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濕氣重」? 中醫教你避免濕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身體「濕氣重」? 中醫教你避免濕肥

 

引言:

 

身體的濕氣與飲食、作息和環境等因素息息相關。當身體濕氣累積過多時,我們可能會感到雙腿沉重、痰多、口水多、頭昏沉重、無精打采,甚至可能出現皮膚濕疹和脂肪肝等問題。因此,學習如何有效除濕對於保持身體健康非常重要。

 

濕氣重指的是身體內部的濕氣過多,引發各種不適,包括體重增加。本篇文章將介紹中醫學的觀點,教你如何避免濕肥問題。從飲食、運動、按摩穴位、情緒和睡眠等多個方面著手,中醫的養生方法可以幫助你調理身體的陰陽平衡,達到預防和改善濕氣重的效果。讓我們從中醫的智慧中汲取解決之道,遠離濕肥困擾,迎接健康快樂的生活!

 

濕氣重原因: 

1. 飲食偏好重口味、過甜或油膩的食物:攝取過多的油膩、高鹽、高糖食物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進而導致體內濕氣累積。

2. 過量飲酒,尤其是啤酒:啤酒中的麥芽糖和酒精含量高,過度飲用會增加體內濕氣的累積。

3. 食用過多生冷的水果和蔬菜:在寒冷的季節或體質偏寒的人群中,過量攝取生冷食物可能導致脾胃虛寒,進而產生濕氣。

4. 過度飲用冰涼的飲品:大量攝取冰涼飲品會使體內濕氣增加,特別是對體溫偏低的人而言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5. 睡眠不足:睡眠不足會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和免疫功能,容易導致體內濕氣的累積。

6. 缺乏運動,長時間久坐:長時間久坐不動會影響氣血流通,使濕氣停滯在身體內部。

7. 流汗後未及時擦乾:流汗後若未及時擦乾,濕氣會殘留在皮膚表面,容易引發身體濕氣問題。

8. 環境缺乏通風:居住或工作環境缺乏良好通風,濕氣容易積聚,進一步增加體內濕氣。

9. 洗頭後未及時吹乾:洗完頭髮後若未及時吹乾,頭皮和頭髮上的濕氣滯留,容易導致頭皮濕疹和濕氣困擾。

10. 偏好淋雨或水中活動:長時間在雨中或水中浸泡,容易增加體內濕氣,尤其在寒冷潮濕的環境中更為明顯。

以上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身體濕氣累積,因此為了保持身體健康,我們應當注意飲食均衡、適量運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環境衛生,同時適時處理濕氣問題,例如保持頭髮乾燥、避免長時間浸泡在水中等。

 

濕氣重的關鍵問題:

 

1. 體重增加:濕氣重的人常常容易出現體重增加的情況。

2. 疲倦乏力:濕氣重會使人感到疲倦乏力,缺乏精力。

3. 消化不良:濕氣重可能導致消化不良、腹脹和腸胃不適。

4. 濕疹和皮膚問題:濕氣重的人容易出現濕疹、痤瘡和其他皮膚問題。

5. 頭痛和身體不適:濕氣重可能引起頭痛、身體不適和關節疼痛。

6. 精神不佳:濕氣重的人可能情緒不穩定,情緒低落或焦慮。

7. 免疫力下降:濕氣重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和其他疾病。

8. 濕氣味:濕氣重的人體味可能有異味,如濕氣味或霉味。

9. 體質不佳:濕氣重的人身體容易感到沉重、不舒服,體質不佳。

10. 睡眠不好:濕氣重可能導致睡眠品質下降,難以入睡或易醒。

 

中醫傳授3招「除濕瘦身法」:

 

秘訣1:避免食用冰品和冷飲

 

攝取過多的冰品和冷飲可能導致濕氣在體內滯留。這些冷食會降低脾臟和腎臟的代謝功能,使水分無法正常排出體外,進而形成體內的「寒濕」狀態。而體內的寒濕容易引發慢性疾病,正如古人所言:「千寒易除,一濕難除」、「寒邪是萬病之源」。喜歡食用冰品和冷飲的人,這些食物會讓口腔和腸胃吸收大量熱量,同時也會使內臟器官變得冷卻。這可能對消化功能造成影響,輕則引起腹瀉,嚴重時可能導致心肌梗塞和腎臟疾病等問題,因此需謹慎對待。

