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的「先」

日語的「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被一個日文字弄得邏輯有點亂。


這個日文字是「先」,讀作sa ki。它是什麼意思呢?

  • 突出來的地方。比如說像海岬,就是一個「先」。
  • 長長的東西的末端,也可以單純指端點。比如繩子的尾端。
  • 連續物的起始。比如說排頭。
  • 「以某點或線為基準」之前。比如說「仙台から先は不通」就是以仙台為基準點,它的前面都不通。
  • 金額或數量等,超過某一個額度的部分。這個大概可以理解。把它想成實數線,以實數線某點為基準,點的右邊是為「先」。
  • 接續下去的剩餘部分。比如說「話の先を聞こう」意思是「聽一下接下來的話」。可以想成把一連串的話當作一條線,這句話為基準點,時間上未來的部分。


來了,「未來的部分」

  • 目的地。可以想像成所在地到目的地是一條線,而「先」,也就是目的地,即為這條線的端點。
  • 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可以想像成時間是一個線性的概念,現在是一個基準點,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就是這條線的另一個端點。
  • 某個時間點之前。比如說「代金を払うのが先だ」就是繳費前。時間這條線有兩個端點,可以指向未來,也可以指向過去。
  • 以現在為基準點,不遠的過去。就是這樣。
  • 在順序中比較前面的東西。比如「お先にどうぞ」就是叫先來的請進。
  • 優先事項。


簡單的理解成「先」就是「前」的概念,但日本人理解「前」是採相對性概念而不是絕對性概念。當我提及未來,我面向未來,在我前面的即是未來。反之,當我提及過去,在我前面的即是過去。

「前」途是未來,以「前」是過去。


原文書於2023/01/17,發表於個人Facebook
亦可瀏覽個人網站 日語的「先」

avatar-img
Wade's Blog
5會員
23內容數
這裡是張峻瑋的部落格,寫一些日常的觀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Wade's Blog 的其他內容
最早的日本只有四種顏色:黑色、白色、赤色,以及「あおい」。其他三個應該沒什麼歧異,「暗い(kurai)」的顏色是「黒い(kuroi)」,「明(ake)」的顏色是「赤い(akai)」,那這個あおい到底是什麼?
一些學日文的過程概述
看Vivy總集編的時候,發現原來我原本認知到的歌詞跟官方的很不一樣。於是想寫一篇關於在日文中一個很重要的特性,就是讀寫分離。 中文跟大部分拼音語言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各種方言共用一套文字系統,但是我們有各自的念法。例如「大」,華文讀作ㄉㄚˋ,福佬話文音讀作tāi,白音讀作tuā。日文本身沒有文字,
我們先不談論羅蘭在說這句話時身為「作者」的「他」是否如實象徵性地「已死」,我想談的,是假定此一命題為真,那對於創作會有什麼影響。
在探討民族主義(Nationalism)之前,得先看看這是什麼意思。作者定義為「一種想像的政治共同體——並且,它是被想像為本質上有限的,同時也享有主權的共同體。」
四六事件可謂白色恐怖的前哨戰,但似乎好像大家也不怎麼熟,歷史課本只有約略提到因為三二一雙載事件,然後似乎與臺大與師大有關。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最早的日本只有四種顏色:黑色、白色、赤色,以及「あおい」。其他三個應該沒什麼歧異,「暗い(kurai)」的顏色是「黒い(kuroi)」,「明(ake)」的顏色是「赤い(akai)」,那這個あおい到底是什麼?
一些學日文的過程概述
看Vivy總集編的時候,發現原來我原本認知到的歌詞跟官方的很不一樣。於是想寫一篇關於在日文中一個很重要的特性,就是讀寫分離。 中文跟大部分拼音語言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各種方言共用一套文字系統,但是我們有各自的念法。例如「大」,華文讀作ㄉㄚˋ,福佬話文音讀作tāi,白音讀作tuā。日文本身沒有文字,
我們先不談論羅蘭在說這句話時身為「作者」的「他」是否如實象徵性地「已死」,我想談的,是假定此一命題為真,那對於創作會有什麼影響。
在探討民族主義(Nationalism)之前,得先看看這是什麼意思。作者定義為「一種想像的政治共同體——並且,它是被想像為本質上有限的,同時也享有主權的共同體。」
四六事件可謂白色恐怖的前哨戰,但似乎好像大家也不怎麼熟,歷史課本只有約略提到因為三二一雙載事件,然後似乎與臺大與師大有關。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