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第二部》—史詩與凝滯的時間感

《沙丘:第二部》—史詩與凝滯的時間感

Hai-avatar-img
發佈於Pick電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時隔三年,導演丹尼·維勒納夫Denis Villeneuve終於推出《沙丘》系列第二部《沙丘:第二部》。還未買票便很常見到一個詞在形容這部電影:史詩感,觀影時便不斷想,什麼是史詩感?


是壯闊磅礴的場景嗎?黃沙太過廣袤,再猛烈的爆炸都顯得渺小而靜謐,但沙丘星球上世代居住的弗瑞曼人,仍研發出與噬人的大地共處的方法。每當小小的砂槌在無邊沙地上作響,那厚重的撞聲總是令人激動,要知道那是誘來沙蟲的裝置,帝國人奈何不了的巨大沙蟲也能被它牽引,或許人與天、與更大的存在相抗,便是史詩感的來源?


史詩也能以歌訴說,這幾乎是電影配樂大師漢斯·季默(Hans Zimmer)的強項,大場面電影如《加勒比海盜》、《星際效應》、《敦克爾克大行動》都出自他的手筆。


又或許小說六部曲跨越多代的糾葛自成一段歷史,起源自亞崔迪整個家族的血祭,於是男主保羅起步時便是扛著家族的榮耀、責任與生命在行動,步履不免沉重。個人與群體跨越世代的抗衡,便是史詩。


去過海灘玩的人都知道,踩在沙地上要花費比平更多的力氣在「走路」這一平凡的動作上,前進的步伐因沙受限,因此那兇狠殺敵的步伐也是緩慢的。不只走路,運鏡的速度也與沙的流速相似,即使是在敵我互搏的場景也慢,這也跟故事設定有關。


《沙丘:第一部》裡,導師教保羅說:「只要刀夠慢就能穿過屏蔽場。」屏蔽場是什麼?它是一種防護罩,可以裝載在人身上或設施週邊,開啟後可以防禦快速接近的物體,包括槍彈、快刀,但防不了慢速的入侵,所以刀劍必須減速,暗器必須慢。


屏蔽場的設定礙於篇幅,在片中沒有多作解釋,但影響整部片的基調至深。保羅一到沙丘星球厄拉科斯就被暗器襲擊,襲擊它的暗器穿過管道而來,接近得非常緩慢就是為了破開保羅的屏蔽場,而非刻意用慢鏡頭呈現的關係。


肢體互搏的速度也慢,再再令人想到《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在眾人面前教張無忌太極拳,以柔克剛、運虛御實,如踩在沙上厚重,又如沙子流過指間的柔軟。人也能如此嗎?單薄但具有韌性,聚為群體,撼動帝國,書寫新的歷史,是為史詩。


———防雷線:以下有雷請注意———


雖然電影目前連小說的第二部都未完,但保羅已經開始預見到未來,卻還是不可避免地向悲劇走去,即使他下的每一個決定都在謹慎地避免:他一開始只想成為弗瑞曼人的夥伴,不想成為頭領,更不想殺史帝加,最終雖然成功避免史帝加的死亡,卻還是使用威權令所有人臣服,因而導致女主荃妮的離開,拔下的家族戒指又重新戴上,捲入亞崔迪家族,同時也是哈肯能家族的命運漩渦中。


提摩西·夏勒梅(Timothée Chalamet)的形象蠻適合保羅的角色,逐步強大但又保有柔軟,位於權力圈內卻仍有良善的理想,這點也很張無忌,導致很多時候只能被局勢推著走,還沒看見結局便已能預示他的悲劇。


見證英雄的崛起與沒落,也是史詩的魅力之一吧。

內容總結
沙丘第二部
3
/5
avatar-img
Pick the Rose
0會員
20內容數
in the books and movie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Pick the Rose 的其他內容
喬凡尼與他的小夥伴坎帕內拉,一同搭乘銀河火車時見識到許多奇異的光景,本文試著用科學原理推敲這些超現實描寫,以及研究作品中的生死觀。
老僧內供有一個從上唇橫跨下巴的超長鼻子,讓他行動十分不便,而且別人對其鼻子的竊論,讓內供自尊心受損,因此他千方百計想把長鼻子變回正常的鼻子。在試遍這個那個方法都沒有效果之後,有天徒兒從異國來的高僧那裡得到全新祕方,兩人合力之下,終於成功讓長鼻子變回正常的鼻子,他欣喜若狂:「這麼一來,諒誰都不敢再嘲諷
初看《盛開的櫻花林下》,會覺得無論是盜賊搶走的美女、任性美麗的夜長姬、楚楚可憐的天女或放蕩的農婦阿綱,都令人聯想起日本文學中常見的主題─凡人難以企及的神祕美女,主角在追求的過程中痛並快樂的得到滿足。看完同作者的《墮落論》之後再看本文,會發現它實則為用日本美學傳統包裝的諷刺之作。
喬凡尼與他的小夥伴坎帕內拉,一同搭乘銀河火車時見識到許多奇異的光景,本文試著用科學原理推敲這些超現實描寫,以及研究作品中的生死觀。
老僧內供有一個從上唇橫跨下巴的超長鼻子,讓他行動十分不便,而且別人對其鼻子的竊論,讓內供自尊心受損,因此他千方百計想把長鼻子變回正常的鼻子。在試遍這個那個方法都沒有效果之後,有天徒兒從異國來的高僧那裡得到全新祕方,兩人合力之下,終於成功讓長鼻子變回正常的鼻子,他欣喜若狂:「這麼一來,諒誰都不敢再嘲諷
初看《盛開的櫻花林下》,會覺得無論是盜賊搶走的美女、任性美麗的夜長姬、楚楚可憐的天女或放蕩的農婦阿綱,都令人聯想起日本文學中常見的主題─凡人難以企及的神祕美女,主角在追求的過程中痛並快樂的得到滿足。看完同作者的《墮落論》之後再看本文,會發現它實則為用日本美學傳統包裝的諷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