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哲學與啟蒙》談何謂現代性?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我們的知識都是從感覺開始,經過理解,最終達到理性。沒有任何事物是高過理性的。」-康德


  在苑舉正老師經年累月的教學經驗與活用哲學的資歷下(曾擔任財經台評論員、目前經營YT(苑舉正的正舉苑)與b站(bilibili:苑舉正)),哲學不再是艱澀難懂的學問,而是有用且與生命有關的學問。本書堪稱近年苑舉正老師「濃縮再濃縮、提煉再提煉」、去蕪存菁之大作。


  書中共分為六大章節,分別探討哲學的起源、宇宙觀基本內容、宇宙觀的懷疑、顛覆與轉換、新宇宙觀、新倫理觀、美學與世俗化宗教。環繞從古至今哲學家最關心,也是與每個人最相關的三大議題:即存在的環境、道德的規範、生命的意義;所對應的問題為我們所生存的世界、自然甚至宇宙到底是什麼?我們人應該做什麼?我們能不能夠透過理性說明人到這個世界到底是要做什麼?人存在的意義在哪?追求什麼?生活的目的是什麼?


  為何是這三大議題?或者說此三大議題為何重要?其重要性除了是與每個人都切身相關外,更重要的是體現了「現代性」的意義。然而,何謂現代性?除了物質的科技化、數位化、永續化等進步外,之所以成就物質進步背後的原因、物質表象底下的「什麼」賦予了物質現代性?正是人類在有限的理性下,所創造的新世界;即從過去以「神」為中心的唯一世界,轉向透過理性與經驗,以「人」為中心的多元、現代性世界。


新宇宙觀


  「內在思想應用於外在世界,就是哲學的起源。」-苑舉正


  首先,我們所生存的宇宙,即自然到底是什麼?自然跟我們的關係是什麼樣的關係?是都市中公園綠地的自然?郊區野地露營的自然?還是更遙遠、人煙稀少的自然?或是抬頭遠望的天空與星空規律生成的自然?我們如何透過有限的理性與生命認識無限的自然?


  宇宙觀是透過內在思考的力量,形成外在世界。過去透過神話建構對外在世界的認識,到了17世紀,歐洲科學進入了現代時期,產生了對過去世界的懷疑、「反神話」,哥白尼革命從「地心說」轉向「日心說」,從完整有限統一的宇宙轉向部分無限且尚在發展的宇宙。正是透過「懷疑」,開啟了現代性的第一步;現代哲學之父法國哲學家笛卡兒,正是試圖從懷疑一切開始,建構百分之百無庸置疑的知識,遂提出了「我思故我在」,即唯一不能夠懷疑的就是「我思」。可惜的是,其推論最後亦預設了「善」的神,以保證科學、感知經驗世界不受惡魔的干擾。


  相較思考上的懷疑,科學的懷疑與否定是更全面的。從邏輯的角度,「偶然為真」不是真理,是信念,笛卡兒認為神「必然」存在於概念與實際之中。然而,其「必然」是「概念」,非透過實際經驗的認證。故概念下的神是一個理念,因人而異的理念,而非科學般的「必然」。苑舉正老師認為「真」是如同科學般普遍、有效、精確,是由「綜合先驗判斷」所構成的。然而,何謂「綜合先驗判斷」?


  綜合,即綜合能力:憑藉人心靈的力量,將不同現象連結在一起,透過因果關係分離變數,找出現象發生的真正原因。先驗,即先於經驗的推理能力:歸納、演繹、連結因果關係的能力。判斷,即主觀認知與客觀認可的結合,具有特殊性、普遍性及唯一性。


  在「綜合先驗判斷」下,科學的成果經得起不斷的實證,雖然科學並非純然客觀的、永恆不變的,因為實驗的過程,觀察的主體是人,在實驗、觀察的過程中亦受到主觀(生心理)的影響。故科學是「互為主體」的,即科學來自於主觀判斷,但其成效卻是所有人的經驗中得到確認,科學成為我們都歷歷在目的事實。


新倫理觀


  過去,霍布斯在其《巨靈》中表示:「人的自然狀態就是『戰爭狀態』」。人是自私自利的、趨利避害的。直到18世紀法國哲學家盧梭提出其哲學人類學,即人與動物之間的不同在於,人具有「完善化生存能力」。然而,何謂「完善化生存能力」?


