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火力用四天讀完了《魚眼》,三十萬字的劇情總覺得有點不捨,幾乎是只要我一翻開書就能馬上進入狀況的精彩程度(面對台灣現在有愈來愈多這麼優秀的大眾作品出版,我也覺得很是欣慰)。對於作者薛西斯的作品我也只讀過《天災對策室》跟與他人合著的《筷》(這本我也很喜歡)。在薛西斯的文字裡,彷彿找回純粹感受故事發展的悸動,這種任由作者發揮實力的意識強大到我願意隨之被牽引。
《魚眼》的魅力之多,首先它借用台灣知名刑案「陳高蓮葉毒殺兒童案」為背景,將真實人物高蓮葉易名為故事中的關鍵角色,並與另外一件多年後的「鬼女」故事為小說拉出一段讓人摸不著頭緒深具魅力的故事引子。雖然說是引用,但薛西斯為了連結與鬼女的關聯性,讓真實案件的犯罪動機被剖析得更為深入,重新推敲並合理化案件與鬼女兩者的重疊性,直接拉高又一層次。
再來,主角葉聲秋的性格在多數時候沒有太多共情這點我覺得很是欣慰。雖然我本人是很容易受外界影響一頭熱的個性,多數時候我覺得盛情退卻會不知道自己先前到底在瞎忙什麼,覺得就像個笨蛋。不過葉聲秋多次時候會聲明自己並不在意別人的後果,只是想要份內的事情做好,就算內心閃過個人評價,還是會尊重當事人,讓他們自己解決,在推理小說中有正常人思維的主角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與主角頻繁開展對手戲的角色(很難定位算不算反派)更是深具魅力,是詭辯邏輯王,再搭配其餘增添神秘性的元素,讓該名在讀者腦中不停著轉動著對他的想像,提高作品的可看性。
最後是《魚眼》想討論的議題。它花了很多力氣討論母與子的關係,站在「母親」的立場深深叩問角色本身,且牽引讀者一同思考:這個被天賦予的身份所背負的沈重與不可逆責任,如何面對,誰來面對?它很悲傷,說讓人窒息也不為過。總總行為背後推動的原動力,我覺得很適合借用《Friends》中有一集Joey對Phoebe說的「所有善意都是源於自私」。套用在所有行爲上都說得過去。母親生下兒子,糟糕一點的情況可能是為了讓長輩滿意,好一點的情況是自迄望著有一個孩子,無論是何者,都是建立在行為者做這件事的利益大於零——即便殺人也是。
書裡提到的質問有些是連我也從未想過,現階段的我大概只曾想過要不要生育,但我從未往後一步思考,生下來的小孩我願不願意愛他。
「孩子與母親之間必然有愛嗎?母親有可能不愛折磨她十個月,好不容易從她體中排出的生命嗎?」
我們總被教育要感念父母的一切所為,比起父親,母親的節日好像更被重視,甚至還有專屬的花為符號象徵這段無可取代的愛。我還沒當過母親,我還無法想像會不會有過孩子生出來的當下,及自那之後,我是沒辦法好好愛過他的。那如果我不愛,這是身為母親的錯嗎?孩子出生就得無條件地擁有父母的愛嗎?喜不喜歡一個人都可以跟他絕交或以離婚形式解除二者關係了,血緣關係效力存在於法律關係之上嗎?終究這也不是什麼有適切答案的問題,只是人類選擇一個最多數人能夠接受的說法:愛是無條件的。
主文以外的枝微末節,我時常感覺到小說中的每個角色對白都很有邏輯,沒什麼多元性,俐落地劇情推進,每顆螺絲釘都安分守己扮演好在案情中的位置,好的層面是讀起來會非常爽快,畢竟大家的語句邏輯都表現得比一般人還好,不好的層面就會覺得距離現實有一層虛假性,不過也都只會發生在背景角色,也不致於影響閱讀體驗。
整體來說,《魚眼》的的確確是薛西斯的匠心之作,她將出現的每個環節都複雜化,方方面面盡可能顧及,也將開展的支線都完美收束。比起只是談論,試圖用鬼悚的方式平白直述完成一本推理小說,她做了更多更多,而那是作為讀者認為確實被作者利用他們最重要的武器「故事」好好照顧的體驗。有認真的作品與精湛的作品,身為讀者的職責就是努力地推薦,讓更多人也栽入薛西斯的世界親自體驗看看這股魅力。
我將於1/18(四)抽出兩名可獲得《魚眼》紙本/電子書(會給讀墨序號)的讀者,如果有興趣的人請點這裡細看規則。
18號那天會我在留言底下通知得獎者,再請注意私訊,超過三天未回覆會再續抽其他人。此外,本作還有特製同名專屬歌曲,也歡迎大家聽聽看:https://streetvoice.com/ohsirtw/songs/7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