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投資週報-2024.02.18(合併號)

2024/02/19閱讀時間約 36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圖片來源:Midjourney繪製

圖片來源:Midjourney繪製

「邏輯投資」專欄每月分享至少 4 篇個人研究心得與觀念分享(含週報),目的是作為投資領域之學術研究與知識交流,未有推介股票之意圖與行為,亦未對證券價值進行分析,內容絕無任何目標價及買賣建議,也未有招收會員或開設群組,請讀者務必詳閱「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內容不建議作為投資行為之最終依據,投資前請審慎評估並自負盈虧。專欄訂閱費用每月 129 元,能夠幫助作者持續分享投資知識與市場觀點,歡迎訂閱支持。請記得「追蹤」本專欄及「邏輯投資」臉書粉專、IG,作者將不定期分享更多市場觀點與產業看法。


※ 近期專欄發布文章



※ 近期活動



※ 「邏輯投資」祝福大家開春後龍年發大財

週報發布的時間已經是農曆年假結束的時候,但還是在此祝福各位讀者,在這新的一年大家都能夠「數鈔票數到合不『龍』嘴」!

「邏輯投資」專欄也會持續發布週報、更新討論區以及發布個人研究,希望大家能繼續一同在「價值投資」的道路上相伴前行。

圖片來源:BING AI繪製

圖片來源:BING AI繪製



※ 「抱股過年」遇到年後開紅盤是運氣?

在農曆年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我在臉書寫了一篇文章探討「抱股過年」的議題,大意是跟投資人分享自己的操作一向是「抱好抱滿」,至於給一般投資人的建議,則是「會怕就下車」或者「降槓桿、減碼」。

文中我還強調「如果不幸今年最大的漲幅就剛好發生在春節長假期間,我的績效勢必被自作聰明的舉動嚴重拖累」。

 圖片來源:臉書/梗圖產生器

圖片來源:臉書/梗圖產生器


結果大家也看到了,春節期間美股大漲,半導體概念股集體走強,台積電ADR大漲,並帶動台股過年後第一個交易日開紅盤,台積電股價一度逼近漲停。

資料來源:籌碼K線APP

資料來源:籌碼K線APP


要當「事後諸葛」很容易,我也可以跟讀者強調自己多麼有先見之明,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只是單純「我無法判斷過年期間會發生什麼事」,而且我並不想做出像是「賭博」一樣的決定。

很多人問過我,為什麼專欄名稱要叫作「邏輯投資」,其實這也是我給自己的一個警惕,我期待自己做的每一步投資決策,都能多幾分理性,少幾分感覺或猜測,而為什麼「抱股過年」呢?其實也只是因為我無法判斷過年的漲跌,因此決定「以不變應萬變」。

至於過年後開紅盤,你可以說是運氣好,但我更願意給自己多一點掌聲,因為我堅持選擇放棄「猜測」與「賭博」,這分運氣也是靠自己掙來的。

圖片來源:梗圖產生器

圖片來源:梗圖產生器



※ 就算「存股」,還是請看完「投資最重要的事」

有許多喜歡「存股」的投資人,都是基於「存股穩賺不賠」、「高股息ETF獲利穩定」的想像進場投資,卻忽略不論是存股、波段操作還是當沖,本質就是「股票投資」,既然是做投資,就有義務去理解市場與其遊戲規則,因此對於「存股」新手,我還是一律推薦先讀完這兩本書:

  • 投資最重要的事
raw-image


  • 掌握市場週期
raw-image


可能有些人會疑惑,認為這兩本書並沒有教導投資人存股,但「存股」實際上只是作為「投資」的其中一種策略,但要做好投資,你有必要透過書中的介紹,認識超額報酬、選股、市場規則與景氣循環。

不過這兩本書不算便宜,我也不確定圖書館好不好借,但不論是投資還是存股,建議讀者不妨多花點錢買幾本好書,並花點時間做足功課,至少要建立對投資與市場運作的基本認知。

另外也提醒讀者,不要總想著不花錢或一味尋求免費資訊,因為在投資領域打滾久了,你就會明白「不要錢的,往往最貴」,另一個硬道理則是「投資自己是絕對不吃虧的投資」。



※ 女兒的紅包投資與「私藏定存股」清單

作為台積電603T學妹的女兒,現在整天嚷嚷著她是台積電的股東,因為不只解套,報酬率也超過10%啦!

