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智庫的路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下午,我遇見了兩件好事。

 

其一,專程至士林胡思書店拜會「來自花蓮退休(日籍)教授的藏書專區」,因為店內書櫃裡有我需求的日文書籍。在那裡,經過大約40分鐘翻閱,有些書我已有而略過,如《岩波講座 近代日本と植民地》(8卷本),最後我選購了15冊,可謂大有收穫。對我而言,騰不出時間和旅費,無法至神田神保町書店街尋書,來到胡思書店覓得日文好書,同樣有相似的感動。打趣的說,如果你是日文書籍的愛好者,沒能去東京而站在該店日文書櫃前,不看周遭的中文圖書,彷彿就置身在東京古舊書店裡一樣。在你感受著立讀日文書的喜悅的同時,還能聽見從士林捷運站傳來電車進站的聲音響動。我認為這種空間互換似的錯覺很珍貴,因為它飽含著快樂的成份。

 

此外,就我個人偏好與購書經驗,我覺得在台北市內以胡思書店的日文中古書水準最高,雖然我不是常客與大戶,但每隔一陣子前往訪書,都有豐富的嶄獲,的確為我減輕在東京提書趕回飯店的負擔。我甚至認為,有意深化自己日文閱讀能力的朋友,應該抽出時間前往探訪,畢竟,覺察到自己的日文猛然進步,其歡喜程度勝過刮中了兩百元的威力彩。

 

其二,約莫16點40分,我在士林站上了電車,車廂內乘客眾多有點擁擠,不過,其程度還比不上東京尖峰時段乘客前胸貼後背的窘狀。這時候,我看見一位戴著口罩的老比丘尼站在車門旁,一隻手緊握著鄰座的不銹鋼立桿,其作為僧侶的身姿讓我印象深刻。從我的視角看去,比丘尼頭剃得十分光淨,絲毫不見短出的薄髮,頭皮上有四個戒疤,所穿的僧服乾淨如新。這位比丘尼的立姿身影,讓我想起《新日本風土記》這個專輯來,節目中介紹東京都港區芝增上寺修行僧侶的日常生活。記者採訪了該寺一位執事僧侶,問他為何走入空門?那名僧侶表示,他原先是律師事務所的律師,由於幾乎每日為各種民事糾紛訴訟案跑法院,逐漸感到生活不該如此無意義,於是,有一天,他決定斬斷紅塵俗事,進入了增上寺修行。

 

其實,最讓我震撼的是這位僧侶入浴時的修身之舉,他在浴池就著暗淡的燈光下,用剃刀把自己頭上剃個精光。剛開始,他不諳要領經常刮破頭皮流血,但是熟悉和習慣這個動作以後,剃頭流血的情形就減少許多。坦白說,我看到他專注地剃頭的畫面時,心中產生了一個認定標準:一個每日光頭淨身為修行的僧侶,他們一定是嚴守戒律的修行者。進一步說,我在那比丘尼身上看到的,正是這種修行的德性光芒。就我旁者的敘述,自己的感觸似乎也加深了。如果,我們把讀書如僧侶每日光頭淨身那樣,視為一種必要修行的話,那麼讀書與修行之間,就沒有界線之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自然而然就實現物我相融的境地了。而我向來樂意創造新詞,稱呼此行就是在通往智庫的路上。

