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書十二探秘(十五)-上庸二三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繼續郤正傳前,先聊聊上回花了不少時間翻來翻去翻到華陽國志去的部分。

孟達與上庸。

其實華陽國志有的資訊也不多就是了。


第一個,很多人都認為,在孟達劉封攻打上庸三郡之前,這裡是屬於曹魏的。這不管從哪個角度切都是謬誤。

首先,劉封孟達於建安二十四年征伐,法理上此地屬於「東漢」,絕非曹魏。再者,上庸太守申耽,不是真的曹操所屬。

《魏略》寫得很清楚:「申儀兄名耽,字義舉。初在西平、上庸間聚衆數千家,後與張魯通,又遣使詣曹公,曹公加其號為將軍,因使領上庸都尉。

孫策孫權也這麼做,劉璋也去曹操那邊領過,你會說他們是曹操手下嗎?

不會。

申耽明顯就是割據一方的太守,在大勢力中求存。三國的醍醐味就是這種玩法,不是真的只有三個國家。

上庸對於荊州而言,處於漢水上游。講白了,逆流而戰事倍功半。只要申耽能幫忙擋住漢中,曹操沒有必要非把他們「收歸國有」不可。

相反的,從秦嶺北攻打漢中,還比較順勢。

但佔領了漢中的劉備,意在北伐直取洛陽,角度就翻轉了。

出斜谷祁山道難,取上庸順流而下會合荊州部隊,就是一條不錯的路線。

妙的是三國志說這麼打:「遣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達軍,與達會上庸。

下游有大軍,上游是監軍,兩方會合之後打下上庸。

三郡從上游往下排是:西城(後改魏興),上庸(不變),房陵(後改新城統領三郡)。你看曹魏的改制就知道,房陵才是「可管制區域」。

這裡的太守,當時是蒯祺,是荊州大家。

孟達的任務就是殺掉他。

然後,「上庸太守申耽舉衆降」。

劉備不但讓申氏兄弟就地合法,給的官職也不差。哥哥申耽領了個征北將軍,要知道,趙雲都是大約兩年後才有征南將軍。弟弟申儀待遇沒那麼高,但仍能守西城郡。

那接下來大家都清楚,關羽叫,孟達劉封不應。

劉封跟孟達又起爭執,奪走了孟達的鼓吹。就我對兵法了解至今,其實指的就是孟達的軍隊指揮系統。

奪了鼓吹,原則上孟達就不能「駕馭」劉備派來的部隊。但他還是帶著四千多家部曲降了魏,這更妙的是,孟達是房陵主管,是離漢中最遠的一塊。

原本的設想是,這些人是三輔流民入漢中各奔前程,上一篇說的。

但是不是感覺不太現實?

不過,讓我們想起一下「東州兵」。

「南陽、三輔人流入益州數萬家,收以為兵,名曰東州兵。」

房陵就是南陽人的入蜀口。

這個因果關係顯得非常詭異且奧妙。

吾有一解,城下一聚!

不是,人家也想像陳某一樣耍帥啦偶爾。

假設性算式是:

1.孟達是東州兵首領之一。

2.孟達入荊州時,帶的四千兵不只是東州三輔,或許更多是東州南陽兵。

要知道,孟達不是入荊州四個月就去北伐上庸三郡,他待了七年。跟關羽這種人尚且沒有衝突……諸葛亮慮劉封剛猛看來好像不會太超過。

抱歉,重點是,七年間,孟達早已滲透房陵。

稍稍倒回去一點,我發現有點可怕。

「建安二十四年,命達從秭歸北攻房陵」。

孟達守的是宜都,不是秭歸。

秭歸是三峽東口第一鎮,不在荊州大平原上。「從秭歸北攻房陵」的原因,應該是關羽還沒跟襄陽開戰。所以,劉備要孟達穿山奇襲房陵。

翻山越嶺是愚蠢的行軍方式,最好的穿山方式,賈逵幫我介紹過了。

沿河谷而行。

今秭歸縣城西7.5公里處,有「香溪」自北而來,匯入長江。穿過許多人最愛的「神農架」,即使今天都不會是個簡單任務。

順便說一下,到這裡,包括曹丕對孟達的讚賞,我們都可以肯定他是個響噹噹的高級將領。但孟達的「實績」都是隱藏式,甚至無傳。

比起他牆頭草的行為,我想影響更深的應該是:孟達是司馬懿獨斷獨行解決的「反賊」。

宣王的判斷是不會錯的。

孟達反出劉備軍之前,寫了一封信給備哥哥,基本上都是幹話我想是個人都很懶得看。

不過有一段我認為值得思考:「況臣卑鄙,無元功巨勳,自繫於時,竊慕前賢,早思遠恥。昔申生至孝見疑於親,子胥至忠見誅於君,蒙恬拓境而被大刑,樂毅破齊而遭讒佞,臣每讀其書,未甞不慷慨流涕,而親當其事,益以傷絕。

無元功巨勳」,孟達並非元老派,這很肯定,但他是不是真的沒有「巨勳」?

