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地區需要地方創生嗎?人類環境因生活方式與需求的不同而形成了都會與鄉村的差別,人越多的地方,遺留下文化的產物也會越多,相對地對自然的破壞也會越大;在發展的過程裡若沒有計劃性地保護及保存,等到再回頭已經破壞無存,從自己的居住環境看整個地球環境,道理相同。都會的發展就是如此,今天來聊聊台北市大安區,這個全台人均年收入最高的市區鄉鎮該如何地方創生及永續發展!
台北市大安區基本資料:
.面積11.36平方公里,人口289,990人(120,285戶),53里1,022鄰,為臺北市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區
.近十年人口成長率-6.9%,15歲以下15.32%,65歲以上24.94%,45~64人口84,249人佔29.05%(2024.11月),預估20年內人口老化率將超過50%
.2023年的人均年所得179.9萬元/人(台灣整體人均所得為70.9萬元/年)
台北市大安區作為台灣收入最高、經濟發展最成熟的區域之一,地方創生的重點不在於解決經濟弱勢或人口外流的問題,而是在於解決城市內部「局部衰退」問題,讓經濟、文化、社會資源更加均衡分布,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與現代需求,並透過產官學勞金言合作與居民參與來推動可持續發展,讓大安區展現獨特性與活力,提升社區韌性、打造永續宜居的城市生活環境。
或許大安區公所跟基層公務人員會有千百個理由陳述,城鎮區域的發展是跟隨台北市政府的發展計畫或政策而行,公所單位沒有決策權、沒有人手、沒有預算、沒有....,台灣368市區鄉鎮的公務單位科長(含)以下的說法大概都雷同,但是一個縣市級單位,尤其是首善之都的台北市,一個台北市長能管到200多萬市民100多萬戶家庭家家戶戶的生活嗎?若是區公所不管、各地里長不管、社區發展協會沒有能力管...那地方社區的發展誰來管?誰能管?老齡、少子、產業空洞化、勞動人口不斷減少、社會支出日益龐大是迫在眉睫,必須要立刻解決的問題,今日面臨的問題不解決,難道等著明日被問題解決嗎?除了在地內部的問題之外,身為首都的最富地區是否也該肩負著國際責任,區內的每個居民都確實了解SDGs的2030目標,並且每個人都徹底執行不讓任何人掉隊了嗎?2050的淨零碳排不是企業的責任而已,每個人要如何從自己的生活裡達到淨零碳排目標?對於全世界正在關注的環境議題、糧食議題每個居民都確實了解要怎麼做嗎?若有機會是不是也能夠多參與世界上各種相關的城市聯盟呢?世界上正在推的SDGs未來城市聯盟是不是也有台北市大安區的角色呢?這些都是都會地區的地方創生必須要執行的項目。
大安區的地方創生由內到外,結合城市的現代特徵與居民需求,可以有以下具體作法:
1.重塑在地認同:打造區域特色品牌(辨識度),增強社區凝聚力,強化居民對地方的歸屬感與驕傲感,培養認同與參與意識,並推動社區參與及居民共創協作共好社區,讓大安區民展現鮮明的大安區意象。
作法:不斷舉辦公民工作坊或意見調查,讓居民參與地方創生計畫的規劃,增加共識與合作,讓共識決融入日常生活。
2.改善生活環境:運用智慧城市技術、改善城市空間、提升綠色環境減少碳足跡、增加友善區域,活化閒置空間、增加文化設施與社區連結,創造更永續宜居的生活環境。讓「綠色社區」.「節能減碳」.「循環經濟」.「SDGs17項指標」融入到日常的生活環境。
3.跨世代融合:吸引青年人口流入,尤其是創業者或新興產業進駐,製造跨世代合作機會,解決城市內部的「人口空洞化」,並支持熱心的居民或年輕創業者成為地方領袖,帶動社區的活動和發展;60歲以上的人叫耆妙世代,台灣的經濟奇蹟曾經是他們所創造,現在他們還有許多可發揮的潛能,就看如何挖掘。
