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洛霍夫《靜靜的頓河》敘事結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卷一

《靜靜的頓河》以俄國1912年至1922年期間,俄德戰爭、革命、紅白內戰為時代背景,敘述南俄頓河流域韃靼村農戶葛利高里一家的故事。

葛利高里是混有土耳其血統的哥薩克,祖父娶了土耳其女子。鄰居司契潘夫妻婚姻不幸福,妻子婀克西妮亞常遭家暴,司契潘入伍,未婚的葛利高里和婀克西妮亞有不倫之戀,葛父潘苔萊為此震怒、苦惱,積極安排葛利高里和富農之女娜塔莉亞成婚。

卷二

由於娜塔莉亞個性保守,不夠熱情,不為葛利高里所愛,葛利高里對婀克西妮亞依然難以忘情。娜塔莉亞備受委屈,回去娘家,葛利高里也不挽留,並與婀克西妮亞私奔至亞果得諾之李斯特尼斯基莊園,擔任車夫和打雜,令娜塔莉亞遭到村民恥笑。將軍之子李斯特尼斯基對婀克西妮亞別有企圖。娜塔莉亞原諒葛利高里,寫信給丈夫,葛利高里卻不領情,娜塔莉亞憤而自殺,幸被救回一命。婀克西妮亞丈夫司契潘揚言殺死葛利高里,以洩心頭之恨。婀克西妮亞懷孕生女後,葛利高里父子疑心孩子是否為葛家的血統?葛父潘苔萊希望兒子回家,但葛利高里認為在外已經有了孩子,難以跟髮妻破鏡重圓。未久,葛利高里被徵召入伍。

卷三

娜塔莉亞在娘家自覺如同生人,乃返韃靼村,葛利高里未明白答覆是否回來。娜塔莉亞與葛家上下相處融洽。此時,共產黨勢力已滲入韃靼村。葛兄彼得羅被徵召入伍,告知軍中的弟弟,娜塔莉亞正等待丈夫回去。娜塔莉亞至李斯特尼斯基莊園請求婀克西妮亞把葛利高里和過去的幸福還給她,發現幼小的女兒外貌神似葛利高里。這時俄奧之戰,葛利高里立下戰功,升為下士,被送到莫斯科治療眼傷。另一方面,婀克西妮亞的女兒病故,傷心欲絕,李斯特尼斯中尉趁虛而入,與婀克西妮亞有染;當葛利高里回到莊園,得知此事,鞭打李斯特尼斯和婀克西妮亞,婀克西妮亞乞求原諒未成,葛利高里重回韃靼村的妻子身邊。

卷四

俄國與奧國、匈牙利、德國開戰,沙皇失去民心,國內政情不穩。婀克西妮亞丈夫司契潘在前線多次偷襲葛利高里沒能成功,即使司契潘在戰場上被葛利高里救回一命,二人絕不講和。娜塔莉亞為葛利高里生下雙胞胎,一男一女。葛利高里兄彼得羅官運佳,唯彼得羅在家鄉的妻子妲麗亞和婀克西妮亞丈夫司契潘偷情,司契潘藉以報復葛家。彼得羅忍住殺妻的念頭,只是痛打妲麗亞一頓。1917年2月,沙皇退位,臨時政府不穩,共產黨宣傳成功,獲工人和農民支持,大力發展組織工作。1917年10月,布爾雪維克推翻臨時政府,建立蘇維埃政權。擁護帝制或臨時政府的白軍與工農支持的紅軍爆發內戰。原本支持沙皇的哥薩克內部意見不一,無所適從。臨時政府潰滅,哥薩克聯隊瓦解,士兵各自回到頓河。

卷五

1917年1月,葛利高里因功升任少尉小隊長,10月政變以後,擔任中隊長,投降了布爾雪維克。內戰展開,頓河安靜。躲避布爾雪維克革命的各種逃亡者集結於頓河區域,成立軍政府與革命軍委會,對抗蘇維埃政權。軍政府與革命軍委會意見不合,哥薩克兩面為難,要求自治。軍政府大勢已去,頓河上游宣告獨立。頓河組織軍隊反抗紅軍,葛利高里本被推選為隊長,唯因當過布爾雪維克,不被信任,於是改由其兄彼得羅擔任隊長。

卷六

頓河流域上游與下游鬧分裂,協約國幫助頓河軍政府,軍政府為肅清布爾雪維克,不惜與德國合作。軍政府要求哥薩克交出中隊指揮權,納入統一調度。莊園主人李斯特尼斯基中尉於戰爭中失去一臂,另結新歡,返鄉後與婀克西妮亞斷絕不倫關係。謠傳陣亡的婀克西妮亞丈夫司契潘自德歸來,欲接回妻子遭拒,直到李斯特尼斯基中尉結婚,婀克西妮亞這才回到韃靼村丈夫身邊。