頗是自謙,畢竟後面他用伍子胥、蒙恬跟樂毅來自比。

魏文帝善達之姿才容觀」,那表示孟達親自去見了曹丕。但房陵做為當時對魏第一線,孟達不需要攜家帶眷跋山涉水,只要回來「開門揖盜」就行。

能夠這樣一去一回,更帶魏軍襲擊劉封,就表示孟達在至多一年內的時間,已經完全掌握房陵。他又寫了一封信給劉封勸降,劉封不從,但西城太守申儀從了。

老裴註了一條:「至建安末,為蜀所攻,以其郡西屬。黃初中,儀復來還,詔即以兄故號加儀。

我們不難想像,申耽已經故去。

事實上,最後司馬懿強攻新城郡時,申儀也因為跟孟達不和,所以出面阻擋諸葛亮派來的援軍。

我這邊要說的是,申氏兄弟也是地頭蛇,特別是申耽,對於孟達的「權威」絕對有遏阻效果。

孟達叛蜀的變因中,應該要把申耽故去也考慮進來才是。

相對來說,孟達在蜀漢的將軍職,低於申耽的可能性較高。

上庸三郡的故事,暫且說到這裡。

很多的疑惑仍然沒有得到解答,比方說「大將軍孟達」到底是不是蜀漢所賜?

為什麼蔣琬有意再取上庸,但諸葛亮跟費禕都不想?單純是蔣琬戰術白癡嗎?

