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主拯救的恩年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今天(2023-12-17)是待降節第三主日,代表「宣告、喜樂」的日子。經文(賽61:1-4,8-11),在宣告一個喜樂的好消息,就是被擄去巴比倫的以色列人,上主要拯救他們,使他們得釋放、自由,不用成為奴隸,回到自己的故鄉。

如經文:

61:1「被擄的,得釋放;被囚,得自由。」、61:4「他們要重修古時的廢址,興建往日的荒場。」(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對當時被擄的以色列人來說,這是一個歡喜、快樂的經文,是充滿盼望、喜樂的事情。不過,當我們看到這段經文,會有同樣的喜樂嗎?

有的人沒什麼感覺,因為對比做奴隸的以色列人,其實我們很幸福、不缺乏。

有的人很有感覺,因為對他/她來說,工作不順利、家庭不溫暖、心靈空虛、日子很難過,就像被囚的犯人,盼望得到釋放、自由。

所以面對不同生活背景的人,對這段經文的感動亦不同。

不過,希望我們一起來思考:什麼是基督教的福音(好消息)?我們常說要傳福音,不過,我們認識什麼是真正的福音嗎?

先來看:

61:1「至高上主的靈臨到我;他膏立我,揀選了我,要我向貧窮的人傳佳音。他差遣我醫治傷心的人;要我宣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得自由。」(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至高上主的靈臨到我」,這個「我」,是指先知以賽亞。不過,這段經文在新約裡出現。路加福音4:16-21,耶穌第一次開始傳道,去猶太會堂念聖經,就是讀這段經文。所以這段經文「至高上主的靈臨到我」,這個「我」,亦可指稱耶穌。

上主的靈臨到耶穌,用油抹耶穌、揀選耶穌,要向貧窮人「傳佳音」。「佳音」,台語漢字「福音」,和合本「好消息」。

什麼是福音?什麼是好消息?照經文的意思,福音就是幫助貧窮人、傷心的人,讓他們/她們得到釋放與自由。

秘魯的解放神學家古鐵雷斯(Gustavo Gutiérrez Merino)認為:

「這世界的窮人是上帝的子民,是上帝所要釋放得自由的,那些焦慮的見證者。」(《冒險的上帝:20世紀12位偉大神學家與宗教哲學家之巡禮》,亨利.莫杜(Henry Mottu),p141)

不只是窮人,還有面對種族歧視、受壓迫的族群,都是福音要幫助的人。

美國黑人解放神學家孔恩(James Cone)如此說:

「黑人神學認為,所有的人類都是為了自由被造,而上帝總是與被迫害的人站在一起共同對抗迫害者。」(《冒險的上帝:20世紀12位偉大神學家與宗教哲學家之巡禮》,亨利.莫杜(Henry Mottu),p122)

所以福音的對象,不只是貧窮人,還有受壓迫的人、弱勢的族群,還有面對不公義對待的人。我用德國女性神學家左勒的一句話來定義福音:

「耶穌將秩序相對化,並解放受綑綁的人,這過程就是福音。」(《想像與順服:新世紀基督教倫理的反思》,杜勒蒂.左勒(Dorothee Solle),p107)

所以我們需要思考,誰是受綑綁的人?誰是需要福音?

其實,我們都是受綑綁的人,同時是需要福音的人。不過,我們還沒意識自己是受綑綁。我們會反問:受什麼綑綁?受意識形態、世俗價值觀的綑綁,只是我們尚未察覺。

我們來看一些讓自己會焦慮的句子:(《我愛身份地位》,艾倫.狄波頓,博客來電子書)

1.貧窮錯不在己,而且窮人也是社會上最有用的一群。不過,有些人認為2.富人才是有用的一群人,不是窮人。

例如:國家GDP是靠有錢企業家撐起來,沒有他們/她們,國家會負債、窮人會失業。

3.地位低落不代表道德低落。不過,有些人認為4.地位高低確實帶有道德意涵。

例如:印度種姓制度,看輕底下階層,認為他們/她們都是沒文化道德的人;美國白人至上文化,黑人的命不是命。

例如:我們看到有人丟垃圾、亂吐痰,內心不禁OS:沒水準、沒受教育、低下階層的人。

5.富人罪惡而腐敗,其財富皆是掠奪窮人而來。不過,有些人認為6.窮人罪惡且腐敗,其貧窮乃因愚昧而來。

例如:可惡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他會窮,就是因為他/她懶惰,而且注意看,因為窮人沒錢,才會想辦法偷拐搶騙。

看完這些對比,心裡是否產生焦慮與不安?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強納森:

