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系統的隱形敵人:水分的致命影響及高效解決方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空調系統中的水份,通常是最常見也最頭痛的問題之一。

水分可以分為有形和無形,偶爾會在系統中發現液態水,但真正引起問題的是看不見的濕氣或水蒸氣。

一滴水對空調系統來說可能是個大問題,因為水分容易進入系統,但卻難以去除。這對系統造成的影響包括結凍、腐蝕和冷凍油劣化等問題。

結凍

結凍是指水分被冷媒吸收後在膨脹點形成冰晶,阻礙冷媒流動,造成冷卻損失。

首先,水分會造成 “結凍”。 水分被冷媒吸收並以細霧形式通過冷媒管路進行傳輸,然後會在膨脹點(膨脹閥)形成冰晶。

冰晶阻礙或停止冷媒的流動,導致冷卻損失。由於缺乏冷媒流動製冷而讓膨脹閥逐漸升溫,升溫後冰晶融化再通過膨脹閥,然後冷媒就再次流動開始製冷,直到水分隨著冷媒再次迴圈到膨脹閥並形成冰晶。這樣重覆的結凍融化造成的結果就是間歇性冷卻。

raw-image

但是,是否真的會發生 “結凍”?其實不一定,主要是取決於水量的多寡和形成的冰晶的大小,不過,“結凍” 並不是水分引起的唯一問題,最嚴重的麻煩是它會導致腐蝕。

腐蝕

腐蝕是由金屬與水分和氧接觸而引起,尤其當水分與冷媒混合時,會加速金屬的腐蝕速度。

當有形的水分和空氣中的氧同時接觸金屬一段時間後,會導致金屬氧化生鏽,而最可怕的是當水分與冷媒混合時,會造成更多更嚴重的腐蝕問題。例如含氯的 R-12 冷媒會與水分緩慢水解並形成鹽酸,酸會加大加快金屬的腐蝕程度,由於較高的溫度會加速酸形成的過程,所以也會加速酸所引起的腐蝕速率,而且這種酸會侵蝕所有與它接觸的材質,包括鍍銅。

raw-image

而另一個由水分引起的問題是冷凍油劣化。

冷凍油劣化

冷凍油劣化則是由於水與冷媒形成的酸與冷凍油混合,形成油泥,降低油的潤滑能力,影響壓縮機效能。

「油和水不能混合」是化學的基本理論,但冷凍油是這個理論的一個例外,實際上將冷凍油暴露在大氣中是會迅速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當由水與冷媒形成的酸再與冷凍油混合,會形成緊密結合的細小球狀混合物,這種混合物被稱之為 “油泥”,會大幅度降低油的潤滑能力,影響冷氣壓縮機的效能。

除了這些問題外,當金屬表面被腐蝕並形成固體、可分離的產物時,腐蝕就會變得超級麻煩,這種固體、可分離的產物構造被稱為 “沉渣”,沉渣會堵塞空調系統內精細的過濾器、膨脹閥和毛細管等,而且這些沉渣通常也帶有酸,會腐蝕它所附著的任何東西,加速系統的損壞。

