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火車站一出來,在基隆港西岸看得到KEELUNG地標的地方就是基隆市中山區,這個在清朝雍正時期就已經有漁民築魚寮聚居的小城鎮,是基隆創建市街之始,也是基隆漳州人的發源地,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祖先在這裡代代相傳300年了。
基隆市中山區基本資料:
.總面積為10.52公平方公里,有24里,520鄰,總人口45,824人(20,643戶)
.區內有24個社區發展協會,21個里民活動中心(聯合活動中心),有1所大專院校、2所高中、3所國中、7所國小
.有代天宮,白米甕砲台,外木山漁港,仙洞巖,佛手洞,基隆築港殉職者紀念碑,湖海大道(自行車步道),登山步道...
.早期居民以漁業維生,到基隆港開港,居民工作以港務及碼頭服務為主,隨著基隆港區沒落、人口逐漸外移
.自2001年起人口逐年減少,至今已減少15.29%,隨之而來的65 歲以上人口超過9,900人,幾乎每兩戶就有一戶家裡有老人,平均老化率21.60%,老化最嚴重為西華里32.19%,平均三人裡有一人超過65歲
.15歲以下兒童比率只有8.27%,遠低於全國平均的12.57%,各里都輪流一整年0出生率,甚至於和平里已經連續兩年都沒有新生嬰兒
.未來20年內還會有15,000人加入老齡行列,屆時中山區老齡化人口將飆破60%
.中山區也是基隆市七個行政區裡年均收入最低的一個區,人均58.3萬元/年(台灣整體人均所得為70.9萬元/年)。
雖說人口流失、老齡、少子是整個社會不可避的趨勢,但是面對這急速變化的現象,當政者的因應之道是什麼?公佈了冰冷冷的數字之後該拿出的對策方案是什麼?人口減少、老化、少子化、產業單一化.空洞化、缺工缺水缺電....,每一項都是國家衰敗的致命傷,就算不論國家發展的長治久安,但是要讓一般居民能夠安居樂業的方法是甚麼?看到中山區面臨的困境,基隆市政府有甚麼作為嗎?就算市長沒看到,中山區的區長呢?雖然區長是直接派任不用經過選舉的過程,但身為服務民眾的公務員,尤其是擔任主管職不是更應該關注區內每一居民的生活動態嗎?有45,000人2萬戶家庭生活在這邊,假若家家戶戶的生活品質提升一點點,整個中山區不就能脫離基隆市人均收入最低的行列嗎?只要做,在地居民一定立刻有感!
基隆市中山區地方創生現況以及該如何創生.創活與創收?
1.官網:打開基隆市中山區公所的官網,2024一整年有 19則新訊息,全部都是轉發其他單位的,而區公所發出跟在地居民互動的訊息,一則都沒有...怎麼可能呢,有45000人住在這裡,2024一整年有366天,怎麼可能沒有任何訊息?
2.FB:基隆市中山區FB,沒有
3.社區發展協會:基隆市中山區的各社區發展協會雖有20多個,嗯,持續有在辦活動的,沒幾個...
