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下出高手:談談孫悟空的「緊箍咒」

限制下出高手:談談孫悟空的「緊箍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今天中午從吳軍的矽谷來信中,讀到一篇關於孫悟空緊箍咒的故事。


大家想到緊箍咒,應該都會覺得是一種痛苦和限制吧?!但看完吳軍老師這封信後,才了解到孫悟空其實到了後面的劇情是漸漸「享受」緊箍咒帶來的好處的。


這裡可能大家會不同意,緊箍咒明明是限制的東西啊,怎麼會說是享受呢?!那我們可以接下續談談關於緊箍咒的故事,會讓整個過程更明瞭:


我們都知道孫悟空的緊箍咒是很讓它痛苦的,每次唐僧念咒的時候,都會狠狠教訓孫悟空一頓,甚至在三打白骨精那篇,因為唐僧又念緊箍咒導致孫悟空直接回白果山,暫時和唐僧決裂了。


不過,隨著唐僧對孫悟空的愛護,感化了孫悟空,以及緊箍咒的約束下讓孫悟空的壞毛病和衝動的習性少了很多,甚至還拉近了神佛的關係,讓取經之路更加順利。


比如,當孫悟空一有事,都會找觀世音菩薩,或者天神來幫忙,又或是天神不願意時,孫悟空也會拉著天神到玉皇大帝面前求情。


如果我們反面來看,孫悟空要是繼續在百果山當猴子王,都不見得有這種好處呢!更何況還因此隨著唐僧到了西天,得道成佛。


一開始,很多人肯定也和孫悟空一樣,覺得不自由,到處碰壁,甚至受到了懲罰。


但吳軍說:「最終能夠在各種專業領域走得遠的,都是能夠理解和接受緊箍咒的人。」


緊箍咒也就如在一個專業領域的限制,如果一昧排斥限制,實際上也是在排斥來自一個組織的認可,也就失去了融入組織、借力於組織的可能性,如同孫悟空沒有了緊箍咒,自身壞毛病不除,無法融入神佛的圈子一樣。


我想,這也和我最近讀唐詩時的感受不謀而合。


唐詩,大家想到都可以朗誦幾句,唐詩它也是中國文學上的高峰。


但其實唐詩的的限制是很多的,除了要講究文字上的音律對仗,以及配合格式外,還需要意義明確。


但也因此,詩人也能夠在遵守條件限制下,創作出品質優良的詩,最終一些比如李白之類的厲害詩人可以超脫條件,創作出不被限制但極好的詩。


最高境界的人,或許是那些將限制立於心中,但不被限制所限制的人,反而讓限制成為一種自由。就如孫悟空的緊箍咒一樣,起初很痛苦,但之後存於內心後,自己的人脈群提升了,也讓自己由動物的生命形式,轉為更高層次的仙佛,也不用緊箍了。


但或許我們還沒達到那種超脫的境界的同時,先遵守條件,也不免是一種讓我們快速契入的方法!

avatar-img
生之道 ShengZhiDao
18會員
45內容數
【生之道】一個傳遞中華文化的中介者,提供中華傳統文化智慧之思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生之道 ShengZhiDao 的其他內容
在大一中,你是否感到對未來充滿迷茫,不知如何找到真正的興趣? 我將分享我從對城市生活的憧憬到面臨科系抉擇的迷茫,再到轉學考中文系的孤獨之路。 這篇文章或許能為你解答在大學生活中的迷惘,並啟發你如何勇敢面對職涯抉擇,追求真正的自我發展。
在大學迷茫時,我們是應該追逐學歷與科系,還是尋找真正熱愛的領域? 本文是一位大二生分享自身心路歷程,從曾崇拜頂大到轉學考失敗後發現學歷非絕對。文章呼籲大學是廣泛探索的場所,真正改變是實質解決問題,而不是學歷與科系的高低。每次選擇都是優化,持續進步。以「長跑型學習者」觀點看待,強調實質學習機會的關鍵。
歷史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我們需要讀歷史?歷史人物,為我們人生轉折提供了哪些啟示?這些問題背後,是歷史所教導的生活智慧與人生價值。讓我們一同探索,歷史不僅僅是過去的記憶,更可以認識自己、觀察時代脈動。
為什麼有些人在學習上看似投入,卻難以取得理想的成果呢? 你有沒有試過辛苦翻開一本書,卻在讀完後不知道自己讀了什麼? 這次我們將深入討論學習中的一個核心問題──閱讀與理解能力。探討為什麼「閱讀與理解」是學習的主軸,以及如何透過具體的步驟來強化這一關鍵能力。
本文深刻反思學習的價值,挑戰傳統以考試為主的學習觀念。透過人生學的角度,探討非考試情境下學習的動機與效果。藉由筆者自身,與吳軍老師的經歷,凸顯沒有考試可能導致大多數人學習動力降低的現象,但也需要避免受限於考試評核。最後以馬拉松隱喻學習歷程,提倡持續自我提升,相信時間的力量。
在大一中,你是否感到對未來充滿迷茫,不知如何找到真正的興趣? 我將分享我從對城市生活的憧憬到面臨科系抉擇的迷茫,再到轉學考中文系的孤獨之路。 這篇文章或許能為你解答在大學生活中的迷惘,並啟發你如何勇敢面對職涯抉擇,追求真正的自我發展。
在大學迷茫時,我們是應該追逐學歷與科系,還是尋找真正熱愛的領域? 本文是一位大二生分享自身心路歷程,從曾崇拜頂大到轉學考失敗後發現學歷非絕對。文章呼籲大學是廣泛探索的場所,真正改變是實質解決問題,而不是學歷與科系的高低。每次選擇都是優化,持續進步。以「長跑型學習者」觀點看待,強調實質學習機會的關鍵。
歷史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我們需要讀歷史?歷史人物,為我們人生轉折提供了哪些啟示?這些問題背後,是歷史所教導的生活智慧與人生價值。讓我們一同探索,歷史不僅僅是過去的記憶,更可以認識自己、觀察時代脈動。
為什麼有些人在學習上看似投入,卻難以取得理想的成果呢? 你有沒有試過辛苦翻開一本書,卻在讀完後不知道自己讀了什麼? 這次我們將深入討論學習中的一個核心問題──閱讀與理解能力。探討為什麼「閱讀與理解」是學習的主軸,以及如何透過具體的步驟來強化這一關鍵能力。
本文深刻反思學習的價值,挑戰傳統以考試為主的學習觀念。透過人生學的角度,探討非考試情境下學習的動機與效果。藉由筆者自身,與吳軍老師的經歷,凸顯沒有考試可能導致大多數人學習動力降低的現象,但也需要避免受限於考試評核。最後以馬拉松隱喻學習歷程,提倡持續自我提升,相信時間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