因此,從空調系統中有效地去除水分至關重要,而使用高品質的真空泵浦是最有效的方法。


參考資料

  1. ROBINAIR (2000)。美國 ROBINAIR 空調訓練教材 No. SA2000 (Rev. 4/0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卡蘿的《童話.世界》
7會員
28內容數
一個不肯兩點一線生活的假日體保生,在輪動的世界紀錄分享所知所想不設限的人生旅人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來高產一下 接下來幾篇都講講大賣場工作的事情好了 雖然也就短短一年時間 但有太多東西可以分享 先簡單概述冰水主機的原理好了 水流進主機裡→主機製冷變成冰水→冰水送至各樓層各個空調箱裡面→經由空調箱吹冰水達到類似水冷氣的效果→逐漸變成常溫的水再循環回冰水主機裡再次製冷 課長在我第
Thumbnail
來高產一下 接下來幾篇都講講大賣場工作的事情好了 雖然也就短短一年時間 但有太多東西可以分享 先簡單概述冰水主機的原理好了 水流進主機裡→主機製冷變成冰水→冰水送至各樓層各個空調箱裡面→經由空調箱吹冰水達到類似水冷氣的效果→逐漸變成常溫的水再循環回冰水主機裡再次製冷 課長在我第
Thumbnail
蒸氣室與烤箱的用途 在還沒有說蒸氣與烤箱好處前,我必須先說 運動後「不宜」立即洗澡,因為這時的體溫仍然偏高,血管也處於擴張的階段,馬上沖澡的話,無論是冷熱水,都可能造成汗腺排汗減少,無法持續散熱,甚至使其他器官供血量不足,引發缺氧暈眩、四肢無力等情況。 最好先休息20-30分鐘,再
Thumbnail
蒸氣室與烤箱的用途 在還沒有說蒸氣與烤箱好處前,我必須先說 運動後「不宜」立即洗澡,因為這時的體溫仍然偏高,血管也處於擴張的階段,馬上沖澡的話,無論是冷熱水,都可能造成汗腺排汗減少,無法持續散熱,甚至使其他器官供血量不足,引發缺氧暈眩、四肢無力等情況。 最好先休息20-30分鐘,再
Thumbnail
設備在高度頻繁不間斷地使用下,會產生高溫而導致硬體設備壽命耗損加速,及異常現象增加,如彈道膛線…。為了滿足未來科技應用,散熱技術扮演了重要關鍵之一。 人工智能高效運算(AI HPC) “當退潮了,就知道誰沒穿泳褲…”
Thumbnail
設備在高度頻繁不間斷地使用下,會產生高溫而導致硬體設備壽命耗損加速,及異常現象增加,如彈道膛線…。為了滿足未來科技應用,散熱技術扮演了重要關鍵之一。 人工智能高效運算(AI HPC) “當退潮了,就知道誰沒穿泳褲…”
Thumbnail
高溫天氣時,許多人會選擇待在冷氣房避暑,但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對肌膚可能產生乾燥、過敏、老化等不良影響。本篇文章介紹瞭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包括保持室內濕度、定期清潔空調、補充水分、使用保濕護膚品、適量休息、調節空調溫度和注意防晒等方法。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大家在享受涼爽的同時,也能擁有健康水潤的肌膚!
Thumbnail
高溫天氣時,許多人會選擇待在冷氣房避暑,但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對肌膚可能產生乾燥、過敏、老化等不良影響。本篇文章介紹瞭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包括保持室內濕度、定期清潔空調、補充水分、使用保濕護膚品、適量休息、調節空調溫度和注意防晒等方法。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大家在享受涼爽的同時,也能擁有健康水潤的肌膚!
Thumbnail
夏天又到了,冷氣機成為家居中最常使用的電器之一。無論你用的是變頻式冷氣機還是窗口機,有沒有出現冷氣機只出風、唔制冷、冇冷氣或是冷氣機時凍時唔凍的情況?經常聽人說新冷氣機突然唔凍可能因為有漏雪種的問題,除了選擇消委會推介的優質冷氣機做保障外,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和判斷冷氣機的成因?裝修佬今日話你知冷氣唔凍
Thumbnail
夏天又到了,冷氣機成為家居中最常使用的電器之一。無論你用的是變頻式冷氣機還是窗口機,有沒有出現冷氣機只出風、唔制冷、冇冷氣或是冷氣機時凍時唔凍的情況?經常聽人說新冷氣機突然唔凍可能因為有漏雪種的問題,除了選擇消委會推介的優質冷氣機做保障外,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和判斷冷氣機的成因?裝修佬今日話你知冷氣唔凍
Thumbnail
這時候買冷氣可能不容易?不如從簡單的先動手......
Thumbnail
這時候買冷氣可能不容易?不如從簡單的先動手......
Thumbnail
夏日炎熱潮濕容易引發各種疾病,中醫認為養心最重要,可透過按摩穴位和穿戴負離子衣物來達到,同時也提醒夏日除濕的重要性。
Thumbnail
夏日炎熱潮濕容易引發各種疾病,中醫認為養心最重要,可透過按摩穴位和穿戴負離子衣物來達到,同時也提醒夏日除濕的重要性。
Thumbnail
夏天即將來臨,許多人準備重啟室內冷氣機。但如果冷氣機不夠冷,怎麼辦?這篇文章提供了一些簡單的維修方法,以及一份專業保養維修指南,以確保冷氣機的高效運作和長壽命。
Thumbnail
夏天即將來臨,許多人準備重啟室內冷氣機。但如果冷氣機不夠冷,怎麼辦?這篇文章提供了一些簡單的維修方法,以及一份專業保養維修指南,以確保冷氣機的高效運作和長壽命。
Thumbnail
身體「濕氣重」? 中醫教你避免濕肥 身體的濕氣與飲食、作息和環境等因素息息相關。當身體濕氣累積過多時,我們可能會感到雙腿沉重、痰多、口水多、頭昏沉重、無精打采,甚至可能出現皮膚濕疹和脂肪肝等問題。因此,學習如何有效除濕對於保持身體健康非常重要
Thumbnail
身體「濕氣重」? 中醫教你避免濕肥 身體的濕氣與飲食、作息和環境等因素息息相關。當身體濕氣累積過多時,我們可能會感到雙腿沉重、痰多、口水多、頭昏沉重、無精打采,甚至可能出現皮膚濕疹和脂肪肝等問題。因此,學習如何有效除濕對於保持身體健康非常重要
Thumbnail
【記者許家源/綜合報導】 冬天來了,冷氣機也要休息了。但是,你知道嗎?冷氣機在停用前,有兩件事情必須要做,否則可能會導致冷氣機發霉、壞機,甚至影響你的健康。這兩件事情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冷氣機是夏天不可或缺的家電,它可以讓我們在炎熱的天氣裡享受涼爽的空氣。但是,冷氣機在運作的過程中,
Thumbnail
【記者許家源/綜合報導】 冬天來了,冷氣機也要休息了。但是,你知道嗎?冷氣機在停用前,有兩件事情必須要做,否則可能會導致冷氣機發霉、壞機,甚至影響你的健康。這兩件事情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冷氣機是夏天不可或缺的家電,它可以讓我們在炎熱的天氣裡享受涼爽的空氣。但是,冷氣機在運作的過程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