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利亞「主的婢女」來看服事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今天(2023-12-24)是待降節第四主日,象徵「服事、仁愛」。所以今天要與大家分享「服事」該有的信仰觀念。

我們都有服事的經驗,無論是禮拜招待、司會、司獻、領唱、主日學、募款、辦桌、夏令營······等等,與教會有關係的事情都是服事。雖然我們有參與服事經驗,不過,為何服事?為誰服事?我們可能還搞不清楚。

可能牧師、長執、團契會長的邀約,就來參與服事,但往往只是為了人而服事,不是為了上帝服事。因此,我們會發現,教會辦很多活動、事工,常常是為著做而做,沒有思考其信仰的意涵。

結果顯而易見,服事的人愈來愈疲倦,也愈來愈不想參與,連願意奉獻自己時間的人也愈來愈少。因此,面對服事疲倦,甚至願意參與服事的人愈來愈少,值得我們一起思考「為什麼」?

今天的經文(路1:26-38),提到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以及馬利亞的親戚以利莎白的故事。一開始先來看以利莎白:

路1:36-37「36看你的親戚伊利莎白,她雖然年老,人家說她不能生育,可是她現在已經有了六個月的身孕。37因為在上帝沒有一件事是做不到的。」(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聖經並無說明以利莎白的年紀,不過聖經說她年老不能生子,有可能已經過了更年期。而她的先生是祭司,名叫撒迦利亞。在一次聖殿燒香時,上帝派天使加百列對他講,你的太太要生一個兒子,要替他取名叫約翰。不過他不太相信天使,所以天使使他變成啞巴,直到約翰出生後才恢復。

如果單看伊莉莎白年老生育,如成語「老蚌生珠」,看起來是一個好消息,也是一個祝福。不過,回到那時的處境來看,其實未必是好消息。

第一,社會的標籤貼在祭司的家庭身上。

身為上帝的祭司,撒迦利亞、伊莉莎白是遵守上帝誡命、行為正直的人,為何他們無法生育?生育對當時的社會來說,是一種祝福的象徵;如果無法生育,反而是一種詛咒的象徵。因此,面對社會的標籤,祭司家庭一路走來應該很沮喪。

第二,伊莉莎白是高齡產婦,對比現代醫療,生育等於在生死關頭走一回,是生是死充滿著風險與變數。

第三,祭司家庭長大的約翰,卻與父親背道而馳,在曠野流浪、穿駱駝毛、吃蝗蟲野蜜,四楚傳悔改的福音。最後,被希律砍頭,放在盤子上。

所以服事上帝的祭司家庭,要面對社會標籤、生育風險,不信變啞巴、約翰未來的下場。換作是你/妳,你/妳還願意服事上帝嗎?

我們再來看馬利亞,天使加百列對他說:

路1:31-32「31你要懷孕生一個兒子,要給他取名叫耶穌。32他將成為偉大的人物,他要被稱為至高上帝的兒子。主上帝要立他繼承他祖先大衛的王位。」(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如果我的兒子將來要做偉大的人,做父母的一定會很光榮,四處去宣傳。不過,耶穌這位偉大的人,與洗禮約翰一樣,四處傳福音得罪許多人,最後33歲被釘在十字架上。為人父母的,是否希望兒子不要如此偉大呢?

雖然馬利亞還不知道兒子未來的下場,不過,現在她現在要面對的問題也不簡單。

她對天使說:

路1:34「我還沒有出嫁,這樣的事怎麼能發生呢?」(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馬利亞雖然跟約瑟訂婚,不過還沒出嫁就懷孕生子。這不禁讓人聯想,或許是先上車後補票。不過,先上車後補票還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是:肚子裡的孩子不是約瑟的。(晴天霹靂Org)甚至在馬太福音裡的記載,約瑟考慮私底下解除婚約。

從當時的處境來看,一個年輕女人還沒結婚就有孩子,人會怎麼想?她是骯髒女人、水性楊花、傷風敗俗。雖然,對基督徒來說,我們知道馬利亞裡面的孩子是「從聖靈感孕」(使徒信經)。不過,妳若是懷孕,去對人說孩子是「聖靈感孕」來的,誰會相信呢?