俄國局勢混亂,頓河在世界大戰裡保持中立,要求聯邦獨立權。協約國支援白軍,但共黨宣傳成功,後方哥薩克主張與紅軍談和。紅軍白軍交戰,白軍漸居下風。

葛利高里左右立場擺盪,不知為何而戰。哥薩克軍紀不佳,葛利高里憎惡搶奪惡習,不同流合污,引起其他隊長不滿,乃被降級為小隊長,險些陣亡,自行離開白軍。

紅軍進入韃靼村,全村被解除武裝,曾在白軍服務或是富農、地主的哥薩克受到審判。貧農米石喀成為村革委會副主席,痛罵葛利高里思想反動,葛利高里自知難逃整肅,趁夜離開。共黨的大整肅行動引起村民不滿,哥薩克群起反抗,共黨米石喀等逃出韃靼村。韃靼村組成騎兵中隊,彼得羅為隊長,葛利高里回來加入。未久,彼得羅遭加入紅軍的昔日好友伊萬所俘,米石喀開槍致死。葛利高里奉命接任聯隊長,捷報頻傳,大開殺戒,為兄復仇。葛利高里統率三千五百人馬,壓力大,不免懷疑自己的能力,內心又厭惡戰爭,十分矛盾、痛苦,整天耽溺於酒色,覺得生活變成一片黑。娜塔莉亞則為丈夫與其他女人一再糾葛而生氣。葛利高里回到韃靼村,對婀克西妮亞猶未忘情。葛利高里兄嫂妲麗亞在眾目睽睽之下,槍殺伊萬,為亡夫報仇。蘇維埃政權要求儘快肅清叛變,紅軍準備大舉反攻,韃靼村民大撤退,葛利高里與婀克西妮亞重逢,熱情纏綿。葛利高里妻娜塔莉亞罹患傷寒,未能一起渡河撤退。紅軍殺人如麻,米石喀報復心強烈,放火燒娜塔莉亞娘家房屋,槍殺娜塔莉亞老祖父,欲娶相戀的葛利高里妹妹杜妮亞石珈為妻,告訴葛利高里母親伊莉妮支娜,將來一定吊死葛利高里,因為葛利高里是蘇維埃政權最兇狠的敵人。另一方面,葛利高里與叛軍司令意見不合,產生矛盾,被認為是「未完成的布爾雪維克」。

卷七

紅軍與頓河軍對峙、交戰。英國支援頓河軍,哥薩克不願至頓河以外之地區作戰。白軍腐敗,哥薩克軍紀不佳,白軍敗北乃不可避免。葛父潘苔萊被徵召入伍,成為逃兵,遭葛利高里攔截。葛利高里返家探視妻子,要妹妹杜妮亞石珈忘掉米石喀。葛利高里已是師團長,痛恨共產黨,但因非為出身貴族,與軍官團格格不入,屢受輕視,與指揮官發生衝突,頭一次避開直接參加戰鬥,感覺一切都無意義。軍隊改組,葛利高里被解除師團長職務,降調為聯隊中隊長。

娜塔莉亞胞兄米琪喀兇殘,殺米石喀家人,冤冤相報。娜塔莉亞再度懷孕,得知丈夫仍與婀克西妮亞偷偷同居,找婀克西妮亞面對面談判,婀克西妮亞強悍,堅拒不讓。娜塔莉亞失望之餘,不願生下孩子,墮胎卻失血而亡。葛利高里深感內疚,更愛娜塔莉亞留下的一對兒女。兄嫂妲麗亞放縱性愛,梅毒纏身,投水自盡。葛利高里重上前線,罹患傷寒後回家養病,病癒後,意志變得衰弱。戰局越來越不利,婀克西妮亞丈夫司契潘去向不明,葛利高里帶婀克西妮亞一起撤退,但婀克西妮亞感染重病,中途留下,未能同行。逃難中的葛父因病去世,葛利高里親自埋葬。紅軍逼近,白軍大勢已去,撤退時,葛利高里傷寒復發,險些喪命,其後放棄流亡土耳其的機會,選擇留在頓河。

