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要寫讀書心得(書名為心流),章節內容先是介紹書是有名的,再來是作者背景,作者背景會影響書內容的表達形式跟觀點,接著是預期內容,還有未預期內容,再來是結語
有別於跟其他作者仔細介紹內容,此篇比較像是用來記錄自己的心得,對於重要但已知的知識不再贅述,聚焦在個人體會上
我自己是看這本翻譯書的 豆瓣評分8.2分,不算非常高(9.0),初版的書在1990
原著作者Mihaly Csikszentmihalyi,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匈牙利裔美國心理學家 ,克萊蒙研究大學傑出的心理學和管理學教授,亦曾是芝加哥大學心理學系和森林湖學院社會學與人類學系系主任,可以看出雖是心理學,但比較偏向人文方面
接著介紹他的童年,顛沛流離的早年,他父親算是不錯的中產階級(義大利大使),可惜因為政治因素,他們被剝奪了匈牙利國籍,後來父親則是開餐廳,而奇克森特米哈伊輟學以幫助家庭增加收入,可以看見他屬於有不錯的家境底子(父親不是文盲,也算高級中產階級,但也有苦過,所以不會放縱,個人覺得這樣的成長背景尤佳)
後來他在芝加哥大學學習期間獲得了文學學士學位,及後在1959年獲得博士學位,開始創立心流學派,由於具備文學背景,這使得他的書讀起來讓人津津有味,閱讀的過程也是個享受,而不單止結論的知識含金量
這本書初版在1990年,也是個暢銷書,也意味著很多觀念其實已經融入到生活中了,所以大概的內容略有耳聞,大概就是專心可以達到一個zone的狀態,在這狀態表現異常好而且非常幸福
之前一直有研究幸福的意義,就我認為"冥想"是最接近我想像中幸福的狀態,這也跟很多宗教不謀而和(老莊,佛),冥想可以達到一種"無目的的幸福狀態",不求某個東西的實現,而是對所有事物的包容感,一種內心的平靜
原本以為心流也是一樣概念,但發現似乎不一樣,心流特別強調"快感",雖然也不是目的論,是一種在追逐過程中的快感,而這快感達到的自我超越,也可以讓結束之後,產生幸福感,心流這本書也提到如何製造此狀態,要讓其具有挑戰性,還有諸多條件,這與我認知的冥想達到的境界略有不同,本質上還是追求"某物",只是此物比起短期愉悅更加高級而且更有意義(當然書也提到此物有可能是非道德的)
看完了此書似乎也不改變我原本對於幸福的定義,但似乎多了一種手段獲取快樂
原本預期此書會有大量腦科學(認知科學)實驗,但讀完後發現很少部分提到科學還有實驗,更多是各種人文哲學的應證,這也合理,畢竟1990年代FMRI還不甚發達,不過在此強調,這也沒有不好,如果附上一堆實驗結果,可能造成閱讀體驗不佳,搭配人文資料我個人挺喜歡,閱讀體驗很好,只不過私心希望如果有下版,也許可以附上更多大腦實驗資料會更吸引我(當然不一定吸引其他人)
很難想像這本書在1990出版,當時FMRI還不發達,就可以藉由大量觀察去發展出自己的一套理論出來,讓更多人活得幸福快樂,非常不容易
也有點意外,我怎麼這十年(2010)才知道此書,如果我早年看過此書,不知對我人生有何影響,讀書這事還是要越早開始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