4.活化地方特色產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發掘地方特色產品或服務,推動微型經濟,例:設計城市特色路線、舉辦特色活動與節慶、支持社區旅遊等,支援小型企業與社區經濟活動,創造更多在地就業機會及多元收入來源,微微時代要讓每個人都有事做,每個人都能發揮價值,不讓任何人掉隊。
5.區域均衡發展與強化防災能力:避免局部地區過度擁擠,振興次中心或邊緣地區,縮小城區鄰里差距,提升防災意識與教育,制定應急計畫,加強基礎建設。
6.創造資源鏈接與國際接軌:串連鄰近社區特色、跨部門合作(產官學勞金言)、社會企業與創投、整合政策支持、建立共享資源平台、參與國際相關組織或活動、積極國際接軌。
台北市政府是否已訂定了地方社區10年發展計畫?是否各地區公所是否已根據台北政府的規劃完成了前後期各5年的個別執行計畫?大安區有53個里長、51個社區發展協會,還有無數個在地相關協會組織等,這些里長、協會及在地居民是否已了解計畫內容並訂定在地執行計畫徹底執行,為社區帶來創生.創活.創收,每年PDCA滾動式修正,不斷累積共識、不斷執行、不斷修正,才有可能為社區帶來徹底的改變,才有可能因應整個社會即將面臨的巨變。除此之外,台北市政府還應該準備好人才.資訊.資金的資源平台隨時支援在地團隊的需求;更應該舖平國際接軌的道路,若每一個市民、每個在地小團體都能跟國際接軌,台北市就是真正的國際大都市。
日本案例分享:東京都文京区
同為日本文教區的東京都文京區跟台北市大安區有許多相似之處,東京都文京區面積11.29平方公里,人口242,726人,素有「文之京」的美名,以文化教育機關和住宅街區為主,區內有東京大學本部(本鄉校區)、東京巨蛋和柔道講道館及六義園、後樂園和小石川植物園等古老而寬廣的日本庭園,出版、印刷業也很繁盛,並設有先進醫療設施和大型醫院。
在少子、老化、人口減少已形成國安問題的日本,文京區的15歲以下人口13.03%,65歲以上19.79%,45~64人口62,324人,預估20年內人口老化率為41.31%,竟然每項數字都優於台北市大安區...,那台北市大安區怎能不作為??
東京都文京區地方創生的作法:
*首先定調:城市的未來願景「文之京,一座由歷史、文化和綠色孕育而成的城市,每個人都在其中扮演主角」
•基本政策1. 為兒童創造美好未來
創造一個每個人都能安心養育孩子的城鎮,讓孩子們擁有豐富的心靈、健康、真誠地成長,展望美好的未來。
・相關領域:育兒支援、教育、青少年健康發展
・符合SDGs指標 1、2、3、4、8、16、17
•基本政策2. 奠定健康與安全生活的基礎
創造一個每個人都能過著充滿活力、獨立的生活、做自己、身心健康、互相支持並盡可能長時間地繼續住在他們熟悉的社區的城鎮。
.相關領域:老人福利、身障福利、生活福利、健康促進、衛生生活環境
・符合SDGs指標 1、2、3、16、17
•基本政策3. 打造充滿活力的魅力城鎮
成為一個透過豐富的產業、文化和旅遊資源為地區帶來活力和活力,透過多元文化的交流為地區創造新魅力的城市。
.相關領域:產業推廣、文化推廣、旅遊、交流
・符合SDGs指標 4、8、9、12、13、16、17
•基本政策4.實現文化豐富的和諧社會
在多元化共生的社會中,透過自主的社區活動和文化學習機會,打造出每個人都能充分發揮個性和能力,過著安全、富足生活的城鎮。
.相關領域:當地社區、終身學習、體育振興
・符合SDGs指標 3、4、5、10、11、16、17
•基本政策5. 保護環境、創造舒適安全的城市
開發城市基礎設施,讓每個人都能舒適、安全地生活,同時創造一個對環境影響最小的永續發展的城市。
.相關領域:生活環境、環境保護、防災、預防犯罪、安全對策
・符合SDGs指標 3、6、7、11、12、13、14、15、16、17
•基本政策6. 可持續的行政和財務管理
在健全的財務管理基礎上,透過與各類實體的合作以及靈活的組織結構,提供高品質的行政服務,推動未來可持續的行政和財務管理。
.相關領域:行政與財務管理
・符合SDGs指標 3、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