不過老實說,第一點在了解了孟達的功績後,其實提高了不少的可能性。

輕取戰略要地帶來的效益,前可比馬超,後可比姜維……姜伯約是有這份優勢但一直沒拿下來喔,然後他是真真正正的大將軍。更不要說東州兵對益州可能產生的威脅。

第二點也是靠姜維串起來。

就想像費禕跟蔣琬說,當年是孟達有門路跟上庸三郡內部達成共識,才能殺蒯祺而奪三郡。今天沒有孟達,敵方若是堅守,破之不易。反觀我們有了對涼州有門路的姜維……

大概是這樣,聊到這裡就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80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31
「方今朝士山積,髦俊成羣,猶鱗介之潛乎巨海,毛羽之集乎鄧林,游禽逝不為之尠,浮魴臻不為之殷。」 優秀的人才這麼多,我郤正不過是其中一個小小小咖。朝廷有任何建樹或有任何缺失,都不是我所能影響的。 「且陽靈幽於唐葉,陰精應於商時,陽盱請而洪灾息,桑林禱而甘澤茲。」 開始耍典故了,得請裴松之解說。
Thumbnail
2024/01/31
「方今朝士山積,髦俊成羣,猶鱗介之潛乎巨海,毛羽之集乎鄧林,游禽逝不為之尠,浮魴臻不為之殷。」 優秀的人才這麼多,我郤正不過是其中一個小小小咖。朝廷有任何建樹或有任何缺失,都不是我所能影響的。 「且陽靈幽於唐葉,陰精應於商時,陽盱請而洪灾息,桑林禱而甘澤茲。」 開始耍典故了,得請裴松之解說。
Thumbnail
2024/01/28
上一回,郤正吹捧了一下蜀漢的安定繁榮,同時也綿裡藏針,暗諷朝政敗壞的原因。 他不直接挑明罵黃皓,接著卻說,你們都那麼棒,我卻是個廢物,在朝廷數年,寄託在天子腳下…… 心,卻不在這裡。 郤正的心在哪呢?
Thumbnail
2024/01/28
上一回,郤正吹捧了一下蜀漢的安定繁榮,同時也綿裡藏針,暗諷朝政敗壞的原因。 他不直接挑明罵黃皓,接著卻說,你們都那麼棒,我卻是個廢物,在朝廷數年,寄託在天子腳下…… 心,卻不在這裡。 郤正的心在哪呢?
Thumbnail
2024/01/25
郤正開始講劉備政權入蜀。他表示,朝廷跟百姓相處都十分融洽。 朝中能臣,像元凱一樣。 元凱不是一個人,是指五帝時期的十六大族:八元八凱(愷)。 這個司馬遷的原文寫得極妙:「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不隕其名。」
Thumbnail
2024/01/25
郤正開始講劉備政權入蜀。他表示,朝廷跟百姓相處都十分融洽。 朝中能臣,像元凱一樣。 元凱不是一個人,是指五帝時期的十六大族:八元八凱(愷)。 這個司馬遷的原文寫得極妙:「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不隕其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花了十個月的時間,我才把魏書十一走完。 這是一個以「山東世族」為主的傳記,背後的伏線則是曹操與曹丕之間的關係,還有跟稱帝相關的部分。我們將會看到曹魏世族各式各樣不同的組成,以及世族力量的根源。這個力量,就是他們的「天子選票」。 前面還不太懂,打發時間寫心得的可能有點亂,多包涵。
Thumbnail
花了十個月的時間,我才把魏書十一走完。 這是一個以「山東世族」為主的傳記,背後的伏線則是曹操與曹丕之間的關係,還有跟稱帝相關的部分。我們將會看到曹魏世族各式各樣不同的組成,以及世族力量的根源。這個力量,就是他們的「天子選票」。 前面還不太懂,打發時間寫心得的可能有點亂,多包涵。
Thumbnail
文翁治學與司馬相如的崛起,為華陽國帶來了不少新的改變。 制度上,漢武帝開始在蜀郡設置都尉,即漢朝自有武力。與之搭配的,則是華陽各郡縣開始築城。 而蜀志在漢武帝年間最後的記錄,就是將都尉擴增為兩部。 一主外羌,一主漢民。 漢武帝決定,要放棄西南的治權。
Thumbnail
文翁治學與司馬相如的崛起,為華陽國帶來了不少新的改變。 制度上,漢武帝開始在蜀郡設置都尉,即漢朝自有武力。與之搭配的,則是華陽各郡縣開始築城。 而蜀志在漢武帝年間最後的記錄,就是將都尉擴增為兩部。 一主外羌,一主漢民。 漢武帝決定,要放棄西南的治權。
Thumbnail
巴蜀的先秦篇章,基本已經結束。 漢中(庸國)的資訊則是非常少,後來隋書倒是有些習俗整理,有一篇《六世紀蜀漢懶人包》可以看看。 隋書的輔助閱讀我都還沒放上方格子,誰會想到群英傳寫兩年還寫沒完。 今天來看一下《南中志》的部份,就是諸葛亮去七擒孟獲的地方大家應該都知道。 就從這裡來開始「入漢」。
Thumbnail
巴蜀的先秦篇章,基本已經結束。 漢中(庸國)的資訊則是非常少,後來隋書倒是有些習俗整理,有一篇《六世紀蜀漢懶人包》可以看看。 隋書的輔助閱讀我都還沒放上方格子,誰會想到群英傳寫兩年還寫沒完。 今天來看一下《南中志》的部份,就是諸葛亮去七擒孟獲的地方大家應該都知道。 就從這裡來開始「入漢」。