  動物的本性是不會改變的,如:牛永遠不會吃肉,獅子永遠不會吃草。然而,人的本性卻是會改變、完善的,平常只吃肉的人,在快餓死時連草都能吃。此即人類完善生存的本能。人的自由正是因為人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要的生活與生存方式,根本沒有「固定的自然本性」這個觀念。故盧梭主張人應回到自然狀態,及自由選擇的狀態。


  康德認為,道德行為必須是自由的。其針對行為提出三種命令:即條件式命令(工具理性)、人性命令(人性趨利害)、無上命令。前兩者不符合道德的要求,因為他們都是外在的,而且不是必須的。真正符合道德要求的行為,必須是發自內心,而且是感覺不做不行的(必須的);即無上命令(categorical),「無上」的意思指的是內在的、普遍的及必須的。故道德行為是出於內心、無目的的,任何有目的的行為,都不是道德的。


  康德哲學之所以具有哥白尼式革命的意涵在於,傳統有神論的道德行為,如: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有最後審判等,一個「好」人,即符合德性之人,是有標準的(適當),如同亞里斯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提出最高的實現活動為「沈思」,智慧具有神性,故神愛有智慧之人。康德從以「神」為本,轉為以「人」為本;從理性出發,沒有天生的道德直覺,有的只是為了尊重他人,而對自己行為的制約。透過理性具有的普遍性,作為共同的道德判斷,而不預設一個超越者作為道德判斷依據。故從動機、採取行動到責任,一切都是靠自己的理性與自由。


  自由不是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自由是透過理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保有、尊重每個人的自由空間下,為自己的言行負責、承擔。如:從事八大行業並非就是不道德,每個行業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不偷、不搶、不違法,靠自己的能力賺錢,尊重他人又為自己負責,就是理性又自由的行為。


新人生觀


  過去宗教提供我們一套完整的人生觀,然而,在轉向以人為中心的現代性時,如何透果理性建立新的人生觀?康德透過談論美學,來談論人生意義。為何是美學?在談美學如何關聯於人生意義前,必須先談何謂美學?美學「判斷」同樣具有主觀性與客觀性,客觀性即是我們對於美具有一種「共同性」,此共同性就是美擁有客觀標準的基礎。如同當我們看到自然美景時,會共同的感覺到美。


  一件藝術作品的美(價值)、共同性,是通過討論與反思後,人們的主觀性逐漸轉向客觀性(共同性)、唯一性。此討論是開放的、動態的、持續的,康德認為,在欣賞藝術作品時,此超越凡人,或是超越自然的聯想能力,就是感官與知識的偶然相遇,足以成為美的標準。故美是超越感覺、超越經驗、超越一切外在的事物,想要理解美的真諦,必須用生命感受此內在價值,此價值便是活出「似曾相似,又與眾不同」的人生。


  在生命的歷程中,如同欣賞藝術作品,我不斷的與我的特殊性(主觀性)分割、認知自我,透過與他人的相處、討論,朝向客觀、共同性的認可前進。人生就像藝術品,我坦然地展示出來,讓人們能夠欣賞這裡面的價值,期待它具有唯一性,而這就是一個有意義的人生。故建中、台大、公務員、四師(醫師、律師、會計師、建築師)等多數人認為的人生目標並不具有人生意義,因為沒有唯一性、特殊性、差異性,「我」在社會定義的「成功」下消失了,僅有似曾相似,而無與眾不同。人生的目標是不斷持續的,而非固定不變的,人生不是拿到某個頭銜、或獎項就結束,而是持續不斷的;不斷的在自我與社會之間來回辯證,成就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改變社會的有意義的人生。


  綜上,「現代性」奠基於理性與經驗,此為哲學的一大特色。過去不管中西哲學,皆起源於直面死亡的恐懼,透過想像,提出一個不受死亡限制的「意象」(神)。現在則透過經驗與理性的辯證,完善我們對自然的認識,當我們用理性思考、經驗自然時,宇宙中的每一部分都有了存在的意義。故理性既有限又普遍,是每個人都具有的能力,正是透過普遍理性與每個人特殊的性格,形塑了人類世界。從以「神」為中心轉向以「人」為中心,凸顯了哲學的重要與力量;哲學是一種追求意義的活動,每個人都具有從事這項活動的能力、都具有追求似曾相似又與眾不同的人生。

