是孤單,我們愈是想要受歡迎、被稱讚。遺憾的是,這樣的渴望永遠不會被滿足。得到的稱讚愈多,渴望的也就更多...就像是個無底洞,絕不可能被填滿。」(《向下的移動:基督的捨己之路》,盧雲,p62)

心理學有一個名詞叫「快樂水車」。水車要不斷轉動,需要一直被人讚美、被人歡迎。如果哪一天沒有這些讚美、不受人歡迎,水車就跑不動了。

如同藝人、政治人物的壓力極大,因為他們/她們需要舞台、選票,需要被人讚美、被人肯定、接納。

不過,就像盧雲神父說的,「這是一個無底洞,不可能填滿」,所以公眾人物擔心自己沒名聲、沒舞台、說話沒力、無法喬事情。

國際暢銷書作家羅伯.葛林,他說:

「人生在世,無非就是在與自身內心的黑暗力量抗衡。要活,就要與靈魂裡的巨怪作戰。」(《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314)

羅伯.葛林說的「黑暗的力量」、「靈魂的巨怪」,我認為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導致的自我膨脹」。

或許,我們還未發現自己有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膨脹的問題。但仔細想想,我們有多久沒有專注在一件事情上呢?

因為牧者的身份,我需要在許多會議、行政、人事及信仰教導上精進,因此買了許多練習專注、自我成長的書籍。

例如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安宇敬的著作《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

「時時刻刻都有一大堆想法通過我們的腦袋,而我們必須選擇注意哪些、放掉哪些。」(《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安宇敬,博客來電子書)

我們的腦袋有限、不是電腦,無法一心多用,無法24小時不休息,一定要選擇如何分配注意力。

因此,資訊爆炸的時代,注意力不集中導致的壓力、心理疾病比比皆是。但我們需要重新找回自己的注意力。

如台灣心理諮商師胡展誥認為:

「倘若想要達到靜心的效果,最重要的態度是:刻意留心當下,一次專注在一件事情上。」(《刻意放鬆:25個壓力調節練習,找回安定的內在》,胡展誥,博客來電子書)

我們來教會禮拜,其實就是「一次專注一件事情上」。我們專注在上主面前,禮拜應該可以幫助我們心靈得到平靜。

不過,禮拜的一個小時,我們專注時間有多少?心靈有感受平靜嗎?還是在看手機、回訊息、看週報、看耕心、腦袋想著等等要做的事呢?

不要誤會,我並非要責怪任何人。而是這個時代讓我們專注力愈來愈短,所以無法感受聖詩、啟應、詩歌、聖經的優美,也無法在禮拜中感受心靈的平靜。

就像我一開始所說的,我們對時間、事情的感知有分成「有意識」與「無意識」的,而做禮拜漸漸成為習慣,是一場「無意識」的禮拜(無法專注神聖性的禮拜)。

身為一位基督徒,要減少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膨脹、無意識的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讚美上主」。如詩篇148篇13節:

「願他們都頌讚上主的名。」(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願」是期待、盼望的意思,盼望擁有自我意識、違背上主命令的人,可以專心讚美上主的名。

讚美上主,代表「我不是上主」,我要虛己、無需讚美,才不會自我膨脹。

讚美上主,代表「對方不是上主」、「老闆不是上主」、「影響我的父母、孩子不是上主」,我要專心在上主的面前,不是為人做禮拜、也不需要人的讚美。

所以挪威神學家哈列斯比才會說:

「讚美的禱告,就是心靈上升到忘記自我,只是仰望上帝。」(《禱告》,哈列斯比(O. Hallesby),p154)

當我們的心靈只有讚美上主、仰望上主,忘記自己也忘記別人,我們才會明白為什麼要「讚美上主」,我們的心靈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平靜。

