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報告】史蒂芬.席格:《我和殺人魔相處的那一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雖然這本書列入心理學類別,不過內容甚少觸及心理學理論。因為這書主要描述作者在Napa State Hospital,人稱罪惡之城「蛾摩拉」的司法精神病院擔任精神科醫生的親身經歷。

所謂司法精神病院,就是罪犯判定為精神狀態失常,之後送往治療的地方。不難想像,那處住的大多是無惡不作的可怕瘋子。

書中記錄了作者從病院的新手醫生變成老鳥,分享到一年間不同的事件與活動,讓讀者體會精神院內各人如履薄冰的生活,如:作者第一天上班就遇著兩名病人毆鬥,拉扯間撞到後腦,縫了幾針,又有病人情緒失控,差點勒死醫生等等。

說來荒謬,儘管蛾摩拉集合了一千二百名情緒不穩的罪犯,卻只有少量警衛看守。每當病人威脅到他人性命的危急關頭,醫生唯有按下腰間的警報器,召喚其他醫護人員到場,然後用束身衣和鎮定劑擺平危機。

raw-image

大家都不解員工為何願意忍受這一切,就如作者太太所言,沒有人會願意為錢而落得如斯田地吧?其實醫護人員心裡單純想著:「我們不做的話,還有誰願意來照顧這些病人呢?」箇中原因就是如此簡單,世上就有一群醫生就是放不下病人,擔心病人在世上無處容身,所以甘願忍受惡夢般的工作環境。

其中作者寫到醫生與病人的交情令我印象深刻,醫生固然對受害人與家屬們深表同情。然而醫生與這些病人長期相處之後,看到他們的過去和現況都如此困苦,同樣會有側隱之心。以前我都會想:「我們一直追求人人平等,人渣也享有同等人權之時,其實人類能否真的擁有這份大愛?」原來人類真的可以比想像更偉大。

不過回歸理性角度,作者在書中也多次道出了美國殘缺的體制基於「人權」形成大量漏洞與危險,如:有罪犯假裝患有躁狂症,成功逃過牢獄;又有性罪犯住院期間仍會意圖侵犯護理員,但最後手續出錯而獲釋;院中缺乏警員駐守也是因為政府堅持這是一所醫院,並非監獄。看到以上種種荒謬的「人道」政策助紂為虐,令人不禁忿恨以人為本的司法制度總是令人失望。