2022/11/19

avatar-img
40會員
568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今年適逢《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文資法》)立法40周年,《文資法》之立法目的即《文資法》第一條規定:「為保存及活用文化資產,保障文化資產保存普遍平等之參與權,充實國民精神生活,發揚多元文化,特制定本法。」然而,文化資產保存的目的是否與人的目的一致?因為人的目的是更根本、更原初的,若文化
  上一篇提到,動物世界所沒有的,正是利用不同符號(形式)表達同樣願望和思想的能力,即掌握原初表達或意義的特定功能,並將文化視為對象。符號是意義與知覺的圖示性結合;透過符號的抽象化、象徵作用,區分了真實與可能,為可能性創造空間,並指向物理之外的意義。人類透過行動,在文化的兩面性中,成為真正意
  《人論》為德國哲學家卡西勒(Ernst Cassirer, 1874-1945)生前出版的最後一部著作,1945年卡西勒在哥倫比亞大學校園內回答學生問題時猝死,終年71歲(好奇到底問了什麼問題XD)。本書1944年出版,於今已76年,依舊具有「時代性」;因其所欲回答的問題,是每個時代都會
  《Khôra》副標題為「對柏拉圖《蒂邁歐篇》的解構」,本書為德希達(Jacques Derrida, 1930-2004)於1987年完稿、1993年出版的著作。重新解構、詮釋西方傳統哲學(柏拉圖主義)從未思考、忽略的二元之外的第三類─「Khôra」。   首先,何謂解構?解構不是
  由政大現象學研究中心主辦的「現象學中的時空經驗」研討會,於111年5月12日(四)召開,因為對這題目感興趣,又剛好以線上會議方式召開,當天下午便請假在家享受這難得一次的「華山論劍」。   首先,政大哲學系助理教授鄭會穎以〈布倫塔諾時間意識觀初探〉說明根據布倫塔諾(Brentano,
  本書副標題為「存在主義研究經典」,英文原作於1958年出版,作者為曾任紐約大學哲學系教授的威廉‧白瑞德(William Barrett, 1913-1992)。轉眼間,本書已出版64年,持續影響至今。對比沙特在〈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中將存在主義分為兩種,即1.有神論的存在主義、與2.
  今年適逢《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文資法》)立法40周年,《文資法》之立法目的即《文資法》第一條規定:「為保存及活用文化資產,保障文化資產保存普遍平等之參與權,充實國民精神生活,發揚多元文化,特制定本法。」然而,文化資產保存的目的是否與人的目的一致?因為人的目的是更根本、更原初的,若文化
  上一篇提到,動物世界所沒有的,正是利用不同符號(形式)表達同樣願望和思想的能力,即掌握原初表達或意義的特定功能,並將文化視為對象。符號是意義與知覺的圖示性結合;透過符號的抽象化、象徵作用,區分了真實與可能,為可能性創造空間,並指向物理之外的意義。人類透過行動,在文化的兩面性中,成為真正意
  《人論》為德國哲學家卡西勒(Ernst Cassirer, 1874-1945)生前出版的最後一部著作,1945年卡西勒在哥倫比亞大學校園內回答學生問題時猝死,終年71歲(好奇到底問了什麼問題XD)。本書1944年出版,於今已76年,依舊具有「時代性」;因其所欲回答的問題,是每個時代都會
  《Khôra》副標題為「對柏拉圖《蒂邁歐篇》的解構」,本書為德希達(Jacques Derrida, 1930-2004)於1987年完稿、1993年出版的著作。重新解構、詮釋西方傳統哲學(柏拉圖主義)從未思考、忽略的二元之外的第三類─「Khôra」。   首先,何謂解構?解構不是
  由政大現象學研究中心主辦的「現象學中的時空經驗」研討會,於111年5月12日(四)召開,因為對這題目感興趣,又剛好以線上會議方式召開,當天下午便請假在家享受這難得一次的「華山論劍」。   首先,政大哲學系助理教授鄭會穎以〈布倫塔諾時間意識觀初探〉說明根據布倫塔諾(Brentano,
