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伴侶》(Companion )是今年一月初上映的精采電影,被分類到恐怖/科幻實屬可惜,我認為《完美伴侶》並不只是一部驚悚商業片,更是一部用力反映現代社會在親密關係裡的黑色幽默喜劇,看過《懼裂》後的胃口被養得很大,沒有比《懼裂》更血腥暴力的都算小菜一碟,這部頂多只能說是血腥,被分類到驚悚是有點誤導人了。不過這部電影有一個最關鍵的點很容易被暴雷,一旦知道就會影響整場觀影體驗,如果還沒看過的人大力推薦先去看電影再回來!也建議不要看預告,在一張白紙的情況下去看會很驚喜!
——以下會討論劇情請斟酌閱讀——
《完美伴侶》由Sophie Thatcher飾演女主角Iris、Jack Quaid飾演男主角Josh,他們在超市裡相識,因為一場笨拙又可愛的互動一見鍾情,進而相愛交往。一天,他們去到了Josh的朋友別墅度假,裡頭有Kate以及她的伴侶Serge、一對同志伴侶Eli和Patrick,而這棟別墅是看起來很像俄羅斯黑手黨的Serge所擁有,Kate對Iris沒有好感,甚至和Josh有些交頭接耳,讓Iris沒什麼安全感,而故事就此展開。
那我就直接大暴雷了!女主角Iris是Josh所訂購的性愛機器人,美其名是情感支持機器人,其實就是因為Josh是一個爛男人,因為自己的個性在各方面都差的透頂,自尊心比巨人的城牆還高,但完全沒有能力,交不到人類女朋友於是直接上網訂購一個能夠滿足你所有需求的機器人。Iris不但漂亮動人,在個性上也是被設定成聽話順從,能夠滿足伴侶所有需求(Josh不斷強調尤其是性需求),而這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其實就是父權社會下對女性的要求,你要漂亮(但不能花枝招展)、你要能應對進退(但不能太聰明)、你要聽話、你不能有主見、你就負責微笑、點頭、開心、像個(能提供我性需求的)花瓶。
這段矛盾的雙重標準其實在《芭比》也有出現過,《芭比》裡的Gloria在身心俱疲以後對著芭比們講出這段獨白,進而喚起芭比們的意識:「你永遠不能變老,不能無禮,不能炫耀,不能自私,不能跌倒,不能失敗,不能示弱,不能越界。這一切太難了!這些標準太矛盾了,而且沒有人會給你獎勵或對你說謝謝!最終,不僅你做的一切都被認為是錯的,甚至所有事情都是你的錯。」
而Iris作為一個機器人的設定,其實從一開始就有跡可循,從她的用詞可以發現她頻繁使用「完美」二字,但做為人類,我們知道其實完美是一個近乎不可能存在的概念,但身為機器人的她,完美並非不可能;再者,像是剛抵達小木屋時,Josh自己裝備輕便,卻讓Iris扛兩個大行李箱,明顯看出Josh十分善用機器人的功能而非把Iris當成伴侶,這點也可以從Josh後面交媾完就倒頭大睡看出,同時也看出在一段關係裡誰負責付出、誰負責享受(難怪Josh交不到女朋友只能用買的);以及鏡頭幾乎沒有拍到Iris在吃、喝東西的畫面;最後也是最明顯的一點,Josh對Iris的對話都是使用「Iris,醒來」、「Iris,去睡覺」這種命令語句,這種語氣不太會出現在平等的伴侶關係中,而這也可以呼應到最後一點,Iris的名字顛倒過來其實就是SIRI。
不過身為機器人的Iris並不知道自己是機器人,她擁有感受與情緒,甚至對於與伴侶的相遇記憶都認為是真實存在過的,不過那些其實都是程式設定,只為了讓她的背景故事更為豐富。於是當對她懷有敵意的Kate對她說:「你的存在讓我感覺我很像替代品。」Iris並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只覺得很錯愕。
而這趟出遊其實是Josh與Kate設的局,他們打算利用Iris去殺害Serge,這樣就可以怪罪機器人進而把Serge的大筆錢財偷走,而Josh調整了Iris的原廠設定,把她不會傷害人的保護程式關掉再提高她的攻擊性,被Serge侵犯的Iris為了自衛於是就用Josh放在她口袋裡的刀子把Serge給殺了。
