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咪咪】與【芭比】— 接受生命中的缺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一篇的【時寐】演唱會,提到安溥獻唱【女人花】給陪伴她從女孩蛻變到女人的妹妹和歌迷們。本篇來聊聊曾經陪伴部分女孩長大的芭比娃娃,如何巧妙地連結舞台劇靈感,一起認識更多美好的戲劇作品。
下一篇,我們會從生產芭比娃娃的 Mattel 公司興衰史,來探討 IP 的經營之道。


綠獅去年接獲劇組的諮詢,詢問能否將芭比娃娃使用在戲劇中的部分動畫片段。因為種種原因,要能在臺灣直接取得授權,並不容易,為此商討解決之道。也因著這次諮詢的機會,綠獅有機會更深入認識芭比娃娃的發展史。


許多女孩可能或多或少都玩過芭比娃娃,美麗的芭比也可能曾經是某些女孩的夢想​。(註:這邊特別用「某些」,畢竟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個體,加上綠獅本人小時候經驗可是玩 ET 和無敵鐵金剛長大的)

但你或許有聽過,這個曾被譽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玩具」,身材若變成真人尺寸,身體比例變得詭異,腰腿細的不可思議,可能會導致有意模仿者患上厭食症。這也反映出對於女性審美的刻板印象,追求不切實際的「完美」。

Mattel 公司或許 因為銷售下滑 意識到這點,芭比娃娃公仔歷經多次改版,推陳出新許多不同職業, 2016 年的芭比,有著不同體型,高矮胖瘦、7種膚色、22種眼珠顏色,以及24種新髮型,更有中性形象的芭比出現(綠獅聽過唐氏症芭比娃娃的版本)


【玩美咪咪】一個關於乳癌患者愛與勇氣的故事

【完美咪咪】劇情大綱: 
生活在台北的性感佛教徒女子艾咪,人生一切順遂時卻被診斷出乳癌⋯在一位你猜不到的美國偶像陪伴下,她走進醫生診所、玩具店,遇到唱歌的護士、糟糕的互助會,一切圍繞著自己的咪咪展開。艾咪的親身故事充滿了幽默、真誠與誠實。她向觀眾敘述了她的患癌過程,以及這如何改變了她關於女性特質、魅力、自信和死亡的看法。
舞台劇【完美咪咪】宣傳明信片。除了巡迴展演外,也受邀到多家醫院乳癌病房演出。

舞台劇【完美咪咪】宣傳明信片。除了巡迴展演外,也受邀到多家醫院乳癌病房演出。


本劇主角艾咪透過與兒時玩伴芭比的對話,更誠實面對內心的恐懼,慢慢與自己和解,也在走完切除療程後,更能真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重新開始。

綠獅在提供授權建議的同時,也發現初版芭比娃娃首次公開發表的時間,距今已經超過五十年,應已成為公共財。(惟須注意者是,臺灣著作權法關於著作人格權係採永久保護,創作者在利用時仍須注意不侵害到「同一性保持權」或「姓名表示權」,同時也應注意利用型態,避免違反商標法 [當然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臺灣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規定

臺灣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規定


你知道嗎,臺灣曾是芭比娃娃的代工王國,產能曾占全球八成

新北市泰山區公所資料指出,首支芭比娃娃在1959年問世,當時單支售價約 3 美元。1967年起,美國美泰兒(Mattel)公司看中臺灣華夏集團供應塑膠原料穩定,因此來台合資設廠,選定當時的臺北縣泰山區成立「美寧工廠」。

當時芭比娃娃從材料生產到包裝出口,全在泰山完成,開啟泰山鄉紡織製作與代工產業興盛的年代,全盛時期產能就占全球 8 成。

1987 年 Mattel 公司考量人力成本而宣布撤廠並陸續遣散員工,後來也只剩一條命名為「美寧街」的短短街道。但許多老泰山人都經歷過這段泰山紡織產業的榮景,更有老員工自行成立「美寧聯誼會」。

