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層潛意識的反抗|談韓江《素食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素食者》敘述一個長期生活於威權壓制下的女性,其深層潛意識予以反抗之悲劇。此書表面寫素食主義,其實是在寫家庭、婚姻、性與暴力,對精神世界長期折磨所造成的影響。

(一)世界文壇注目

韓江(1970-)獲頒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是首位得到此一獎項的韓國作家和亞洲女性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說《素食者》、《永不告別》、《白》、《植物妻子》和《少年來了》等。

《素食者》於2015年出版英文本,隔年贏得國際布克獎 (International Man Booker prize),此書描述女主角英惠在一場噩夢後開始拒絕吃肉,甚至於不想當人,希望自己變成一株植物,她反叛了本來的生活,面臨家庭和社會的各種暴力。作品中呈現內心壓抑的瘋狂與傷痕,探討暴力、惡、慾望、美和救贖等議題。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指出,韓江對身體與靈魂、生與死之間的關係有獨到見解,其「詩意與實驗性的風格」讓她成為當代文學的創新者。

(二)噩夢的悲劇

韓江《素食者》是三篇中長篇小說,分開看每篇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合起來看又成為有別於獨立時的另一個故事。這本長篇小說包括「素食者」、「胎記」、「樹火」三部分,分別透過丈夫、姊夫、姊姊仁惠三個視角,敘述主角英惠被噩夢糾纏而決意成為素食者的極端行為,以及對周邊親人所造成的影響。英惠的丈夫、姊夫和姊姊似乎都在一旁注視著英惠,卻也呈現了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以及他們如何在有意或無意的情況下,把英惠推向悲劇的下場。相對於丈夫、姊夫和姊姊,英惠雖是核心人物,書中卻只插敘她的夢境,藉此透露英惠朦朧不明的內心感受。

第一部分「素食者」是女主角英惠的丈夫以第一人稱敘述。丈夫完全接受父權社會的傳統男女性別角色,犧牲個人意志而完全不在意,只安於在小公司裡按時領到薪水,因此也希望妻子是個平凡的人。妻子英惠低調不出眾,是毫不起眼的女性,平時善盡身為人妻的責任,令胸無大志的丈夫感到安心自在,沒有壓力。儘管他被更具女人味的大姨子所吸引,但只是想想而已,終究選擇擁有單純、安靜、安全的生活。可是當原本烤肉技術高超的妻子因噩夢而日益消瘦,幾乎不睡,陪同出席公司夫妻餐宴,不穿胸罩及嚴拒吃肉,引起眾人側目與議論,敬而遠之,令丈夫臉上無光;加以不再於床笫上滿足丈夫的性需求,他未去嘗試了解妻子的內心世界,反而以丈夫的權力欺壓她,強暴她,向岳家投訴妻子之任性厲行素食,造成岳父在岳母生日宴上強餵肉食不成而暴怒毆打英惠,以致英惠當眾割腕自殺送醫。當英惠關進精神病院治療,完全喪失做為人妻的價值,唯利是圖的丈夫不講情份,認定她得服用精神科藥物來控制,一輩子只能寄生在老公身上,丈夫理直氣壯地抛棄她;其後連岳家也跟英惠斷絕關係,再無往來,唯有姊姊仁惠未丟下妹妹,擔任起監護人的角色,以及支付住院費用。

第二部分「胎記」以第三人稱敘述,經由英惠姊夫的視角。姊夫出身教育和醫師世家,令妻子欣賞。他畢業於美術大學,從事藝術攝影工作,生活和經濟上都仰賴妻子,使他得以專注於工作,然如今靈感枯竭,遇到瓶頸,已有二年的創作空窗期。由於妻子太好,讓他覺得配不上,反而感到煩悶。直到由妻子口中得知,自己一直偷偷喜歡的小姨子臀部留有胎記,這喚醒他創作的慾望和靈感。姊夫與妻子作愛,心裡卻想著身線迷人的小姨子。英惠從精神病院回來,病情漸有好轉,打算出外工作。