 

秘訣2:足底按摩排濕法

 

脾臟在養生長壽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因此了解如何養護脾臟至關重要,而其中關鍵在於「足底」。日常可以透過足底按摩來增強脾臟的元氣、消除全身贅肉並排除體內的濕氣。

 

【三種足底按摩法】

 

1. 赤腳踩黃豆:在平整的地板上鋪滿黃豆,每天赤腳踩行15分鐘。選用黃豆的原因是它們的大小適中,對足底穴位的刺激相對較溫和,同時還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具有排毒和燃燒脂肪的效果。

 

2. 走路踮腳:踮起腳尖、腳跟、腳內側和腳外側交替走路,每次持續10分鐘。這種方式可以鍛鍊小腿肌肉,同時增強肌肉力量和關節穩定性,預防踝關節扭傷。

 

3. 赤腳滾網球:將網球放在足底上,用腳趾和腳跟緩慢滾動按摩2至3分鐘。這可以緩解背部肌肉的緊張和疼痛,對於經常感到腰酸背痛的人有很好的幫助。

 

秘訣3:利用生薑排濕排毒法

 

廚房中的生薑不僅可以用來烹飪,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它還具有利水、化濕和健脾的功效。

 

【三種生薑排濕法】

 

1. 生薑泡澡:將一斤生薑拍碎後加水煮沸,洗完澡後將生薑水倒入浴缸中,浸泡10分鐘(最好浸泡到額頭冒汗)。同時可以進行按摩,從右側開始,在腹部周圍按壓、揉捏、扭轉,這樣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並消除多餘的脂肪。

 

2. 生薑茶:洗澡後記得補充水分,可以事先準備一杯生薑茶(取3片生薑,加入500毫升水和少許紅糖煮沸),冷熱皆可飲用。

 

3. 生薑按摩:使用生薑按摩法來對抗脂肪,只需將生薑搗碎,與粗鹽混合,然後在腹部周圍按摩。按摩後皮膚會變紅,然後薄薄地塗上一層生薑混合物,使用保鮮膜包裹10分鐘後清洗,再塗抹潤膚霜。每天坚持這樣做,就能擺脫「小腹婆」的困擾。但需要特別注意,異位性皮膚炎、濕疹和過敏性膚質的人不適合使用生薑按摩,腹瀉或月經期時也不宜使用。