avatar-img
11會員
23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邱振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接連兩天,我決定放空腦子,觀賞幾部有意義的電影,以滋潤自己淡漠的歷史感。今日,我聚精會神看完韓國電影《首爾之春》,心情受到很深的觸動:撇開由全斗奐主導的軍事政變這一史實,如果我們作為廣義的轉型正義的參與者,將用多大程度的理性和依據來判決這等軍事獨裁者的罪行?   依照我的淺見,若要清算或審判這等
前些時候,據作家辜振豐告知,自從他發表〈貓的憂鬱〉知性隨筆以來,獲得很大的回響。他明白表示,經此溫暖的鼓勵,將來打算把它「憂鬱系列」獨立出來,聚焦寫成一部有關「貓」生與死的專書。所以,可以猜想的是,他原本隱居朴子的平淡生活,在這「貓迷狂歡」來回激盪之下,必然要掀起波瀾來。   在我看來,他寫貓兒
我許久未翻讀出久根達郎(1944-)的小說了,這次讀完〈背広〉(《あったとき》文春文庫,1996年第3刷)這部2萬4千字左右的小說,有著特別的感受。其一,他是著名「芳雅堂」古書店老闆,直木獎得主的名作家,常年經手古舊書的買賣,自然比任何人都知悉這領域的生態。進一步說,他具有這麼多優勢,他來寫業界中的
午後,我突然思緒飛揚了起來:不管你的年紀多大,有朋友出國回來,給你贈送お土産(小禮物),或親戚寄來台灣當地特產,一定是高興與感動。以我為例,這幾年來,我經常收到親友餽贈的富有柿、各地文旦柚子、自帶芳香的中埔柳丁、栗子地瓜或台農57號甘薯等等。   在我看來,這些本地特產很有意義,它們就是一種特別
有些時候,我們要了解一個作家的思想和性格,或者真實的價值觀,除了閱讀專家為其撰寫的傳記之外,從其真性情顯露的隨筆和日記中,仍然可以窺探出來的。寬泛地說,這算是認真敏銳的讀者因迫於亟欲解開謎團迸發出來的實用方法。如果按照這種邏輯推導得出成立,我們就能順其成章地認為,太宰治〈織田君の死〉這篇短文,就是在
對許多人來說,記憶中熟悉而親近的氣味就是他生活史的一部分,當這種氣味不期而至,人的記憶體開關就被打開,跟著這股氣味前往往昔的生活場景。既然氣味有如此神奇功能,那麼蟲聲同樣有召喚記憶的魔力。   以為我例, 1990年代我在日本第一次聽見蜩(晚蟬)的聲音,覺得那「キキキキキ…」鳴叫聲,尤其它是從暮
接連兩天,我決定放空腦子,觀賞幾部有意義的電影,以滋潤自己淡漠的歷史感。今日,我聚精會神看完韓國電影《首爾之春》,心情受到很深的觸動:撇開由全斗奐主導的軍事政變這一史實,如果我們作為廣義的轉型正義的參與者,將用多大程度的理性和依據來判決這等軍事獨裁者的罪行?   依照我的淺見,若要清算或審判這等
前些時候,據作家辜振豐告知,自從他發表〈貓的憂鬱〉知性隨筆以來,獲得很大的回響。他明白表示,經此溫暖的鼓勵,將來打算把它「憂鬱系列」獨立出來,聚焦寫成一部有關「貓」生與死的專書。所以,可以猜想的是,他原本隱居朴子的平淡生活,在這「貓迷狂歡」來回激盪之下,必然要掀起波瀾來。   在我看來,他寫貓兒
我許久未翻讀出久根達郎(1944-)的小說了,這次讀完〈背広〉(《あったとき》文春文庫,1996年第3刷)這部2萬4千字左右的小說,有著特別的感受。其一,他是著名「芳雅堂」古書店老闆,直木獎得主的名作家,常年經手古舊書的買賣,自然比任何人都知悉這領域的生態。進一步說,他具有這麼多優勢,他來寫業界中的
午後,我突然思緒飛揚了起來:不管你的年紀多大,有朋友出國回來,給你贈送お土産(小禮物),或親戚寄來台灣當地特產,一定是高興與感動。以我為例,這幾年來,我經常收到親友餽贈的富有柿、各地文旦柚子、自帶芳香的中埔柳丁、栗子地瓜或台農57號甘薯等等。   在我看來,這些本地特產很有意義,它們就是一種特別
有些時候,我們要了解一個作家的思想和性格,或者真實的價值觀,除了閱讀專家為其撰寫的傳記之外,從其真性情顯露的隨筆和日記中,仍然可以窺探出來的。寬泛地說,這算是認真敏銳的讀者因迫於亟欲解開謎團迸發出來的實用方法。如果按照這種邏輯推導得出成立,我們就能順其成章地認為,太宰治〈織田君の死〉這篇短文,就是在
對許多人來說,記憶中熟悉而親近的氣味就是他生活史的一部分,當這種氣味不期而至,人的記憶體開關就被打開,跟著這股氣味前往往昔的生活場景。既然氣味有如此神奇功能,那麼蟲聲同樣有召喚記憶的魔力。   以為我例, 1990年代我在日本第一次聽見蜩(晚蟬)的聲音,覺得那「キキキキキ…」鳴叫聲,尤其它是從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因為喜歡閱讀 輾轉開啟對獨立書店的好奇 今天到水湳洞的非書店走走 很難想像在東北角海岸 有著一家書店
Thumbnail
