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中的島與峰—相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01/04/2017

山海中的島與峰—相贈

 

早上六點二十二分,今天是健行的尾聲。     

 

昨天晚上把該送的裝備都送出去了。

我將登山裝備,外套,刷毛衣,綁腿,雪褲,都送給了他們。

 

外套送給丹增,

在五千八百公尺的高地營,這個年輕人就只穿了件薄外套,兩手插口袋,縮著頭的景像映入我眼中時,我就打算將我身上這件哥倫比亞的外套給他。

 

綁腿送給尼瑪,

尼瑪穿了雙球鞋,不是什麼高級球鞋,短筒的一般球鞋。

這樣的型式,別說在雪地裏行走,就算一般的登山都不合格。

在進入雪線後的幾天,我還見他鞋上綁了個紅色的簡單綁腿,一塊塑膠布兩邊有條細繩,但沒幾天他沒再綁了,我想那綁腿沒有作用吧。

我真的不知道,他如何穿著這雙球鞋走過雪地。

 

刷毛衣送給蘇吧,希望他能穿得更暖些。

 

蘇里曼身材和我相似,我的雪褲就送給他了。

 

而傑藍,我打算將我的登山鞋,一台相機送給他。

這雙去年才買的登山鞋,狀況還不錯,

尺寸竟然和傑藍掛在背包上冰攀鞋尺寸相同。

 

寶劍贈英雄,他們絕對是喜瑪拉雅和馬卡魯的英雄。

 

我真的認為,這些裝備留在喜瑪拉雅和馬卡魯山區,會比跟著我回台灣,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我可以想像,他們穿著這些裝備,在山區的奔馳的樣子。

 

風吹過他們髮稍的景像。

 