和芭比是因緣也是美好的巧合

在查詢過程中也意外地發現,原來芭比娃娃的發明者、Mattel 公司的創辦人 Ruth (也就是電影芭比中,那位牽著粉紅芭比手的白髮老太太),在 1970年被診斷出患有乳癌。為了對抗疾病她當時接受了 乳房切除術。甚至自行和團隊研製出更逼真的女性乳房假體。

在幫芭比換衣服時,你或許會注意到芭比娃娃沒有乳頭,原本 Mattel 公司的概念是讓芭比沒有性徵(因此娃娃公仔本身沒有性器官、乳頭等特徵)。劇中也巧妙的運用這個特徵,將「芭比沒有乳頭」連結到乳癌患者接受乳房切除術後,胸部不完美的同病相連處境,讓芭比與主角艾咪進行一系列的心靈對話。

而回顧 Mattel 創辦人 Ruth 自身的乳癌經歷,綠獅覺得,想若能透過芭比娃娃,將更多激勵乳癌患者的故事散佈出去,或許 Ruth 在天之靈,也會十分欣慰與樂見的。


綠獅也很珍惜在跟各種創作者互動時,獲悉許多珍貴的巧思,能有這些良善的結合,彷彿心靈也被洗滌了一番。也衷心希望更多的優質好劇,能被眾人看見和支持。

avatar-img
3會員
12內容數
#智財律師 #影視法務 #藝人經紀 #地方創生政策研究員 #貓貓熱愛者 對於影視娛樂產業有高度熱忱,希望透過時事和趣味案例,提供智財法律視角觀察,希望能在這個小空間和創作者交流共好、互相學習!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穎視娛樂法 的其他內容
安溥的時寐演唱會不僅是一場音樂饗宴,更反映了音樂著作集管授權制度。本文從翻唱、版權管理、以及近期演唱會爭議出發,深入探討音樂版權集管制度與著作權管理的相關規定。
本文探討了 2023 年創作者與生成式 AI 間的爭訟。內容包括兩個具體案例介紹:插畫家 Sarah Anderson 案和喜劇演員 Sarah Silverman 案,以及法院針對原告主張目前的認定。最後,提出原告目前主張的困境、以及可能的機會。
AI生成式AI的出現,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變化。 在AI的輔助下,人們可以快速創作文稿和生成圖片,但這帶來了一個問題:生成的作品應該歸屬於誰?這將影響創作和娛樂產業。本文從立法歷程和產業影響的角度來探討這個議題,並分析賦予AI保護的利與弊。
第一代米老鼠(Steamboat Willie)已在 2024 年 1 月 1 日成為公共財,意味著任何人不需經迪士尼同意即可自由地利用。對於台灣創作者而言,需注意使用的米老鼠版本,並特別留意臺灣與美國著作權法保護的差異,以避免侵害著作人格權。
安溥的時寐演唱會不僅是一場音樂饗宴,更反映了音樂著作集管授權制度。本文從翻唱、版權管理、以及近期演唱會爭議出發,深入探討音樂版權集管制度與著作權管理的相關規定。
本文探討了 2023 年創作者與生成式 AI 間的爭訟。內容包括兩個具體案例介紹:插畫家 Sarah Anderson 案和喜劇演員 Sarah Silverman 案,以及法院針對原告主張目前的認定。最後,提出原告目前主張的困境、以及可能的機會。
AI生成式AI的出現,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變化。 在AI的輔助下,人們可以快速創作文稿和生成圖片,但這帶來了一個問題:生成的作品應該歸屬於誰?這將影響創作和娛樂產業。本文從立法歷程和產業影響的角度來探討這個議題,並分析賦予AI保護的利與弊。