卷八

婀克西妮亞病癒返鄉,傳聞葛利高里已死,葛母傷心。婀克西妮亞夫司契潘登船離俄。葛利高里並未陣亡,反而帶領騎兵中隊加入紅軍。米石喀回到韃靼村,與葛利高里妹杜妮亞石珈成婚,婚後幸福,葛母伊莉妮支娜只得勉強接納,同時期盼生死未卜的兒子早日歸來,唯直到老病去世,仍未能見到葛利高里最後一面。娜塔莉亞已故,婀克西妮亞主動幫忙照顧葛利高里的子女,彼此互動良好。葛利高里路線搖擺不定,身分尷尬,受到監視,不被紅軍所信任,於是復原返鄉,只想休息。米石喀此時已是村革委會主席,雖同在一個屋簷下,米石喀緊緊追究葛利高里參加叛變的責任,認為葛利高里會繼續反叛。葛利高里索性搬去與婀克西妮亞同住,孩子也帶往。當政治局開始逮捕軍官,葛利高里自知難逃審判,被捕之前趁夜離開。

1920年深秋,蘇維埃政權徵糧政策引起頓河流域不滿,前白軍軍官佛明組軍反抗,攻擊下鄉徵糧的紅軍,欲成立哥薩克政權。葛利高里投靠婀克西妮亞遠親,被佛明部下所抓,葛利高里無處可躲,轉而加入佛明領導的游擊隊,深受倚重,但葛利高里以搶奪為恥,打算到了夏天,帶婀克西妮亞逃往南方。游擊隊起內鬨,搶奪作為亦令人痛恨,不再獲得農民支持。葛利高里找機會脫走,偷偷回到韃靼村。葛利高里將子女交予妹妹杜妮亞石珈照顧,帶走婀克西妮亞,詎料遭糧食徵集隊哨兵攔住,脫逃時,婀克西妮亞不幸被槍殺身亡。葛利高里四處流浪,不回家也不自首,被躲藏在森林中的哥薩克逃兵收容,聽聞佛明已經喪命。昔日戰友寄望獲得大赦,葛利高里則不願繼續等待,先行返家,兒子米沙特加告訴他,女兒波流希珈已於去年秋天害白喉病而離開人世;杜妮亞石珈平安,丈夫米石喀從軍去了。未來又將如何?葛利高里無語問蒼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天星沙龍
86會員
1.4K內容數
英國哲人暨科學家培根說:「閱讀使人豐富,討論使人成熟,書寫使人精確。」閱讀吸收新知之後,參與討論,腦力激盪,多元思考,還要養成寫作的習慣,才能夠更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天星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身體內有上帝也有魔鬼,流著母親的血也流著父親的血。人性與狼性這樣的對立,可謂充滿象徵意義。 (一)深具思想性 德國作家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1877-1962),榮獲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赫塞小說最大的特色是深具思想性,小說主人翁往往猶如赫塞的化身,不斷地追尋自我覺醒以及自我
Thumbnail
2025/04/25
身體內有上帝也有魔鬼,流著母親的血也流著父親的血。人性與狼性這樣的對立,可謂充滿象徵意義。 (一)深具思想性 德國作家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1877-1962),榮獲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赫塞小說最大的特色是深具思想性,小說主人翁往往猶如赫塞的化身,不斷地追尋自我覺醒以及自我
Thumbnail
2025/02/18
#《素食者》敘述一個長期生活於威權壓制下的女性,其深層潛意識予以反抗之悲劇。此書表面寫素食主義,其實是在寫家庭、婚姻、性與暴力,對精神世界長期折磨所造成的影響。 (一)世界文壇注目 韓江(1970-)獲頒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是首位得到此一獎項的韓國作家和亞洲女性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說《素食者》
Thumbnail
2025/02/18
#《素食者》敘述一個長期生活於威權壓制下的女性,其深層潛意識予以反抗之悲劇。此書表面寫素食主義,其實是在寫家庭、婚姻、性與暴力,對精神世界長期折磨所造成的影響。 (一)世界文壇注目 韓江(1970-)獲頒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是首位得到此一獎項的韓國作家和亞洲女性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說《素食者》
Thumbnail
2025/01/27
#此書蘊含死生、關懷大自然等多面向的深邃思考,堅持幸福理想的追求,足以增長智慧,確是一本成長過程不宜錯過的童話。 (一)由兒童劇至童話 童話的寫作特色是想像豐富、淺顯有趣,其閱讀對象為孩子們,不過童話的主題內涵和表現形式的結合如果達到藝術的高度,非但不讓人覺得「幼稚」,也能夠吸引成年讀者,百看不
