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醉好的時光》談勇敢是暫時放下立場,不勇敢則是放棄自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國片《陽光普照》日前名列於今年奧斯卡金像獎15部最佳國際影片獎初選名單之一,而其中一部正是代表丹麥的《醉好的時光》(Druk)。本片描述中學歷史教師Martin(Mads Mikkelsen 飾)因在家庭得不到愛(老婆常在醫院上大夜班、小孩對他也愛理不理)、在學校的教學又得不到學生的喜愛(課程一陳不變、自言自語、考試分數給得又不甜影響學生申請大學),正處於內外夾攻的男性更年期危機。於是,在某次與同校的其他3位好哥兒們用餐時,頓時潸然淚下,好友們再想辦法安慰時,便提出了某挪威哲學家的「0.05%酒精理論」,即認為人類的血液天生缺乏0.05%的酒精含量,若血液維持0.05%的酒精,將有助於提升創造力。4位大叔們遂決定來一場「酒精研究計畫」。仿嚴謹的學術實踐規範,規定只有平日、上班時能喝,休假、下班時不能喝,為的是確實區分酒精對工作表現的影響。至於實驗是否成功,就留待觀眾進戲院驗證。


  本片由丹麥執導特具意義,據歐洲學校酒精與其他藥物調查計畫(The European School Survey Project on Alcohol and Other Drugs,ESPAD)2019 年的統計,在15到16歲的學生中(丹麥合法飲酒年齡為16歲),丹麥不只喝酒「強度」歐洲第1、「頻率」亦居歐洲第3(平均每4天喝1次酒,每次約攝取88毫升乙醇,相當於4.4罐啤酒)。酒在丹麥的文化中不只是飲料,更是一種區別他者的象徵。然而,正所謂過猶不及,任何過量的東西都是毒,若酒失去了原先的喝酒的目的,那麼便不會是「醉」好的時光,而是「醉」壞的時光。  


  酒特別的地方在於,人們心情好時會想喝酒,心情不好時更會想喝酒。而這之間的差異除了小酌與豪飲(買醉)之外,是酒作為催化劑所要催化對象的不同。在心情好時,喝得是酒的沁涼回甘;是放鬆、提升注意力、創造力的催化劑,為的是讓好心情延續或分享予他人。在心情不好時,喝得是酒的辛辣刺苦;是失去控制自我、抹去記憶的催化劑,為的是逃避壞心情、斬斷一切關係。然而,李白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寫到:「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重要的是,酒永遠只是工具而不是目的。不管喝酒與否,喝酒背後的原因才是真正應該探討與面對的,如此才有避免「飲酒過量」成為飲酒文化的危機。


  回到片中關於中年男性危機的問題,問題會發生有它的偶然與必然,如何避免心靈跟隨身體的衰老而枯萎,便是區辨偶然與必然的差異,並掌握、改變必然,進而創造改變偶然的可能性。體內維持0.05%的酒精,起初或許真的對工作有所幫助,能夠更積極的、大膽的、創意的打破一陳不變的現況。然而,當身體習慣了0.05%的酒精,體內0.05%的酒精不過成為了另一種一陳不變。因為我們並沒有真正透過酒精挖掘能持續延續、創造的經驗,一種新的、名為希望的感覺。


以下分享關於酒的10個小知識:


1.2017年的羅斯基勒歐洲音樂節(Roskilde Festival),製酒公司Norrebro Bryghus一共蒐集了5萬公升的尿液,並用這些「肥料」釀造出6萬瓶的「皮斯尼」。(是肥料不是原料)


2.酒精飲品在伊朗、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等國是違法的。(未看先猜宗教因素)


3.台灣血液酒精濃度最高紀錄為2004年,一位女子在40%乙醇的浴缸中浸泡12小時後死於酒精中毒,其血液酒精濃度為1.35%。(是片中0.05%實驗的27倍)