借刀殺Serge的Iris在驚慌吐露心聲之下希望Josh理解,但Josh直接和她坦承你是機器人的事實,這邊就可以看出Josh真的很笨,做任何事情都著痕跡讓自己破綻百出,連這麼大的犯罪計畫都可以自留後患,聽到要被關機送回原廠的Iris開始逃脫,她搶走Josh用來控制她的手機後往樹林跑去,而Josh一行人開始追捕Iris。
Iris看了Josh的手機才發現原來她的一切在手機上都可以調整,從外貌、音調到智商,而Josh甚至只幫她設定智商40,她輕笑了一聲,看透Josh就是一個如此沒有安全感的豬頭,呼應到前面所說不希望女人太聰明,除了怕被發現自己太笨之餘可能也怕被搞,於是她直接拉滿拉到100。而後她在樹林中聽到Eli和Patrick的對話,才知道原來這一切都是Josh設的局,同時得知Patrick也是Eli買來的機器人。
Iris在自衛的過程中將Eli殺掉,而Patrick深陷悲傷之中,但Josh並未哀悼朋友的過世,而是看見Patrick是個好用的機器人,正當Kate覺得這樣太超過之餘,Josh還不忘大吼叫她不要吵,那副爆氣大吼的樣子同時也展現Josh的情緒控管與他的性能力一樣差。而Josh利用Iris不夠,在朋友Eli屍骨未寒之餘就將Patrick重新設定做為自己的情人,讓機器人以愛之名行利用之實,並將攻擊指數拉到100,不擇手段都要將Iris拖回來。
我認為,不論是Iris和Josh在超市的相遇片段,還是Patrick和Eli(以及之後的Josh)在萬聖節派對的相遇片段,其實都在嘲諷以往的愛情喜劇,那種完美又浪漫的一見鍾情根本不存在,通常在當下被吸引只是因為喜歡對方的外貌或是感受到性吸引力,影視媒體長久以來用這種浪漫愛論述來洗腦觀眾,讓大眾以為只要找到「真命天子/女」人生就完美了!你缺少的那一塊就完整了!但事實是,只要把自己的生活過好,我們都是完整的。無論你是一人、兩人或是多人,只要有意識地活著,我們就是完整的。
而這種伴侶論述也會讓大眾深陷求偶焦慮,好似沒有伴侶我就是不完整的,但伴侶的存在並不是負責照顧你的生活起居或是逗你開心,也不是讓你拿來炫耀自己也是人生勝利組的一員,如同Josh在爆氣之餘大吼:「我只有一間小套房,女朋友還是租來的,我是能炫耀什麼?」可以看出就算Josh真的交到一個人類女朋友,他也只是將她視為拿來炫耀的戰利品,因為自己沒有優點,只好用身外之物來掩蓋自己的無能。
健康的親密關係應該建立在彼此平等尊重的基礎上,在自己生活平靜富足的狀態下想與對方分享這份快樂,而非拉一個替死鬼跟你一起在汙濁的泥淖中浮載浮沉。(白話文:我一個人過得很好,誰要跟你一起吃苦啦!)
回到劇情,被Patrick拖回來的Iris經過一番折磨以後準備被送回原廠,原廠員工們提到機器人的腹部有硬碟,能夠記錄她的所見所聞,這時沒有閱讀使用守則(豬頭事蹟再加一)的Josh知道自己挫大賽了,於是又派出殺人機器Patrick去阻止員工。這時員工提到,他們其實也知道很多男性用戶都會調整原廠設定,將機器人關在地下室虐待以滿足自己的私慾,而這段對話讓我想到一篇曾經看過的文章。
一位女性藝術家Marina Abramovic在1974年的義大利進行一場公開的行為藝術,她的面前有一張桌子,桌子上有七十二種道具(包括槍、子彈、菜刀、鞭子等危險物品),觀眾可以使用任何一件物品,對她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在場的男性觀眾們有人用剪刀剪碎她的衣服、有人劃破了她的皮膚、甚至有男性用上了膛的手槍頂住了她的頭部,最後該藝術家接近半裸,還差點被性侵;而中國一位藝術家叫趙小黎做了類似的實驗,但觀眾的性別只有女性,實驗結束後她的皮膚完全沒有被塗鴉,頭髮還被綁成了漂亮的辮子。
相關新聞可以閱讀:「六小時內,你想對我做什麼都可以」挑戰人性的殘酷表演
相關討論可以閱讀:這篇串文
員工雲淡風輕地講出這種情況「很常見、習慣就好」,加上以上兩則行為藝術的對比,以及家暴、情殺的新聞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不禁讓我思考,為何男人要不斷傷害女人?難道暴力是男性唯一表達自我的方式嗎?也讓我思考,如果情緒支持機器人正式上市,市場走向會是如何?