總結全書,作者的敍述方式有時較為散亂,繁枝細節較多,若是想一窺司法精神病院的日常運作,不妨一讀。


avatar-img
2會員
87內容數
From HK to UK // Instagram: yuduyujian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予讀愚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自問是理科思維的文科人,因為我讀寫風格都傾向理性,例如:寫議論文是我的強項,而寫抒情文永遠是我的惡夢。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無獨有偶,我多年前讀過吉村達也的《初戀》和這本《初戀》都是關於謀殺案的小說,不過後者重點描寫的並非愛情,而是親情。 故事講述女大學生聖山環菜主播面試完後,特意到父親任教的藝術學校,拿著事先準備的菜刀刺殺了父親。當警方逮捕她時,她只拋下一句:「你們自己去查出我的殺人動機。亅
話說書腰寫到這書就是2016年日本哄動一時的「文庫X」真身,無知的我就好奇搜尋了「文庫X」到底是什麼。 原來當年日本澤屋書店的資深店員 — 長江貴士讀過這書後深受震撼,奈何非小說類作品的銷量向來不理想,於是斗膽提出另類的行銷策略。 長江將自己寫得密密麻麻的推薦文變成封套,再覆上膠膜,所以讀者購買
我自小就很愛看雜誌,好記得童年的週末最期待就是讀新一期《兒童快報》,縱然我喜愛閱讀小說,週末看點輕鬆有趣的讀物,配上彩色插圖,實在是一大樂趣。
好記得童年時看過數集小王子的動畫,當年看得一頭霧水。如今長大了,第一次認真閱讀這故事後,說不上喜歡,但總算看得明白。對此我只想問:「這怎會是一本童書呢?」
我自問是理科思維的文科人,因為我讀寫風格都傾向理性,例如:寫議論文是我的強項,而寫抒情文永遠是我的惡夢。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無獨有偶,我多年前讀過吉村達也的《初戀》和這本《初戀》都是關於謀殺案的小說,不過後者重點描寫的並非愛情,而是親情。 故事講述女大學生聖山環菜主播面試完後,特意到父親任教的藝術學校,拿著事先準備的菜刀刺殺了父親。當警方逮捕她時,她只拋下一句:「你們自己去查出我的殺人動機。亅
話說書腰寫到這書就是2016年日本哄動一時的「文庫X」真身,無知的我就好奇搜尋了「文庫X」到底是什麼。 原來當年日本澤屋書店的資深店員 — 長江貴士讀過這書後深受震撼,奈何非小說類作品的銷量向來不理想,於是斗膽提出另類的行銷策略。 長江將自己寫得密密麻麻的推薦文變成封套,再覆上膠膜,所以讀者購買
我自小就很愛看雜誌,好記得童年的週末最期待就是讀新一期《兒童快報》,縱然我喜愛閱讀小說,週末看點輕鬆有趣的讀物,配上彩色插圖,實在是一大樂趣。
好記得童年時看過數集小王子的動畫,當年看得一頭霧水。如今長大了,第一次認真閱讀這故事後,說不上喜歡,但總算看得明白。對此我只想問:「這怎會是一本童書呢?」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前…有間非常著名的死亡醫院。 創立以來醫療事故、糾紛…各種風波不斷。 經營不善,最後終於倒閉了… 從此廢棄醫院被拉上封鎖線, 一直聳立在市中心,成了都市傳說…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一名被懷疑是殺人凶手的少年的故事。他自稱受害於惡魔,但許多人質疑他的言行。故事中提及了夢境、精神病院、公寓和記者。在故事中逐漸揭露著真相。敘述者對事件的疑問和追求真相的決心。
Thumbnail
這次追的這個系列,則是在同一片土地上,不同的人發生的故事,或事故?這次的故事圍繞著一位犯罪學教授,副業連續殺人犯的紀念品收藏家;超級危險分子,擁有高度社交需求;失去所有,一無所有,剛從監獄旅社退房的前刑警;外加一位走在路上,不斷被倒楣遇上的年輕少女;與一大堆失去呼吸的龍套角色。
Thumbnail
《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以一名曾經從事心理相關工作的教授為主要敘述視角,與一萬名罪犯及非行少年互動的過程也貫穿整個大綱,讓讀者能夠換位思考,理解他們為甚麼會走向這條不歸路的完整動機,以及深入探討這些「無藥可救」罪犯的殘破世界。  藉由數篇章節,我們也可以透過作者改編及重組的
Thumbnail