4.對65歲以下男性來說,每天喝超過2單位的酒精(約2罐啤酒)就超過日飲酒量。(女性則是1單位的酒精)


5.依據〈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14條規定略以:「汽車駕駛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駕車:二、飲用酒類或其他類似物後其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一五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達0.03%以上。」(片中0.05%已不得駕駛)


6.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規定略以:「汽機車駕駛人,駕駛汽機車經測試檢定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二五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達0.05%以上,年滿十八歲之同車乘客處新臺幣六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鍰。」(日本則是從酒駕者到供酒、供車和共乘者,都負連帶責任,如:知道客人開車來,又賣酒給他的店家,一但超標被抓到,同樣罰監禁三年以下或五十萬日圓以下罰款)


7.台灣酒駕5年內再犯率約37%。(依據法務部2008年至2018年7月統計資料,酒駕案件裁判確定有罪者中,有犯罪前科者占58%,其中有63%曾犯酒駕同罪)


8.依據〈中華民國刑法〉第185-3規定略以:「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二十萬元以下罰金:一、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二五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達0.05%以上。」(片中0.05%駕車已觸犯公共危險罪)


9.酒駕刑責不斷修法提升,然其中約有半數獲緩刑(刑罰加重與法官量刑並非直接相關,法官還是會一個案,如:犯罪惡性、犯後態度、是否達成和解、取得被害人家屬諒解等因素綜合考量)。


10. 德國2020年的啤酒銷量,較2019年少了 5.5 億公升。(因為疫情影響導致啤酒節、觀光、球賽、婚禮等飲酒機會的減少或取消)