raw-image


我大概在女兒六歲的時候,就幫女兒開戶,並開始教她關於股市、股東與投資的基本概念,至於戶頭裡的投資款項,則來自於女兒的壓歲錢與平時的零用錢。

今(2024)年女兒的壓歲錢進帳不少,可以感覺去(2023)年大家似乎都口袋滿滿啊!找了個時間幫她把紅包錢存入帳戶,並加倉跟新增持股,因為我很忙碌,實在沒什麼時間幫女兒帳戶盯盤操作,因此她的持股主要會以我曾在專欄介紹過的「私藏定存股」為主,也會搭配一些未來想分享的定存股標的,所以在此也跟讀者分享自己女兒的「私藏定存股」清單,包括:

台積電、閎康、宏全、長虹、新美齊、富邦越南ETF、遠雄港、京城銀、凱撒衛、八方雲集、美食-KY

目前我幫女兒帳戶設定的投資目標,是希望女兒能在18歲就達到傳統意義的第一桶金-股票資產達100萬元,對於這一點應該不難,我還蠻有信心的。另外我也希望她能持續對股票投資有興趣,並保持作為「股東」的角色意識,這對她未來理解社會、理解金融市場將很有幫助。

在此也奉勸各位讀者,女兒的紅包錢不要只是存起來或自用,這可以是一門從0歲到18歲,讓孩子終身都能受用的「親子理財課」,我的小學女兒已經上這門課三年多了,她目前已經理解股東、老闆、公司經營、配息、公司產品、股票交易等基本觀念,也認識統一超、台積電、閎康、宏全、八方雲集、新美齊等多家公司及其經營模式囉!我相信這也是在幫她對於世界的理解打好基礎,那又是另一門從0歲到99歲能夠改變人生的課程囉!

你的孩子開課了嗎?
raw-image



※「人性」不該是你放棄「投資報酬率」與「學習思考」的理由

今天看到媒體刊載一篇文章,作者提到0050上市20年來的總報酬率為405%,遠遠勝過0056上市16年來的135%,但作者認為0050「價格高」、「波動大」,難以長期持有,而0056「價格低」、「波動小」、「有股利」,反而能賺到長期完整回報。

因此作者認為應該選擇適合自己性格的投資標的,保守的人應該將全部資產拿去買「高股息ETF」;另外作者也提到比起130元的0050,37元的0056更讓投資人敢於買入。

我認同作者將「人性」或「性格」納入投資決策考量的觀點,然而與之不同的是,我仍建議投資人應適度給予自己挑戰,而且不該「跟『錢』過不去」,也不該向自己的情緒與性格宣布「投降」。


首先,針對該名作者文章中的觀點,有幾點「邏輯投資」認為有必要跟讀者先做釐清:

作者:「0050股價比0056貴很多,投資人不敢買前者」:

【觀念釐清】

如果你是散戶或新手投資人,請務必讓自己擺脫「不敢買高價股」的心理偏誤,股價是市場給予公司股權的評價,取決於公司業績、財務、產業、成長性、股利政策、股本大小等的綜合評價,所以並非「高價股」就等於「貴」。

而且台股目前已有盤中、盤後的「零股」交易,另外0050也有不少性質相似的替代選項,如006208、0057、00692、00850、006203等ETF。

總而言之,還是希望投資人要有正確的觀念,千萬不要讓「股價高低」去主導你的投資決策,這反而會害你誤踩更多陷阱。


作者:0050過去績效遠勝0056,不代表「未來」還是如此

【觀念釐清】

這個說法隱含作者認為0050、0056未來有可能「均值回歸」,但這顯然是忽略了二者之間存在明顯的「結構性差異」,也就是「市值」與「高股息」選股原則帶來的結果分化。

如果投資朋友聽不懂何謂「結構性差異」,那我們舉幾個更簡單的例子你就清楚了。

如果有人跟你說:「中國、香港股市過去五年積弱不振,表現遠不如台股、美股」,那是否就代表你現在應該積極投資中國跟香港股市呢?

又或者有人跟你說:「宏達電跌了這麼多年,以前還有破千元的價值,已經跌得差不多了,該買了」,這種觀點你能接受嗎?

其實上述觀念都是典型的「賭徒謬誤」,也是投資人絕對要避免的思維偏見。

賭徒謬誤(The Gambler's Fallacy):是一種對於「機率」觀念理解上的謬誤,主張由於某事已經發生很多次,因此接下來不太可能發生;或者由於某事很久沒發生,因此接下來很可能會發生。


如果你聽懂上面的例子,那你應該能理解不同策略ETF(以市值選股/以預期殖利率選股)之間還是有差別的,既然二者之間存在本質或結構性差異,那實在不該一廂情願地認為二者之間一定就會「風水輪流轉」。

另外作者自己也提到,0050上市20年來總報酬率405%,遠勝過0056上市16年來135%的報酬率,二者相差如此懸殊,如果說真的存在「風水輪流轉」這回事,怎麼二者越轉差距反而越來越大呢?