avatar-img
4會員
5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ee sz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強健腎精能長壽? 專業中醫師公開壯陽補腎方法!  在追求長壽和健康的道路上,強健腎精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為了提供幫助,我們將公開一些專業中醫師推薦的壯陽補腎方法。這些方法旨在調理和增強腎臟功能,提升性能力,並助您達到健康長壽的目標。讓我們一同探索這些寶貴的知識,展開一段旅程,重拾活力,追尋長壽的秘訣!
【補骨先養腎? 】中醫師教你預防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在西方醫學中被理解為骨量和密度減少,骨結構微小改變和骨折風險增加的疾病。這種疾病通常在老年婦女中較為常見,是由於身體或骨骼自身的生理衰退所引起的骨骼病變。然而,在中醫學中並沒有專門稱之為「骨質疏鬆」的病名.
【腦中風自我穴位按摩】中醫針灸按摩、食補防中風復發的秘訣 腦中風是一種常見而嚴重的疾病,對身體和生活品質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中風的復發機率高,估計5年內累積復發率為35%,10年內累積復發率為51%。如果是二次中風,病人的後遺症和致殘程度通常會比第一次嚴重,甚至可能死亡..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對健康產生嚴重的影響。除了使用藥物治療外,近年來中醫針灸作為一種古老而有效的治療方法,在降低高血壓方面受到廣泛關注。針灸穴位是中醫針灸的核心技術之一,其對於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效果引起了許多研究的關注。   「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   高血壓被醫學界
腸躁症是什麼?中藥、飲食禁忌全攻略! 如果你經常感到胸悶、心口灼熱、腹部脹氣和消化不良,這可能是由於胃食道逆流引起的。有時候你可能會經歷腹瀉、便秘和反覆的腹痛,儘管多次就醫卻無法找出問題所在,這可能是腸躁症的表現。 腸躁症的症狀因人而異,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便秘和脹氣等。
常常腹痛、肚疴、肚脹、放屁? 中醫解構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簡稱IBS)是一種功能性腸胃問題,其主要原因是腸道蠕動不協調。該症狀的特徵包括腹痛、大便習慣改變、肚瀉和便秘交替發生、大便帶有黏液以及排便時總有排不乾淨的感覺
強健腎精能長壽? 專業中醫師公開壯陽補腎方法!  在追求長壽和健康的道路上,強健腎精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為了提供幫助,我們將公開一些專業中醫師推薦的壯陽補腎方法。這些方法旨在調理和增強腎臟功能,提升性能力,並助您達到健康長壽的目標。讓我們一同探索這些寶貴的知識,展開一段旅程,重拾活力,追尋長壽的秘訣!
【補骨先養腎? 】中醫師教你預防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在西方醫學中被理解為骨量和密度減少,骨結構微小改變和骨折風險增加的疾病。這種疾病通常在老年婦女中較為常見,是由於身體或骨骼自身的生理衰退所引起的骨骼病變。然而,在中醫學中並沒有專門稱之為「骨質疏鬆」的病名.
【腦中風自我穴位按摩】中醫針灸按摩、食補防中風復發的秘訣 腦中風是一種常見而嚴重的疾病,對身體和生活品質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中風的復發機率高,估計5年內累積復發率為35%,10年內累積復發率為51%。如果是二次中風,病人的後遺症和致殘程度通常會比第一次嚴重,甚至可能死亡..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對健康產生嚴重的影響。除了使用藥物治療外,近年來中醫針灸作為一種古老而有效的治療方法,在降低高血壓方面受到廣泛關注。針灸穴位是中醫針灸的核心技術之一,其對於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效果引起了許多研究的關注。   「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   高血壓被醫學界
腸躁症是什麼?中藥、飲食禁忌全攻略! 如果你經常感到胸悶、心口灼熱、腹部脹氣和消化不良,這可能是由於胃食道逆流引起的。有時候你可能會經歷腹瀉、便秘和反覆的腹痛,儘管多次就醫卻無法找出問題所在,這可能是腸躁症的表現。 腸躁症的症狀因人而異,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便秘和脹氣等。