「社會達爾文主義認為,最富裕與最成功的國家、種族、個人,才是最適合生存下來的。因此,施捨窮人,使窮人得以繁殖,即是干涉演化過程的自然進展。種族優異說獲得希特勒的擁護。」(《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p61)

其實我們多少都有種族優異的想法,認為這是一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世界,不適合就是要淘汰。不過,人不是動物,不是不適合就要淘汰。

例如:古希臘斯巴達的社會文化認為,如果小孩生出來有殘障、不健康,直接殺死,反正活在世間沒有競爭力。棄嬰、殺嬰在古希臘的社會文化是正常的事情。

雖然我們不是活在古希臘,不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個觀念沒改變。

現在是「資本主義」的社會,日本哲學家齋藤幸平:

「對於資本主義來說,『人』只不過是積累資本的工具,自然也只是掠奪的對象而已。」(《人類世的「資本論」:決定人類命運的第四條路》,齋藤幸平,博客來電子書)

人類是累積資本的工具,當人沒利用的價值,無法替資本賺錢,抱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就需要請你/妳離開。人不在是人,人是一種「物品」,人的價值,取決於學歷、證照、經驗、地位,以及可以為資本帶來多少利益。

例如:在台灣捐血是一種利他主義,是盼望用我的血去幫助人的生命。不過,在美國不是捐血,是賣血。賣一次血大概有30~50美元,台幣900~1,500元。

賣血是商業化的市場:全球七成的血漿來自美國,買賣血液至少有數十億美元的市場。(引用資料:https://tw.news.yahoo.com/比電腦零件還值錢-美國血液出口商機驚人-065303893.html)

英國社會學家提特穆斯(Richard Titmuss)反對美國血液商業化,他說:

「更多的血由貧困、無技術、無業、黑人,以及其他低收入族群所提供。」、「一種新的階級正在成形,那是被壓榨的一群血液高產量人口。」(《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邁可桑德爾,p176)

沒錢、沒能力,就是要去賣血,「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念,一直影響我們的生活。尤其資本主義的社會,人不在是人,而是一個「物品」,可以用錢來換算人的價值。

如果我是有錢人,我會說:「沒有錢買不到的東西(有錢能使鬼推磨)。我會問:你/妳值多少錢?值得我付出這麼多錢請你/妳嗎?」

日本哲學家齋藤幸平:

「從根本上改變勞動的方式,克服「剝削與支配」的階級對立。」(《人類世的「資本論」:決定人類命運的第四條路》,齋藤幸平,博客來電子書)

什麼是「根本上」的改變?

如同一開始所說的,我們受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意識形態綑綁,還受到「資本主義」將人當成物品的價值觀綑綁,只是我們尚未覺察,或可說「根深蒂固到無法反抗」。

若要從綑綁的意識形態、觀念得到釋放、自由,或許只有上主拯救的恩年才有辦法。

如經文:

61:2「他差遣我宣告:上主拯救他子民的恩年。」(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恩年」,台語漢字是「歡喜的年」,有的版本是用「禧年」。不過,什麼「恩年」(歡喜的年、禧年)?

禧年記載在舊約利未記25:8-55的律法:

「8你們要計算七個七年,一共四十九年······10你們就把第五十年分別出來,向全體居民宣布這一年為自由年,為禧年。」(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自由的年為禧年,他有很多條例,我舉三個主要條例:

1.要將土地還給賣家。

我有土地,我賣給別人,50年後要還給我,但我不用退錢給買家。這看似不合理的資本市場,卻是對貧窮人的保障,並減少貧富差距的問題。

在基督信仰觀念「土地是上帝的」,我們只是替上帝管理,所以買賣土地要公道,不能炒房地產,也不能壓低價格。因為我們知道,會賣土地的人,經濟一定有所欠缺,所以賣土地給我,我將錢給他/她,就是給他/她有機會去生活、工作。

如果他/她成功賺錢,我會替他/她高興,他/她有錢就可以贖回土地。如果他/她失敗沒賺錢,沒關係,50年他/她可以拿回土地,至少他/她以及後代還有土地財產可以重新開始。

2.被賣當奴僕的人要釋放,還人自由。

我可能為著家庭經濟的需要,賣給其他/她的人做奴僕。不過,買的奴僕不是物品,不能買斷,他/她是人,有人權。如果家庭經濟好,可以拿錢贖回。經濟不好,50年以後就要還人自由。

3.第50年那年,土地不可種植,要互土地好好休息。

我們可能會感覺很奇怪,不種植有東西可吃?經濟不會崩盤嗎?所以這個條例,要求我們要節省,要為著未來做好準備。這是一種永續環境的作法,對人來說是減少慾望,對土地來說是休息。