當然,還有風中傳來的歌聲。

avatar-img
2會員
922內容數
在家是爸爸,工作是Mars,山上是當歸。 記錄自己走過的路,作過的夢,擁有過的回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的記憶的延續 的其他內容
01/04/2017 山海中的島與峰—遇見   我知道蕃茄也會來攀登島峰,出發前看過他的行程,我會在往魯卡拉的路上,和他相遇。   但也真的忘了是那一天,在那一個路段。   由孟鳩出發往魯卡拉的路上時,走過一個身穿黑衣的登山客旁,他低著頭。 但我的餘光瞧見了他的側臉。 我停下了腳步
01/04/2017 山海中的島與峰—失踪   到了南齊巴札,己是午後了。 我們進了餐廳,吃了中飯後。 剛好今天在村口有市集,去逛了逛後,再上路。 今晚我們預定住在孟鳩。   走著走著,突然發現人越來越少。 我還心想著,怎麼今天去南齊巴札的人這麼少。 我只遇到兩位來登山客問我到南
01/04/2017 山海中的島與峰—回想   到達孟鳩時,我們住在閣樓之上,旁邊的咖啡廳裝飾著一點都不喜瑪拉雅。 這間客棧,簡直可以用精美來形容了。 櫻花在咖啡廳前的花園中盛開著。   大批西方遊客就在溫暖的大廳中大口喝著350盧比一瓶的啤酒。 事隔三年,再走了部份的基地營路線,實
01/04/2017 山海中的島與峰—雪巴人   現在時間,早上七點五十二分。 我在天波崎。   除了全程的聖母峰基地營路線,天波崎也是這路線的一個套裝行程。 第一次造訪時,我不明白為何路上這麼多人都只要走到天波崎。 但是只要你費力爬上那段長坡,經過尼瑪堆,走進天波崎寺廟前的廣場時。
01/04/2017 山海中的島與峰—嘈鬧的夜晚   我們坐在大廳中,聽著週遭滿滿的人潮。 溫暖的大廳將低溫隔絕在外。   傑藍為我們找了間房間,但他和蘇里曼却沒有房間住。 客棧主人願意讓他們待在大廳中睡,但他們不願睡大廳,寧可搭起了帳篷。 睡在外頭的空地上。   搭好了帳,我們
01/04/2017 山海中的島與峰—判斷   早餐時我問蘇里曼,當他爬到上面去架時,看到冰層狀況所想到及下的判斷。   我和建宏都認為,就差最後幾十公尺而不能登頂,身為攀登嚮導的蘇里曼,心中或許失落感比我們還大。   但對於愛登山的我們,還想了解這技術上的問題,可以作為一個經驗。
01/04/2017 山海中的島與峰—遇見   我知道蕃茄也會來攀登島峰,出發前看過他的行程,我會在往魯卡拉的路上,和他相遇。   但也真的忘了是那一天,在那一個路段。   由孟鳩出發往魯卡拉的路上時,走過一個身穿黑衣的登山客旁,他低著頭。 但我的餘光瞧見了他的側臉。 我停下了腳步
01/04/2017 山海中的島與峰—失踪   到了南齊巴札,己是午後了。 我們進了餐廳,吃了中飯後。 剛好今天在村口有市集,去逛了逛後,再上路。 今晚我們預定住在孟鳩。   走著走著,突然發現人越來越少。 我還心想著,怎麼今天去南齊巴札的人這麼少。 我只遇到兩位來登山客問我到南
01/04/2017 山海中的島與峰—回想   到達孟鳩時,我們住在閣樓之上,旁邊的咖啡廳裝飾著一點都不喜瑪拉雅。 這間客棧,簡直可以用精美來形容了。 櫻花在咖啡廳前的花園中盛開著。   大批西方遊客就在溫暖的大廳中大口喝著350盧比一瓶的啤酒。 事隔三年,再走了部份的基地營路線,實
01/04/2017 山海中的島與峰—雪巴人   現在時間,早上七點五十二分。 我在天波崎。   除了全程的聖母峰基地營路線,天波崎也是這路線的一個套裝行程。 第一次造訪時,我不明白為何路上這麼多人都只要走到天波崎。 但是只要你費力爬上那段長坡,經過尼瑪堆,走進天波崎寺廟前的廣場時。
01/04/2017 山海中的島與峰—嘈鬧的夜晚   我們坐在大廳中,聽著週遭滿滿的人潮。 溫暖的大廳將低溫隔絕在外。   傑藍為我們找了間房間,但他和蘇里曼却沒有房間住。 客棧主人願意讓他們待在大廳中睡,但他們不願睡大廳,寧可搭起了帳篷。 睡在外頭的空地上。   搭好了帳,我們
01/04/2017 山海中的島與峰—判斷   早餐時我問蘇里曼,當他爬到上面去架時,看到冰層狀況所想到及下的判斷。   我和建宏都認為,就差最後幾十公尺而不能登頂,身為攀登嚮導的蘇里曼,心中或許失落感比我們還大。   但對於愛登山的我們,還想了解這技術上的問題,可以作為一個經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北風似乎只要溜進盆地,就會被牢牢鎖住,因此盆地的冬季沒有一處縫隙不冷,但我偏愛這樣的寒意。 拉起大衣,小酌幾杯,一股熱氣湧然上升,身體像暖爐般暖活,寒風侵面也覺得可親可愛。於是趁此氛圍登了象山,高大宅邸構成茂密的森林,走進蜿蜒途中,如闖入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登山人匆匆往返,管不了寧靜住宅區裡的春秋。
