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書十二探秘(十一)-蜀漢之亡】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raw-image

景耀六年冬,魏國將軍鄧艾行陰平古道,奇襲江由城。

蜀軍守將馬邈無備,選擇了投降。

譙周傳說:「蜀本謂敵不便至,不作城守調度,及聞艾已入陰平,百姓擾擾,皆迸山野,不可禁制。

原本蜀軍都靠金門……不是,靠劍門關姜維張翼廖化三英擋住魏軍。後方不到歌舞昇平,也算是安然無事。

姜維版的重門雖然關得晚,但還是挺重的。

也正因如此,老百姓對於鄧艾的入侵,那個驚恐更是無以復加。

這段敘述在其他地方真沒有如此生動,相當呈現出蜀漢百姓跟政府都已經習慣太平之日的模樣。

下次如果有人找你討論姜維繼承武侯之志北伐的優劣,試著想起國破之日人民的恐慌吧。那不是「劉禪多會治理國家」的問題,而是蜀漢國防堅實的程度。

事實上,當時姜維的防線尚未崩潰,我記得對照地圖,鄧艾七百里山路走下來,也沒有到直逼成都的程度。就是足以製造魏軍已大舉入侵的假象。(諸葛瞻雖然很塑膠但到底還算一道防線耶)

那就夠了。

君不見,蜀漢朝廷開會討論的項目是些甚麼?

有人認為吳蜀一家,可以逃去吳國。

有人認為南中七郡自帶天險,可以固守,不如南撤。

蜀中多少名士大臣,沒事掛兩三個博士頭銜在身上,就討論這兩點。因為他們的眼中,姜維張翼廖化,已經跟死了沒兩樣。

只有譙周提出第三選項:投降。

賣國賊!

不是,譙周說,你們去投靠東吳,難道還能繼續稱天子嗎?沒可能嘛。一樣是投降啊。今天降吳,哪天吳又給魏滅了,你不是要降兩次?難道你覺得沒了我們,吳國可以勝過魏國?

給人羞辱兩次,還不如一次就好。

那奔南呢?

笑死,南中甚麼地方?你如果在國力強大的時候遷都,慢慢馴化他們,那不錯。今天大敵當前,你夾著尾巴逃去南中,君不見楊奉韓暹如何「侍奉」漢獻帝的嗎?

這句我加的,譙周還沒敢這麼說。不過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甚至譙周還說,你光是出發到不到得了南中,都是個問題!

就有人很機智很會吵架,撿了話屎就反問:大敵當前有人會生異心,很有道理。那鄧艾都要兵臨城下了,他會接受我們投降嗎?舉手之勞的事情,何不拿下再說?

平常憨慢講話,其實藏了很久的譙周一巴掌就打回去:「方今東吳未賔,事勢不得不受之,受之後,不得不禮。

這意思不是說,東吳跟曹魏仍是敵對,鄧艾花不起時間在這裡攻城喔。

譙周是說,「今日蜀漢,明日東吳」。

哇當年寫譙周還沒這句名言,現在用起來就方便了。

今天的蜀漢,就是東吳人的榜樣。

很好懂吧?可惜真正的道理不是這樣的。

真正的道理是,今日劉禪,明日孫皓。

今日張紹,明日陸凱。

今日鄧艾,明日杜預。

善待劉禪,即可瓦解孫皓的抵抗意志。

善待蜀國大臣,即可瓦解吳國大臣的抵抗意志。

你司馬昭如果想一統天下,那麼善待我們是你唯一選擇。

魏蜀吳都是新興國家,臣民對於政權的「忠誠」?屁都不如。蜀漢自己就是例子,譙周自己就是例子,還有在那邊降吳南遷的各位,看到魏軍的旗子就擾擾蹦入山野的百姓,也都是例子。