這三點:將土地無條件還給別人、不能將奴僕當作物品、要給大自然休息不可過度濫用,就是上帝的禧年(耶和華歡喜的年),耶穌的福音(好消息)。

不過,要用福音的觀念取代資本主義、適者生存的觀念,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我們尚未覺察我們的觀念根深蒂固,這需要很深的反省。

如同英國社會思想家約翰.拉斯金:

「一代又一代最好的人都犯下一個大錯,就是想藉由救濟佈施幫助窮人,想藉由宣導耐心和希望幫助窮人,用了一切其他方法,或柔軟的或安慰的,偏偏不用上帝命令他們用的方法:公義。」(《給後來者言》,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博客來電子書)

我們每一個人是好人,也有心要辦法幫助貧窮的人,不過,貧富差距沒停止,只是不斷增加。我們所欠缺的,或許就是上帝所命令的「公義」。基督教的福音(好消息),不是只有求自己好、自己靈魂得救。

基督教的福音,這個歡喜的年,就像南非聖公會的大主教屠圖(Desmond Mpilo Tutu):

「我真心覺得,我們這些宗教夥伴需要付出更多心力,讓寂寞的人願意來傾吐心事。不必強迫,也不分階級順序,擔心紀錄、地位等等,而是真的單純善待一個前來求助的人,讓他們獲得之前缺少的東西,溫暖和友誼。」(《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道格拉斯.亞伯拉姆,博客來電子書)

我們的教會,我們這些基督徒,需要更加用心,好好思考教會存在的意義。盼望在耶穌要降臨的日子裡,這個社會可以實現「上主拯救的恩年」。


4會員
18內容數
每週講道篇,提供參考、複習用。 如有問題或引用錯誤,請不吝指教,協助我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你是上主之子你是上主之子, 甚至於天使、宇宙星辰、 或棲生勁風襲擊的岩石上的小花也是。
Thumbnail
avatar
sunnielei
2023-10-24
極簡風的時尚主香奈爾 Chanel 風格圖文解析 芸術新潮柔軟具伸縮性的運動服裝,緩緩沿著身型塑出身體曲線,香奈爾按此概念設計服裝。
Thumbnail
avatar
物語屋
2023-09-05
得罪上主,祈求原諒的重要性聖經經文:列王紀上8章35-36節「你的百姓若得罪了你,你使天閉塞不下雨;他們若向此處禱告,宣認你的名,因你的懲罰而離開他們的罪,求你在天上垂聽,赦免你僕人你百姓以色列的罪,將當行的善道教導他們,並降雨在你的地,就是你賜給你百姓為業之地。」 我的理解:對於基督徒而言,作錯事,祈求上主的原諒是非常重
avatar
Junhun Loo
2023-07-30
上主做阮幫助佮向望(這篇文涉及生命議題,若好友們有所顧忌,煩請自行暫時離開本頁面) 這個禮拜,每天想的、做的、說的、聽的,全部都是我的外公。這大概是人生從未有過,也不會再經歷的日子。
Thumbnail
avatar
Hiroshi LIM
2023-06-26
我與《照上主形象》前言:雯青小組已經進行二次讀書會,讀的是AWRC(亞洲婦女資源中心)將iGi期刊的文章,選錄已譯成中文的篇章,集結成小書《活出上主形象的喜樂》。此次閱讀的章節為小書中的〈我與《照上主形象》、ÁWRC、女性解放神學之路〉。
Thumbnail
avatar
Abun
2022-11-11
上主的榮耀利未人就像是耶和華在世上的代表。如果利未人不被尊重,也就是代表不尊重耶和華這一位指揮官。以耶和華的榮耀為名,利未人是可以用武力、武器,去討回耶和華的「榮耀」的。 所以,我們可以想像, 利未人在希伯來聖經中,所擁有的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
Thumbnail
avatar
Abun
2022-08-07
鑒察人心的上主2022年2月13日 華語講道 經文:耶利米書 17:5-10
Thumbnail
avatar
Abun
2022-02-16
參加全英文線上主日感想:外面的人在毀壞,裡面的人卻日日更新在這篇文章中,我會依序分享線上聚會的相調便利性、如何安排線上主日聚會、如何安排線上小排聚集,以及參與全英文聚會的經歷及感想。
Thumbnail
avatar
提摩西
2021-05-18
寄給阿萊城上主旅店文森梵谷先生的明信片「我親愛的朋友高更,藉著首次離院的機會,我想就友誼寫幾句最誠摯最深刻的話給你。在醫院裡我一直想著你,在發燒和虛弱當中還想著你。要相信這世界是萬千可能當中最美好的,而結局永遠都會是美好的⋯⋯」
Thumbnail
avatar
Nakao Eki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