不過,要體會讚美上主所帶來的平靜,需要持久且自律性的自主訓練。教會禮拜就像「讚美的健身房」,要自己主動、專注投入其中,才能體會其中的奧秘。

盼望,在新的一年裡,我們可以專心讚美上主,重塑屬靈生命,用信心與勇氣面對2024年的到來。


4會員
18內容數
每週講道篇,提供參考、複習用。 如有問題或引用錯誤,請不吝指教,協助我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當讚美的過度與價值觀的失衡:培養孩子自信與內在價值的平衡之道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讚美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過度的讚美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後果。當讚美變成唯一的價值依據,孩子可能會過度依賴外界的認可,而忽略了內在的需求與價值。
Thumbnail
avatar
閱心
2023-08-29
你好棒!讚美的力量+感恩你好棒! 每天你有喝完2000CC的水! 你很棒!有寫感恩日記跟抄心經! 你很棒 你完成了你的既定貼文跟發文! 你很棒 好有學習精神! 你很棒 常常都去運動去執行! 你很棒 你很認真努力完成每件事情! 你很棒 每天都自備環保餐具也鼓勵別人少用塑膠袋! 你真的很棒 每當你有想做的事情你
Thumbnail
avatar
張子瑜
2023-08-20
讚美的勇氣也許是中國人太保守,傳統禮教的束縛,人與人之間,總是發乎情,止乎禮。多少父母孩子的愛、男女情人間的愛、朋友閨蜜之間的愛,大都是點到為止,好像是心照不宣,不講出來也會知道。反觀老外作風大膽,平時就甜心、蜜糖、達玲掛在嘴邊,摟肩、擁抱、親臉、接吻都不當一回事。
Thumbnail
avatar
門神
2023-05-23
化瞬間為永恆,為平淡生活注入絕美的力量|讚爾藝術水晶球他們收進水晶球的,不僅僅是春日花開、夏日熱浪、秋日蕭瑟、冬日寒意, 還有還有,對於人生的祝福, 不論是有子初生、有女出嫁……任何有愛的場合,都適合以水晶球見證有情人生。
Thumbnail
avatar
beyond beyond線上內容百貨店
2021-11-25
寫給渴望被讚美的我們小時候,你很少機會被讚美。當大人說你很乖、很聽話時,你心里特別開心,彷彿這是你唯一的優點了。一直以來,你為這句讚美,順從他們的要求,努力做到他們要的樣子。可是,當他們失望時,你就責怪自己怎麼無法讓他們滿意?你害怕那個不乖、不聽話的你,再也沒有值得被欣賞的地方了,變成一個糟糕、沒有存在價值的人。
Thumbnail
avatar
旅人小萌
2021-07-19
君一笑:讚美的理由法國作家莫泊桑留著招牌的大鬍子... -追蹤、訂閱《郝廣才日日談》來閱讀全文,每天為你說一個故事。
Thumbnail
avatar
郝廣才
2021-04-20
讚美的力量2018.7.20 就在連日來被搬家的勞累及工作壓力,壓得只剩下最後一根稻草時,今早兩個甜滋滋的孩子天真溫暖的對話又讓人融化了。 在我們家,通常媽媽是全家最早起的,過了一會兒會聽見孩子起床看不到媽媽的
avatar
Min-tzu Hung
2018-09-27
暫停  快樂不如預期 失望不如預期 悲傷不如預期 能不能 所有事情 都就此暫停
Thumbnail
avatar
溫康雨
2018-08-19
暫時離開「恆溫系」,在傷心時區裡真實度過每一天:專訪林達陽人們總說林達陽是「恆溫系作家」,他在 SOSreader 的訂閱專欄卻轉了個彎,取名為「傷心時區」。「傷心時區」是他能安靜面對讀者的心靈實驗室,「『傷心時區』紀錄了幽暗的世界,但也因為這樣,出現在裡面的人或物就會變得鮮明,陪伴就更溫暖了……」
Thumbnail
avatar
方格子 vocus
2017-11-28
avatar
蔡老師創意寫作教室
201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