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教你怎麼分「麒」和「麟」——說「鹿」部

2024/02/0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鹿」是象形字,其古文字清楚地畫出鹿角、頭、眼和足部,經過隸變以後,才使鹿角和部份鹿身簡化為「广」。「广」常出現在建築物的名稱上,例如「廟」、「廈」、「廁」、「廚」、「廂」等,實際上「鹿」與建築物無關。

raw-image

「塵」是其中一個帶有「鹿」字的常用字,《說文解字》的解釋是鹿群奔跑時揚起的沙土就稱為「塵」,它是會意字。從《說文解字》的小篆和其他傳抄古文字的例子中可見,「塵」在早期寫成三個「鹿」字配一到兩個「土」字,後來才簡化為「鹿」和「土」,意思亦引申為「沙塵」、「灰塵」,大約在佛教傳入中國後,「塵」又表示「世俗」、「凡間」。

raw-image

麒麟是中國傳說中的神獸,每當有聖王即位、天下太平時就會出現,是一個吉祥的徵兆。孔子撰寫的《春秋經》記載魯哀公十四年時,魯國人捕捉到一隻麟,孔子看到後就悲傷嘆息甚至流淚,因為當時正處於亂世,與傳說中麟出現的時機完全相反。孔子感到非常絕望,於是《春秋經》寫到魯哀公十四年就停筆了,後世因此也把《春秋經》稱為「《麟經》」,表示《春秋經》因魯國人捕捉到麟而絕筆。

儒家將麟稱為「仁獸」,賦予道德教化的意義,漢代的經學家何休和鄭玄分別指麟「設武備而不為害」、「示有武而不用」,意指麟有角卻不傷害人,就好像一國之君有強大的武器裝備,卻不會隨意殺害百姓,這就稱得上是「仁」。

漢代人描述「麟」有着麋鹿的身體、牛的尾巴、狼的額頭、馬的蹄,全身五彩繽紛,腹部則是黃色的。麒麟以鹿的身體為主,並且像鹿一樣有角,因此以「鹿」為形符,以「其」和「粦」為聲符。顏師古為《漢書.司馬相如傳》作注時引用張揖和郭璞的說法,指出:「雄曰麒,雌曰麟」、「麒似麟而無角」,意思就是麒與麟的名稱不同,可區分出雌雄、有角或無角,只是後來皆以「麒麟」作為總稱。時至今日,一些喜慶節日仍有舞麒麟的習俗,保留了麒麟吉祥的寓意。



(關於古文字構造原理,請參看「六書的故事」系列;關於古文字演變源流小知識,請參看「字體的來源」系列~已有詳細介紹)

55會員
150內容數
以儒學、古文字、武俠評論以及書法為主的文化普及工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