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他

2024/01/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即將邁入30歲的定義是什麼?

有人覺得或許是經濟自主,有一筆存款準備買下車子,甚至是考慮買房,抑或是攜手伴侶步入家庭的準備,當然不外乎,也有人選擇獨自美麗。

有的人或許面臨被催婚,在傳統家庭壓力下的傳宗接代觀念,親戚甚至是自己父母每每照面的問候都是負擔。

很多人在即將邁入30歲前都有不同的想法與遭遇,但大多數人在這個時候,至少都是一個成人,雖然面臨負擔,卻也無可否認我們能獨立思考,知道自己到底想要與需要什麼。

但你們知道嗎?其實這社會還是存在著一種——根本獨立不了的人。我不知道這樣的基數到底有多少,但必須承認的是這是存在的。

這樣的一個人,他雖然年近30,但他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當同事問說這家店想喝什麼飲料,他選擇回答:「你喝拿鐵,那我也喝拿鐵!」

每天早晨,都可以看到他愁眉苦臉抱怨著:「我是不是該辭職?」同事安慰他:「如果真的對這裡很沒有興趣的話,我們可以轉換跑道。」他又問:「可是老闆會在我走後說我壞話。」同事頓了一下:「老闆應該不是這種人,但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個時候你也離開這裡轉換跑道了,其實不用怕的。」後來他真的辭職了嗎?大家猜猜。答案是:並沒有,因為他害怕跟老闆提出辭職,他怕看到老闆的臉色,他畏懼被說壞話,哪怕他根本聽不到那些話語,所以他選擇繼續留下,日日找人抱怨他的不快樂。

至於這個工作需要在每隔一段時間交出成果,他第一次面臨到了,焦慮滿天,幸運的是,他有一群和藹的同事,在這之中,有一位資深同事很願意幫助他。但過程中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畫面,資深同事以自身對成果發表的了解對他道:「我覺得你或許要思考一下老闆會問你這邊的問題,你要想辦法解釋。以及這邊有點不合乎邏輯,你可能需要修正。」而面對這樣的建議,他選擇回答:「我只要能交出去就好,其他都不重要。」果然最後,成果呈現當天,他就差沒被老闆釘在牆壁上。

而當工作間需要互相配合時,他選擇沈默,因為他完全不會做,也因為興趣悒悒然所以不願好好學習,他的同事便必須扛起他的工作一起完成。久而久之即使再和藹的這群同事,也開始厭棄他,他們不再對他有耐心,口氣上也不再溫和,他們常常假借關心他的名義,問他適應的如何,要不要考慮轉換跑道?也不時觀察他做了什麼不合乎規定的事情,彼此聚團討論,順便笑話他。隨著時間遷移,討論的話題甚至延伸到了他身體飄散異味,他每天一看就是不常好好洗澡的人。

同事們開始採取排擠的方式,集體行動時永遠他都是落單的一個,甚至有什麼事務上的提醒,同事們之間會互相協助,但這個人選就是沒有他。一個工作環境最終被剖成兩邊,所有人對上一個人。

以上的故事存在著虛構的部分,但針對這個故事我不知道大家看到了什麼?是一個自暴自棄甚至不思進取的人,還是一群雖然起初和藹,但最後也走向人性本惡的道路。一個故事不同角度可以看到不同層面,或許大家可以思考,究竟我們一直認為自己所站立的角色都是完全正確,還是在第三方看起來兩邊都存在著問題呢?

二好
二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