他瞞著妻子,向英惠提出拍攝人體彩繪的邀請,以藝術之名試圖從英惠身上掠奪些甚麼。英惠非但不感厭惡,甚至在人體彩繪後捨不得洗去顏料,希望從此不再陷入噩夢。一反之前對於性的麻木及冷淡,全身畫著花卉圖像的英惠,像受到植物本能驅使,熱情貼上另位身體彩繪的男模特兒,居然產生了性愛的慾望。姊夫最後也應英惠之意,找昔日同窗在自己身體上彩繪花朵,選擇跟英惠激情交合、錄影,享受婚後從未有過的性愛,不只是完成夢寐以求的藝術作品而已。詎料下場一發不可收拾,被妻子目睹報警,雙雙送去精神病院治療。姊夫跳樓未成,被救護人員及時攔下,雖被判定精神正常而出院,卻不被妻子原諒,他們的生活再也回不到從前了,丈夫不得不離開家庭,體弱多病的幼子就交給仁惠扶養。小姨子英惠則送進精神病院,從此未再出來。

第三部分「樹火」同樣以第三人稱敘述,透過姊姊仁惠的視角。仁惠和英惠相差四歲,小時候姊妹感情好。姊姊仁惠務實能幹,善解人意,懂得迎合外界,甚至吃苦耐勞,全力犧牲自我,甘於被社會要求完全掏空,也負擔起所有家務和維持生計,承擔照顧妹妹的責任,努力扮演好身為女兒、姊姊、妻子、母親和生意人等各種角色。仁惠十九歲獨自來到首爾打拚,經營化妝品店十分成功。妹妹無論外貌和能力都不如姊姊,但她不曾想過踐踏妹妹,只是她也從來沒有真正去理解妹妹的內心世界,甚至在家裡安排聚餐,家人合力逼迫英惠吃肉時,自己也參與其中,成了共犯結構的一分子。

英惠對於成為植物的追求,不只內化更表露於外。妹妹與姊夫發生醜聞,仁惠完全不了解丈夫了,覺得丈夫太自私,不再尊敬他。同床共枕八年,讓她倍感絕望與挫敗;也痛恨妹妹的不負責任。她清楚知道自己絕非善良的人,無法跟妹妹同住就近照顧,乃將英惠送進山中的精神病院。這時,英惠認為人太醜陋,只要不當人就好了,希望自己成為一株植物,欲融入土中,獲得重生,可以不用再說話或思考。英惠還告訴姊姊,樹都像手足一樣。英惠甚至於違反人體法則,長時間倒立,並且拒食,只要水和陽光。如此等同放棄活下去,於是英惠逐漸凋萎,最終連精神病院也無能為力。姊姊仁惠親眼目睹妹妹被插管餵食、痛苦可怕的一幕,她深感自責,不得不將妹妹轉至都會區的大型綜合醫院,以期延續生命。

姐姐仁惠和妹妹都成長於高壓父權的環境中,精神失常的妹妹掀開她隱藏許久的傷口,吃肉的姊姊仁惠和拒吃肉的妹妹不同的是,責任感留住了她。妹妹在山中醫院失蹤找回,病情急劇惡化後,仁惠也跟妹妹一樣開始失眠與作夢,陷入痛苦的深淵,日子幾乎無法再過下去,她多麼希望這一切都只是一場夢。

(三)深層潛意識的反抗

英惠之生活失常,源自不斷的血腥噩夢,夢是一個人潛意識的反映。在小說中,沒有任何人對英惠的夢感到興趣。噩夢迫使英惠失眠,從一個馴服又迎合丈夫的妻子,變成扔掉冰箱裡的肉類、不叫丈夫起床、不送他上班、不洗衣也不做愛的妻子。英惠自以為不吃肉可以使她不再做噩夢,決意成為徹頭徹尾的素食者。可是執行素食之後,噩夢依然,加上周圍的人都不能理解,終而使得她整個失控,遭丈夫、父母遺棄,走上反世界、反社會、反暴力的不歸路,甚至導向反生命的自我毀滅。

進一步分析英惠血腥的噩夢,歸根結柢,來自嚴父的大男人主義,其威權與暴力使英惠童年的心理發展遭受長期壓抑,形成揮不去的陰影,終而轉為深層潛意識的反抗。英惠參加過越戰的父親,開木材廠及商店,是一個堅持己見、頑固不化的人,平時講話嗓門非常大,從來不顧及他人感受,仁惠和英惠姊妹倆小時候就輪番被性情暴躁的父親動粗毆打,幼小的心靈充塞恐懼與不安。姊妹倆曾經在山裡迷了路,當時九歲的英惠竟對姊姊說,乾脆不要回去了。可見這無人知曉的什麼,早已滲透進英惠的骨髓。