我相信大部分像Josh一樣的台灣哥布林會一邊抱怨台女拜金只愛高富帥一邊客製化自己的性愛機器人,也像Josh一樣剛拆封立刻就是打一砲再說,而後就是各種利用以滿足自己的私慾,因為這種凡事以自己為主,一出事就都是別人的錯,把自己當成社會裡最大的受害者(Josh爆氣大吼那段真的好好看)的豬頭不僅厭女又缺愛,一邊罵女性的同時還是需要第二性來襯托自己做為男性的存在,因為在父權社會裡玩不贏,至少需要一項能夠用金錢買來的戰利品做為自己活著沒那麼失敗的證明。
那女性會購買嗎?我相信市場也是大有人大,因為在現今的約會市場裡,要遇到一個「具有性別意識、有同理心、不說教、不性騷擾、不愛面子」的正常男性比登玉山還困難,如果女性購買我相信大家會把「性別意識與同理心」拉滿,以彌補現今社會上正常男性的缺失。
在過往的約會經驗裡,個人遇過非常多以上敘述的豬頭,應該說遇到豬頭是常態,即便不是做為伴侶,身邊也有許多男性朋友不是愛說教、就是會性騷擾女性,直到24歲我才遇到人生中第一位正常的男性,而身邊的女性朋友們遇到豬頭也是常態。有性別意識與能夠同理的男性實在是太稀少了,常看threads上許多男性為自己群體辯護not all men,還認為遇到爛男人是個案,表示「應該只有你這麼衰」,但在女性群體裡,遇到性騷擾與遇到豬頭的機率真的是常態,光是男性無法承認這項事實就代表你沒有同理的能力,即便這件事沒有發生在你身上並不代表它不存在,無知不是問題,但急著否認就是你的毛病。
最後,我想討論的是,當Iris和Patrick討論愛的感受時,他們說到自己感覺很憤怒、很激動、像是身體裡有一團火在燃燒。但我認為健康的愛不應該是這種感覺,你不必猜忌懷疑、你不必處處驚心、你不必為了對方而改變、你不必委屈求全。當你處在一段平等的親密關係,你會感到很平靜、很滿足、很有安全感。
《完美伴侶》對我來說是一部女性爽片,它說出了女性長久以來想說的話,它顛覆父權體制要女性該有的樣態,它的確存有女性主義價值,並不是貶低男性,而是在男性主導的影視作品中開出屬於女性聲音的一槍。為何說它是女性爽片,過往我們認知的爽片都是特效動作片,打打殺殺無須動腦,但《完美伴侶》的爽是爽在於它太有腦、太有意識地去展現出女性長久以來不被允許敘說的規範與禁忌。
我很喜歡Iris在頭尾說的:「我們每天醒來生活都在觀看著每一天,但你卻不是真正看見。」當你開啟性別之眼,你會發現生活無處不性別。
同時,我相信《完美伴侶》又會是一部情侶的石蕊試紙,就像《芭比》與《可憐的東西》,帶你的伴侶或是曖昧對象去看就可以看出他對於性別的價值觀是如何,是能夠同理女性處境的稀世珍寶,還是確診Josh一枚,希望各位姊妹能及早脫手垃圾。
最後分享一則觀影小故事與社會觀察:
小故事:看電影時身旁坐了一對情侶,電影結束後男生立刻叫了女生的名字:「XX Go to sleep!」見女生沒有反應他還再說了一次,還用直男自以為幽默的口氣在嘻笑。我和伴侶大翻白眼,沒想到Josh也來捧場自己演的電影,希望這位女生看完電影可以與豬頭分手。
社會觀察:在《完美伴侶》上映後我看著網路上的評論,喜歡這部電影的人基本上都是女性或是具有性別意識的人,精彩分析其中的性別權力;而會說電影不好看的都是男性,他們覺得劇本普通,甚至把焦點放在開瓶器的品牌,很明顯看不見社會現況或是被罵到,認為這是女拳誇大其辭,難怪被歸類在科幻片,但對女性來說《完美伴侶》就是現代女性約會紀錄片。
最後不將結局說破,精彩需要親身體驗,我很喜歡《完美伴侶》,英文片名Companion僅是伴侶的意思,中文翻譯再加上完美二字,不但劇透Iris是完美的機器人,同時也呼應劇情諷刺完美伴侶並不存在,請各位腳踏實地,勿眼高手低,培養同理心,長出性別之眼,多讀書,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