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 《道德經》第十九章。
當理想被強加於某對象,並非此人本來就擁有理想時,Upset就會成為機制出現,所有理想向前進的動力,都會形成確實的打擊,而造成對象心中持續地的累積沮喪與委屈,因為對方不懂為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子被對待。
舉例來說,吃完就丟交給大自然回收是天性,但是在城市裡,卻說垃圾卻不能這樣丟,甚至要被罰錢與處分,就好像心中的正確被壓抑,感受無法到再成長的窒息。
我們的理想該是你的理想嗎? 如果眾人的意志無法凝聚成同一個理想,那麼人類還有團結的可能性嗎?
內在,讓教育形成支撐;外在,使民主彼此感化;過程,擁虔誠繼承力量。 人類的社會化進程可以更圓滿豐富,向理想前進不該被誤會為壓抑、往崇高邁進不該造成沮喪。 即便是文化、語言不通,完全無法溝通的生物,也能看似被馴化,而一旦用馴化,就好像理想不再崇高,所以其實是往文明邁進。
物極必反,當用到極致時,就好像沒有一樣,這就是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的無用之用。 用高速運轉的大腦,善用並保護好心地,走到必須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的這一步時,終於到達理想的烏托邦。
而投票就是在「外在,使民主彼此感化。」這個往文明邁進的進程裡,終於不再以為是在被馴化,因為投票這個彼此說服的行為而成熟,心中擁有源源不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