不過前線的戰士是例外。

事實上,沒忠誠到那個地步你也不會死戰到底,轉身就跑了。

當兵訓練忠誠嗎?其實是訓練你無腦失智,當過兵的都知道。

蜀書中還有一個例外:北地王劉諶。後主的兒子之一。老大太子當時是四十歲,劉諶生年不明,要我猜大概是二十歲上下,至多三十。

是一個完全由蜀漢政權養大的世代,一個後諸葛亮世代。

他們的情感跟從四面八方來到益州,集合在季漢旗下的老人家,是很容易不相同的。

相對又回到開頭:蜀漢強大的國防意識,在次世代熊熊燃燒。

是說你一定也注意到我偷渡了「今日鄧艾,明日杜預」。

為什麼司馬昭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定要把鄧艾抓起來?其實就跟為什麼要善待蜀漢大臣一樣的道理。

都是為了未來一統天下做打算。

最可怕的地方在於狡兔未死,敢烹走狗。

不過大概要等哪天重看《晉書》,才有機會多了解一些司馬昭了。

那如果想要先看點這邊的事情,【滅蜀大元帥,鍾會】這個也是不錯,沒收在方格子。

卻說譙周這麼會說,結果也只是換來「衆人無以易周之理」。

什麼意思?我翻不出來。

你覺得好像大家都沒辦法辯贏他:無以改變,無以輕視,無以交換……

可劉禪心裡想的,還是入南首選啊。

這世上,又有幾人能甘心捨棄掉天子之位,去賭那個不可知的投降?

對,你知道結局。

但你知道劉禪是如何放下「南中天子」的幻想嗎?

我不是那麼確定譙周的上書,有沒有被陳壽改寫。畢竟整本三國志裡,關於改動書信內容,陳壽可說是前科滿滿。裴松之做注就找了許許多多跟他不同的版本。

如果沒有改,那挺有趣的,因為這內容非常淺顯易懂。

「南方遠夷之地,平常無所供為,猶數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勢偪之,窮乃幸從。」
「是後供出官賦,取以給兵,以為愁怨,此患國之人也。今以窮迫,欲往依恃,恐必復反叛,一也。」

譙周的文筆跟陳壽,頗有相似之處。

你看魏國人給曹丕上疏:「昔帝王之治天下,不唯外輔,亦有內助,治亂所由,盛衰從之。故西陵配黃,英娥降媯,並以賢明,流芳上世。

老師教的四六駢體文躍然紙上有沒有?

喔,那是要叫曹丕不可廢甄后。

你說這種不知哪來的野雞?不然你去比《出師表》,其實都是一樣幹話滿天飛,歌功頌德不能少,吉祥如意寫滿篇。

譙周沒有,直接給你說事。

南方是遠得要命蠻夷之地,平常都不供東西給我們,還反叛好幾次。自從諸葛丞相南征,用大軍逼他們到沒辦法,才勉強服從。之後繳稅啊,提供士兵啊,他們也是滿肚子抱怨。

頂多就「患國之人」是專有名詞,那前後文一對也知道不是說南蠻子憂患國家,是說他們本身就是國家的憂患。

有趣的是,你知道中文都用「內憂外患」。

譙周這麼寫多少也是暗示「南蠻子跟我們不是一國的」。

今天換我們被逼到沒辦法,想要去依靠他們?我看是一定會再次反叛。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比較就沒那麼直白,對我們來說。

「北兵之來,非但取蜀而已,若奔南方,必因人勢衰,及時赴追,二也。」

北兵說的就是魏軍,他們的目標不會是奪取蜀地而已。

這邊要想起來,「蜀漢」只是愛稱,人家正式的名稱還是「漢」或「季漢」。季漢政權在阿斗率領下,領土主要包含漢中、巴、蜀、南中四大區域。

小孩子才做選擇,魏大人當然是全都要。

逃跑會被追上,很好理解,這句難就難在「因人勢衰」。

人跟勢在中間,所以不是排比。要說四字有因果,你也看不出因果是甚麼。當時的古語用法,因人已經有「因為人」的意思,不是單純只有「依靠人」。

我能想到的就是「如果我們往南方奔逃,這邊的抵抗衰弱了,反而會被他們趕上」。

這跟劉備的荊州大逃亡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今天要是劉琮在襄樊有抵抗,虎豹曹純也追不上劉備的。

為什麼要花功夫強調這一條?我認為是再次說明了,成都朝廷完全得不到姜維的消息。

所以跟爸爸媽媽保持聯絡很重要,不然爸媽會被詐騙。

不過,我突然想起,陳壽幫老師記了一件趣事:「諸葛亮過世時,國內管制,譙周還是第一個趕到前線」。

這是三十年前的事情,如今譙周肯定沒那個體力。

但,譙周真的是在完全不知道姜維仍在抵抗的前提下,費盡功夫勸劉禪投降嗎?

