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這是一個社會學的問題。社會學在講:個人在社會結構之下,有沒有可能擺脫結構的制約。答案,就要看個人怎麼理解了。問過一下,讀社會學的人,答案多是「不可能」或「很難」。理由是,社會結構深深制約著行動者。
.
故事中住在首爾邊緣(蛋殼區)的農村兄弟姐妹,因為家裡的制約,讓他們想要擺脫這樣的制約,達到解放。劇名為「我的出走日記」,據說「出走」的韓文也是「解放」的意思,也就說,我們也可說這是一部「我的解放日記」。
.
故事的末尾,主要人物,大姊、二哥和女主角三妹,他們都解放了嗎?好像都擺脫了,之前的束縛,等到了不同的人生,看似美好。大姊勇敢追愛,與男友有機會克服女兒的問題,走入新的人生。二哥接手了一家便利商店,還清債務,堪稱脫胎換骨。小妹(女主角)(也是出走日記的真正主人),在首爾和具先生重逢,心靈更加趨近。算是都有好的結局,都有了解脫,走向良善循環的一面。
.
但是,劇的最後,編劇和導演並沒有給我們很明確的結果,有點像是開放的結論,結論給觀眾自己想像。想說的,過了這一關,還有下一關在等你,社會結構堅硬的存在,行動者只有游擊戰地迂迴前進。
.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燒酒」。
很好奇「燒酒」到底有多好喝啊?男主角具先生喝到酒瓶放滿房間,發出閃亮的綠光。全聯有賣了,買了一瓶,一邊看「出走日記」,一邊喝「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