常常腹痛、肚疴、肚脹、放屁? 中醫解構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簡稱IBS)是一種功能性腸胃問題,其主要原因是腸道蠕動不協調。該症狀的特徵包括腹痛、大便習慣改變、肚瀉和便秘交替發生、大便帶有黏液以及排便時總有排不乾淨的感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你知道什麼叫做濕氣重嗎?很多人可能只知道自己可能有濕氣重的情況,但是卻不放在心上,覺得對自己的生活沒有造成太大的困擾。但千萬不要小看「濕氣」,它對於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女性濕氣重甚至可能影響到受孕機會😖。今天就來告訴你什麼叫做「濕氣重」,還有是如何導致的呢?
Thumbnail
夏日氣溫升高,空氣的濕悶總讓人煩躁難安。太多的冰冷甜食,終日待在冷氣房裡,都會容易讓身體外熱內寒,體內濕氣過重,身體變得沉重浮腫,腸胃的不適症狀也變多了。  夏日五大常見困擾 1.心煩氣躁 2.腹脹不適 3.皮膚好油 4.身體沉重 5.蚊蟲攻擊
Thumbnail
體內濕氣不除,減肥事倍功半!想減肥先從去除體內濕氣做起,讓編輯來分享8個濕氣天敵,多吃這些去濕食物~體重速速往下掉 體內濕氣重?從6點來判斷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因為體內濕氣重才瘦不下來,先看自己是否中了以下條件! 6個體內濕氣重的表現 1.頭皮頭髮很容易出油。 2.有口臭。
Thumbnail
夏日炎熱潮濕容易引發各種疾病,中醫認為養心最重要,可透過按摩穴位和穿戴負離子衣物來達到,同時也提醒夏日除濕的重要性。
Thumbnail
小滿時節氣溫逐漸升高,濕熱悶人,需注意清淡飲食、食苦嘗鮮、保持運動並靜心養神等養生要點,以促進身體代謝,排濕祛熱,調節情緒,保持健康活力。
溼氣重症狀: 頭常覺得重重的,老是覺得昏昏沉沉的 身體痠痛、無力 全身乏力,提不起勁 水腫,主要在肚子、大腿、小腿 易胖體質 西醫健康檢查發現有脂肪肝或高血脂問題 一直想睡,睡很多卻還是睡不飽 口水多、痰多 腸胃消化差,肚子容易脹、打嗝、放屁 大便軟,容易粘馬桶 皮膚濕疹
Thumbnail
皮膚癢、濕疹、異位性皮膚炎、汗皰疹、香港腳的病人、頭暈、頭痛、疲勞、身體痠痛等症狀容易加劇。
身體濕氣重的問題一直是我困擾已久的難題。生活在台灣這樣潮濕的氣候下,加上飲食習慣,濕氣重的困擾總是伴隨著我。我詢問過許多中醫,希望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但每個人的建議都不盡相同,讓我感到相當無助和困惑。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你知道什麼叫做濕氣重嗎?很多人可能只知道自己可能有濕氣重的情況,但是卻不放在心上,覺得對自己的生活沒有造成太大的困擾。但千萬不要小看「濕氣」,它對於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女性濕氣重甚至可能影響到受孕機會😖。今天就來告訴你什麼叫做「濕氣重」,還有是如何導致的呢?
Thumbnail
夏日氣溫升高,空氣的濕悶總讓人煩躁難安。太多的冰冷甜食,終日待在冷氣房裡,都會容易讓身體外熱內寒,體內濕氣過重,身體變得沉重浮腫,腸胃的不適症狀也變多了。  夏日五大常見困擾 1.心煩氣躁 2.腹脹不適 3.皮膚好油 4.身體沉重 5.蚊蟲攻擊
Thumbnail
體內濕氣不除,減肥事倍功半!想減肥先從去除體內濕氣做起,讓編輯來分享8個濕氣天敵,多吃這些去濕食物~體重速速往下掉 體內濕氣重?從6點來判斷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因為體內濕氣重才瘦不下來,先看自己是否中了以下條件! 6個體內濕氣重的表現 1.頭皮頭髮很容易出油。 2.有口臭。
Thumbnail
夏日炎熱潮濕容易引發各種疾病,中醫認為養心最重要,可透過按摩穴位和穿戴負離子衣物來達到,同時也提醒夏日除濕的重要性。
Thumbnail
小滿時節氣溫逐漸升高,濕熱悶人,需注意清淡飲食、食苦嘗鮮、保持運動並靜心養神等養生要點,以促進身體代謝,排濕祛熱,調節情緒,保持健康活力。
溼氣重症狀: 頭常覺得重重的,老是覺得昏昏沉沉的 身體痠痛、無力 全身乏力,提不起勁 水腫,主要在肚子、大腿、小腿 易胖體質 西醫健康檢查發現有脂肪肝或高血脂問題 一直想睡,睡很多卻還是睡不飽 口水多、痰多 腸胃消化差,肚子容易脹、打嗝、放屁 大便軟,容易粘馬桶 皮膚濕疹
Thumbnail
皮膚癢、濕疹、異位性皮膚炎、汗皰疹、香港腳的病人、頭暈、頭痛、疲勞、身體痠痛等症狀容易加劇。
身體濕氣重的問題一直是我困擾已久的難題。生活在台灣這樣潮濕的氣候下,加上飲食習慣,濕氣重的困擾總是伴隨著我。我詢問過許多中醫,希望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但每個人的建議都不盡相同,讓我感到相當無助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