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慰的力量──三毛逝世30週年紀念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兩年多前,朋友打來電話:「不知道能不能請你幫忙一件事,能與你借『三毛全集』嗎?要舊版的。」

 

當時他的母親因癌症入院治療,幾天前病危,經過急救後醒來的早晨突然開口問他要一套「三毛全集」。他們那時已舉家移民至加拿大,母親因重病思念親人,於是才又回到台灣,母親口中的那套「三毛全集」留在加拿大的住所。對於母親的要求,他心裡雖覺古怪,仍到書店買了套新版的,但母親看到書後卻說:「這不是我要的三毛。」她要的是一九九零年代出版的版本。

 

帶著整套三毛全集去探望時,她母親說了許多故事,其中有段故事是與三毛有關的。她說自己曾寫信給三毛,告訴三毛自己曾是個童養媳,小時候因為家貧被賣給現在的丈夫家,自小吃苦,雖然因此得到求學溫飽的機會,但在家中地位低,時刻覺得委屈,而成年後被迫與丈夫結婚,有了孩子後經常受到丈夫的虐打,渾身是傷,日日以淚洗面,讀了三毛的作品,特別嚮往那遠方的生活,渴望有一天能逃離家庭,到遠方流浪。原以為信寄出後不會有回音,卻意外地收到三毛的回信。三毛於信中與她談了關於婚姻與異國生活的事,她至今仍深深記得,並仔細收藏著那封信。

 

離開醫院前,朋友說:「我母親病後常胡言亂語,前幾天她還對我小阿姨說她小時候是學芭蕾的,她們曾在草地一起練習,但我母親根本不會跳舞,也沒有人在草地上練芭蕾。她剛剛說的事並不是真的,她是讀書時與我父親戀愛結婚的,雖然家暴的那件事情的確曾有過,我自小也看母親吃苦,但我父親如今也走了,你別放在心上。」

 

雖然在聽他母親訴說這些故事時,內心明白這並不全然是真的,她說的童養媳的故事近似三毛所寫過的〈少女新娘〉,且推算時間,她寫信給三毛時,三毛或許早已逝世了,但同時卻又認為她母親說的故事,以某個角度而言是「真實」的。

 

那種「真實」是一種治癒。

 

記憶是相當神秘的,諸多時候,記憶並非為了記得某些事,而是要讓我們忘記某些事,特別是讓我們痛苦失望的事。為了忘卻這些事,記憶會悄然改變自己的形貌紋路,將當時讓我們感受的痛苦的人事物,與當時能讓我們感到紓解的部分連結起來,藉此治療當時的自己。

 

他的母親當年長期受到父親的家暴時,可能真的經常閱讀三毛的作品,於是她對三毛筆下的故事得以如此熟悉,熟悉得幾乎以為自己是故事中的人物,由此可見,透過三毛的文字,她將自己連結到流浪遠方的故事,使心靈得以不受困於當時的環境,從而得到安慰。這也能解釋為何她於重病後,突然又想起了三毛,因為那曾是治癒她諸多痛苦的救贖。

 

閱讀的意義是什麼?閱讀經常帶給我們生命的解答,同時也啟發我們對世界抱有更多的疑問,讓我們去尋求,在尋求的過程中獲得啟示。這些解答、疑問與啟示,往往也是寫作者最珍貴的存在意義,寫作不僅只是描繪當下,不僅只是記錄自己的思考,更多的是透過文字或故事與閱讀者產生連結,將自我連結到另一個他者,將文字與故事連結進入他者的生命,使他者能從中得到寬慰。


寬慰是閱讀最初亦是最終的力量。

 

七月時收到皇冠出版社的邀請,為三毛逝世三十週年紀念版的作品寫下一段話語,當時想起的便是這樣的力量。

 

始終深信三毛所寫的不是遠方,不是流浪,不是那些記憶裡的哀愁,亦不是異鄉的日常,她所寫的是漫漫歲月裡的分秒,她所描摹的是時間的模樣。

若你也曾閱讀過三毛,你便知曉,她於你的心中鑿刻了時間的痕跡,將那些她曾歷經的歲月點點埋進你的血液裡,於此,你帶著這樣的自己前行,你帶著與她有關的自己面對你的遠方、流浪、哀愁與日常。後來的後來,總有那麼一刻,你驀然領悟,生命中的曾有幾個剎那受惠於她留在你身體裡的痕跡,只因她筆下的那些故事,她所寫的每一字每一句皆是永恆溫柔的曙光。

