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照片時,看到一張年輕時在804總醫院附設民眾診療院服務的照片,醫院對面就是「赤崁樓」。那年是民國52年才畢業一年。那個年代醫療水平還較差。 有個病人讓我印象深刻,他罹患癌証年紀還很輕是家中唯一男孩。那時得癌症等於判了死刑無藥可救,家人想盡辦法希望奇蹟出現。除正規中西醫治療外也信一些民間偏方,或到廟裡去拜、吃草藥等等。 我值班時常看到他姐姐不停忙碌地在捉壁虎,我勸她壁虎是對人類有益的牠吃蚊子。哪知他告訴我民間說法「以毒攻毒」對她弟弟有用。 她把捉來的壁虎曬乾磨成粉然後用糯米紙包成一包包給弟弟吃。當然吃的人不知吃甚麼只知是中醫開的處方。醫護人員心知肚明吃也白吃心理治療而已。 沒多久他就當了天使。記得那天哭的人不只他家屬,好幾位護士也掉眼淚。我們是被家屬親情感動、是被家屬不用其極只希望他很快好轉。 現代醫藥進步醫療水準提昇,人類平均壽命也提高好多歲。我們只要注意身體保健均衡飲食、多運動、睡眠充足、保持好心情定會活到老活到健康。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閔小萬的沙龍
1會員
10內容數
閔小萬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09
文章講述了在臺南工作的作者因為冠夫姓的問題而遭遇到各種困擾,包括在戶政事務所的登記、銀行提領、新機關工作證明等各種情況。作者質疑冠夫姓是不是應該由個人選擇,而不是自動強制給予。文章內容充滿作者的個人感情和經歷。
2024/06/09
文章講述了在臺南工作的作者因為冠夫姓的問題而遭遇到各種困擾,包括在戶政事務所的登記、銀行提領、新機關工作證明等各種情況。作者質疑冠夫姓是不是應該由個人選擇,而不是自動強制給予。文章內容充滿作者的個人感情和經歷。
2024/06/09
這是一個關於消防員救助病人的故事,敘述了一名病人家屬的感動經歷,瞭解了消防員在緊急情況下的處理方式,以及對家屬的關懷。故事充滿溫暖和感動。
2024/06/09
這是一個關於消防員救助病人的故事,敘述了一名病人家屬的感動經歷,瞭解了消防員在緊急情況下的處理方式,以及對家屬的關懷。故事充滿溫暖和感動。
2024/04/28
小時候體弱多病,三天兩頭跑醫院。每次媽媽為了讓我快痊癒都會要求醫師打針,每次都哭得不可開交。那時我就想長大後要給很多人打針賺回來。
我如願以償考上了國防醫學院護理系。實習期間兩人一組,分別當護士與病人。還沒給病人打自己就先挨一針。當護士不容易白班夜班三班制,睡眠都會被打亂,年紀輕輕竟患失眠症。
2024/04/28
小時候體弱多病,三天兩頭跑醫院。每次媽媽為了讓我快痊癒都會要求醫師打針,每次都哭得不可開交。那時我就想長大後要給很多人打針賺回來。
我如願以償考上了國防醫學院護理系。實習期間兩人一組,分別當護士與病人。還沒給病人打自己就先挨一針。當護士不容易白班夜班三班制,睡眠都會被打亂,年紀輕輕竟患失眠症。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醫病關係很難在短時間建立,剛開始我的醫生病患不多,我們能聊得很多,後來他的名氣逐漸響亮,每次門診都上百人,我們能說話的時間大量壓縮,有時短到只能用一個眼神來表達那段時間的情緒。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是一看就知道,有時無聲勝有聲。
從我二十多歲發病,這十幾年的時間想起來也是不可思議。

醫病關係很難在短時間建立,剛開始我的醫生病患不多,我們能聊得很多,後來他的名氣逐漸響亮,每次門診都上百人,我們能說話的時間大量壓縮,有時短到只能用一個眼神來表達那段時間的情緒。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是一看就知道,有時無聲勝有聲。
從我二十多歲發病,這十幾年的時間想起來也是不可思議。

在這樣的職場中,已經達到中年的我,回過頭來看看現在的新生代,真的會覺得已經無江山輪替,世上新人換舊人之感覺,畢竟當初職場的感覺已經不在了,那種臨床的生命活躍性也慢慢的消逝不見了,不免有點失落感。

在這樣的職場中,已經達到中年的我,回過頭來看看現在的新生代,真的會覺得已經無江山輪替,世上新人換舊人之感覺,畢竟當初職場的感覺已經不在了,那種臨床的生命活躍性也慢慢的消逝不見了,不免有點失落感。

目前終於寫了30篇臨床故事(含衛教篇),雖然點閱率是真的不高,但其實寫著寫著,就會回想起當初及現在的點點滴滴,好多事情都忘記了,現在就慢慢回想起更多護理的回憶,希望能有更多人能夠更關注這麼產業的重要性。

目前終於寫了30篇臨床故事(含衛教篇),雖然點閱率是真的不高,但其實寫著寫著,就會回想起當初及現在的點點滴滴,好多事情都忘記了,現在就慢慢回想起更多護理的回憶,希望能有更多人能夠更關注這麼產業的重要性。