第一代米老鼠(Steamboat Willie)已在 2024 年 1 月 1 日成為公共財,意味著任何人不需經迪士尼同意即可自由地利用。對於台灣創作者而言,需注意使用的米老鼠版本,並特別留意臺灣與美國著作權法保護的差異,以避免侵害著作人格權。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芭比》透過所有人的童年玩具——芭比娃娃,藉以反映當代社會對於女性審美的專制與物化,不僅僅是在批判父權體制,推崇女性主義,更巧妙地利用Barbieland與真實世界間性別權力的相互角力與傾軋,描繪「身而為人」的存在危機。
因為很喜歡導演/編劇Greta Gerwig的前兩部作品《淑女鳥》和《她們》,再加上《芭比》在歐美的試映反應都非常好,讓我帶著很高的期待去看電影。所謂「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第一次看完《芭比》的當下,並沒有覺得有如各大影片所說的那樣「不得了的好看」,而且甚至覺得台詞好滿、節奏太快,想說的議題一直丟出
現在讓我們在《芭比》上映前一天,回頭看看這部電影的一支正式預告,可以說,它已經在那時我們還搞不懂導演葛莉塔潔薇要怎麼處理這部電影時,就已經嚴重爆雷。這部預告傳遞一個訊息:「如果你喜歡芭比,你會喜歡這部電影;如果你討厭芭比,那你也不能錯過這部電影」。 你知道嗎?這句話完全沒說錯。HOW?!
《芭比》透過所有人的童年玩具——芭比娃娃,藉以反映當代社會對於女性審美的專制與物化,不僅僅是在批判父權體制,推崇女性主義,更巧妙地利用Barbieland與真實世界間性別權力的相互角力與傾軋,描繪「身而為人」的存在危機。
因為很喜歡導演/編劇Greta Gerwig的前兩部作品《淑女鳥》和《她們》,再加上《芭比》在歐美的試映反應都非常好,讓我帶著很高的期待去看電影。所謂「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第一次看完《芭比》的當下,並沒有覺得有如各大影片所說的那樣「不得了的好看」,而且甚至覺得台詞好滿、節奏太快,想說的議題一直丟出
現在讓我們在《芭比》上映前一天,回頭看看這部電影的一支正式預告,可以說,它已經在那時我們還搞不懂導演葛莉塔潔薇要怎麼處理這部電影時,就已經嚴重爆雷。這部預告傳遞一個訊息:「如果你喜歡芭比,你會喜歡這部電影;如果你討厭芭比,那你也不能錯過這部電影」。 你知道嗎?這句話完全沒說錯。HOW?!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剛好一週年了,這篇草稿終於因為FB的動態回顧,被我想起來😆
Thumbnail
《Barbie芭比》是由葛莉塔潔薇執導,2023年上映的美國喜劇歌舞片。由瑪格羅比和雷恩葛斯林領銜主演。本片打破典型芭比在世界及她自己加諸在自己身上的各種典型成見,並讓她及世界上的小女孩(應該也包括其他大小男女孩)了解,成見只是枷鎖,人生要自己開拓,即使會死掉也沒關係。本片獲得金球獎最佳喜劇電影。
Thumbnail
暑假總是電影荒,當我第一次看到芭比的預告時,怎麼想得到我會進影院甚至二刷。想看芭比的原因除了好奇,關鍵還有Chacha推薦文的一句:「如果你是女性主義者,會愛爆這部電影。」 我的童年當然也少不了芭比,雖然我的印象只剩被我不肯拆封的肯尼(He just Ken),還有後期日本推出的莉卡公主。
Thumbnail
芭比是女孩童年裡的夢幻玩具。這次芭比來到新光三越南西店啦!快閃店有超好拍的芭比佈景,多款芭比商品和扭蛋機直接讓人失心瘋,喜歡芭比的人不要錯過了。
Thumbnail
在電影中,芭比過著每天都是「幸福快樂美好的生活」生活中我們也像芭比一樣,每一天我們都想要維持自己的完美,做了很多事情來符合自己心中定義的完美,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是會流逝的,我們開始會焦慮未來或是活在過去,我們忘了自己與生俱來就是完美的,我們一直追逐世俗濾鏡下的完美,卻忘記真實的自己是什麼樣子。