Thumbnail
來看蜀王本紀,華陽國志版。 蜀王本紀是一本不被當作正史的神書,據稱為西漢嘴砲戰神楊雄所做。楊雄本身是蜀人,這大概是他搜集的鄉野傳奇整理。 也有人懷疑不是,這基本不可考。 但常璩會採用,就表示資料誕生於東晉之前而且有一定程度的可信與流通。
Thumbnail
來看蜀王本紀,華陽國志版。 蜀王本紀是一本不被當作正史的神書,據稱為西漢嘴砲戰神楊雄所做。楊雄本身是蜀人,這大概是他搜集的鄉野傳奇整理。 也有人懷疑不是,這基本不可考。 但常璩會採用,就表示資料誕生於東晉之前而且有一定程度的可信與流通。
Thumbnail
蜀跟巴一樣,是當中原人皇的兄弟來到這裡時,就已經存在的古國。 關於古蜀國的記載,華陽國志也只有這麼一句話。 你如果知道更多的內容,主要出自《蜀王本紀》。 但常璩認為那些事情,應該發生在周朝,所以我們先往下慢慢看。而且按照常璩的寫法,也十分有趣。
Thumbnail
蜀跟巴一樣,是當中原人皇的兄弟來到這裡時,就已經存在的古國。 關於古蜀國的記載,華陽國志也只有這麼一句話。 你如果知道更多的內容,主要出自《蜀王本紀》。 但常璩認為那些事情,應該發生在周朝,所以我們先往下慢慢看。而且按照常璩的寫法,也十分有趣。
Thumbnail
就在隗囂馬上行將入土之時,劉秀在臨走前時囑咐了兩件事。 第一,隗囂這就要死,拿下隴西後,帶兵南擊蜀虜。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須為白。 這就是著名的「得隴望蜀」的由來了。 劉秀的意思是,我承認我欲望大,得了隴,就趕緊給我望蜀去。 兩百年後,曹老闆在拿下漢中後,面對新生的劉備政
Thumbnail
就在隗囂馬上行將入土之時,劉秀在臨走前時囑咐了兩件事。 第一,隗囂這就要死,拿下隴西後,帶兵南擊蜀虜。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須為白。 這就是著名的「得隴望蜀」的由來了。 劉秀的意思是,我承認我欲望大,得了隴,就趕緊給我望蜀去。 兩百年後,曹老闆在拿下漢中後,面對新生的劉備政
Thumbnail
我們將歷史串起來看,會發現很多很神奇的規律,絕大多數的治亂興衰都是有跡可循的。 比如每次的王朝更迭,基本上都是從兩個天下金角開始的,一個西北,一個東北。 這兩個超級金角,西北是涼州,東北是幽州,成為了兩千多年來的興衰源頭。 這其中,往往又以西北角的破壞力為強。 涼州安,則關中穩,則天下定。
Thumbnail
我們將歷史串起來看,會發現很多很神奇的規律,絕大多數的治亂興衰都是有跡可循的。 比如每次的王朝更迭,基本上都是從兩個天下金角開始的,一個西北,一個東北。 這兩個超級金角,西北是涼州,東北是幽州,成為了兩千多年來的興衰源頭。 這其中,往往又以西北角的破壞力為強。 涼州安,則關中穩,則天下定。
Thumbnail
這是一部由東晉史學家「常璩」所編撰的地方志。 隋唐之前其實沒這個稱呼。 原本就是「方志」,方就是方國,算了用大家比較熟的詞方便些。 方志即是我們常常在人物傳記之後看到的,匈奴傳啊西域傳啊這一類。隋唐之前其實也都是傳或記,比方讀三國很常看到的江表傳。 華陽國志的本名則是華陽國記。
Thumbnail
這是一部由東晉史學家「常璩」所編撰的地方志。 隋唐之前其實沒這個稱呼。 原本就是「方志」,方就是方國,算了用大家比較熟的詞方便些。 方志即是我們常常在人物傳記之後看到的,匈奴傳啊西域傳啊這一類。隋唐之前其實也都是傳或記,比方讀三國很常看到的江表傳。 華陽國志的本名則是華陽國記。
Thumbnail
繼續郤正傳前,先聊聊上回花了不少時間翻來翻去翻到華陽國志去的部分。 孟達與上庸。 其實華陽國志有的資訊也不多就是了。 第一個,很多人都認為,在孟達劉封攻打上庸三郡之前,這裡是屬於曹魏的。這不管從哪個角度切都是謬誤。
Thumbnail
繼續郤正傳前,先聊聊上回花了不少時間翻來翻去翻到華陽國志去的部分。 孟達與上庸。 其實華陽國志有的資訊也不多就是了。 第一個,很多人都認為,在孟達劉封攻打上庸三郡之前,這裡是屬於曹魏的。這不管從哪個角度切都是謬誤。
Thumbnail
景耀六年冬,魏國將軍鄧艾行陰平古道,奇襲江由城。 蜀軍守將馬邈無備,選擇了投降。 譙周傳說:「蜀本謂敵不便至,不作城守調度,及聞艾已入陰平,百姓擾擾,皆迸山野,不可禁制。」 當曹魏大軍突破了姜維的防守,百姓們紛紛逃進山裡,政府,已經失去了管制的能力……
Thumbnail
景耀六年冬,魏國將軍鄧艾行陰平古道,奇襲江由城。 蜀軍守將馬邈無備,選擇了投降。 譙周傳說:「蜀本謂敵不便至,不作城守調度,及聞艾已入陰平,百姓擾擾,皆迸山野,不可禁制。」 當曹魏大軍突破了姜維的防守,百姓們紛紛逃進山裡,政府,已經失去了管制的能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