  本書副標題為「存在主義研究經典」,英文原作於1958年出版,作者為曾任紐約大學哲學系教授的威廉‧白瑞德(William Barrett, 1913-1992)。轉眼間,本書已出版64年,持續影響至今。對比沙特在〈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中將存在主義分為兩種,即1.有神論的存在主義、與2.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我們應該可以稍稍看出原來被歸為「正統、主流醫學」以外、「其他那一類」的CAM,其實從「何謂正統、合格的醫學知識」問題所衍生,當對科學知識之證成有過哲學批判的過程,大概不會直覺地同意世界上只有一種知識是合格的這種看法,因為這很快會讓人想問:「合格」是什麼意思、誰來定奪是否合格等後設問題。
Thumbnail
「當我們將時間想成一條線,我們自然而然會將生命的意義,視為某種我們必須瞄準、某種將來要達到的東西。每一瞬間總是偷偷溜走,因此無法在這瞬間找到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談談從近日發掘的心態問題,來講講過與不及在心理上或言語上的反應。
Thumbnail
The Boy, The Mole, The Fox And The Horse 男孩, 鼴鼠, 狐狸與馬 概括來説,這是由一隻充滿人生哲理的鼴鼠與一名天真小男孩結伴同行的故事。他們途中解救了一隻被困的狐狸,又遇上了一匹孤獨而勇敢的馬。這個看似毫不相關的組合互相扶持,一起踏上漫長的旅途。
Thumbnail
既真實又虛幻、既快速又緩慢﹍﹍ ⏰⏰⏰用一本書,探尋《韋氏字典》耗費1,700字定義的單詞—— 「時間」(time)——的真實樣貌⏰⏰⏰ ★美國書籍評論網站Book Riot「時間」主題之最佳非文學書籍 ★《出版人週刊》星號書評 ★英國皇家學會院士、暢銷書作者作者 伊恩・史都華  推薦
Thumbnail
《銀翼殺手》從恐懼死亡的脫逃、抗拒死亡的打鬥、到接受死亡的低吟,呼應了海德格以面對死亡來理解「存有/存在」。三十年後的《銀翼殺手2049》,從工業革命到數位革命,人類整體經濟社會結構和對世界的認知依舊,但這一次,電影不再聚焦死亡,而進一步檢視出生的意義,演繹了活出「本真的生命」的人造人K。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我們應該可以稍稍看出原來被歸為「正統、主流醫學」以外、「其他那一類」的CAM,其實從「何謂正統、合格的醫學知識」問題所衍生,當對科學知識之證成有過哲學批判的過程,大概不會直覺地同意世界上只有一種知識是合格的這種看法,因為這很快會讓人想問:「合格」是什麼意思、誰來定奪是否合格等後設問題。
Thumbnail
「當我們將時間想成一條線,我們自然而然會將生命的意義,視為某種我們必須瞄準、某種將來要達到的東西。每一瞬間總是偷偷溜走,因此無法在這瞬間找到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談談從近日發掘的心態問題,來講講過與不及在心理上或言語上的反應。
Thumbnail
The Boy, The Mole, The Fox And The Horse 男孩, 鼴鼠, 狐狸與馬 概括來説,這是由一隻充滿人生哲理的鼴鼠與一名天真小男孩結伴同行的故事。他們途中解救了一隻被困的狐狸,又遇上了一匹孤獨而勇敢的馬。這個看似毫不相關的組合互相扶持,一起踏上漫長的旅途。
Thumbnail
既真實又虛幻、既快速又緩慢﹍﹍ ⏰⏰⏰用一本書,探尋《韋氏字典》耗費1,700字定義的單詞—— 「時間」(time)——的真實樣貌⏰⏰⏰ ★美國書籍評論網站Book Riot「時間」主題之最佳非文學書籍 ★《出版人週刊》星號書評 ★英國皇家學會院士、暢銷書作者作者 伊恩・史都華  推薦
Thumbnail
《銀翼殺手》從恐懼死亡的脫逃、抗拒死亡的打鬥、到接受死亡的低吟,呼應了海德格以面對死亡來理解「存有/存在」。三十年後的《銀翼殺手2049》,從工業革命到數位革命,人類整體經濟社會結構和對世界的認知依舊,但這一次,電影不再聚焦死亡,而進一步檢視出生的意義,演繹了活出「本真的生命」的人造人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