所以,馬利亞要成為「主的女婢」讓主來使用,她心裡也經歷極大的壓力與掙扎。第一,要面對社會的觀感。第二,要面對約瑟的家庭。第三,是孩子未來不得好死的下場。

如果讓你/妳選擇,你/妳還要讓上帝使用、服事上帝嗎?

服事上帝不簡單,一個叫「老蚌生珠」,一個叫「未婚懷孕」,想到就頭皮發麻。

不過,荷蘭天主教神父盧雲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他說:

「服事的奧秘,就在於基督呼召我們要以自己的「無能為力」來服事,而非倚賴權力。」(《向下的移動:基督的捨己之路》,盧雲,p67)

「無能為力」是服事的基礎,就像主對保羅所說的:

林前12:9「你只要有我的恩典就夠了,因為我的能力在你軟弱的時候顯得最剛強。」(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如果在教會服事,單靠我的能力就夠了,其實我不用倚靠上帝,「我」自己就能成就許多事工。我們可能會說:「你看,我吸引很多人來聚會、奉獻愈來愈多、老屋重蓋、新港教會在社區有名聲。」

但仔細想想,上帝從「我」的能力裡消失了

我們知道服事上帝,不是單靠能力,而是看奉獻的心志。即使我們「無能為力」來服事,但我們願意倚靠上帝奉獻自己。

因此,路加福音的開頭用兩位女人做開始,是當時處境被歧視、無能為力的女人。不過,她們卻成為當時社會、宗教文化極重要的女人:一個生下洗禮約翰,一個生下救主耶穌。所以我們不能看輕自己的服事,只要有心、願意、不求自己的利益,都是最美的服事。

不過,我還是要說,在這個強調「個人主義」的社會,事情沒聽我的方式、沒得到讚美、沒成就感的服事,其實做不久。

神學家畢德生這麼說:

「個人主義者相信自己能夠服事神而不需要面對神;相信自己能服事街坊鄰居,而不需要知道他們的名字;認為「前進」就是把別人撇棄在後。」(《復活的操練》,畢德生,p137)

個人主義的人很自我,認為自己很認真服事上帝,但不用對上帝負責;很認真服事社區,但要依我的需要,而不是對方的需要;最後,只期待向前走,卻不願停留等候。

例如教會常遇見的案例:「我為教會奉獻這麼多錢,長執一定要照我的意思去做。」、「這項事工不能這樣做,你一定要如何如何做。」

這種個人主義的指導棋很重,不會尊重他人意見,也不想討論,只希望牧者、長執、信徒以「我」為主。

另外,有些人服事,可能是希望得到讚美、可能是想進入高層(會長、長執、中會、總會)、可能是想完成自己的成就感(名聲、地位)······等等。

所以聖經學者曾思瀚博士如此說:

「身為現代基督徒,我們可以見到有些事工看似很成功,事實上卻偏離了主的心意。重視成就過於願意做小事的心···」(《被誤解的呼召:重解舊約的8個呼召故事》,曾思瀚,p93)

身為現代的基督徒,我們的服事可能偏離主的心意。服事不是為了追求成功,就是看重個人的成就與利益。思考主的心意、犧牲奉獻、甘願做憨人的心志,已不適用於現代基督徒身上。我們不再問上帝的心意,反而要求上帝要滿足「我」的心意。

西班牙的牧師荷西有一句話說得很美:

「我們如果不愛我們所服事的神,那麼我們的事奉就會變成費力且枯燥的工作。不要為了神的教堂而做事,要事奉那教堂的上帝。」(《月光下的十字架》,荷西.路易斯.那瓦荷,p254-257)

我覺得這句話很重要。

為什麼我們的服事愈做愈累?為什麼願意犧牲自己時間服事的人愈來愈少?

第一,因為我們不愛我們服事的上帝

如同神學家魯益師(C.S. Lewis)所說:

「不是出於我們對人的愛比對上帝的愛多,而是我們對上帝的愛比對人的愛少。」(《系統神學(上)》,林鴻信,p102)

所以,捫心自問,我們真的有愛上帝?那我們花多少時間親近上帝?