4.24個里長:一定有不少人希望好好為地方做事,改變地方
5.在地青年與居民:只要有人帶頭,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家鄉能都更好
6.地方創生沒有SOP,只有7架構+DMO:
(1)尋找在地DNA~
中山區有24個里、21個社區發展協會及各式各樣的地方協會,區公所能不能定期發起會議號召這些里長、協會領導人、地方發聲筒一起討論,一起尋找,有什麼是代代相傳的、在地的、可以再發揮的人.事.物.把已經有的找出來、把沒有的想出來,也讓他們回到自己的村里社區,號召在地居民一起討論。
作法:當地歷史與文化.自然與地理特徵.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問題導向與創意結合.借助科技與數據
(2)盤點在地資源~
在地的人.文.地.產.景,運用產.銷.人.發.財產生相乘效果,變成食.住.行.遊.購.娛 ⇨變成$,這些都是在地才有的,獨一無二的,別人拿不走,也學不來。
作法: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會資源.經濟資源.空間與土地資源.創意與故事資源
(3)凝聚居民共識~
透過居民的參與支持,找回對地方的依戀感及自豪感。
作法:促進居民參與.落實「共創共榮」的理念.建立地方認同感.利用外部支援增強信心.促進跨世代合作.創建居民的成功經驗
(4)創造幸福感~
提升每個人對地方的歸屬感與幸福感是地方創生的關鍵。
作法:以居民需求為核心.推動教育與人才培養.創造有吸引力的就業機會.發展地方特色與品牌.強化社區凝聚力.創造世代共存的環境.改善居住與環境品質.樹立地方願景與目標
(5)引入關係人口~
旅遊以上、定居未滿,關心認同地方.願意參與或貢獻的人群。地方創生一定要找到能認同地方的人,不要把力氣花在不相干的閒雜人等,寧可要100個認同者來100次,不要過客10,000人只來一次。最簡單的做法就是,以活動公關公司的方式幫3,4,5年紀的長輩辦國中小同學會,以班為單位,歷屆各班同學會,中山區有3所國中、7所國小,還有一所學校已廢,每天都有不同班級的老同學回訪、在地活動,跟不同年輕人互動,就能帶來在地活氣。
作法:吸引關係人口.培育關係人口.維繫關係人口.多層次策略經營.資源整合與長期管理
(6)大量運用數位工具~
實現精準規劃.資源最佳化.個性化服務以及持續的創新~數位平台以及智慧工具的開發,通常都是以國家為主導單位,現今中央政府無法扮演這個角色,基隆市政府必須盤查各業者需求,建立共用平台協助業者數位化。
內容:數位行銷與地方產品推廣.數位參與與互動.智慧旅遊與服務.地方經濟與智慧化服務.數位教育與人才培育.數據分析與智慧決策支持
(7)國際接軌~
地方特色融入全球視野,利用多語工具、跨文化交流及數位科技,構建與國際社群的緊密聯繫~基隆市政府必須有計畫地協助各區區公所進行國際接軌工作。
作法:打造具有國際吸引力的品牌.吸引國際觀光與外來關係人口.推動國際商業合作與招商引資.跨文化教育與人才培養.國際環境議題與地方合作.強化國際數位連結
7.DMO(旅遊地管理暨行銷組織)
地方創生的服務或商品有別於以量取勝的工業化產品,稀有、多元、少量是特色,所以不管遊程安排及推廣或商品販售,都必須不同於以往的行銷模式,可由區內業者共同成立DMO。
工作內容:(1)明確使命與定位 (2)資源整合與利害關係者合作(3)開發多樣化的旅遊產品(4)有效品牌行銷與推廣(5)數據驅動決策(6)建立高效的內部管理體系(7)國際合作與聯繫
日本案例分享:北九州市門司区,面積73.42平方公里,人口95,699人,
定調:充滿海峽浪漫與歷史的交流的城鎮
★都市發展的三大支柱
•充分利用自然與歷史,人與物交流的繁華小鎮
・門司港懷舊項目
(來關門享受計畫、門司港當地消費增加促進計畫、門司港休閒觀光~歷史.文化.自然事業、門司港懷舊地區交通改善計畫、福岡大分目的地宣傳活動計畫)
・支援各種活動(門司海峽祭、門司港祭、關門海峽煙火大會、維新海峽漫步、關門夜來祭等)
・大里紅磚瓦振興計畫(大里紅磚瓦市集)
・門司魅力挖掘計畫(門司區域探索)
・門司區吉祥物(jimo)活用計畫
・門司美化協會、海之玄關清潔活動
・恢復港口魅力的項目、吸引遊輪的項目等
・恒見朽道路網建設項目
・公共設施管理推廣事業(門司港及大里週邊地區的複合公共設施的完善)
•充滿藝術和文化的城市
・門司港藝術的推廣(門司港美術工藝研究所、松永圖書館、工藝設計推廣)
・香蕉特價銷售相關業務
・城市發展升級項目
・「懷舊車站門司」營運事業
・吸引和支持國內外電影、電視劇的“關門合作項目”
・「關門海峽」日本遺產合作項目
•人民可以過著健康、安全和安心生活的城市
・Tobiumei@北九州的宣傳
・防災對策、防災意識
・空房對策
・野豬對策
・犯罪預防、反暴力對策
・推廣交通安全宣導活動
・學區城市建設支援事業
・生活連結網絡計畫
・地區綜合支援中心運營
・育兒支援
・地區健康促進
.各種行政協商
.道路、公園等的開發
城市發展目標:
成為人們想來.想住.想繼續住的門司
.用氣氛活躍,增加交流人口
.安全有保障,增加常住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