Thumbnail
在匹匹達草原乘著陽光睡覺,看著水池中美麗的大雪山倒影,懶散的下午,終於老天看不下了,隔天一早馬上來個突然下點小冰刨,喜迎(?)白忙大雪山,果真如原住民形容的:含淚泣別大雪山啊~(誤)。恍如走不完的石瀑上坡下坡與橫渡,奇之奇峻山,無鷹也沒藍天的頭鷹山,總算可以安睡在大南山西鞍。
登山的行前準備總是令我興奮,每日盯著天氣預報,反覆檢查裝備有無闕漏,特別是購入新東西時,總會迫不急待到山上驗證實用性。每回登山都是為下一回預備,因此通常一下山立刻開啟檢討會模式,之後根據討論結果奔向登山用品店,或更新或補齊,再期待下次使用。即使登同一座山,也會因為季節、同伴、當下自身狀況而有不同體驗
Thumbnail
氣溫明顯隨著陽光折射驟降,走下碎石坡時,能清晰看見底下山嵐氤氳。我們倒是沒有太過驚慌,畢竟山裡午後起霧很正常。在3K點先行一步的阿聖估計已拉開一公里左右,我和嶸恩則陪著南昶徐徐下行。 相較上山的艱辛,下山只要抓牢結繩便能迅速垂降,雖然南昶的精神不差,但仍邁不開步伐,以當前的速率保守估算也要六點
Thumbnail
假日爬山的人意外多。輾轉抵達登山口時約早上十點,已有遊客三兩下山,男女老幼,配備萬全者頭巾腰包手杖一枚不少,輕便者薄衣薄褲短毛巾就上陣。 我們的出發時間和行裝都那麼不上不下,還是進了山。 山不會拒絕任何人,也不迎接。它只是看,看你迷眩在滿目林色,渾沌於鳥語蟲鳴。
Thumbnail
雪地穿搭 在北極圈的所有戶外活動 大部分都會先到一間很大的更衣室 現場會有多服務人員(都是帥哥) 幫你挑適合的連身防寒裝 這種各國身材都適用的連身衣 我們亞洲人穿起來就很好笑 整個圓滾滾,跌倒也不會痛 內鋪棉刷毛,外防風防水 再搭配防滑防水的鞋子 在雪地真的非常非常好用 雪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北風似乎只要溜進盆地,就會被牢牢鎖住,因此盆地的冬季沒有一處縫隙不冷,但我偏愛這樣的寒意。 拉起大衣,小酌幾杯,一股熱氣湧然上升,身體像暖爐般暖活,寒風侵面也覺得可親可愛。於是趁此氛圍登了象山,高大宅邸構成茂密的森林,走進蜿蜒途中,如闖入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登山人匆匆往返,管不了寧靜住宅區裡的春秋。
Thumbnail
在匹匹達草原乘著陽光睡覺,看著水池中美麗的大雪山倒影,懶散的下午,終於老天看不下了,隔天一早馬上來個突然下點小冰刨,喜迎(?)白忙大雪山,果真如原住民形容的:含淚泣別大雪山啊~(誤)。恍如走不完的石瀑上坡下坡與橫渡,奇之奇峻山,無鷹也沒藍天的頭鷹山,總算可以安睡在大南山西鞍。
登山的行前準備總是令我興奮,每日盯著天氣預報,反覆檢查裝備有無闕漏,特別是購入新東西時,總會迫不急待到山上驗證實用性。每回登山都是為下一回預備,因此通常一下山立刻開啟檢討會模式,之後根據討論結果奔向登山用品店,或更新或補齊,再期待下次使用。即使登同一座山,也會因為季節、同伴、當下自身狀況而有不同體驗
Thumbnail
氣溫明顯隨著陽光折射驟降,走下碎石坡時,能清晰看見底下山嵐氤氳。我們倒是沒有太過驚慌,畢竟山裡午後起霧很正常。在3K點先行一步的阿聖估計已拉開一公里左右,我和嶸恩則陪著南昶徐徐下行。 相較上山的艱辛,下山只要抓牢結繩便能迅速垂降,雖然南昶的精神不差,但仍邁不開步伐,以當前的速率保守估算也要六點
Thumbnail
假日爬山的人意外多。輾轉抵達登山口時約早上十點,已有遊客三兩下山,男女老幼,配備萬全者頭巾腰包手杖一枚不少,輕便者薄衣薄褲短毛巾就上陣。 我們的出發時間和行裝都那麼不上不下,還是進了山。 山不會拒絕任何人,也不迎接。它只是看,看你迷眩在滿目林色,渾沌於鳥語蟲鳴。
Thumbnail
雪地穿搭 在北極圈的所有戶外活動 大部分都會先到一間很大的更衣室 現場會有多服務人員(都是帥哥) 幫你挑適合的連身防寒裝 這種各國身材都適用的連身衣 我們亞洲人穿起來就很好笑 整個圓滾滾,跌倒也不會痛 內鋪棉刷毛,外防風防水 再搭配防滑防水的鞋子 在雪地真的非常非常好用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