 

曙光裡,我們於時間的長河之中寫下了另一個自己,而這個自己只因曾經有她。


(本文為三毛逝世30週年紀念版之推薦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曉唯
2會員
31內容數
文字邀稿相關之事宜,請以電子信件聯繫。 小說集《只說給你聽》(台灣 皇冠) 散文集《我們回家吧》(台灣 三采) 舞台劇《吃貨的人生》(香港 SonyMusic)
陳曉唯的其他內容
2024/02/22
《透明夜晚的香氣》描繪我們對味道執念與依戀。味道不只喚醒我們的記憶,更讓我們覺知記憶裡有獨屬於我們的秘密與傷痕,我們的痛苦與慾望,幽微不可言說,唯有面對了它,我們才可能找到撫平傷疤的方式。
Thumbnail
2024/02/22
《透明夜晚的香氣》描繪我們對味道執念與依戀。味道不只喚醒我們的記憶,更讓我們覺知記憶裡有獨屬於我們的秘密與傷痕,我們的痛苦與慾望,幽微不可言說,唯有面對了它,我們才可能找到撫平傷疤的方式。
Thumbnail
2024/02/18
《N/A》描述的事件與關係,看似輕淺,實如斧鑿,如一道道摺痕,最初以為往這方向對摺,便能朝著想成為的形貌更進一步,隨後察覺那一次的對摺藏有謬誤,無奈之餘僅能將對摺處再次攤開,攤開後發現紙上已留有無可挽回的摺痕。
Thumbnail
2024/02/18
《N/A》描述的事件與關係,看似輕淺,實如斧鑿,如一道道摺痕,最初以為往這方向對摺,便能朝著想成為的形貌更進一步,隨後察覺那一次的對摺藏有謬誤,無奈之餘僅能將對摺處再次攤開,攤開後發現紙上已留有無可挽回的摺痕。
Thumbnail
2024/02/10
人們製造了一個深淵試圖將惡意棄置進去,於是逐漸遺忘,惡意從來不曾在深淵死亡逝去,人們從不知道惡意始終是「活生生」的,它於深淵中日益膨脹茁長,逐漸擴張延伸,緩慢侵蝕到整個社會的骨血裡。
Thumbnail
2024/02/10
人們製造了一個深淵試圖將惡意棄置進去,於是逐漸遺忘,惡意從來不曾在深淵死亡逝去,人們從不知道惡意始終是「活生生」的,它於深淵中日益膨脹茁長,逐漸擴張延伸,緩慢侵蝕到整個社會的骨血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落魄的退休男精神有些狀況,目前希望到院裡安置 女主的媽媽目前住在院裡,說了一段故事~~~ 我叫黃曉,回首過去的三十年,那是一段浸滿淚水與痛苦的歲月。 曾經,我也像許多懷揣夢想的年輕女孩一樣,對愛情充滿了美好的憧憬。當我遇到他時,被他的甜言蜜語所迷惑,堅信他會為我
Thumbnail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落魄的退休男精神有些狀況,目前希望到院裡安置 女主的媽媽目前住在院裡,說了一段故事~~~ 我叫黃曉,回首過去的三十年,那是一段浸滿淚水與痛苦的歲月。 曾經,我也像許多懷揣夢想的年輕女孩一樣,對愛情充滿了美好的憧憬。當我遇到他時,被他的甜言蜜語所迷惑,堅信他會為我
Thumbnail
以下的隨寫文,是從母親病危到安息,我在討論區寫下的文字。那段時間,一直有靈感,但又沒太多時間靜下心來寫文章。於是,就用貼文,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一字一句,記錄我對母親的思念。 如今,把每一篇貼文整理成這篇文章。我想,這些貼文都是珍貴的感受和記憶。
Thumbnail
以下的隨寫文,是從母親病危到安息,我在討論區寫下的文字。那段時間,一直有靈感,但又沒太多時間靜下心來寫文章。於是,就用貼文,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一字一句,記錄我對母親的思念。 如今,把每一篇貼文整理成這篇文章。我想,這些貼文都是珍貴的感受和記憶。
Thumbnail
那一天,我在工作中接到妹妹的來電告訴我從小陪伴我們長大的阿嬤安詳離世了,語氣中帶著哽咽,我鎮定地回覆之後繼續埋首於工作,直到幾天過後被告知做法事的時候一直擲不到聖筊,應該是阿嬤惦記著我尚未返鄉之故,當時心頭一陣酸,也感嘆在異鄉打拼的身不由己。 其實,在阿嬤過世的好幾年前,似乎就開始出現失智
Thumbnail