第二,我們都是為了教會而服事,不是為了服事上帝

來到新港教會3年了,有一點感覺很有趣。因為教會辦活動,會希望動員所有人來參加,也希望能達到一定的曝光度。如果沒人參加,會認為教會沒面子,動員不夠好。

但在我的信仰反省中,我不求名、不求量,只求上帝心意,一切都是為上帝服事。因此,大家可能不太習慣我的作風,總覺得事工沒什麼曝光度、參與的人也不多,好像牧師都沒認真做事。

但我知道自己的底線,不是為了辦活動而活動、不是為了經費而活動、不是為了成就或名聲而活動,因為一切都只是為了服事上帝。

另外,教會在安排事工、服事,我會尊重每一個人服事的意願,不勉強。畢竟,身處在這個時代,多數人為了生活、工作、家庭都自身難保。因此,常聽到一些長執、會友跟我說「我對長執太體貼了」。但體貼又何妨,這是上帝的事工,如果沒人願意服事,我跟牧師娘就盡力而為。

所以,我們仍要捫心自問,我們是服事上帝,還是服事教會、服事人?

再一次提醒,「千萬毋湯」服事人。某一個人辦的活動、事工一定要支持。不是這樣,我們是服事上帝,是自願、有感動才來參加。(不是政治動員喔~~)

今天要辦「2047年座談會」(從石雨傘教會算起是170年,從新港教會算起是100年),這是小會通過的案,盼望我們一起關心教會的未來,一起思考上帝心意。我們可以自己選擇參加,不勉強。下午也有「長執事工研討會」,長執同樣自由參加,不勉強。

最後,我們來看路加福音1:29:

「馬利亞因為天使這話,十分驚惶不安,反覆思想這問安的含意。」(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反覆思想」上帝對我們說的話,這是基督徒服事上帝的動力。

如《聖經神學辭彙》所說:

「基督徒服事上帝的動力,是來自回想基督因爲救贖人而付出的代價。」(《聖經神學辭彙》,黎加生,p417)

我想,馬利亞願意成為「主的女婢」,願意成就上帝的話,因為她有「反覆思想」天使的話。所以鼓勵我們弟兄姊妹,要學習讀聖經,思考上帝的話。

服事上帝固然辛苦,並且挫折多於成就。但若沒上帝的話成為我們的動力,服事將容易疲倦且短暫。

盼望,上帝的話可以感動我們,在救主聖誕的日子,讓我們重新得力,一起為主服事。



後續

「2047年座談會」及「長執事工研討會」總結的四大主題:

  1. 信仰關懷:以信仰為基礎的關懷為方向。
  2. 事工精簡:教會事工活動可減少,從量轉質的事工為方向。
  3. 禮拜模式:多元音樂及禮拜模式的設計,讓信徒能更投入敬拜氛圍。
  4. 退場機制:面對教會現況,隨時準備關教會的態度,未來教會及老屋將無人聚會,成為傳述歷史故事的信仰空間。