2021/2/24

avatar-img
49會員
581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音樂先下   一口氣看完了爛番茄新鮮度95%、號稱最燒腦的影集─《闇》(Dark)。第一個感想是,這果然是只有德國才拍得出的影集啊!(讚美詞)。燒腦是還好,臉盲倒是真的XD。當然,還是有些疑問的部分,如:    1. 關於失蹤的被害人:烏利希的弟弟死掉被丟到2019年是為了誘發烏利希
  《消失的情人節》(以下簡稱《消失》)內容描述一位公車司機阿泰(劉冠廷 飾),從小綽號烏龜,因為做什麼都比別人慢半拍,例如:手錶比人家慢。某天在公車上遇到國小暗戀的女生楊曉淇(李霈瑜 飾),原來曉琪現在在台北的郵局當櫃員,於是阿泰每天都刻意到郵局寄信,為的是有機會見到曉琪、跟曉琪說說話。相
  本片以德國當代最重要的藝術家─李希特(Gerhard Richter, 1932-)的傳記為藍本。描述居住在德勒斯登(Dresden)的主角Kurt Barnert(Tom Schilling 飾),小時候目睹阿姨因行為異常而被第三帝國(納粹政府)帶至醫院治療,最後因優生學政策而在集中營
  本片描述年僅9歲的班尼(Helena Zengel 飾),因在年幼時受到家暴,於是成長過程中,社福機構將班尼轉交給寄養家庭,待其成年後或母親找到工作後(班尼另有各1位弟弟和妹妹),方可回原生家庭。然而,本應該在學校上學的班尼,卻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例如:課上到一半把同學的頭往桌上砸、
  「你選擇光誠是正確的,我們這個球場設計過的,它採光特別好,只是會有點熱就是了。」   「曾經有人不看好我們,甚至要我們放棄,但是有一群人並沒有放棄。當你面對挫折的時候,我希望你們要記得,在場上還有一群不懂得放棄的人。」   「我們現在輸了嗎?不果你們有多累,全部都給我撐到最後
  人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是我們擁有物質還是物質擁有我們?   《100樣東西》描述一對創業的兄弟某天在黃湯下肚後,一言不合打賭了起來。而規則很簡單,暫時放棄自己的所有物品,直到每天過了午夜12時,才能到倉庫取回1件物品,並持續100天,期間不能買任何東西,除了吃的東西之外。誰先違規或
音樂先下   一口氣看完了爛番茄新鮮度95%、號稱最燒腦的影集─《闇》(Dark)。第一個感想是,這果然是只有德國才拍得出的影集啊!(讚美詞)。燒腦是還好,臉盲倒是真的XD。當然,還是有些疑問的部分,如:    1. 關於失蹤的被害人:烏利希的弟弟死掉被丟到2019年是為了誘發烏利希
  《消失的情人節》(以下簡稱《消失》)內容描述一位公車司機阿泰(劉冠廷 飾),從小綽號烏龜,因為做什麼都比別人慢半拍,例如:手錶比人家慢。某天在公車上遇到國小暗戀的女生楊曉淇(李霈瑜 飾),原來曉琪現在在台北的郵局當櫃員,於是阿泰每天都刻意到郵局寄信,為的是有機會見到曉琪、跟曉琪說說話。相
  本片以德國當代最重要的藝術家─李希特(Gerhard Richter, 1932-)的傳記為藍本。描述居住在德勒斯登(Dresden)的主角Kurt Barnert(Tom Schilling 飾),小時候目睹阿姨因行為異常而被第三帝國(納粹政府)帶至醫院治療,最後因優生學政策而在集中營
  本片描述年僅9歲的班尼(Helena Zengel 飾),因在年幼時受到家暴,於是成長過程中,社福機構將班尼轉交給寄養家庭,待其成年後或母親找到工作後(班尼另有各1位弟弟和妹妹),方可回原生家庭。然而,本應該在學校上學的班尼,卻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例如:課上到一半把同學的頭往桌上砸、
  「你選擇光誠是正確的,我們這個球場設計過的,它採光特別好,只是會有點熱就是了。」   「曾經有人不看好我們,甚至要我們放棄,但是有一群人並沒有放棄。當你面對挫折的時候,我希望你們要記得,在場上還有一群不懂得放棄的人。」   「我們現在輸了嗎?不果你們有多累,全部都給我撐到最後
  人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是我們擁有物質還是物質擁有我們?   《100樣東西》描述一對創業的兄弟某天在黃湯下肚後,一言不合打賭了起來。而規則很簡單,暫時放棄自己的所有物品,直到每天過了午夜12時,才能到倉庫取回1件物品,並持續100天,期間不能買任何東西,除了吃的東西之外。誰先違規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完美的畫面,無論是正著看還是反過來看,皆是。
Thumbnail