譙周傳裏頭有很大一塊,是他的名著:《仇國論》。

簡單說,譙周的政治立場表現出來,認為諸葛亮時代北伐是有機會的,姜維北伐是白費力氣徒勞無功削減國力的。

開個IF線,假如譙周知道,幫忙把訊息傳回朝廷,堅持力挺姜維死守國門寸土不讓!

這邊的戰略這幾年大概也看了夠多,基本上魏軍推進到劍閣,後方不管是走斜谷道或漢水進漢中。或者走祁山道的西涼支援,都是通行無阻。

而在知道「我軍前線未敗」的情況下,蜀漢朝廷肯定也會出現:支持下去等東吳援軍的聲音。

譙周傳雖然沒提到這個討論,但聽過羅憲都知道,東吳會來。這不論如何都有油水撈的活兒。

接下來的戰局也非史無前例,其實劉備入主成都時便發生過:漢中還在曹操軍手裡的時代。

在實力充足的情況下,鍾會不可能派更多人去翻陰平古道。接下來重現張飛張郃巴西決戰的局面機會更大。

當初雙方都是初入巴郡,硬要說張郃還更早到,但結果是張郃被包抄。原因很容易找:張飛義釋巴郡嚴顏。所以張飛有地主優勢。

在這個張郃死了三十年,魏軍三十年未曾打穿漢中的情況下,羅憲只要有收到跟東吳合作的命令,幻想巴郡之戰,吳蜀聯軍基本就是穩了。

這盤能不能翻?能翻。

東吳翻不翻桌?基本也是會翻。

簡單說,如果譙周志在護漢,有機會打贏一波。也就是讓戰爭更擴大,最終可能便宜了東吳,提早展開南北對峙的局面。

都不說譙周有沒有本事算到那邊,他其實已經說了那句:「北兵之來,非但取蜀而已」。

劉禪不獻蜀,全境戰爭勢在必行。

譙周是知道的。

我們今天就把周三點說完好了。

「若至南方,外當拒敵,內供服御,費用張廣,他無所取,耗損諸夷必甚,甚必速叛,三也。」

到了南中,對外要抵抗北兵,朝廷又要維持服飾車馬,開門八件事,錢錢錢錢錢錢錢錢。我們沒有生財之道,只能向蠻夷部落徵收,這大量的額外開銷,也必定會逼反他們。

很有道理對不對?

我本來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既然想了譙周「意降後主」,就發現不對勁。

朝廷節省開銷,縮衣節食全面供給軍資,這就是劉秀走完統一最後一哩路,滅蜀之戰時所推行的國策。

譙周開口閉口都是劉秀的人,他怎麼可能不知道?

或者換個角度說,譙周更知道,只要讓劉禪想到,抵抗到底得吃著土幹,劉禪就不會樂意這麼幹。

退南中,繼續當皇帝才有意義。

如果就是得苦哈哈?那麼選擇自然就會浮現了。

譙周不說:我們可以勒緊褲帶死戰到底。只說我們想過著一樣的生活,必然遭到推翻。

實在是很會說話。

這樣老闆選擇投降,就不是因為害怕勒緊褲帶死戰,而是不想造成民怨了。

四十擺在眼前,現在多少人認同劉禪做了正確的選擇。又有多少人認為,他只是怕爽不到所以才投降的?