再者,英惠的夢境深埋著意識黑房裡的記憶。年幼時,家中豢養了體型比英惠高大的白狗,長相俊俏,有一天居然咬到她,為了懲戒白狗,也或許由於當地的習俗,她父親把狗縛在疾駛中的機車後拖行,讓狗疲累致死,認為奔跑至死的狗,肉質更鮮嫩可口。那天把狗宰殺,街坊鄰居都來一起吃狗肉。他們說要想治癒狗咬傷,就必須吃牠的肉,所以英惠也吃了一整碗的狗肉湯飯,即使羶味刺鼻,她一點都不在乎。長大後,英惠的夢被狗血浸泡,那些噩夢揭示她無從迴避的現實,亦即一家之主的父親是傳統父權制度的執行者,她所嫁的丈夫也是,父親虐打她,也宰殺狗,而無知的她順理成章吃了狗肉。英惠如今拒絕吃肉,正是看透這個社會權力結構,不願再參與其中,淪為幫凶。

隨著故事推展,可以觀察到寡言少語的主角英惠,不穿胸罩、赤足、裸身,如何經由實體的「食」和表象的「畫」,自上到下、由外而內,從素食到放棄做人而想成為植物的過程。「食肉」具象化了這個社會為求生存須傷害他者的本質,英惠一方面選擇「不吃肉」,一方面手裡緊握被咬噬過的死鳥,充分顯示其內心正在與身為人的慾望激烈地爭鬥掙扎。

《素食者》是關於反抗的故事,這種自暴自棄、以生命為代價、沉默而激烈的反抗,甚至於想成為一株樹,讓身邊的每個人顯現本來面目。如果沒有外在的束縛與壓迫,人類何其自由!是以此書表面寫素食主義,其實是在寫家庭暴力對精神世界長期折磨所造成的影響。不過,英惠之忠於自己的領悟與抉擇,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原生家庭所有成員、婚姻和社會制度裡,環環相扣的殘暴,然而,社會中沒有一個人可以置身事外。

(四)文字詩意及其他

諾貝爾文學獎評審表彰韓江的作品,謂以強烈的詩意文字直面創傷,揭示人類生命的脆弱。試看作者如此形容英惠電話中微弱的聲音,「像羽毛一樣沒有重量,既不陰鬱,也不像病患般呆滯,但也不表示很明朗輕快。那是一種不屬於任何地方,且置身於幽冥之間的人才有的淡然聲音」;再看如此描述精神恍惚,站在高樓陽臺的英惠,「她把發出閃閃金黃色的胸部探過陽臺的欄杆,接著張開布滿橘黃色花瓣的雙腿,恰似在與陽光和風交媾」;以及仁惠陪妹妹轉院,在救護車上看見的窗外景象及心情,「她安靜地吸了一口氣,緊盯著路邊熊熊燃燒的樹木,它們就像無數頭站立起的野獸散發著綠光。她的眼神幽暗而執著,像是在等待著回答,不,那更像是在表達著抗議」,熊熊燃燒的樹木象徵著想成為一株樹的妹妹,以及許許多多跟妹妹同樣處境的受害者。《素食者》如此這般的詩意書寫,意象鮮明,的確深具感染力,充分展現韓江不凡的創作才華。