作者:敢長抱0056的人遠超過長抱0050的人

【觀念釐清】

其實這個觀點是明顯的「倒果為因」,肇因於台灣人對於「股利」與「殖利率」的偏愛與迷思,以及對於市值型ETF的理解不夠深刻。

另外,即便敢長抱0056的人比較多,就代表它是比0050更好的投資商品嗎?

這其實也是錯誤的觀念連結,就像老一輩的人覺得「台塑四寶」是很好的存股標的,買的人非常多,但真的就代表他們的觀念或選擇正確嗎?

我還是希望投資朋友能不要被殖利率完全主導投資決策,我自己也寫過「投資策略思考|存股別「盲」存!比股價、殖利率跟成本更重要的事情」、「投資策略思考|存股致富的正確姿勢」等文章跟讀者溝通這個觀念,回顧過去0050、0056總報酬率顯現的明顯差異,你該思考的是過去投資0056而放棄0050的投資人,實際上可能損失更多機會成本。

當然去年0056績效大幅成長,或許稍微彌平了二者差距,但這是否代表未來0056能夠持續繳出打敗0050的表現呢?我是持保守觀點。

另外我自己也觀察到,在我身邊有不少投資朋友其實也因為0056或許多高股息ETF漲多,琢磨著想賣出部位,因此「敢長抱0056的人一定比較多」這個論點真的有經過驗證嗎?我個人持懷疑立場,就像該文章作者自己也說過的,這就是「人性」。


回到原來的主題,我還是建議投資朋友既然已經跨入市場,就應該要更積極學習並嘗試,「人性」或「性格」不該是妨礙自己進步的理由,當你能提升自己的制高點,開始嘗試用更多元、超然的立場看待市場變化,並試著進行「第二層思考」或「反市場」、「反人性」操作,那我相信帶給你的不只是長期更好的平均投資回報,還會有更多自信、知識與投資樂趣。

圖片來源:梗圖產生器

圖片來源:梗圖產生器



※ 1月CPI暴雷,需要擔心嗎?

2月13日美國公布1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引發美股大跌,顯示這份數據重新點燃了市場對於通膨回升以及降息時間延後的擔憂,但真的需要擔心嗎?「邏輯投資」分享自己對這份數據的看法,跟市場主流觀點可能有些差異,提供讀者參考。


【數據】

  • CPI年增率:3.1%,高於市場預期值2.9%,低於前值3.4%。
  • CPI月增率:0.3%,高於市場預期值0.2%及前值0.2%
  • 核心CPI年增率:3.9%,高於市場預期值3.7%,與前值3.9%持平。
  • 核心CPI月增率:0.4%,高於市場預期值0.3%及前值0.3%

各項CPI數據均超出預期。


【當日股市反應】

raw-image


  • 道瓊指數下跌524.63點(-1.35%)
  • 標普500指數下跌68.67點(-1.37%)
  • 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286.95點(-1.80%)
  • 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91.86點(-2.01%)

道瓊指數收盤創2023年3月22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盤中一度暴跌超過750點。


【債市反應】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 10年期美債殖利率上漲14.8個基點,升至4.318%
  • 2年期美債殖利率上漲19.2個基點,升至4.662%

跟股市連動,呈現股債雙殺局面。


【降息預期調整】

資料來源:FedWatch

資料來源:FedWatch

目前FedWatch資料全年降息幅度為4碼,且降息時間延至6月,顯示市場受到1月份CPI報告刺激,降息預期出現大幅度修正。


【問題點】

  • 房屋租金數據存在雜訊

CPI數據當中,房租價格有兩大項目:主要住宅租金、業主等價租金(Owners' equivalent rent, OER)。

「主要住宅租金」是指民眾在市場上租房的花費,佔CPI約7至8%;而「業主等價租金(OER)」是指房屋擁有者將自有住宅於市場上出租所獲得的「預期」租金,CPI佔比約23至24%。

1月CPI數據超出預期,主要受到業主等價租金(OER)上漲的影響,這項數據並未如預期反映實際房租價格下降的滯後效應,根據 RenMac: Renaissance Macro Research 的統計,這項數據也跟「主要住宅租金」出現少見的分歧走勢。

raw-image


參考經濟學家Ian Shepherdson的觀點,他認為1月份業主等價租金(OER)的上漲,比較像是季節性的雜訊,最終仍會反映實際租金放緩的趨勢。

資料來源:Ian Shepherdson/X

資料來源:Ian Shepherdson/X

「邏輯投資」也傾向這份數據有失真的可能性,並預期聯準會也了解這項數據調查方式的問題,並且會將其納入利率政策考量,因此目前市場預期六月降息,或許又是另一種過度修正。