我和殺人魔相處的那一年:精神科醫師與真實世界的人魔面對面是一本非常震撼的書籍,講述了作者在美國最大的司法精神病院的經歷,深入描繪了精神異常犯罪者的生活和醫師們的無助境遇。該書充滿了令人大開眼界的黑暗實錄。
Thumbnail
 作者整理了病態犯罪者的治療史,清楚說明為何治療效果不彰?哪種治療方式反而助長再犯率?目前學界對治療採取何種態度?而書中提出歐美法庭對病態犯罪者的裁量,肯定會顛覆你固有的看法。
Thumbnail
在內科當了3年護理師的多恩,受到護理長推薦轉調到精神科病房任職,在病房內邂逅了許多病患,透過瞭解病患們過往,來尋找一起迎向未來的方法。
Thumbnail
本系列於2022年原刊載於鳴人堂專欄。因該專欄停止營運,因此全系列共五篇文章整理刊登於此。 專題前言 近年來精神疾病患者犯罪的案件,往往在我國媒體以各種聳動標題與誇大內容的報導之下,成為眾矢之的而引起輿論恐慌,「精神疾病」也因之被汙名化,監護處分要件與期限之修法亦成為媒體與輿論關注的議題。
Thumbnail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Thumbnail
法醫也是醫生,卻不是替活人看病療傷的一般醫生。 從戲劇小說,新聞專訪得到的印象,法醫工作既神秘又帶些靈異色彩。 很多年前看美劇「X檔案」,史考莉解剖一具遺體,取出心臟擺上磅秤, 對錄音機報出重量,依續是胃、肝等等臟器, 道具做的逼真,看了不免起雞皮疙瘩。 心想,當法醫除了膽大外,心思要細膩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前…有間非常著名的死亡醫院。 創立以來醫療事故、糾紛…各種風波不斷。 經營不善,最後終於倒閉了… 從此廢棄醫院被拉上封鎖線, 一直聳立在市中心,成了都市傳說…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一名被懷疑是殺人凶手的少年的故事。他自稱受害於惡魔,但許多人質疑他的言行。故事中提及了夢境、精神病院、公寓和記者。在故事中逐漸揭露著真相。敘述者對事件的疑問和追求真相的決心。
Thumbnail
這次追的這個系列,則是在同一片土地上,不同的人發生的故事,或事故?這次的故事圍繞著一位犯罪學教授,副業連續殺人犯的紀念品收藏家;超級危險分子,擁有高度社交需求;失去所有,一無所有,剛從監獄旅社退房的前刑警;外加一位走在路上,不斷被倒楣遇上的年輕少女;與一大堆失去呼吸的龍套角色。
Thumbnail
《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以一名曾經從事心理相關工作的教授為主要敘述視角,與一萬名罪犯及非行少年互動的過程也貫穿整個大綱,讓讀者能夠換位思考,理解他們為甚麼會走向這條不歸路的完整動機,以及深入探討這些「無藥可救」罪犯的殘破世界。  藉由數篇章節,我們也可以透過作者改編及重組的
Thumbnail
我和殺人魔相處的那一年:精神科醫師與真實世界的人魔面對面是一本非常震撼的書籍,講述了作者在美國最大的司法精神病院的經歷,深入描繪了精神異常犯罪者的生活和醫師們的無助境遇。該書充滿了令人大開眼界的黑暗實錄。
Thumbnail
 作者整理了病態犯罪者的治療史,清楚說明為何治療效果不彰?哪種治療方式反而助長再犯率?目前學界對治療採取何種態度?而書中提出歐美法庭對病態犯罪者的裁量,肯定會顛覆你固有的看法。
Thumbnail
在內科當了3年護理師的多恩,受到護理長推薦轉調到精神科病房任職,在病房內邂逅了許多病患,透過瞭解病患們過往,來尋找一起迎向未來的方法。
Thumbnail
本系列於2022年原刊載於鳴人堂專欄。因該專欄停止營運,因此全系列共五篇文章整理刊登於此。 專題前言 近年來精神疾病患者犯罪的案件,往往在我國媒體以各種聳動標題與誇大內容的報導之下,成為眾矢之的而引起輿論恐慌,「精神疾病」也因之被汙名化,監護處分要件與期限之修法亦成為媒體與輿論關注的議題。
Thumbnail
17個來自精神病院的真實故事,在崩潰的人生與深藏的創傷中,尋找救贖和希望。
Thumbnail
法醫也是醫生,卻不是替活人看病療傷的一般醫生。 從戲劇小說,新聞專訪得到的印象,法醫工作既神秘又帶些靈異色彩。 很多年前看美劇「X檔案」,史考莉解剖一具遺體,取出心臟擺上磅秤, 對錄音機報出重量,依續是胃、肝等等臟器, 道具做的逼真,看了不免起雞皮疙瘩。 心想,當法醫除了膽大外,心思要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