這個月有幾次抽空時會往圖書館跑 📚 比較常去的多數在神岡、大雅地帶‼️ 因為有吸引我的事物,所以更願意前行👣 除了會找出適合親子共讀的故事書繪本 📚 也會覺察到一些新的發現  👀 在這個月初到月底只要在上楓圖書館借十本書 就能免費獲得好看的二手書 📚 而且可以
2010年到2017年,我還在台北。那段時間,我經常光顧幾家書店,這些書店成為我探索知識的寶庫和心靈的避風港。 ▋政大書城 政大書城是我常去的地方之一。雖然我並沒有任何考試的壓力,但我經常在這裡購買各種考試用書,純粹是為了學習,增廣見聞。這些書籍幫助我拓展了很多不同領域的知識,讓我在學習
Thumbnail
我的日子被書籍、創意活動和與朋友的相聚填滿,即使在雨天也有意外的驚喜和溫暖的交流。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昨天我過得非常充實,早上先跟媽媽一起逛菜市場,再一起睡個午覺,醒來後陪媽媽去等火車,再回租屋處和仲介視訊,了解她新介紹給我的工作機會,是去日本的飯店工作。下午再去兩間獨立書店寄賣小誌,晚上去林口和朋友吃飯,完成了我的一天。
Thumbnail
老夫被老教授買下來後,就像是到了「天堂」一般。 每一天,老教授都會讀書,而嗜書如命的他也很常買書,常常出門逛個街,回來又多了許多夥伴。 三月十日星期天,我重新見到從未想過能再次見到的......
去書店買個好人生 作者: 千田琢哉 日本百萬暢銷作家,教你從閱讀養成8大能力,解決職場煩惱、關係焦慮、未來迷茫 你上一次去書店,是什麼時候?
Thumbnail
印了《閱讀的島》附錄的獨立書店資料給中學生,希望他們能夠在寒假選一家獨立書店走走。自己也鎖定幾家雜誌還沒附上的新書店,想趁著寒假初期走訪,再為學生增補些資訊。 2023年11月「書蜜生活」開在桃園蘆竹,是一家剛出生沒多久的書店。最初可能是在玫玲姐的文中認識它,也曾幸運地參與網路活動抽中精緻小禮品(
Thumbnail
很感恩今天開車一路平安,早上出門,晚上平安回家。即是眼睛很累,從新竹開回一路順暢,在預定時間到家。 最近因在發起一個產業發展與文化共識協會,謝謝有機書店創辦人盧大哥今天的指導與分享,讓團隊籌劃時更有一些想法。重點是新竹暖陽,在關西老街走走逛逛,謝謝您們。 每次到新的地方,打開我的視野,一磚一瓦,
Thumbnail
因為喜歡閱讀 輾轉開啟對獨立書店的好奇 今天到水湳洞的非書店走走 很難想像在東北角海岸 有著一家書店
Thumbnail
這個月有幾次抽空時會往圖書館跑 📚 比較常去的多數在神岡、大雅地帶‼️ 因為有吸引我的事物,所以更願意前行👣 除了會找出適合親子共讀的故事書繪本 📚 也會覺察到一些新的發現  👀 在這個月初到月底只要在上楓圖書館借十本書 就能免費獲得好看的二手書 📚 而且可以
2010年到2017年,我還在台北。那段時間,我經常光顧幾家書店,這些書店成為我探索知識的寶庫和心靈的避風港。 ▋政大書城 政大書城是我常去的地方之一。雖然我並沒有任何考試的壓力,但我經常在這裡購買各種考試用書,純粹是為了學習,增廣見聞。這些書籍幫助我拓展了很多不同領域的知識,讓我在學習
Thumbnail
我的日子被書籍、創意活動和與朋友的相聚填滿,即使在雨天也有意外的驚喜和溫暖的交流。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昨天我過得非常充實,早上先跟媽媽一起逛菜市場,再一起睡個午覺,醒來後陪媽媽去等火車,再回租屋處和仲介視訊,了解她新介紹給我的工作機會,是去日本的飯店工作。下午再去兩間獨立書店寄賣小誌,晚上去林口和朋友吃飯,完成了我的一天。
Thumbnail
老夫被老教授買下來後,就像是到了「天堂」一般。 每一天,老教授都會讀書,而嗜書如命的他也很常買書,常常出門逛個街,回來又多了許多夥伴。 三月十日星期天,我重新見到從未想過能再次見到的......
去書店買個好人生 作者: 千田琢哉 日本百萬暢銷作家,教你從閱讀養成8大能力,解決職場煩惱、關係焦慮、未來迷茫 你上一次去書店,是什麼時候?
Thumbnail
印了《閱讀的島》附錄的獨立書店資料給中學生,希望他們能夠在寒假選一家獨立書店走走。自己也鎖定幾家雜誌還沒附上的新書店,想趁著寒假初期走訪,再為學生增補些資訊。 2023年11月「書蜜生活」開在桃園蘆竹,是一家剛出生沒多久的書店。最初可能是在玫玲姐的文中認識它,也曾幸運地參與網路活動抽中精緻小禮品(
Thumbnail
很感恩今天開車一路平安,早上出門,晚上平安回家。即是眼睛很累,從新竹開回一路順暢,在預定時間到家。 最近因在發起一個產業發展與文化共識協會,謝謝有機書店創辦人盧大哥今天的指導與分享,讓團隊籌劃時更有一些想法。重點是新竹暖陽,在關西老街走走逛逛,謝謝您們。 每次到新的地方,打開我的視野,一磚一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