  • 季節性調整不足

參考經濟學家Marko Bjegovic的觀點,他認為在2020、2021、2022、2023年都能觀察到未受季節性調整之核心CPI月增率上漲的狀況,反映出明顯的季節性因素,因此有觀點認為季節性修正幅度不足,才導致1月份CPI數據高於市場預期。

資料來源:@MBjegovic/X

資料來源:@MBjegovic/X


【邏輯投資觀點】

我認為1月份CPI數據有雜訊存在,但它成功反轉市場的降息預期,並適度打擊當下寬鬆的金融情勢與股市熱度,因此我持正面觀點。

股市順勢藉由題材殺低股價,儘管AI概念股仍舊堅挺,但代表小型股的羅素2000指數一度大跌接近4%,抹平今年漲幅,顯示不少投資人選擇順勢出場。

raw-image


目前我對市場的理解是「降息預期修正過頭」、「資金集中在高度確定性的AI概念股」,然而如果我們預期通膨放緩的趨勢不會改變,聯準會的立場也已從升息轉為降息,再考量選舉、房價下跌、汽車銷量下滑、房租雜訊等各種背景因素,「邏輯投資」相信市場主旋律仍是「軟著陸」,小型股與復甦概念股未來仍有表現空間,甚至有可能出現更多超額報酬。

在投資選項上,我仍比較偏愛羅素2000指數及其中的小型股,並會避開過度擁擠的熱門AI概念股,CPI公布當天我就進場買了一些IWM,這不代表科技龍頭股或AI概念股之後會下跌,單純是個人投資取向考量,我比較偏向規避風險,並尋找未來有可能帶來高回報的標的或產業,但短線上這種類股仍不會受到資金青睞,因市場資金也高度厭惡風險,這是矛盾且困難的題目。



※ 藝人投資失敗啟示錄

藝人張克帆分享在25歲月收入高達50-60萬時迷上股票,當時炒股一天可以賺到80萬。

然而好景不長,買入中強電子後,遇到媒體報導董事長掏空公司,連續14天跌停;之後買入遠森科,1張26元,他一口氣買入1,200張,結果一天就賠掉500萬。

之後聽到當時李登輝總統提倡「兩國論」,改操作放空,選擇的標的是精業,股價從90元漲到110元後進場放空,沒想到受到Yahoo買下奇摩的消息面刺激,股價一路軋空到250元,上述種種操作算起來,總計賠了4,000萬元,一度賠光身家。

後來2002年買入可成,至今沒有賣出,總算慢慢將4,000萬元的家底賺了回來。


這段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呢?

小米集團執行長雷軍曾說過一句名言:「站在風口上,連豬都會飛」,但之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馬雲也說過一句話:「風過去了,摔死的都是豬」。

在股市當中,你應該要讓自己變成「鳥」,而非一直當「豬」,你應該要明白自己的長處與優勢,以及自己能賺到什麼錢,還有賺錢靠的是運氣還是實力,如果你無法回答這些問題,就算你有朝一日在股市賺到錢,也有實力在某一天全部輸回去,前述藝人的故事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

「投資不必求快」,實際上如果張克帆在2002年將4,000萬元放在 SPY 這檔美股ETF 上面,策略是跟隨美國企業成長,那這筆錢現在至少會變成 6 倍的2億4,000萬元,或者晚些時候在2005年將資金放在 0050 這檔台股ETF 上面,什麼都不用做,現在也至少翻兩倍。

raw-image


換句話說,如果少掉個人的各種神鬼猛如虎操作,單純捕捉長線趨勢的話,不僅獲利穩定,長期來看,收益也相當可觀。

如果你是投資新手,我的建議是不妨先從指數型ETF開始投資之路,如果真的想學習主動選股,則可以考慮將資金分成兩個部分,2/3資金部位採取被動投資策略,但建議以VT、VOO ETF為主,0050或006208的台股ETF為輔,其餘1/3資金再進行主動選股投資,但過程中必須持續學習,吸取經驗,並且應避免風險操作,直到建立自己的獲利模式與投資策略後,再考慮增加資金部位或開槓桿。



※ 自行車概念股暴漲,但自己有進場嗎?談入場點判斷的個人思考

長期趨勢比較好判斷,但股價發動時機就很難事先預測。


年假最後一天,「邏輯投資」在專欄討論區分享了自己對於自行車概念股的營收觀察及投資思考,並提到自己已經上車蹲點。


而在過年前的直播,我也有提到今年可以考慮將自行車族群納入投資對象。

raw-image


現在自行車概念股的股價,如桂盟、美利達等忽然大漲,我覺得適合好好來探討在討論區當中讀者問我的問題:

現在進場時機是否會太早?
如何判斷進場時間點?