於大銀幕欣賞廣闊的丹麥郊野靚景,賞心悅目,Mads叔演繹木訥(面癱)而強悍的主角,散發獨特魅力;但除卻Mad叔的美顏,《狠荒者》就是一套有歷史背景的通俗爽片,整體不俗但亦能理解未能替丹麥奪得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的原因 (下有劇透)
一部法國自然環境/溫馨電影,適合心情疲憊且喜歡接觸自然者觀看。
Thumbnail
就像是每年奧斯卡都會有的溫馨小品,儘管有點老套,但還是很動人。最近很流行師生關係決裂的電影,《怪物》、《失控教室》、《春風勁草》、都是在歐美電影獎季上受注目的優秀作品,可是劇情都是些師生間的互相惡鬥與頹敗,看了有些心灰意冷,滯留生就像挽回了一道曙光,重新讓人了解什麼才是正確的師生關係。
人生中若要選出一段最美好的日子,相信許多人選擇的會是青春時代,汗水的味道和懵懂的思緒,在人生中總能刻下難忘的回憶。 姜文導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一片就是對於青春時代的演繹,這部片中充滿著導演的個人特色,不論是鮮明的人物塑造、方言的使用,或是偶有的黑色幽默,都讓觀眾容易代入,和先前介紹過的幾位導演相
Thumbnail
丹麥影集「Borgen」 經歷了前幾年的疫情困擾,老妹今年終於帶著小孩一同回家過年,空寂的家中瞬間充滿了熱鬧的氣氛,姪子天真無邪的童言童語讓二老笑聲停不下來。 本打算趁過年規劃年後工作事項,殊不知我這位舅舅很受姪子的喜愛,每天早上當我的閙鐘吵醒我,拉著我一起玩樂,直到晚上才有屬於自己的空閒時
Thumbnail
巴西人居住的社區邀請誠治與剛從阿爾及利亞返鄉的兒子阿學,帶著未婚妻納迪婭一同前往派對,舉辦這場派對的目的,是要回報他們對巴西青年馬科斯出手相救的恩情,馬科斯的單親母親與兒時玩伴艾瑞卡熱情款待著三人,唯有馬科斯不知該如何與日本人交談,因為他的父親就是死於日本人當年造的發財夢,阿學試著打開話題問起馬科斯
朋友相約我去看電影 配合我的時間限制 所以最終商量結果 選了這部〈天一亮,就想見到你〉 片名及海報 讓人以為只是一部青春愛情文藝片 我想這樣的框架總是難免 女主角是一位無法脫下口罩好好說話的資優生 甚至是所謂的工具人 無法拒絕他人的請託 總是把別人賦予的工作當作是自己的任務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完美的畫面,無論是正著看還是反過來看,皆是。
Thumbnail
於大銀幕欣賞廣闊的丹麥郊野靚景,賞心悅目,Mads叔演繹木訥(面癱)而強悍的主角,散發獨特魅力;但除卻Mad叔的美顏,《狠荒者》就是一套有歷史背景的通俗爽片,整體不俗但亦能理解未能替丹麥奪得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的原因 (下有劇透)
一部法國自然環境/溫馨電影,適合心情疲憊且喜歡接觸自然者觀看。
Thumbnail
就像是每年奧斯卡都會有的溫馨小品,儘管有點老套,但還是很動人。最近很流行師生關係決裂的電影,《怪物》、《失控教室》、《春風勁草》、都是在歐美電影獎季上受注目的優秀作品,可是劇情都是些師生間的互相惡鬥與頹敗,看了有些心灰意冷,滯留生就像挽回了一道曙光,重新讓人了解什麼才是正確的師生關係。
人生中若要選出一段最美好的日子,相信許多人選擇的會是青春時代,汗水的味道和懵懂的思緒,在人生中總能刻下難忘的回憶。 姜文導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一片就是對於青春時代的演繹,這部片中充滿著導演的個人特色,不論是鮮明的人物塑造、方言的使用,或是偶有的黑色幽默,都讓觀眾容易代入,和先前介紹過的幾位導演相
Thumbnail
丹麥影集「Borgen」 經歷了前幾年的疫情困擾,老妹今年終於帶著小孩一同回家過年,空寂的家中瞬間充滿了熱鬧的氣氛,姪子天真無邪的童言童語讓二老笑聲停不下來。 本打算趁過年規劃年後工作事項,殊不知我這位舅舅很受姪子的喜愛,每天早上當我的閙鐘吵醒我,拉著我一起玩樂,直到晚上才有屬於自己的空閒時
Thumbnail
巴西人居住的社區邀請誠治與剛從阿爾及利亞返鄉的兒子阿學,帶著未婚妻納迪婭一同前往派對,舉辦這場派對的目的,是要回報他們對巴西青年馬科斯出手相救的恩情,馬科斯的單親母親與兒時玩伴艾瑞卡熱情款待著三人,唯有馬科斯不知該如何與日本人交談,因為他的父親就是死於日本人當年造的發財夢,阿學試著打開話題問起馬科斯
朋友相約我去看電影 配合我的時間限制 所以最終商量結果 選了這部〈天一亮,就想見到你〉 片名及海報 讓人以為只是一部青春愛情文藝片 我想這樣的框架總是難免 女主角是一位無法脫下口罩好好說話的資優生 甚至是所謂的工具人 無法拒絕他人的請託 總是把別人賦予的工作當作是自己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