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六十多歲的長輩對著正在翻新的老房子說「這家店要賣甚麼?」,「應該是韓式定食吧」,「???」長輩一臉矇地望著我求解。
多年來,我們習慣把一個托盤裡放幾道小菜與湯與飯~一汁三菜~具有這樣結構的簡餐稱作定食,雖然這是源自於日式定食,在市場上卻一直也是中餐、或異國簡餐的用餐模式之一,疫情後,因餐飲缺工、物料成本上漲、消費力緊縮等因素,採用定食結構的料理越來越多,各式麵食、麻辣燙、南洋料理、甚至是炸雞、滷味、宵夜熟食等也都加入這個可以預先備置、調控出餐速度、客數與優化販賣價值的商業模式。
定食經營模式的好處,上面有大綱式的提到一些,但從用餐者或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點一份定食與直接點一道菜吃、或點一套餐吃有何不同呢 ?只點一道菜的優缺點很明顯,就是只有一道菜的體驗,可以省一點餐錢、適合小一點的胃口,但絕對沒有其他能接續愉悅的念想,而定食的結構至少會多出幾樣小菜與呈現琳瑯滿目的盛宴效果。一份套餐基本上是包含前菜、湯、主菜與甜點,這樣的用餐程序是法式餐廳現代化的重要改革,是十九世紀中後期才被法國料理採用的「俄式上菜服務」,用以回應當時貴族與新興的中產階級對更精緻的品味與社會交流的追求,享用套餐能與一起用餐的人增加更多的互動,獲得更多的愉悅開心,但基本上會需要付出更多一點的金錢與時間,因此適合有人脈經營有消費能力的人,只是單獨一個人點用一份套餐的情形,卻通常會是旅遊、考察、生活儀式等具目的性消費時才會出現。
多人聚餐時雖然也能選擇定食的餐廳,也能獲得餐桌上的互動與開心,「品嘗」的最終,終究還是在自己的一份主食裡,圍起孤獨的疆界,落寞地吃完,若有所失地離開。
自我造夢的審視,便是定食主體所歌唱的美感主調。
定食裡也有前菜、沙拉、湯、主菜甚至甜點,分開上菜是套餐、一起上菜則是中式合菜,或者是合菜簡化版的定食,這也是台灣餐飲市場與消費者能將日式定食輕易改成中式定食源自既有飲食慣習的原因,但定食的用餐形式雖能接受,形式的內容卻因為市場競爭的關係,開始包羅萬象而逐漸失去文化的脈絡。
想要唱出定食不同於自我孤寂的旋律,就得付予定食更開闊的想像視野。
由於市場競爭與消費力下降的關係,定食的內容早已脫離日式料理的範疇,幾乎所有的料理類型都能包括在定食的形式之內,在市場導向的作用下,常常會在一家餐廳內看到台菜與其他菜系並存的情形,如此雖然能稱之飲食慣習的包容與創新,卻也讓消費者難以在飲食裡感受到文化的理解、風土的責任與品味的美感,僅剩便利(取得)、便宜(價格)、方便(技能)的碎片化消費。
對消費者而言,定食形式的最大優點是在有限的預算下,可以享用類套餐的豐盛,但市場上採用定食模式經營的餐廳一般也都沒有充足的人力,因此主食的選項通常都僅有幾樣,但若將之擴展到三、四十樣,便能形成華麗的高安慰劑量,從菜單上造成滿足愉悅的想像美感,讓品嘗者可以藉由想像力,漂泊在他人的美食嚮往裡,即使,本質上還是孤獨地的一個人品嘗自己的一份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