那一天,我在工作中接到妹妹的來電告訴我從小陪伴我們長大的阿嬤安詳離世了,語氣中帶著哽咽,我鎮定地回覆之後繼續埋首於工作,直到幾天過後被告知做法事的時候一直擲不到聖筊,應該是阿嬤惦記著我尚未返鄉之故,當時心頭一陣酸,也感嘆在異鄉打拼的身不由己。 其實,在阿嬤過世的好幾年前,似乎就開始出現失智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珍愛與時光的故事,描述了一位八十五歲奶奶陪伴孫女一路走來的故事。文章充滿溫暖和愛意,是一篇感人的敘述。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珍愛與時光的故事,描述了一位八十五歲奶奶陪伴孫女一路走來的故事。文章充滿溫暖和愛意,是一篇感人的敘述。
Thumbnail
25年後的這天113年4月3日,突如其來的強烈震動,影響了上班上課,也給少數人帶來了無法彌補的損失。文章描述了作者帶著退化到嬰幼兒狀態的85歲母親前往苗栗的旅途,並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了愛與陪伴的重要性。在風雨中,作者用陪伴的方式為母親最後的旅程劃上溫馨的句點。
Thumbnail
25年後的這天113年4月3日,突如其來的強烈震動,影響了上班上課,也給少數人帶來了無法彌補的損失。文章描述了作者帶著退化到嬰幼兒狀態的85歲母親前往苗栗的旅途,並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了愛與陪伴的重要性。在風雨中,作者用陪伴的方式為母親最後的旅程劃上溫馨的句點。
Thumbnail
會開始做「終活」這個題目,一部分是因為我在長照單位服務,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則是我的外婆。在外婆離世以後,我才發現,原來我一點都不認識她。在外婆離開以後,恰好工作上接觸到「終活」議題,我開始著手準備《時光筆記本》,希望不要再有人經歷我所承受過的痛。
Thumbnail
會開始做「終活」這個題目,一部分是因為我在長照單位服務,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則是我的外婆。在外婆離世以後,我才發現,原來我一點都不認識她。在外婆離開以後,恰好工作上接觸到「終活」議題,我開始著手準備《時光筆記本》,希望不要再有人經歷我所承受過的痛。
Thumbnail
我出生時,奶奶70歲,正是退休遊山玩水的日子; 我三歲時,奶奶73歲,正式接替我母親的照顧角色; 我七歲時,奶奶77歲,因我一句我會想你,拒絕了旅遊團,從此不再外出遊歷; 我畢業時,奶奶90歲,她終於鬆懈放下責任,記憶也一起放下。
Thumbnail
我出生時,奶奶70歲,正是退休遊山玩水的日子; 我三歲時,奶奶73歲,正式接替我母親的照顧角色; 我七歲時,奶奶77歲,因我一句我會想你,拒絕了旅遊團,從此不再外出遊歷; 我畢業時,奶奶90歲,她終於鬆懈放下責任,記憶也一起放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敘述了作者對母親的追憶與思念,透過對黑夜的對話,表達了對母親的眷戀和懷念之情。文章中描述了母親生前的點滴,以及作者在失去母親後的感受和內心掙扎。通過文字記錄,表達了對母親的緬懷和愧疚之情。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敘述了作者對母親的追憶與思念,透過對黑夜的對話,表達了對母親的眷戀和懷念之情。文章中描述了母親生前的點滴,以及作者在失去母親後的感受和內心掙扎。通過文字記錄,表達了對母親的緬懷和愧疚之情。
Thumbnail
疫情結束後的第四年,我終於回家了。
Thumbnail
疫情結束後的第四年,我終於回家了。
Thumbnail
感謝阿嬤把我拉拔到大,每次在我撿到錢的時候,告誡我要買甜的東西吃才不會倒楣;晚年邁入失智時,也感謝阿嬤願意讓我照顧著她。讓我在她身邊,在時間老人的見證下,看著她從生命裡褪去。
Thumbnail
感謝阿嬤把我拉拔到大,每次在我撿到錢的時候,告誡我要買甜的東西吃才不會倒楣;晚年邁入失智時,也感謝阿嬤願意讓我照顧著她。讓我在她身邊,在時間老人的見證下,看著她從生命裡褪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