老實說《Babie》剛開始對我沒什麼吸引力,直到網路梗圖與《奧本海默》的結合,開始留意到Babie真人版電影的影響力(票房破10億的實際影響力~) 近日,工作上遇到一位英文嚇嚇叫(流利到讓我以為是ABC)的同事推薦,我終於明白這電影的價值在哪。 芭比,由瑪格·羅比(Margot Robbie)飾
Thumbnail
《芭比》將聚焦在兩性議題與自我定位之世代焦慮上,以粉色喜劇包裝諷刺意味十足的黑色幽默。電影中以實景打造的夢幻粉色芭比樂園以及其完美還原童年的細節設計令人津津樂道,不過故事敘事方式與點題方式卻較為淺薄,也些許淪為說教電影,難以使人產生共鳴。
Thumbnail
這部片最隱微的一個焦慮:喜歡的玩具過時的哀傷。這個哀傷在整部片就分裂成為母女和解劇碼。正是把這種「過時」設計成是人格化的「世代差距」,而「世代和解」的成長課題,更延伸到芭比和創辦人之間近乎母女情懷的互動。《芭比》更可以說是一個拍給成人的卡通片:我們總是要不斷重新長大,不斷面對內心還未長大的部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剛好一週年了,這篇草稿終於因為FB的動態回顧,被我想起來😆
Thumbnail
《Barbie芭比》是由葛莉塔潔薇執導,2023年上映的美國喜劇歌舞片。由瑪格羅比和雷恩葛斯林領銜主演。本片打破典型芭比在世界及她自己加諸在自己身上的各種典型成見,並讓她及世界上的小女孩(應該也包括其他大小男女孩)了解,成見只是枷鎖,人生要自己開拓,即使會死掉也沒關係。本片獲得金球獎最佳喜劇電影。
Thumbnail
暑假總是電影荒,當我第一次看到芭比的預告時,怎麼想得到我會進影院甚至二刷。想看芭比的原因除了好奇,關鍵還有Chacha推薦文的一句:「如果你是女性主義者,會愛爆這部電影。」 我的童年當然也少不了芭比,雖然我的印象只剩被我不肯拆封的肯尼(He just Ken),還有後期日本推出的莉卡公主。
Thumbnail
芭比是女孩童年裡的夢幻玩具。這次芭比來到新光三越南西店啦!快閃店有超好拍的芭比佈景,多款芭比商品和扭蛋機直接讓人失心瘋,喜歡芭比的人不要錯過了。
Thumbnail
在電影中,芭比過著每天都是「幸福快樂美好的生活」生活中我們也像芭比一樣,每一天我們都想要維持自己的完美,做了很多事情來符合自己心中定義的完美,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是會流逝的,我們開始會焦慮未來或是活在過去,我們忘了自己與生俱來就是完美的,我們一直追逐世俗濾鏡下的完美,卻忘記真實的自己是什麼樣子。
老實說《Babie》剛開始對我沒什麼吸引力,直到網路梗圖與《奧本海默》的結合,開始留意到Babie真人版電影的影響力(票房破10億的實際影響力~) 近日,工作上遇到一位英文嚇嚇叫(流利到讓我以為是ABC)的同事推薦,我終於明白這電影的價值在哪。 芭比,由瑪格·羅比(Margot Robbie)飾
Thumbnail
《芭比》將聚焦在兩性議題與自我定位之世代焦慮上,以粉色喜劇包裝諷刺意味十足的黑色幽默。電影中以實景打造的夢幻粉色芭比樂園以及其完美還原童年的細節設計令人津津樂道,不過故事敘事方式與點題方式卻較為淺薄,也些許淪為說教電影,難以使人產生共鳴。
Thumbnail
這部片最隱微的一個焦慮:喜歡的玩具過時的哀傷。這個哀傷在整部片就分裂成為母女和解劇碼。正是把這種「過時」設計成是人格化的「世代差距」,而「世代和解」的成長課題,更延伸到芭比和創辦人之間近乎母女情懷的互動。《芭比》更可以說是一個拍給成人的卡通片:我們總是要不斷重新長大,不斷面對內心還未長大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