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喜歡聽蔡康永說說話,藏在他話語之間的是那份平靜與智慧,透過他的書寫與言語,我在蔡康永身上看到「明白」這件事,我認爲他可能把生命中大部分的事情都想的很明白了,而這本書也談論著關於明白的這項智慧。
🤔 蔡康永的「情商課」,那所謂的情商到底是什麼呢?
若你還不太了解,以下提供三句敘述幫助你理解情商的定義:
- 情商也叫情緒商數 (情緒智商),EQ,是一種自我情緒控制能力的指數。
- 情商是一種認識、瞭解、控制情緒的能力。
- 心理學上指人控制自己情感、承受外來壓力、把握心裡平衡的能力,是重要的心理素質。
🔖 康永的序|摘錄
我希望你常常跟自己抬槓,常常跟世界抬槓,死命抬槓之後的明白,才是真的明白。
讓自己盡可能變成一個明白的人,是非常過癮、也非常值得的事。不管是透過抬槓、透過看書 (看書常常就是邀請作者跟自己抬槓)、透過閉關思考、透過生活的小打小鬧或大起大落都可以,只要能夠變明白,只要能夠這一秒比上一秒明白、今天比昨天明白,就都是過癮又值得的事。
「這不是一本教我們快樂的書,在我嚮往的生活裡,快樂沒那麼重要,快樂很討喜,但快樂不及平靜重要。」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出現在序,心中不禁受到一點震撼,要達到怎麼樣的境界,才能夠做到把「平靜」放在追求「快樂」之前呢?也之所以明白一個內心成熟的人是如何擁有那份沉穩的。
- 舒緩建立情商的三個原則:明白 > 剛剛好 > 慢慢來,這本書談的是第一步 - 明白。
✏️ 內文|摘錄
[ 關於情商,蔡康永提到 ]
- 情商的唯一價值,也是它比智商重要的唯一原因,是探尋情商的過程,就是探尋自己的過程。
- 智商不是智慧,智商沒辦法處理「心」的事情,智慧才可以,而智慧的基礎,是「明白」。
- 要做好一個人,當然要能夠辨認當下的自己,正處於什麼樣的情緒,從而漸漸了解自己,然後一步一步的,具備安放情緒的能力,這就是情商。
- 自我中心正是低情商的關鍵成因。
- 情商,是在追求我們情緒的平衡。社交禮儀的要求,與我們真正感受不一樣的時候,在當中找到平衡,我們才會平靜。
[ 關於自己、人生,蔡康永提到 ]
- 獨處的能力,是使我們與別人不一樣的關鍵能力。而獨處,是我們好好跟自己相處的唯一機會,藉由所看、所讀、所想、所問,一步步的明白自己。
- 這個「自己」,是肉身與靈魂,而靈魂就是:回憶、想法、性格、感情。
- 給自己感受世界的機會與能力。
- 每個人的勇氣與意志力都有限,這有限的勇氣與意志力很珍貴,要用在我們真正在乎的事,而不是在眾人面前耍帥,除非耍帥剛好是我們的至高追求。
- 開心有時挺廉價的,無助與享受生命。我有限的經驗裡,有助於享受生命的,是「樂趣」「喜悅」「寧靜」「完成事情的成就感」。比較起來,「開心」沒有那麼重要。
- 經濟學家西蒙,證明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叫做「有限心裡」理論。意思是我們判斷事情之前,雖然會收集線索,可是我們收集的能力有限,腦容量也有限,就會在所有線索中,優先選擇那些我們一聽就認同、一看就順眼的線索。
[ 關於負面情緒:失去、悲傷,蔡康永提到 ]
- 一個人,越能夠面對「失去」,就能活得越好。因為活著,就是不斷失去的過程。一路得到,一路失去。
- 這就是「失去」所帶來的「得到」。生活必須一邊失去、一邊得到;一邊成長,一邊邁向死亡。
- 只要你有記憶、有自我,而且在乎意義,那麼你就需要「悲傷」。
- 就算你很努力,也沒有辦法跳過悲傷。如同樹木沒辦法跳過年輪。它們會沉澱在你的身體裡。如果有人像鋸樹那樣,把你破開,都還看得見。
- 悲傷中漸漸少問「為什麼」,多問「怎麼辦」,那才可能會聽到答案。問怎麼辦,表示你已經願意考慮採取行動。
- 消化情緒需要採取有效的行動,而選擇有效行動的依據是釐清自己的感受。
[ 關於空虛感,蔡康永提到 ]
- 會把靈魂抽走,使我們渾噩的,是空虛感。在我們的所有感覺當中,空虛感的摧毁力最強。
- 空虛感來自:努力了卻毫無回報。
- 空虛感偶爾就是會飄然而至,我們充其量只能趕走空虛感,他沒辦法讓它消失、永不出現。因為人生本來就有他空虛的一面。
- 空虛感當然是可以被趕走的,如果你願意費心看看你人生的這兩個部分:你成全了什麼,以及,你參與了什麼。
- 我們一定會死,這是人生空虛感的最大來源,也是人生意義的最大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