你去對應「樂不思蜀」就知道啦。

不過我們離「樂不思蜀」郤正還有一點距離,譙周三點並不是勸劉禪降的全貌。

而蜀漢投降之後,也還有一些譙周可以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306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31
「方今朝士山積,髦俊成羣,猶鱗介之潛乎巨海,毛羽之集乎鄧林,游禽逝不為之尠,浮魴臻不為之殷。」 優秀的人才這麼多,我郤正不過是其中一個小小小咖。朝廷有任何建樹或有任何缺失,都不是我所能影響的。 「且陽靈幽於唐葉,陰精應於商時,陽盱請而洪灾息,桑林禱而甘澤茲。」 開始耍典故了,得請裴松之解說。
Thumbnail
2024/01/31
「方今朝士山積,髦俊成羣,猶鱗介之潛乎巨海,毛羽之集乎鄧林,游禽逝不為之尠,浮魴臻不為之殷。」 優秀的人才這麼多,我郤正不過是其中一個小小小咖。朝廷有任何建樹或有任何缺失,都不是我所能影響的。 「且陽靈幽於唐葉,陰精應於商時,陽盱請而洪灾息,桑林禱而甘澤茲。」 開始耍典故了,得請裴松之解說。
Thumbnail
2024/01/28
上一回,郤正吹捧了一下蜀漢的安定繁榮,同時也綿裡藏針,暗諷朝政敗壞的原因。 他不直接挑明罵黃皓,接著卻說,你們都那麼棒,我卻是個廢物,在朝廷數年,寄託在天子腳下…… 心,卻不在這裡。 郤正的心在哪呢?
Thumbnail
2024/01/28
上一回,郤正吹捧了一下蜀漢的安定繁榮,同時也綿裡藏針,暗諷朝政敗壞的原因。 他不直接挑明罵黃皓,接著卻說,你們都那麼棒,我卻是個廢物,在朝廷數年,寄託在天子腳下…… 心,卻不在這裡。 郤正的心在哪呢?
Thumbnail
2024/01/25
郤正開始講劉備政權入蜀。他表示,朝廷跟百姓相處都十分融洽。 朝中能臣,像元凱一樣。 元凱不是一個人,是指五帝時期的十六大族:八元八凱(愷)。 這個司馬遷的原文寫得極妙:「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不隕其名。」
Thumbnail
2024/01/25
郤正開始講劉備政權入蜀。他表示,朝廷跟百姓相處都十分融洽。 朝中能臣,像元凱一樣。 元凱不是一個人,是指五帝時期的十六大族:八元八凱(愷)。 這個司馬遷的原文寫得極妙:「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不隕其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文翁治學與司馬相如的崛起,為華陽國帶來了不少新的改變。 制度上,漢武帝開始在蜀郡設置都尉,即漢朝自有武力。與之搭配的,則是華陽各郡縣開始築城。 而蜀志在漢武帝年間最後的記錄,就是將都尉擴增為兩部。 一主外羌,一主漢民。 漢武帝決定,要放棄西南的治權。
Thumbnail
文翁治學與司馬相如的崛起,為華陽國帶來了不少新的改變。 制度上,漢武帝開始在蜀郡設置都尉,即漢朝自有武力。與之搭配的,則是華陽各郡縣開始築城。 而蜀志在漢武帝年間最後的記錄,就是將都尉擴增為兩部。 一主外羌,一主漢民。 漢武帝決定,要放棄西南的治權。
Thumbnail
巴蜀的先秦篇章,基本已經結束。 漢中(庸國)的資訊則是非常少,後來隋書倒是有些習俗整理,有一篇《六世紀蜀漢懶人包》可以看看。 隋書的輔助閱讀我都還沒放上方格子,誰會想到群英傳寫兩年還寫沒完。 今天來看一下《南中志》的部份,就是諸葛亮去七擒孟獲的地方大家應該都知道。 就從這裡來開始「入漢」。
Thumbnail
巴蜀的先秦篇章,基本已經結束。 漢中(庸國)的資訊則是非常少,後來隋書倒是有些習俗整理,有一篇《六世紀蜀漢懶人包》可以看看。 隋書的輔助閱讀我都還沒放上方格子,誰會想到群英傳寫兩年還寫沒完。 今天來看一下《南中志》的部份,就是諸葛亮去七擒孟獲的地方大家應該都知道。 就從這裡來開始「入漢」。
Thumbnail