韓江在英國布克獎典禮上說:「我在寫作時,經常會思考這些問題:人類的暴力能達到什麼程度;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別人……我想通過《素食者》刻畫一個誓死不願加入人類群體的女性。」《素食者》敘述一個長期生活於威權壓制下的女性,其深層潛意識予以反抗之悲劇。韓江的作品充滿反抗性,論者謂,韓江獲獎,讓更多文學叛逆者的作品能被世界看到。不過,像《素食者》這樣的小說,這樣的家庭、婚姻、性與暴力,讓人看得毛骨悚然,詩意的敘述文字雖然藝術性高,但就意義結構言,畢竟有所不足,無法令讀者獲得心靈的感動與精神的提升,不無遺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天星沙龍
86會員
1.5K內容數
英國哲人暨科學家培根說:「閱讀使人豐富,討論使人成熟,書寫使人精確。」閱讀吸收新知之後,參與討論,腦力激盪,多元思考,還要養成寫作的習慣,才能夠更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天星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07
#《美麗與哀愁》三位女性的悲劇,除了個性因素,最主要是「因果報應」的必然結果。 (一)不倫的人生悲劇 川端康成(1899-1972)於1968年以《雪國》、《千羽鶴》、《古都》等小說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是亞洲作家的第二人,獲獎理由是:「由於他高超的敘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銳,表現了日本人的精神特質。
Thumbnail
2024/03/07
#《美麗與哀愁》三位女性的悲劇,除了個性因素,最主要是「因果報應」的必然結果。 (一)不倫的人生悲劇 川端康成(1899-1972)於1968年以《雪國》、《千羽鶴》、《古都》等小說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是亞洲作家的第二人,獲獎理由是:「由於他高超的敘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銳,表現了日本人的精神特質。
Thumbnail
2023/12/28
(一)哀感的一大表徵 川端康成(1899-1972,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Kawabata Yasunari)文學向來流露纖細陰柔之美,對於男女私情也能放手去寫,衝撞世俗的樊籬,挑戰社會道德與倫理,敍寫人物的不倫或悖德,比如《千羽鶴》(1952)的茶道世家三谷菊治與太田夫人、《東京人》(1955)的
Thumbnail
2023/12/28
(一)哀感的一大表徵 川端康成(1899-1972,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Kawabata Yasunari)文學向來流露纖細陰柔之美,對於男女私情也能放手去寫,衝撞世俗的樊籬,挑戰社會道德與倫理,敍寫人物的不倫或悖德,比如《千羽鶴》(1952)的茶道世家三谷菊治與太田夫人、《東京人》(1955)的
Thumbnail
2023/08/19
#充滿孤兒意識、欠缺安全感的弓子,無論她的人生抉擇如何,都有著淡淡的美麗與悲哀。 (一)川端文學的悲哀感 諾貝爾文學獎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Kawabata Yasunari),一般說來,其文學特點為孤絕、淒美、宿命、幽微、疏離、虛無、徒勞與悲哀。特別是川端文學的悲哀感,咸認來自
Thumbnail
2023/08/19
#充滿孤兒意識、欠缺安全感的弓子,無論她的人生抉擇如何,都有著淡淡的美麗與悲哀。 (一)川端文學的悲哀感 諾貝爾文學獎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Kawabata Yasunari),一般說來,其文學特點為孤絕、淒美、宿命、幽微、疏離、虛無、徒勞與悲哀。特別是川端文學的悲哀感,咸認來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2019年上映的韓國電影《82年的金智英》改編自趙南柱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位普通女性金智英的成長、婚姻與內心掙扎。這部電影以平淡的語調描寫了她作為女性在家庭與社會中所遭遇的不公平,成為一部直擊人心的作品,喚醒了無數女性的共鳴,也在韓國社會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爭議。
Thumbnail
2019年上映的韓國電影《82年的金智英》改編自趙南柱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位普通女性金智英的成長、婚姻與內心掙扎。這部電影以平淡的語調描寫了她作為女性在家庭與社會中所遭遇的不公平,成為一部直擊人心的作品,喚醒了無數女性的共鳴,也在韓國社會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爭議。
Thumbnail
