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未來想做什麼?想唸哪個科系?」
「我不知道。」
這是孩子的回答,亦是多數家長的困擾。
諷刺的是,我們學生時期就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嗎?
抑或,孩子們早已習慣被安排的人生?
這樣的對話總讓我想起A和B。
A自小成績普通,國三那年進入補習班後一躍為黑馬。即便他表明自己想選擇高職,仍在師長勸說下就讀高中,進而一路唸至研究所,而後又在家人期望下參加國考而成為公務員。
技職體系出身的B,畢業後便在他人安排下進入親戚的公司,每每想出去闖一闖總無法獲得家人的支持,畢竟在有關係的工作環境裡,還是令人感到稍有保障些。
我認為是A和B無法堅持自己想走的路,但A和B覺得就因在乎親人感受與期望,使自己踏上較安穩的那條路。
而今他們珍惜、享受生活並心懷感恩,卻無法彌補內心的缺憾。
其實身為父母,總認為自己吃過的鹽比孩子吃過的米多,期盼孩子能擁有幸福的未來,卻忽略了青少年在成長階段有多麼需要自己做決定,即便那個決定可能不適合他們。
與其冀望孩子過上舒適日子,不如協助他們經歷完整人生,讓他們自己摸索、跌倒、爬起,體驗一路上種種酸甜苦辣。我們只需在孩子跌倒時予以安慰,領先時給予掌聲,我相信,最終他們仍可尋得適合自己的路,無論是安穩的、變動的,那種能夠主宰自己命運的踏實感,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誰決定孩子的未來?/堤娜 |2024.01.31 人間福報家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