岑彭死後,太中大夫監軍鄭興暫時統領全軍,等待伐蜀二把手吳漢的到來。 與此同時,當初岑彭留在平曲的臧宮在東部取得了大突破。 臧宮統率東部兵馬與降卒5萬多人與延岑軍對峙,在兵多糧少即將斷糧之際扣下了劉秀派往岑彭處的七百騎兵,隨後命令部隊星夜進兵,多張旗幟,登山擊鼓,大造聲勢。 右路步兵,左路騎兵,
Thumbnail
岑彭死後,太中大夫監軍鄭興暫時統領全軍,等待伐蜀二把手吳漢的到來。 與此同時,當初岑彭留在平曲的臧宮在東部取得了大突破。 臧宮統率東部兵馬與降卒5萬多人與延岑軍對峙,在兵多糧少即將斷糧之際扣下了劉秀派往岑彭處的七百騎兵,隨後命令部隊星夜進兵,多張旗幟,登山擊鼓,大造聲勢。 右路步兵,左路騎兵,
Thumbnail
蜀跟巴一樣,是當中原人皇的兄弟來到這裡時,就已經存在的古國。 關於古蜀國的記載,華陽國志也只有這麼一句話。 你如果知道更多的內容,主要出自《蜀王本紀》。 但常璩認為那些事情,應該發生在周朝,所以我們先往下慢慢看。而且按照常璩的寫法,也十分有趣。
Thumbnail
蜀跟巴一樣,是當中原人皇的兄弟來到這裡時,就已經存在的古國。 關於古蜀國的記載,華陽國志也只有這麼一句話。 你如果知道更多的內容,主要出自《蜀王本紀》。 但常璩認為那些事情,應該發生在周朝,所以我們先往下慢慢看。而且按照常璩的寫法,也十分有趣。
Thumbnail
就在隗囂馬上行將入土之時,劉秀在臨走前時囑咐了兩件事。 第一,隗囂這就要死,拿下隴西後,帶兵南擊蜀虜。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須為白。 這就是著名的「得隴望蜀」的由來了。 劉秀的意思是,我承認我欲望大,得了隴,就趕緊給我望蜀去。 兩百年後,曹老闆在拿下漢中後,面對新生的劉備政
Thumbnail
就在隗囂馬上行將入土之時,劉秀在臨走前時囑咐了兩件事。 第一,隗囂這就要死,拿下隴西後,帶兵南擊蜀虜。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須為白。 這就是著名的「得隴望蜀」的由來了。 劉秀的意思是,我承認我欲望大,得了隴,就趕緊給我望蜀去。 兩百年後,曹老闆在拿下漢中後,面對新生的劉備政
Thumbnail
戰前先來看一下,嚴尤勸王邑繞過昆陽打宛城的那個建議靠譜嗎? 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很靠譜,因為此時宛城的守將是更靠譜的岑彭,後來的雲台28將中的老六,朔江滅蜀的雲台之光,漢軍已經被他從正月到現在整整拖了五個月了,早已師老兵疲。 但岑彭同樣堅持不了多久了,宛城餓的已經快吃人了,打昆陽直接導致損失了
Thumbnail
戰前先來看一下,嚴尤勸王邑繞過昆陽打宛城的那個建議靠譜嗎? 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很靠譜,因為此時宛城的守將是更靠譜的岑彭,後來的雲台28將中的老六,朔江滅蜀的雲台之光,漢軍已經被他從正月到現在整整拖了五個月了,早已師老兵疲。 但岑彭同樣堅持不了多久了,宛城餓的已經快吃人了,打昆陽直接導致損失了
Thumbnail
「方今朝士山積,髦俊成羣,猶鱗介之潛乎巨海,毛羽之集乎鄧林,游禽逝不為之尠,浮魴臻不為之殷。」 優秀的人才這麼多,我郤正不過是其中一個小小小咖。朝廷有任何建樹或有任何缺失,都不是我所能影響的。 「且陽靈幽於唐葉,陰精應於商時,陽盱請而洪灾息,桑林禱而甘澤茲。」 開始耍典故了,得請裴松之解說。
Thumbnail
「方今朝士山積,髦俊成羣,猶鱗介之潛乎巨海,毛羽之集乎鄧林,游禽逝不為之尠,浮魴臻不為之殷。」 優秀的人才這麼多,我郤正不過是其中一個小小小咖。朝廷有任何建樹或有任何缺失,都不是我所能影響的。 「且陽靈幽於唐葉,陰精應於商時,陽盱請而洪灾息,桑林禱而甘澤茲。」 開始耍典故了,得請裴松之解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