韓國女作家韓江的《素食者》自出版以來,一直引發了對女性主義及社會問題的討論。小說中的女主角英慧通過拒絕飲食表達對家庭和社會壓迫的抗拒,深刻揭示女性在現代社會中的困境與掙扎。透過對比臺灣的女性主義文學,文章呈現了女性如何在家庭期待與自我認同之間掙扎的歷程。
Thumbnail
韓國女作家韓江的《素食者》自出版以來,一直引發了對女性主義及社會問題的討論。小說中的女主角英慧通過拒絕飲食表達對家庭和社會壓迫的抗拒,深刻揭示女性在現代社會中的困境與掙扎。透過對比臺灣的女性主義文學,文章呈現了女性如何在家庭期待與自我認同之間掙扎的歷程。
Thumbnail
1970年出生的韓江跟大她剛好十歲的洪常秀,一個關注生命中的暴力可以怎麼面對,一個始終在凝視生活中的孤獨。
Thumbnail
1970年出生的韓江跟大她剛好十歲的洪常秀,一個關注生命中的暴力可以怎麼面對,一個始終在凝視生活中的孤獨。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以捷克的民主化運動布拉格之春及後蘇聯入侵捷克為寫作背景,描寫了一男兩女的愛情糾葛,並帶出各角色生命中屬於他們的「輕」和「重」。雖然小說以大量篇幅刻畫兩性關係以及性愛劇情,但更為準確的是注入了大量隱喻的哲學小說,並表達作者對於生命本質、存有、意義、靈魂肉體等主題的反思。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以捷克的民主化運動布拉格之春及後蘇聯入侵捷克為寫作背景,描寫了一男兩女的愛情糾葛,並帶出各角色生命中屬於他們的「輕」和「重」。雖然小說以大量篇幅刻畫兩性關係以及性愛劇情,但更為準確的是注入了大量隱喻的哲學小說,並表達作者對於生命本質、存有、意義、靈魂肉體等主題的反思。
Thumbnail
都說電影能反映時代景況,南韓社會長期存在的各種問題,諸如菁英主義、職場霸凌、階級對立、性別歧視等等,自然都被放入影像之中,成為創作者的呈述主題。本屆金馬影展選入四部與南韓相關的電影作品,分別是《陰影下的她》、《私密背叛》、《回到首爾》以及《花路阿朱媽》。四部電影分別從性別不平等/女性地位/職場霸凌/
Thumbnail
都說電影能反映時代景況,南韓社會長期存在的各種問題,諸如菁英主義、職場霸凌、階級對立、性別歧視等等,自然都被放入影像之中,成為創作者的呈述主題。本屆金馬影展選入四部與南韓相關的電影作品,分別是《陰影下的她》、《私密背叛》、《回到首爾》以及《花路阿朱媽》。四部電影分別從性別不平等/女性地位/職場霸凌/
Thumbnail
許是近年性別意識抬頭,3月上旬的 #婦女節 更受到社會重視,各大粉專、網頁,更多分享和討論,關於「女性」的議題,而今天想分享的書主角是一群女性、女人們、女孩們。 📖 《最後一個人:韓國第一部以「慰安婦」受害者證言為藍本的小說》 ✏️ 作者:金息 ✏️ 譯者:胡椒筒
Thumbnail
許是近年性別意識抬頭,3月上旬的 #婦女節 更受到社會重視,各大粉專、網頁,更多分享和討論,關於「女性」的議題,而今天想分享的書主角是一群女性、女人們、女孩們。 📖 《最後一個人:韓國第一部以「慰安婦」受害者證言為藍本的小說》 ✏️ 作者:金息 ✏️ 譯者:胡椒筒
Thumbnail
方格子的各位大家週六好今天是新的專題開始的一天,這次我們將會帶來韓國作家趙南柱的小說作品。 趙南柱比較著名的作品是《82年生的金智英》,這部小說很好的呈現了她的文字調性與關於社會的題材選擇,但是由於很多人應該都看過這部作品了,所以我們今天就先不介紹啦!(如果想看介紹的話之後說不定會有呢~)
Thumbnail
方格子的各位大家週六好今天是新的專題開始的一天,這次我們將會帶來韓國作家趙南柱的小說作品。 趙南柱比較著名的作品是《82年生的金智英》,這部小說很好的呈現了她的文字調性與關於社會的題材選擇,但是由於很多人應該都看過這部作品了,所以我們今天就先不介紹啦!(如果想看介紹的話之後說不定會有呢~)
Thumbnail
「石頭滾過來的話,你要站著不動嗎?躲不開的話,是躲不開的人的錯」一部探討女權卻溫柔又堅毅的作品,也是屬於你我身邊的故事。
Thumbnail
「石頭滾過來的話,你要站著不動嗎?躲不開的話,是躲不開的人的錯」一部探討女權卻溫柔又堅毅的作品,也是屬於你我身邊的故事。
Thumbnail
今時今日,幾乎所有的形式不平等都被聲討,兩性平權看似走在康莊大道。但生活裡,視而不見的細節,比什麼壓力都具體。這些體感極為貼身的經驗,尤其推薦男性一讀,打開新視界。
Thumbnail
今時今日,幾乎所有的形式不平等都被聲討,兩性平權看似走在康莊大道。但生活裡,視而不見的細節,比什麼壓力都具體。這些體感極為貼身的經驗,尤其推薦男性一讀,打開新視界。
Thumbnail
她用她獨特的動物性感官,寫下匿於淡流而過的字句中強烈到令人心痛的情感。 讀了二三篇,我才明白她備受盛讚的原因。 字句沒半分華麗,但那順流而下的閱讀經過,卻很容易讓那些情感轟進心房。 那不是萬劫不復、那不是頹語抱怨,而是… 每個當下的她的那些,無偏離正常但又奇特的感官渺思。 作家或多或少是敏感型人格
Thumbnail
她用她獨特的動物性感官,寫下匿於淡流而過的字句中強烈到令人心痛的情感。 讀了二三篇,我才明白她備受盛讚的原因。 字句沒半分華麗,但那順流而下的閱讀經過,卻很容易讓那些情感轟進心房。 那不是萬劫不復、那不是頹語抱怨,而是… 每個當下的她的那些,無偏離正常但又奇特的感官渺思。 作家或多或少是敏感型人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