4會員
18內容數
每週講道篇,提供參考、複習用。 如有問題或引用錯誤,請不吝指教,協助我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探尋神聖知識的旅程》:從「催眠」看「外星人、亞特蘭提斯、雷姆利亞和馬雅」你相信真的有外星人嗎?你相信亞特蘭提斯、雷姆利亞和馬雅這些古代文明真的曾經存在過嗎?你相信催眠真的可以看到或感覺到前世嗎?《探尋神聖知識的旅程——從未失落的光明》這本書的作者是朵洛莉絲侃南(Dolores Cannon),她是一位催眠師,她在本書以及其他的著作裡分享她在做催眠時與個案一同經歷的故事。
Thumbnail
avatar
Paisley 珮希莉
2023-12-01
沒事來補腦!|大人的說話課Part3|要抓住對方耳朵?從超級瑪莉歐思考,吸引注意力的修辭分享了如何在簡報或溝通中吸引聽眾的注意力。透過「超級瑪利歐」遊戲的比喻,介紹了三個有效策略:突然停止、突然跳躍和突然逆向,來幫助大家應對現代人短暫的注意力。
Thumbnail
avatar
安 • AN
2023-09-08
從王立宇宙軍到馬斯克,一段正在改變的太空夢想史在《王立宇宙軍》重映這段期間,時不時看到有人把王立宇宙軍的太空夢比擬成馬斯克的太空計畫。我絕對不認同這種說法,在動機、過程和結果上來說都是截然不同意義。 如果說王立宇宙軍代表了上全人類上太空的夢想,一種人類向未知探求的渴望。那麼馬斯克的計畫正在將太空夢帶往另一個方向,只有富豪能上月球,只有少數人能上
Thumbnail
avatar
陳泓璿
2023-06-09
從瑪利歐兄弟電影看到雙生火焰的歷程「我的雙生火焰似乎完全無感,怎麼痛苦難受的人好像只有我一人?」 「雙生火焰的旅程好難走,可以不要這個連結嗎?」 這些問題相信也存在於不少走在雙生火焰旅途的人身上,我的指導靈總愛用一些特別的方法給我答案,這次她就利用瑪利歐的電影,讓我看到了整個雙生火焰的歷程。
Thumbnail
avatar
雙生火焰 Miss Piggie
2023-05-26
從歷史看職場 – 司馬懿與曹氏家族歷史人物中我最喜歡司馬懿,因為他在服侍曹氏家族四代後才由其孫子司馬炎建立晉朝。 也許司馬懿是學曹操也不一定。因為曹操也是一樣,在生前並未篡位稱帝,直至死前名義上仍以東漢獻帝為主子。最後是由其子曹丕逼漢獻帝讓位而建立魏國。 曹丕死後,曹魏宗室力量仍然強大,司馬懿在魏明帝曹叡在位時,累積了很多軍事功勞。
Thumbnail
avatar
流星雨
2023-04-14
從歷史看職場 – 司馬懿與諸葛亮歷史人物中我最喜歡司馬懿,因為他在服侍曹氏家族四代後才由其孫子司馬炎建立晉朝,且於三國分立時與蜀漢諸葛亮有精彩的鬥智過程。 先看一下史上知名的歷史事件『空城計』。簡單介紹空城計的故事背景如下。 三國時諸葛亮駐紮在陽平,派遣魏延等軍隊合兵向東,只留有一萬人守城。司馬懿親帥大軍二十萬抵擋諸葛亮,卻與魏延
Thumbnail
avatar
流星雨
2023-04-14
從馬英九的歷史,看國民黨至始至終堅定賣台的現況1970年馬英九、趙少康、郁慕明、吳敦義等人,在美國組成「全美中國學生反共愛國聯盟」,其目標在於號招美國的右派對抗親共的左派,遭他們檢舉不愛國的人,都被剝奪了回到台灣的資格,體現了當時只要不「忠貞愛黨」,都會是「中華民國」的敵人,他們的行為可謂是踩著台灣人的血往上爬的最佳案例。 「全美中國學生反共愛
Thumbnail
avatar
劉品佑
2023-03-27
從等待到幻滅的愛情【瑪麗亞·布朗的婚姻】戰火中的一紙婚姻 納粹“第三帝國”滅亡前夕,戰爭已進入德國本土。被炮火夷為一片廢墟的市政府大廳內,斷垣殘壁之間懸掛著“卐”字旗和希特勒頭像。一顆炸彈落到附近,那幅希特勒頭像被震落於地。 炮火硝煙之中,新娘瑪麗亞和新郎赫爾曼匍匐在瓦礫堆裡,尋索到一紙結婚證書,急促地請求結婚登記處官員在上面簽字、蓋章。
Thumbnail
avatar
【丹咪愛看戲】
2022-11-09
失衡的信仰|從《瑪莉娜:巴西幻之旅》到《上帝的約翰:靈療師的罪行》 影片開始十五分鐘,我如坐針氈、努力抑制想要關掉畫面的本能,依靠意志力撐著:看下去。把片子看完才會知道,瑪莉娜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Thumbnail
avatar
黎納
2021-08-29
瑪莉夫人與袋鼠 - 從歐洲到大洋洲在塔斯馬尼亞的青年旅館裡, 「一位金髮女生對我說 : 這是我聽過最美的邂逅。」 但其實遠距離三年的我們正準備分手。
Thumbnail
avatar
什麼人生
20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