首先必須承認,我對於這些問題並沒有完美答案,因為實際上「股價發動時機」這件事情,我認為很難事先預測,或至少我個人做不到。

以我在討論區的文章為例,儘管我已經進場蹲點,但我也是保守地認為,可能要到今年下半年,市場資金才會關注自行車族群,誰能料到開春後,巨大、美利達、桂盟的股價就大幅拉升。

所以到底該如何處理「進場時機」這個課題呢?

撇開技術面、籌碼面的策略(因為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我個人比較傾向先去理解整體產業趨勢,如果我判斷該產業有機會復甦,而個股評價還處於低點,且「上檔空間充裕」,我就會考慮提前進場蹲點,甚至不排除使用期貨、選擇權等槓桿工具放大槓桿率,藉以彌補等待過程的時間成本。

類似的案例像是前年的八貫,去年的威宏-KY、群聯,以及今年的桂盟、旺宏等,當然這種操作也不是百發百中,例如旺宏股價就毫無起色,但至少這個策略截至目前為止,帶來的投資回報還算讓人滿意,且在研究與觀察這些產業循環與投資時機的過程中,也能讓我對整體產業有更深入的認識,也算是一種收穫與學習,這樣的經驗未來還可以重複使用,甚至類推到性質相近的產業,這一點我覺得相當受用。

但有必要強調,上述不是標準答案,我相信一定有人能做得更好,或存在更棒的方法,但我選擇的是「在模糊的正確中儘量放大自己的報酬」,這自然會犧牲部分報酬,但也能換得自己認知範圍內可獲得的回報,對我來說足矣。

raw-image



※ 網紅說「少子化」將在20年後造成台灣房價A型反轉?該如何看待?

如果有網紅或其他人告訴你,他認為「少子化」這個大魔王,將在15-20年後的某個時間點,讓房價瞬間A型反轉,你可以請他看一下這張圖,請他設法解釋當日本高齡人口比例已經達到30%(台灣目前是19.19%),人口早已邁入負成長的階段,為什麼房價卻是緩慢上漲,特別是日本長期還是一個低通膨甚至有通縮威脅的國家?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根據國發會的推估,台灣到2039年,高齡人口比例會達到30%,如果日本高齡人口比例現在達到30%,房價沒有A型反轉,那為什麼會一廂情願地認為台灣高齡人口達到30%,也就是15年後,房價就會反轉向下呢?

 資料來源:國發會

資料來源:國發會


當然我不是要說「房價不會跌」,這種預測一點根據都沒有,我也不鼓勵讀者去相信這種「神話」,只要有供需市場,就會存在價格變動,房地產也不例外。

而同時,我也認同「少子化」會對住屋需求帶來壓抑,但影響需求的原因還有很多,包括經濟成長、通膨、貨幣政策、住宅政策、住宅供給、超額儲蓄、產業轉型、都市計畫、交通建設、家庭結構、薪資成長等,因此這類「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思維方式,無疑是危險或具煽動性的。

當然我不否認台灣有些區域的房市有泡沫在成型,但這是否代表15-20年後的房價會崩盤?假設15-20年後,台灣房價又翻倍,但屆時房價反轉跌了兩成,那到底又算誰贏呢?實在很難說。

在股市投資當中,我通常不會去預測太遙遠的未來,能看到1-2年後還能看對,就已經很奢侈了,而對於房市,我的想法也一樣,試問15-20年後的未來,你要如何驗證?假設你看錯,你還有多少15-20年可以揮霍呢?

會談這件事情也是想提醒讀者,如果有網紅正在設法跟你說明他對於15-20年甚至30年後的預測,那其實代表他不是「高估」自己的能力,就是「低估」投資人的判斷力,在做投資這條道路上,不要嘗試去預測太長遠的未來,但你可以試著讓自己抱股抱得長一點,特別是成長股,確實需要給它更多時間。



※ 潛力股資訊總整理(截至20240218)

歡迎付費訂閱解鎖更多價值內容
本篇內容共 14497 字、10 則留言,僅發佈於邏輯投資-發掘投資機會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邏輯投資」發掘潛力股、營建股、定存股與冷門股,分享投資觀念、市場觀察與潛在風險,歡迎訂閱作者的投資專欄,每個月只要一個便當錢(99元)就能支持作者持續發掘投資機會,降低「韭菜率」,跨越投資痛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