Thumbnail
2025/01/27
#此書蘊含死生、關懷大自然等多面向的深邃思考,堅持幸福理想的追求,足以增長智慧,確是一本成長過程不宜錯過的童話。 (一)由兒童劇至童話 童話的寫作特色是想像豐富、淺顯有趣,其閱讀對象為孩子們,不過童話的主題內涵和表現形式的結合如果達到藝術的高度,非但不讓人覺得「幼稚」,也能夠吸引成年讀者,百看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殺伐∕人道、戰爭∕反戰的對立與矛盾,可以說一直令葛利高里的內心深感痛苦而無法自拔,註定難以擺脫悲劇的命運。 (ㄧ)得獎爭議 1965年,雖是現代主義思潮流行的時代,蘇俄作家蕭洛霍夫(Mikhail Sholokhov,1905-1984)意外以社會寫實主義的大河小說《靜靜的頓河》獲頒諾貝爾文學
Thumbnail
#殺伐∕人道、戰爭∕反戰的對立與矛盾,可以說一直令葛利高里的內心深感痛苦而無法自拔,註定難以擺脫悲劇的命運。 (ㄧ)得獎爭議 1965年,雖是現代主義思潮流行的時代,蘇俄作家蕭洛霍夫(Mikhail Sholokhov,1905-1984)意外以社會寫實主義的大河小說《靜靜的頓河》獲頒諾貝爾文學
Thumbnail
《海鷗》是象徵主義極致表現。
Thumbnail
《海鷗》是象徵主義極致表現。
Thumbnail
書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作者:米蘭昆德拉 書籍摘要 故事背景以蘇聯軍隊進佔、捷克知識分子大量逃亡歐洲海外為背景,同時描寫主要的兩對男女,四人彼此經歷多個「偶然」相識或有所關聯,交織並構造出以不同視角為主的故事,在愛、背叛、情慾、政治、人生之間,每個主體皆共存著複雜、真實卻矛盾的情感......
Thumbnail
書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作者:米蘭昆德拉 書籍摘要 故事背景以蘇聯軍隊進佔、捷克知識分子大量逃亡歐洲海外為背景,同時描寫主要的兩對男女,四人彼此經歷多個「偶然」相識或有所關聯,交織並構造出以不同視角為主的故事,在愛、背叛、情慾、政治、人生之間,每個主體皆共存著複雜、真實卻矛盾的情感......
Thumbnail
  身在台灣,經歷過這次選舉之後,對戰爭加深了憂慮:強化對抗,會不會更激怒對方?開門降服,表明無涉政治,是否就能得到保全?   (本文涉及劇情,且具個人觀點,建議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身在台灣,經歷過這次選舉之後,對戰爭加深了憂慮:強化對抗,會不會更激怒對方?開門降服,表明無涉政治,是否就能得到保全?   (本文涉及劇情,且具個人觀點,建議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如果沒有被這些事情影響,我們能變成什麼樣子?」 菈雅僅是囈語一般的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一步步走向昏迷的格列里,眼裡的眷戀彷彿能化成實體。「如果那些事情沒有發生,我可以是普通的女子,永遠不會發現有能力而被他害怕,他可以坦然地做他自己,不被其他人影響發揮自己所長。」 「我們可以在一起,我可以一直待在他
Thumbnail
「如果沒有被這些事情影響,我們能變成什麼樣子?」 菈雅僅是囈語一般的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一步步走向昏迷的格列里,眼裡的眷戀彷彿能化成實體。「如果那些事情沒有發生,我可以是普通的女子,永遠不會發現有能力而被他害怕,他可以坦然地做他自己,不被其他人影響發揮自己所長。」 「我們可以在一起,我可以一直待在他
Thumbnail
多魯山的小村莊裡,有一對善良恩愛的夫妻。當家家戶戶都燒著柴火取暖,享受夏天和秋季儲藏的食物,他們卻壟罩在哀傷的氣氛中。 女嬰原本散播喜悅的啼哭聲,似乎正因母親奄奄一息而悲傷起來。 生產消耗了母親太多的體力與心神,她蒼白又脆弱,已如外頭的一碰即融的雪花。那模樣與孩子的哭聲令父親心痛不已。
Thumbnail
多魯山的小村莊裡,有一對善良恩愛的夫妻。當家家戶戶都燒著柴火取暖,享受夏天和秋季儲藏的食物,他們卻壟罩在哀傷的氣氛中。 女嬰原本散播喜悅的啼哭聲,似乎正因母親奄奄一息而悲傷起來。 生產消耗了母親太多的體力與心神,她蒼白又脆弱,已如外頭的一碰即融的雪花。那模樣與孩子的哭聲令父親心痛不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